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化笼一事让秦国内外都沸腾了起来, 安华公司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中心,有不少自媒体从业者开始撰稿,写出安华种子的影响力。
从玉晶草莓开始, 到甘蓝改善鲜肉市场,再到线下店,最后到现在的蚀化笼。
很多人几乎是拿着放大镜在分析安华,分析林安的每一个步奏,每一个举措。
别说,要不是他们分析的太头头是道, 条理分明, 林安自己都差点相信了。
好在她对自己的实力还有一点数,很清楚自己不是多聪明多心思足的人。
叮叮~手机响起,林安一看来电号码, 不敢怠慢的接了。
季局长, 有什么事情吗?没错, 就是上次商谈的季局长。
我这边需要一吨草种和五百斤蚀化笼种子。
季局长说。
好。
打电话来就是为了种子?林安疑惑的听着那边挂断的电话, 连忙吩咐手下员工准备好种子。
吩咐完后,拿着涂涂画画好几遍的设计稿,去看新建的办公室大楼。
大楼高三十层, 占地面积大, 说是大楼实际上可以算是建筑群, 这会儿还没有完全建成, 光秃秃的水泥架子搭建起了大致框架, 看起来勉强能品出一点完全建好时的味道。
林安带着头盔进去, 上面的工人还在辛苦作业, 她就在角落里一个已经建好的小屋子里面比比划划。
对于办公大楼她是比较看重的, 不出意外, 这就是安华未来的基地了。
必须好好整!花再多钱也不心疼。
大楼的总设计师万江站在林安身边,笑道:林总难得见一面呀。
林安摸了摸鼻子,这还是她和设计师第二次见面,上一次是拿设计图。
和你们单位合作两次了,这不是相信你们吗?这边弄的真不错。
她夸的真心实意,建新大楼的地方离街上也不是很远,周围甚至还有一个村子,但大楼建筑期间,一件投诉扰民事件都没有,可以说基本做到了零纠纷。
这一点在乡下还是蛮难的。
对于负责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她表示很佩服。
听到林安的话,万江无奈的笑了笑,随后亲自给林安介绍起每一个地方的建筑设计原因。
林安对照着自己手里的设计图,时不时说这块她准备怎么装修,那边要摆放什么植物。
一圈走下来,精疲力尽的同时,手里的设计稿上面也再添几笔新痕。
设计真不简单啊。
拿着设计稿,想着自己刚刚被驳回了多少次,林安不由地苦笑了下。
最后,还是决定请个专门的设计师来负责纠错。
对此,万江没说什么,笑了笑。
……季局长在和林安商谈后,拿着种子就回了自己所在的秘密研究所,和同事商量后,尝试性的把草种种在了研究所上面。
绿色的草高达半米长,加上大门和屋顶的特制材料,外界完全扫描不到任何生物信息和电子波动。
就连卫星拍照也看不出什么来,比起以前,隐秘性更加高了。
最最重要的还是蚀化笼,蚀化笼的消化能力太过惊人,是目前最好的让塑料消失的方法。
方便、快捷、便宜,完全无公害。
消化掉塑料袋和大部分垃圾的蚀化笼,看起来只是更加的成熟,在笼里有东西的情况下,它甚至不用从土地里吸取营养。
在枯萎后,就和其他植物一样,腐烂在土地里。
腐烂的蚀化笼并不怎么影响土地,或者说,在腐烂之前就蚀化笼就完全的把垃圾里面的有害成分消灭掉了。
对,是消灭而不是消化。
因为蚀化笼本身没有那些有害物质。
这一点很重要,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好奇,要是能把蚀化笼消化垃圾的原理弄清楚,他们有预感,未来将不会有污染可言。
一些武器专家,则想的是把这种吞噬因子和武器结合。
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关于蚀化笼的研究是越来越多。
这边,研究树灯的专家学者们,一直没多少头绪,他们之前猜测树灯就和自然界的其它发亮植物一样含大量的磷,可结果却不甚相同。
这植物太魔性,一时半会还真研究不出发亮原理来,最后只能证明了其光亮对人体没有危害,甚至能让人精神更加放松。
就和研究表明,某些颜色能让陷入悲伤情绪想要自杀的人们感到温暖一样,树灯的光芒也有这样的作用,它或许不能帮人们解决烦心事,但能在紧要关头拉人一把。
郭嘉速度很快,派人向安华采购了一批树灯种子,准备种在学校里。
派的人还是和林安见过好几次的李唤月。
李局长,又见面啦。
和第一次见面的拘谨不一样,这次林安甚至把人直接约到了办公室里面,而不是在会议厅。
嗯。
李唤月也笑了笑,这次来是为了树灯种子的。
树灯啊,林安早有准备:需要多少。
五吨左右,郭嘉决定学校里面统一用树灯。
李唤月说道。
这,林安眉头微皱,怎么也想不明白,教室里怎么用树灯。
教室外面种,里面的话还是普通灯的。
她不小心把疑问说了出来,李唤月顺嘴解释了下。
好,我马上准备好。
给员工打完电话,把树灯种子数量说了下,接着她好奇的问:怎么突然要求学校里种这个?总不能是为了好看吧?有研究报告说树灯光亮对人心理会产生一点作用。
只是简单说了句,李唤月就不再说什么。
这些东西等过段时间,树灯种好后,具体的下降人数出来了,郭嘉自然会宣布的。
青少年啊,永远是郭嘉重点关注人群,从吃穿物质到心理精神。
林安隐隐约约明白了什么,也没有过多的问下去,左右她早知道了,也不能用这个宣传产品,有的东西就不能由她们商家来宣传。
李唤月来得突然,走的急促,种子备起后,她就没有歇着,马上运着种子回去了。
送别这个慢慢熟悉起来的朋友后,她踱步走到办公室,透过办公室的大玻璃窗,能看到远处的山和近处的乡间小道。
和年前不同的是,原本杂草丛生的小道,现在是水泥板路,原本种着苞米等农作物的地里,现在种着安华出品的种子。
地里忙活的人也由白发老人变成了乌发青壮年。
林安看着这些,想到最初得到系统,想到现在,想到未来。
想了很久很久,闭上了眼睛,在双色甘蓝大热促进牲畜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候,林安就开始想要是她死了以后,再也没人能改良出这些新奇种子后,会怎么样?到了草种用于治沙时,她心里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忐忑,要是以后……她甚至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改良怎么多植物。
直到去了大运会,看到了安华植物到底影响多大,看到了很多人在网上对安华植物的喜爱,再到这一刻,透过玻璃窗,看到了由种子改良能力带来的家乡的改变。
林安确信,她做的没有错,她考虑到了改良植物对种植户们的影响,对自然生态的影响,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未来在她百年后的种子供应问题。
想到改良蚀化笼最后的完整版优化,林安半眯下眼眸。
这能力,好像也不是系统带来规定死的。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