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话胤祚发现前面铺子有卖茯苓饼的,想着黛玉爱吃,又指挥人去买。
小太监带了一大包茯苓饼回来,黛玉只吃了一小块胤祚就不叫吃了。
黛玉笑道:我如今好多了,不用那么仔细。
知道知道,不过你一下子吃饱了,就吃不下其他好吃的了。
黛玉歪头想了想:那剩下的这些茯苓饼怎么办?你买了这么许多,浪费了总是不好。
拿去给育婴堂的孩子吃吧,本来也要给他们买些吃食。
黛玉蹙眉:他们没吃的吗?胤祚失笑:那倒不至于,育婴堂有朝廷拨款,乡绅富户也会捐助,银子换成金薯,孩子们肚子填个七八成饱还是成的,只是素日吃不上什么好的,我去的时候便会给他们带些东西,眼瞧着快过年了,我给他们买些好吃的。
黛玉眼睛亮闪闪地看着胤祚:师兄买吃食,那我给他们买些衣裳吧?那敢情好!林姑娘银子尽有的,这些孩子有福了!胤祚给黛玉做了个揖,臊得黛玉又捶了他一拳才作罢。
二人绕去另一条街买东西,路上商铺林立、行人如织,黛玉瞧着比起她初来京城时从轿子那小小窗口看到的京城热闹许多,不由笑道:京城越来越好了。
说话间便有小童挥舞着纸张口中喊着卖报、卖报匆匆跑过,不时有人会叫住他,拿出三两文铜板买上一份报纸,然后或自己细读或者叫上亲朋好友一起边看边讨论,街头巷尾会有人拿着报纸读给其他人听,街上跑步的人也明显变多了,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胤祚笑道:是啊,京城越来越热闹了,百姓也越来越有闲情逸致了,你瞧——胤祚指着路北叫黛玉看,便见那是一家两层楼高的门脸,牌匾上用遒劲的字迹写着京城日报社五个大字,此时这铺子周围异常热闹,有人排队买报纸,这是如那小童一般打算做生意赚点钱的;还有文人记者出入不绝,想来是为了稿子奔波;另有许多人围着管事问潇湘居士的连环画是否有整本,得到否定答案后又追问后续内容能否尽快刊印,管事只笑呵呵推脱:不是我们不愿意,只是我们报社只有这么多画稿,都已经刊出了,我们总不能变出稿子不是?一青年读书人便道:可否请潇湘居士通融一二?这……当初说好了连载,潇湘居士想来也没有存稿了。
管事有些为难,问了也无用啊!你且问了一试罢,说不准就有呢!另一人想了想道,若你不好催促,是否能帮我们送信给潇湘居士?其他人听了这个建议立即齐齐附议:正是正是,我们自己与潇湘居士说,便不为难你了。
若能给潇湘居士写信,稿件倒是次要的,先要向他表达我的敬仰钦佩之意才是。
我倒是有些问题想要请教,只是苦于没有门路,你们真能帮我们送信吗?管事:……管事擦了擦脑门上的汗,不知道事情怎么就发展成这样了,谁说要帮他们送信了啊?!胤祚笑眯眯看着这一幕,见黛玉又有些不自在,便对她道:你瞧,他们都为了潇湘居士而来,可见连环画确实受欢迎,只有你自己觉得不够好罢了。
胤祚原是开解黛玉,说话声音也不大,没想到正好有几位书生路过并且听到了他的话,不由用诧异的眼神看着胤祚和黛玉。
胤祚:……向来在粉丝面前说偶像不好乃是大忌,好在这些粉丝都是读书人,除了用你们不懂艺术的目光对胤祚和黛玉表达鄙视外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只一位年轻书生忍了忍还是没忍住,走出一半又跑回来。
胤祚挡在黛玉面前警惕道:你干什么?书生一本正经对黛玉道:我听见你们方才说的话了,潇湘居士画技细腻写实、新颖独特,所创连环画更是风趣可爱,读之有物、老少咸宜,这位兄弟可以不喜欢潇湘居士,但请不要说他不好!胤祚和黛玉:……胤祚连忙道:好的好的,我们知道了。
书生不肯罢休,只固执地看着黛玉,一定要她亲自表态。
潇湘居士本人:……知道了,她很好。
书生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转身急匆匆跟上自己小伙伴。
胤祚和黛玉沉默片刻,不由面面相觑。
直到离开那里有一段路了,胤祚才笑出声来:我还没遇见过这样的事,你说你刚才要是突然脱马甲,他会是什么反应?黛玉便也笑了,她也没有被当面教训不许说潇湘居士不好的经历,也觉得颇为稀奇。
我能收他们的信吗?她现在想知道他们会和她说什么了。
能倒是能,只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有人喜欢你就会有人讨厌你,被一百个人喜欢的欢喜可能也抵不过被一个人讨厌的难过!胤祚提醒道。
黛玉歪头问:你不会先替我检查吗?胤祚:……会!你倒是懂我,既如此我回头便与报社说一声,让他们给你准备个信箱,我隔几日把筛选好的信给你送去。
胤祚笑着猜测,我猜许多人都要催你加印连环画,这样的信你要不要看?若没有旁的内容便不看了罢,总归我不会加印的。
黛玉说。
胤祚故作惊讶:林姑娘好生坚定,能在这么多人的期盼下不为所动?黛玉理所当然地点点头:报纸就那么大地方,我占的版面已经不小啦。
二人一边说话一边商量着买了许多东西,按照约定胤祚买吃食,黛玉则买衣裳,胤祚大概知道育婴堂孩子们的情况,指导着黛玉挑款式和大小。
除此之外黛玉还买了许多布匹针线,日后做衣裳或者修补都方便,又买了鞋袜、帽子围脖这些过冬必备的东西,就连被子也准备了一些,只是不好拿,约定了叫店家给送过去。
即便如此马车也被塞得满满当当,胤祚和黛玉根本坐不进去,从旁边相熟的店里借了辆马车才勉强成行。
他们今天去的这个育婴堂位于京城北面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从热闹的前门大街过去,竟费了一个时辰才道。
黛玉说:这里太过偏僻了。
是啊,但偏也有偏的好处,这里物价也便宜一些,同样的银子孩子们吃用能好一些。
胤祚带着黛玉往巷子里走,这巷子没有铺青砖,路上不算平整,前两日又刚下过雪,如今半融未融,泥路便又泥泞又光滑。
胤祚出入这些地方习惯了,但看黛玉那干干净净的衣角和鞋子,只觉得让她走这样的路十分不合适,于是伏下身子道:我背你进去。
黛玉脸顿时就红了,低着头道:不用……没那么娇气。
怎么不娇气?你便合该娇气些,何必委屈自己!胤祚扯了一下她胳膊,快些吧,我一直蹲着怪累的。
黛玉:……黛玉打量四周,育婴堂的门关着,巷子里没有其他人,德清和朱莺一人看天一人看地就是不看他们,知道他们都听见了,黛玉脸更红了。
胤祚还在催促,黛玉只好趴到他背上,把自己滚烫的脸埋到颈窝里。
胤祚看着文弱,其实身子不差,背着黛玉轻轻松松站了起来,他用手腕扣住黛玉的腿弯,黛玉只觉得从他手腕接触的地方开始,热意一寸寸席卷全身,以至于她脸快要冒烟,身子却僵硬地动都动不了。
偏偏胤祚还不动,黛玉轻轻拍了拍他,声若蚊呐:怎么不走呀?胤祚说:你不是还没准备好吗?黛玉奇道:我准备好了。
你手没扶住我啊,胤祚说,这样你容易摔。
黛玉:……黛玉努力忽视脸上的热意,用手攀住胤祚肩膀:这回准备好了,快些走吧。
胤祚嘿嘿一笑,背着黛玉往巷子里走,他踩在半混着积雪的泥泞小路上,一步步走得很慢,但却极稳,黛玉看着看着便觉得脸上热意褪去了些,倒是心里越发暖和起来。
胤祚背着黛玉到了育婴堂门口才把她放下来,上下打量了一通,见她依旧干干净净,连个泥点子都没溅到便点了点头。
多谢师兄,黛玉微微垂下头,便看见胤祚沾满了淤泥的鞋和衣摆上大片的污泥,不由有些内疚,师兄的衣裳和鞋脏了……胤祚无所谓地摆摆手:我又不缺衣服和鞋,不用……黛玉:……我给你做一套新的吧?胤祚:……不过新衣裳一季只有四套,确实不够穿,那我就不与师妹客气了,多谢师妹。
德清和朱莺:……说话间德清已经叩开了门,开门的是个十来岁的姑娘,见了胤祚眼睛便是一亮:六哥来了,快进来吧。
说着就让开门请胤祚和黛玉进去,育婴堂建得不算精致,面积却不小,绕过照壁便是宽阔的院子,正有许多孩子在院子里活动,人数总有数百个,秩序却还不错。
年岁大些的少女都坐在廊下绣花,小些的则在院子排排坐着摆布纸盒子或是竹条子木棍子。
黛玉知道贫苦人家的孩子都要帮家里做些活计,但这显然不是一般的家事,不由奇道: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些简单的手艺活,好歹能换些银钱,一则全靠旁人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二则给他们找些事情做,也好管教些,否则这么多孩子总顾不过来,再就是教孩子们一点谋生技能,日后离了育婴堂也好过活。
胤祚耐心给黛玉解释,小子们七八岁上就送去义学念书,再大些教他们学一门手艺,颜如玉和日报社雇人时也会优先考虑他们,姑娘则学针线女红、纺织厨艺,待到了年纪给安排婚事嫁出去。
黛玉听得入神,她原以为育婴堂把孩子养大已经是极大的恩德,没想到竟替他们打算这么多:如此他们一生便算安稳了。
胤祚点头:是呢,育婴堂做到这一步也算尽力了。
二人说了这会儿话,院子里干活的孩子们也瞧见了他们,黛玉他们不认识,胤祚却是常来常往的,登时欢呼声迭起,孩子们纷纷上前,不一会儿就把胤祚围住了。
黛玉被德清护着躲在人群外,就见胤祚被小孩子抱大腿的抱大腿、拉衣角的拉衣角,动一下孩子们就跟着晃。
胤祚:……黛玉忍笑。
好在管事很快赶来,板着脸把小孩赶走:去!先去干你们的活,叫到名儿了再来叫你们六哥哥把脉。
便有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挠了挠头问:今天喝药也有糖吃吗?其余小孩子也跟着叽叽喳喳起来,一个个都伸出自己的小胳膊,眼巴巴盼着被胤祚诊出病来,最好开了苦苦的药吃,如此便能吃到甜甜的糖果啦!许是想到糖果甜蜜的滋味,小孩儿们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胤祚心里酸涩,他上回诊脉时见小孩子怕喝药,便用糖果鼓励他们,没想到他们一直记到现在。
都是不到十岁的孩子罢了,胤祚哪还忍心用糖吊着他们,只笑道:今天不用喝药也有糖吃!他们今日也买了不少糖果,胤祚自己无法脱身,本打算叫德清帮忙分糖,没想到一眼就瞧见黛玉正在偷笑,登时计上心头,指着黛玉对孩子们笑道:瞧见那个俊俏小哥哥没,去找他要糖吃吧!黛玉:……旁观看戏的黛玉登时成了戏中人,胤祚终于得以脱身,笑着对管事道:我和这位林少爷买了点东西过来,你点几个人随德清去拿一下吧。
管事笑道:多亏了您了,这些日子又给送东西又给找工作,还免费帮我们看病,不仅孩子们日子好过了,就连我们都沾光呢。
说着就叫人去搬东西,因为东西太多,搬了好几趟才搬完,胤祚找出糖果给黛玉,让她分给孩子们吃,自己则收拾了药箱开始诊脉。
对育婴堂的孩子们来说,这一天过得像在梦里一样,他们很喜欢的六哥哥来看他们,还带了另外一个漂亮哥哥林哥哥。
六哥哥好厉害哦,小花肚子疼了好几天,他给揉一揉就不疼了!虽然有时候要扎针,或者喝苦苦的药,但六哥哥会给他们糖果吃,他们觉得针也不疼,药也不苦,只有糖果甜滋滋的!林哥哥也很好很厉害,他给他们所有人都发了糖果,还会讲故事给他们听,一边吃糖果一边听故事的感觉好好哦!午饭他们吃到了肉诶!可惜六哥哥说他们肠胃弱,不能一次吃太多肉,否则容易拉肚子,所以他们没有吃过瘾,但好消息是他们可以多吃几天,想到之后好几天都能有肉吃,他们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半下午他们还吃到了点心,又香又软,又甜又糯,比糖还好吃!林哥哥还给他们买了衣服和被子,那衣服又干净又漂亮,被子软得像是云朵,小虎说晚上做梦都会香一些。
真好啊!好喜欢六哥哥和林哥哥啊!而走出育婴堂的黛玉却有些沉默,方才短暂的相处叫她知道这些孩子生活不易,不由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育婴堂接受捐助是吗?黛玉问。
是,你想捐款?黛玉点点头:我没有多少银子,只把连环画的收入都捐助了吧!胤祚诧异地看着黛玉:林姑娘实在谦虚了,连环画那么受欢迎,赚的钱可真不少!黛玉可不是卖断连环画,而是拿分成!胤祚很清楚她分了多少钱:这么多银子……足够整个京城的育婴堂吃一年了。
黛玉便露出一个笑来:能帮上忙便好,日后连环画的收入我都不要,全都捐了吧!师兄你帮我处理。
可以倒是可以……胤祚想到这么多银子还是有些迟疑,但接触到黛玉单纯真挚的眼神却是一愣,继而笑道,倒是我着相了,还是师妹聪明灵慧,不为凡俗所染。
这事便交给我吧。
胤祚把黛玉送回家,回宫的时候还想着,既然要拿这么多银子做善事,不若干脆办一个慈善基金会罢了。
此事尚待斟酌,胤祚只记了一笔就暂时搁置。
与此同时,贾府却是一片兵荒马乱。
年节将至,贾家上下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洒扫收拾的、上下妆点的、采买的走礼的络绎不绝,到处张灯结彩,人人脸上都带着过年的喜气儿。
今儿天气好,贾母难得愿意动弹,在园子里逛了一遭,又被媳妇儿孙女儿簇拥着说笑,一张老脸笑成了菊花。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宝贝孙子宝玉不在,贾母还抽空问了一句,得知宝玉和朋友出去吃酒便道:那也罢了,大过年的凑个热闹也是有的,等回来再让他来见我。
王熙凤只打趣道:老祖宗只管想着宝玉,真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才半日不见,心肝肺都不自在,倒把咱们都抛到脑勺后头去了!也怪我笨嘴拙舌的,讨不得老祖宗欢心!一席话说完,众人都指着她笑,贾母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你们瞧瞧她这张嘴,她若是笨口拙舌,那天下人都成什么了?王熙凤也跟着笑,只是心里却有些不自在,她这话虽是玩笑,却也有几分真心,照理说琏二才是正经长房嫡孙,老祖宗却只一味宠着宝玉,倒把他们都撂到一边了,王熙凤从前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如今却越发不甘心起来。
这算什么?只是她到底只是孙媳妇,即便不满也不能说什么,见贾母笑便也只能跟着一笑,只当自己说了个笑话罢了。
正说笑呢,便有下人匆匆忙忙来报,说是梨香院那边出事了,原是薛大爷出去吃酒被人折断了胳膊抬回来,想叫人拿了帖子请黄院判过来。
怎的就折了胳膊,谁干的,为着什么?贾母一边叫人拿帖子去太医院请人一边问。
正是说这个呢,原是薛大爷喝多了和人口角几句,那人便动手折了薛大爷胳膊,下人道,宝二爷说那人是黄院判身边的小厮,故而请黄院判过来说一说道理。
贾母登时皱眉:一个小厮也敢如此嚣张,这京城越来越没有规矩了!你们拿着帖子去太医院,请黄院判务必带着那小厮过来!我倒是不信,一个小厮也能欺辱我们贾家了!下人应声出去了,王熙凤听见旁边的惜春小声说了一句:未必是谁的错。
王熙凤心里一叹,惜春知道这个道理,老祖宗能不知道么?薛蟠的德行大家又不是第一回 知道了,此事多半他挑衅在先,只是没别人狠,所以被收拾了。
只是老祖宗此刻在意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对方只是个小厮,却敢挑衅贾家和薛家的尊严,这才是她难以容忍的,也是她愿意替薛家出头的原因。
贵族的脸面不能丢!不过贾母这回显然打错主意了,下人拿着帖子去了太医院,却没能请回来黄院判:说是黄院判出诊去了,不在太医院,奴才等了半日没见黄院判回来,就先回来复命了,您看……贾母皱眉:确实不在?……应该是吧,下人犹豫,奴才没进去里面,只是问的守门太监,但他也没必要哄咱们。
那也未必。
贾母想起上回的事,上回宝玉和王夫人失了智,黄院判救治不得,她当面说要请院使看诊,事后回想起来确实不妥当,如今瞧着黄院判只怕吃心了。
但她当初不过是忧心宝玉罢了,并没有旁的意思,黄院判未免太小心眼了!贾母抿抿唇,到底还是追问了一句:去哪家出诊了?奴才问了,太医院只不肯说,说是涉及贵人。
那也罢了,贾母叹气一声,也是到现在才发现,若黄院判不想见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
薛蟠的事也不能不管,贾母只吩咐人请王太医给薛蟠看诊,另找人去茶楼打听胤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