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2025-03-22 08:18:19

徐常在听后,狠狠瞪着姜迟,似是要把她生吞活剥了:姜迟,你这毒妇!你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的今日,就是你的明日。

我等着你!唔唔……朱讫摆摆手,那几个宫女嬷嬷,手脚麻利地堵住徐常在的嘴,将她押着拖走了。

姜迟张了张嘴,终只轻叹一声,低下头,没有再说什么。

姜宛的话,让朱讫不由想起三年前,他初见姜宛时。

那时,她一个人凄惨住在长安郊外的别庄。

就是因为姜迟心胸狭窄,恶毒,容不下庶妹,将姜宛赶出国公府。

朱讫冷眼看着姜迟,她五官精致如玉容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是一朵娇艳的芙蓉花。

动人心弦!特别是眼角的那一颗朱红小痣,朱讫眼前不由浮现,每个侍寝的夜里,在床榻上,她情动妙美时,那小痣,娇艳妩媚,像是悬崖边绽放的罂粟。

让人沉迷陶醉,不可自拔!突地,腰下一股熟悉的热流在窜动,朱讫呼吸渐渐粗重,意识到自己又被姜迟的美色侵扰了。

朱讫恼羞成怒!这女人,都这时候了,还不忘勾引他。

哼!不过是一个性情狠毒,爱虚荣,慕权势的庸脂俗粉罢了。

纵有张芙蓉面又如何?朱讫这些微妙的变化,姜宛都看在了眼里。

她袖中双手死死握紧。

岭南三年,她如履薄冰步步为营,终于熬死了离王,得已回到长安城。

为了她,她的生母林姨娘被逼,去了长春观。

自入宫,姜迟就派了青玉时时监视着她,拦着她,不让她见到陛下。

都说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

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转瞬就雨过天晴。

一道绮丽的彩虹斜斜挂在天边,殿外梨树树梢有几枝花苞儿,魏颤颤地绽开了。

梨花的清香,从窗外吹进来,吹散了这一室的沉重。

朱讫拂了拂袖子上不存在的灰尘,站起来,走到鞠无面前,蹲下。

伸手取下鞠无嘴里的布条。

鞠爱卿,你受苦了。

李意去内务府将织造司献上的那副金玉马鞍,给鞠少将军送去。

李意知陛下是将鞠无与皇后共同出现在歧阳殿的事,揭过了。

笑着对鞠无道:鞠少将军,还不快谢恩?鞠无双手交叠,放在额前,伏身下拜:谢陛下隆恩。

朱讫目光扫到姜迟身上,冷道:皇后,朕记得,你被禁足椒房殿两月。

姜迟一怔,这是要秋后算账?!早知道这狗男人这么狗,她就甩手不管了。

什么惊蛰皇后亲蚕,什么宫宴接见命妇,都见鬼去吧!姜迟垂目:是。

直到朱讫走远了,不见了人影。

姜宛也没有等到,朱讫对她有何安排。

姜宛再按耐不住,追了出去:陛下……陛下……只是到大殿门口时,被李意拦住了:陛下有旨,姜二小姐赐住椒房殿。

姜宛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

李意笑得低头哈腰:姜二小姐,您的福气在后头呢。

说完,走远了。

福气在后头?难道……陛下的言外之意是:她以后会入主椒房殿,所以才没有册封她,没有让她移宫做一宫主位?*惊蛰过后,春雷阵阵,万物复苏。

风暖了,水绿了,草青了,花也红了。

院子里的那株桃树,枝头光秃的花骨朵儿,也都被惊醒了,开出一朵朵娇艳粉嫩的花儿。

一阵微风拂过,朵朵桃花像一只只粉色的红色的蝴蝶,上下煽动着翅膀,翩翩起舞。

有一两片,挣脱了树梢,随着风儿,飘入窗子,落在铺了绸布的案桌上。

姜迟捻起一片,放在手心,吹到窗外。

花瓣儿打着璇儿,落在刚抽出芽的青嫩小草上。

黎姐姐,你这拿的什么?姜迟盯着黎妃手中的长长的黑色布包,好奇问道。

黎妃正要开口,突然捂着嘴咳嗽起来。

姜迟吓了一跳,忙上前,为黎妃轻拍着后背,又倒了一杯温热茶水,递给黎妃。

黎妃接过茶水,喝后,终于咳嗽停了。

姜迟不放心,问道:黎姐姐,你这咳疾,可有找太医再看过?黎妃不在意道:老毛病了,无妨。

黎妃将那黑色长包,放在案桌上,打开布包,是一把古琴。

琴身通体乌黑,木色柔和,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琴面有龙鳞断纹。

这琴,姜迟不但认识,还很熟悉。

姜迟惊讶得瞪大了眼:黎姐姐,这是焦尾?焦尾是东汉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

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

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

①天下皆知,熙王极擅琴,在他十岁生辰,先帝赐了他,这焦尾琴。

只是,三年前,熙王逝后,这琴也跟着消失了,没想,竟是在黎妃那里。

正是焦尾。

阿迟,你最是擅琴,快帮忙看看,这琴是出了何问题?姜迟走近,手指一点一点拂过乌黑的琴身。

看到它,姜迟不由又想到它的主人,那个清风霁月的男子——熙王,李熙。

她与他是自幼相识,她姨母是先帝皇后,少时常出入皇宫。

熙王是先帝长子,母妃早逝,养在张皇后膝下。

她琴艺的启蒙,可以说是来自于熙王。

他们常在椒房殿抚琴弄曲。

直到,她十岁那年,张皇后病逝。

不久后,张氏家族犯事,被贬出长安。

她也再没进过皇宫。

阿迟?能修好吗?黎妃忧心问道。

姜迟回过神,细细检查发现有几处琴徽有松动,两根琴弦老化了。

姜迟思索了下道:可以修好,但可能要些时日。

这制作琴弦的金丝蚕线,内务府有现成的。

只是,这焦尾的琴徽,是由岐山墨玉炼制而成。

这个不太好找。

黎妃放心了:多费些时日没关系,只要能修好。

阿迟,这琴就先放在你这,麻烦你了。

这是她仅有的一件,熙王的遗物了。

她一定要把它修好。

黎姐姐说的哪里话?这琴是珍贵之物,我也希望他能重焕光芒。

这时,姜宛打帘进来,看到案桌上的那尾乌黑的古琴,面色微变:长姐,我做了……顿了片刻,姜宛继笑道:我做了甜糕,长姐要不要尝尝?这琴,她有见过!作者有话说:①摘自《后汉书·蔡邕传》译文14、焦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