春季匆匆而过。
竹林旁的河道因为不时的降雨, 水流舒缓地流淌了一整个春季。
步入夏季以后,白日的气温明显攀升,河道里的水位虽然没有明显下降, 河水的流速却是又和缓不少。
竹林外的绿球草长势很好, 移植出去的庄稼却大多在夏日的高温中晒到枯萎, 只有野草稀稀拉拉地长住了少许。
因为娘子们的殷勤灌溉,从黄沙城重金买回来的树苗长势喜人。
如今营地里的老幼都爱在大树底下乘凉。
白日里日头好的时候,营地里的娘子们会在石屋屋顶翻晒粮食和肉干, 夜里借着火光做些针线。
今年的夏季不用频繁地去其它地方运水, 骆驼又有绿球草可以裹腹, 闲不住的娘子们便分做两队, 一队依旧去运石头回来建设营地, 一队又把春季里积攒下的东西搬到骆驼背上,准备再次前往黄沙城。
经过一个春季和夏季的开端,女沙匪们不得不承认这片沙漠种庄稼有点艰难, 还是黄沙城的树种更适合现在的她们。
绿球草只能给骆驼裹腹,黄沙城里种出来的植物不仅可以喂马,有些还能喂人。
有时候鲜嫩的枝叶掐一把也能给人和骆驼加餐。
小树苗舍不得掐, 大树却长得茂盛能让人吃上几顿。
焰娘说,等到这些小树苗都长到比人高,营地里也能时时吃个新鲜的菜叶。
夏初时节, 又有两支商队结伴路过沙漠中央。
这两支商队是趁雨季刚刚结束, 前往黄沙城售卖粮食蔬菜。
因为这些吃用大多是给黄沙城本地人家使用, 所以这两支商队都直接挂上了黄沙城的旗帜。
有这个旗帜在,附近的匪类想动手都要再三斟酌。
为这三瓜俩枣的惹上黄沙城不值得。
这两支商队里都没有丹火想要交换的东西, 所以丹火也只是听焰娘提过一嘴。
倒是女沙匪们用雪参、茶叶和布匹换到了一点新鲜的瓜果蔬菜。
这整队的东西都是运给黄沙城的, 自然不能匀给女沙匪们太多。
不过双方也做了约定, 等他们归家以后,就会再给女沙匪们运一趟。
虽然沙漠马上要进入酷热的时节,可到这里的路程更近一些,也不是不能努力一把。
天气热了一个月,河道里的水位就退下去了一半。
整个营地的用水都从这条河里来。
因为女沙匪们浇灌的殷勤,绿球草的大小没怎么缩水,不过表面已经开始析出米粒大小的绿色黏块。
女沙匪们喂食骆驼更加的小心,避免骆驼把绿色黏块吃进肚子里。
不过即使是再小心也有错眼的时候,营地里陆陆续续胀死了几头骆驼。
好在这东西没有毒,只是泡水之后膨胀得厉害。
这几头骆驼被营地里的娘子们分食了一些,更多的却是拿来做了肉干。
晾晒的肉干用撕扯好的布条绑成串,白日里放在日头下晾晒,夜里收进石屋。
若是遇到大风的夜晚也不怕,绑起来的肉干只要能抓住一块布条,整条布条上的肉干都能很快被収拢回来。
营地里的娘子们采摘了一部分绿色黏块,好方便喂食骆驼。
采摘下来的绿色黏块自然是用来给石屋封顶。
有了这件神奇的东西,女沙匪们不仅节省了石灰和糯米,连泥土都能少运几趟。
现在从沙漠外运来的泥土,大多被女沙匪们填补在植物的根部。
第一道围墙内的耕地,土层比以前厚了很多。
前往黄沙城的女沙匪们在归来的路途上根不幸地遇到白日里的龙卷风。
这种天灾并不是想避开就能避开。
纵然每天都在为昏沉交替时的风暴做准备,灾难依旧是让人措不及防。
风沙刚起,女沙匪们就熟练地结起了人墙。
暴虐的狂风里,众人只能先稳住自己不让人被狂风吹走。
每个娘子的手里都攥紧了战马的缰绳。
哪怕磨得血肉模糊也不舍得松手。
可风暴里若是马受惊狂暴,众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牲畜拔足狂奔远去。
最先要保住的是战马,至于骆驼就只能自求多福。
驮着重物的骆驼或者还能秉持着重量趴在原地。
被吹起的杂物砸伤的骆驼同样也会奔向未知的方向。
狂风过去,众人在月色中狼狈地清点损失。
这一趟她们换回来的东西仅保住了三成,还丢了几十头骆驼和七匹战马。
三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压在咽气的骆驼身上,枝干只能折了大半。
女沙匪们心疼地把断枝都斩下来重新修建,扦插到泥筐里期待能种活。
这次她们她们重金买回的幼苗只幸存了不到两成。
女沙匪们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如此惨重的损失,不少年轻的娘子都红了眼眶。
然而这才是沙漠里的常态,否则这片沙漠不会如此荒凉。
这支队伍返回时,营地里的人看到队伍中这么多的伤员,骆驼也少了越多,还以为是众人遇到了强敌,个个摩拳擦掌预备着去报仇。
细问之下才知道是天灾。
说到白日里的狂风,大家就都没有了办法,总不能夏季和秋季整整两个季节都不出门,这白日里起风也没个什么规律,遇上了白日狂风也只能自叹晦气。
默娘发了狠,等下一个雨季的时候,她要把通往黄沙城的道路都种上绿球草!就算绿球草不长种子,把它掰成两三瓣再浇上足够的水也能活。
自从这附近长满绿球草,营地里遭受的风沙都小了许多。
这片沙漠过于广阔,并不是一起风整片沙漠都刮起大风。
有时候龙卷风会从沙漠的一头缓慢推移到另一头。
所以虽然默娘这支队伍遭遇了白日里的狂风,营地里却只遭遇了夜里的狂风。
默娘从黄沙城回来的时候,营地里的石屋大多已经封上了顶。
女沙匪的玉石们还没有用完,又从丹火这里交换了不少木料。
存放吃用的石屋比较低矮,没有做窗户,连石门也做的比较小,手巧的娘子还做了严丝合缝的木板门。
平日里这样的石屋都是顶紧门,防止沙鼠钻进去霍霍东西。
养牲畜的石屋则是分为两种,一种是三面围墙保暖比较好的石屋,用来照料怀孕的牲畜,刚出生的小崽也在里面养一阵儿。
这样的石屋每天都有人打扫的干干净净,挤出来的奶也干干净净。
另一种是只有顶的石棚。
石顶使用了绿色黏块,虽然又高又单薄但十分坚固,十几个壮年娘子在上面走动都不会塌陷。
石棚是用来安置骆驼和马,两边借用了两道月牙围墙,内里却没有做隔断。
牲畜多了味道不好闻,空间开阔一点才方便打扫和散味。
到了冬季,还可以把养牲畜的地方竖上木板墙,这样阻绝寒风,不用烧火盆就可以顺利越冬。
娘子们现在住的地方就比牲畜的石棚还要简陋一些,就借着第一道围墙做出做出些小的有顶石棚。
天热的时候图个遮阳凉快,夜里可以铺上稻草盖上絮了稻草的粗麻被褥,倒是不用再挖沙坑取暖,也是省了很多的力气。
虽然丢了几十头骆驼,众人平安回来,营地里的气氛还是十分欢快。
默娘夜里坐在营地里看着越来越好的营地心中也涌出阵阵满足。
现在的月牙围墙内被分割成不少小块,不过每隔一段距离都留出了让娘子们登上围墙或屋顶的空地,以便可以随时抵御来犯的敌人。
营地里第一道围墙内的庄稼已经长出茁壮的绿叶,围墙外的庄稼尽数全灭。
最早一批因为争水争不过绿球草枯萎,后来艰难长大的不是被狂风连根卷走,就是被吹折主干,眼看也不可能再结粮食。
默娘越发感受到围墙的可贵。
她们不可能总是依赖仙长获得食物,仙长也不会一直留在沙漠。
再艰难也要想办法种点口粮。
归来的娘子们坐在没有石顶的空地上烤着火,羡慕着黄沙城高大的围墙。
她们甚至没法学黄沙城的建筑方式,因为龙卷风依旧能卷走城内的住宅。
黄沙城很少会遭遇龙卷风,可沙漠里每年至少也要遭遇十几起。
十几个略懂建造的娘子们围在火堆旁,不时冒出一点点子,又在热烈讨论后被众人推翻。
众人商议到下半夜,最终决定先试着在围墙外建一圈小型的两层石屋。
一层在地下,一层在地上。
地下的部分不管是墙壁还是地面,都使用绿色黏块打出一层坚硬的石板。
只要地下的部分不渗水,就可以用来屯放吃用,若是遇到了龙卷风,石屋总比围墙更让人安心。
若是这样的石屋能抵御住龙卷风的侵袭,便可以考虑在上面再修建一层。
为了抵御狂风,石屋只能尽量做的低矮。
主要还是因为绿色黏块的产量太少。
如果石屋能建成,月牙围墙内就可以专门拿来圈养牲畜。
营地外的绿球草划定一片地采收绿色黏块,绿色黏块采摘干净以后,娘子们会把骆驼骆驼驱赶到这一块来吃草。
这样轮番采摘可以绿色黏块长得更久一些。
等绿色黏块采集满一个竹篮,围墙外的石屋也开始动工。
石屋很小,一个屋子紧挨着打地铺也只能睡十来个人。
地下室很矮。
默娘说地下室放个木梯子能轻松上下。
甚至能下天坑的娘子们都不用梯子。
通往地下的洞口紧挨着一堵墙,墙上用的大石头凹凸不平。
默娘仅凭手臂的力量就能爬上来,这地下也不过才一人高。
大多数娘子都嫌弃木梯费事。
整个夏季过去,沙漠中央总共路过了七支商队。
丹火对这些商队里的东西都没什么兴趣,倒是女沙匪就地卖起了茶水,还卖出了不少粗面饼。
一整个夏天的时间里,女沙匪沿着外层石墙建了十间带地下室的小石屋。
丹火窗外原本能看到第一道围墙内的庄稼,如今围墙的缺口处也盖了一间小石屋,只能看到石屋两侧透出来的翠绿。
这间小石屋里没有地下室,倒是开了小窗和门,两侧的两颗大树给这间石屋带去不少阴凉。
女沙匪们便在这间石屋卖些茶水干粮。
坐在窗户前的丹火若是有事招手,茶馆里的小娘子们抬眼就能看到。
地下的夹道也被女沙匪们封上了顶,只留下两端的出入口没有封,这个夹道没法防雨。
天气好的日子里,也会有小娘子到里面纳凉。
夏季过完,也只下了三场雨,绿球草缩水到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大小,河道的水也少到只能漫过脚面。
女沙匪们停下了营地里的建设,开始转战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