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分别

2025-03-22 08:16:34

皇帝驾崩,满城缟素,京城长街上原本的热闹之景不复存在。

将军府里,崔氏拿着账册盘算着这个月府中支出,嘉禾从门外端了茶走了进来,只听崔氏碎碎念道:这个月府上用冰的份额还是睿王府多给了一些,这八月的天如此燥热难捱,也不知道你舅父在宫中为大行皇帝守丧怎么熬的过来?嘉禾将茶盏放到崔氏身旁,侧身坐在崔氏一旁的椅子上,宫中的人应该会妥善安排,舅母不必担心。

崔氏饮了一口凉茶,复又将手中茶盏放下,如今这世道我是看不懂了,当初睿王还有二皇子他们斗的如此之凶,我即便不怎么出府都有所耳闻,谁能想到孤立无援的恒安王最后会当上皇帝呢!孤立无援吗?倒也未必。

嘉禾心中默默道。

崔氏叹了一口气,看样子,睿王殿下是真的无缘皇位了。

你舅父出门前还嘱咐,说不管何人传旨让我们前去,都不要轻易离府,一切都等他回来再说。

如今朝事不稳,谁都有可能拿将军府做诱饵。

嘉禾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还是崔氏唤了她几声,她才回过神来,舅母刚刚在说什么?崔氏以为她是因为睿王的事有些失落,劝道:睿王虽说做不成皇帝,但做个王爷也没什么不好的,女儿家嫁的是夫君,又不是那什么劳什子皇位,只要他一心待你,这一世的荣华就算睿王府给不了你,咱们将军府也是给得起的。

嘉禾怅然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崔氏也许想不了那么多,可是坐上皇位的李思归,真的会那么轻易地放过李翃吗,而高皇后那里怕也不肯放手吧。

只不过自己这些话只能咽在肚子里,说给旁人听也是徒惹烦恼。

崔氏转念一想,只是我听人说,这恒安王是个病秧子,如今又没个子嗣,就连先皇之前也没听有什么大不了的病就突然驾崩了,也不知道……崔氏想了想又收住了将要脱口而出的话,如今那位已是皇帝了,她这般言语若是被有心人听去了,怕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病秧子?是啊,他明明身有武艺,却可以伪装自己体弱多病,她原以为是他因着皇后的迫害,无奈自保之举,现在看来,他真的是城府太深,可哥哥的仇确实是他帮了自己,嘉禾还是不愿意去揣测他当初帮她的用意。

房中只听崔氏感叹道:我们寻常人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罢,那些皇室纷争,能躲就躲。

———————————文武百官在大明宫外为皇帝守丧,其余皇子同嫔以上宫妃皆随皇帝在殿内守着。

殿中闷热不堪,殿内放置了数个冰鉴,就连大行皇帝的梓宫里都放了玄冰,可这天气着实不宜停灵太久,李思归已经同高后等人商议,礼数简化,早日将梓宫移往已经建好的帝王陵寝之中。

太监李总管走到李思归身边道:陛下,钦天监已经拟定了日期,还请陛下过目。

李思归接过卷轴,看了一眼,要李总管递到高后面前,母后可看看,若是没什么不妥,一切都按规矩进行吧。

高后被李翃扶起,不必看了,陛下自己做主吧。

翃儿,母后头晕的厉害,扶母后回宫。

李翃默不作声扶着高后便走,丝毫不将李思归放在眼中,郑太妃母子对视一眼,李思归在他二人身后道:既然母后说一切由朕做主,那朕便不得不通知母后,朕已经着人去永正寺将庶人李弈带来,毕竟是大行皇帝的血脉,不论如何,我夏朝最重孝道,为父守丧理所应当。

母后说对吗?你!高后咬紧牙关,李弈母子是她一手推下去的,李思归此举分明是故意与她作对。

李翃冷冷道:皇上倒是有心了。

李思归根本不理会他, 来人!宣太医即刻去太后宫中候着,母后既是身子不适,还是早些歇着吧,这里还有郑太妃在,在先皇跟前的心意与母后定是相通的。

高后气结,回到宫里便派人将太医赶了出去,宫人扶她坐下,另有一宫人跪在她脚下为她捏腿,高后正心烦,将人都赶了出去。

李翃坐在一旁,高后想到李思归所作所为,眼圈便有些微红,他这是要断我们母子的活路!李翃骤然丧父,悲痛万分,又连日守丧,整个人已经疲惫不堪,他强撑着力气,他还不敢这么做。

高后想到郑太妃母子的丑态便觉恶心,她们知道在我手中落不得好下场,便带着她的母族中人投诚一般向李思归示好。

郑氏那贱人的侄子便守护宫闱,当日我本打算让祁英带领手下的人将皇宫围住,杀了李思归和郑氏母子,到时候这皇位只能有你来坐,可还是晚了一步。

李翃不赞成道:母后此举太过冒险,即便成功也会遭人诟病。

若能成功,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李翃想到那些传言,问道:难道他们说的父皇的死,果真那般……他说不下去。

高后道:你父皇薄我们母子,翃儿,我们只有靠自己了。

至于那些事,母后虽然没有证据,但李思归能这么快便登上皇位,要说他没有在背地里做什么,怕是连鬼都不信。

偏偏这人在外人眼里一向远离朝廷纷争结党,函阳那道人逃遁,下落不明,即便想寻他的错处都寻不到。

而后先皇下葬,李思归正式登位,登基大典上,他一身玄色冕服,站在高台上,阶下王公大臣三拜九叩,透过冕旒,他依稀能看到这些人脸上的神情,不管是真的臣服,还是假意逢迎,他都已经站在至高的位置,从今往后,这天地便要换了新颜。

只是新皇登基,却并未一同册封皇后行礼,当初李思归为太子时,便未曾来得及为册封太子妃行典礼,如今又这般,多少让人有些猜疑,不少人也起了心思,想将自家女儿送入宫,但皇帝对此仿佛并无兴趣。

大明宫里,李思归站在空荡荡的宫殿内,一步步迈上台阶,他修长的手抚着龙椅的金丝纹路,御极天下,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下流淌着多少人的血,李思归无声道:父皇,你所失去的一切,我都已经帮你夺了回来。

而我想要的,我也要得到。

嘉禾再见到李翃时已经一月之后,李翃的脸上曾经的飞扬神色皆消散不见,倒是多了几分沉稳。

李翃张开手臂将她抱在怀里,嗅着她发间馨香,久久不肯松开,我好想你。

嘉禾抱着他,也觉察出他瘦了不少,这些日子,我不能陪着你一起经历那些艰难困苦,一定很难熬吧。

李翃面有愧色,是我对不起你,许诺给你的大婚只能延期了。

我为父皇守孝一年,便要耽误你一年。

嘉禾仰起头,浅浅一笑,只是一年而已,我也刚过二八芳华,还等得起。

李翃吻在她的额头上,一年之后,我一定会来娶你。

嘉禾安心的靠在他胸膛上,此时的他们以为人生漫长,很多事还来得及,而那些失去了的,还有彼此的陪伴来慰藉。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晓前路几多风雨,还不晓得何为世事无常。

半月之后,边关传来战报,柔然屡次滋事,李思归命崔赟、祁英率军镇守,李翃主动请缨前去,李思归亦允诺。

高后不解李翃为何这么做,李翃道:母后,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可能永远都在您的庇护之下躲避风雨,男儿本就应该建功立业。

高后含泪道:好,我的翃儿长大了。

李翃顿了顿,又道:母后,我此行也许几月都无法归来,您在宫中无人敢随意为难,唯有嘉禾我实在放心不下,崔将军不在府中,希望母后能帮我多多照料。

你放心,她既是你未过门的妻子,我理应护着。

——————————似乎又要下雨,房中闷热,嘉禾午睡方醒,将窗推开,瞧见窗外那人时惊怔住,李翃立在廊下,倏地转过身来,彼此眼中皆有惊喜之色,李翃走近,他二人隔窗相望,听府中丫鬟说,你还在午睡,我便没有吵醒你。

嘉禾顺了顺垂到身侧长发,有些羞窘,你在这里等了多久?李翃笑了笑,一盏茶的功夫。

鑫儿走了过来,小姐莫要相信睿王殿下说的,奴婢可以作证,睿王殿下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

李翃还是把来意说出口,边关不宁,我已经向皇上请旨,随崔将军一道前往边关镇守。

这次来,是要向你告别。

嘉禾脸上的笑意渐渐消散,她鼻间有些酸楚,多久?李翃不忍心看她哀伤的模样,少则数月,多则一年。

嘉禾知道他已经做了决定,自己也没有想要去阻拦,这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可她依旧不舍。

什么时候走?我送你。

明日……这么快,嘉禾眼中的泪打转,她将窗户关上,不想让他看见自己落泪的模样。

李翃抬起手搁在窗户前,却终究没有叩下去,我已经让母后在我走了之后接你进宫,有云翎陪着你,我也放心了。

嘉禾泪如雨下,李翃的脚步声渐渐离开,越来越远,嘉禾还是追了出去,从身后一把抱住了他,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不要受伤,我会在京城等你回来。

李翃转过身来,看见她脸上的泪,心中止不住地抽痛,他低头将她唇旁的泪吻去,有祁英在我身边,你放心,等我回来,我们便成婚,再不分开。

李翃走了,和舅父一同率军离开了京城,嘉禾觉得心中似乎空了一块,她立在房中,脑中不断想起的便是和李翃的相识相知相恋,鑫儿的话打断了她的回忆,小姐,太后派人来接您进宫。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啦。

下一章就快写到楔子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