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掉楚太子后, 屋内的唐锋视线不自觉搜寻了一圈,没见着慕姝瑶的身影,沉默地拔剑离去。
唐锋没有时间可耽误, 除杀楚太子外,他还要伪造自己遇刺。
他今夜在外奔波, 身上伤口略有崩裂迹象。
唐锋做事谨慎, 哪怕楚皇怀疑他的可能性很小,他也要不给自己留疏漏。
而且他上禀楚太子, 逼得林沐剑走偏锋, 如果他毫发无损, 楚皇心里也不会平衡。
再加上、玉痕剑被夺,唐锋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 解释剑为什么不在自己手上。
对于楚宫而言,林沐出逃、楚太子被杀、唐锋遇刺, 三件事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的。
整个楚都乱成一锅粥, 整晚都不得消停。
唐锋因‘遇刺’昏迷,楚皇为了解事情真相,几乎将整个太医院搬来为他救治。
唐锋第二日‘苏醒’,以憔悴悲痛自责的模样,在楚皇跟前赚足信任。
如唐锋所愿,他被委以重任,从四品朗将晋升为二品武军,楚皇一边体恤嘱咐他养伤, 一边将彻查楚都奸细的重任交给了他。
太子在东宫被杀吓坏了楚皇, 与为丧子痛心相比, 楚皇更担心自己的安全。
楚皇曾经最信任的太监总管, 也因为未曾答应唐锋托话, 被楚皇迁怒杀死。
婉公主因为林沐也受到牵连,她被软禁在大理寺,整个公主府被唐锋翻了个底朝天。
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楚皇大动肝火、一怒之下清洗了不少人。
不管有罪没罪,一旦有点由头,都会被抓下狱。
平日在小事上,楚皇都把婉公主当做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但与太子比起来,哪怕婉公主是受人蒙骗、无意为之,楚皇也觉得她应该认罪受死。
若不是为了牵制唐锋,婉公主早就被赐白绫自尽了。
楚都的风波,在林沐离开后闹了近两月。
唐锋借此独揽大权,加上他查出不少与煜国余孽‘勾结’的官员,深得楚皇信任。
武军之上就是剑军,略知道些内情的官员都知道,楚都这是要出第二个广岚王次子了。
楚都人人自危,朝中重臣纷纷收敛其锋芒,不敢与唐锋对上。
世间无常,他们本以为跌入尘埃的人,开始掌管他们生死了。
谁又能想到,没有天下双剑,才是唐锋进入楚都权力中心的开始。
……在唐锋忙于奔波的每夜,多晚都会回到卧房、拔出魂石剑夜观。
慕姝瑶久未出现,唐锋表面沉稳,心里其实无比焦躁烦心。
这种复杂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高涨,各种稀奇古怪的猜测、被唐锋反复怀疑着。
难道是魂石剑落水受了影响?还是她离开慕明晟不愿搭理他?亦或者,她就是故意冷待他,想看他为之焦急?更匪夷所思的情况,总不至于楚太子混淆皇室血脉,不是楚皇所出吧?骗子,他按约定杀死楚太子,她却躲起来了。
这次,她不出现的时间,比之前还要久……唐锋坐不住了,即便他再不想示弱被慕姝瑶骗,也不得不低头敲敲剑身。
你还想要什么。
在外风光无限的武军大人,每到夜里、屋中就会响起一番低声下气的问询。
有时,那声音挫败无奈,带着些许宠溺柔情。
别闹了,出来,要什么都可以商量。
当然,他偶尔也会生恼动怒。
难道就非他不可吗?他离开你多久了,刚见到你就信他?你以为他真能为你做到这些吗?他在这,连那些人的袖角都碰不到!威逼利诱、合作协商、低头示弱、晓之情理……总之能用的方法,唐锋都试过了。
拖得越久,唐锋脾性就越发阴鸷狠辣,旁人都以为他是因为明主离世,导致性情大变,老皇帝甚至因此感动,不停放权给他。
……后来,楚都局势稳定下来,唐锋见了剑阁的守阁人。
他想弄清魂石剑的缘由,查到楚太子对他说的那番旧事,得知楚太子生前与守阁人有过几次接触。
对于第一把魂石剑,或许守阁人知道些什么。
楚皇将太子别院赐予唐锋,为他挂上唐府的匾额。
唐锋在唐府书房接待了守阁人,不惑之年的守阁人,因为剑阁林沐一事,苍老憔悴了许多。
守阁人也没有辜负唐锋的期待,他是楚太子的人,一见唐锋就做出悲戚模样,不论真假、对唐锋的问话很是配合。
先太子殿下对武军大人果然信任,连太/祖陛下的事,都与您说了。
唐锋道:如今魂石剑在煜人之手,本官想了解清楚情况,避免往后撞上、措手不及。
当然、当然。
守阁人态度很是卑微,他虽然守着楚国重要的剑阁,但到底是个无实权的小官,剑阁出事闹得沸沸扬扬,他生怕自己受此牵连,已经许久没睡个安稳觉。
得知唐锋要见他,他自是打起十二分精神,说什么都不敢让唐锋不如意。
守阁人道:当年太/祖陛下确实是因剑入魔,对元后下杀手。
不过,关于魂石剑有灵的说法,却是假的…守阁人对唐锋解释得很含蓄,但大致意思就是魂石剑有灵是假,元帝心魔癔症是真。
当年元帝的那位故友,是支持元帝拥兵开国的大功臣。
第一块魂石,其实是由‘故友’挖掘出来的。
‘故友’功高盖主,眼里又容不下沙子、性情太过刚正不阿,得罪不少人。
也是因此,拥护元帝的世家都有意除掉对方。
各世家怂恿元后,说服元帝除掉此人。
元后借着枕边风,终动摇了元帝。
元帝爱剑如命,本就对魂石动心,有意独占。
元帝命‘故友’运送魂石,派各世家路上兵马埋伏,将‘故友’全家尽数诛杀。
出于心虚,元帝抹消了有关‘故友’的一切功绩,史书上连个名字也未曾留下。
但众人万万没想到,魂石剑出世,元帝借剑号令群雄,建国后没多久就疯了。
‘故友’死后,元帝心中有愧,当年两人是推心置腹的知己之交,梦想都是建立一个繁华安定的国都。
如今心愿已了,元帝面对没有‘故友’的江山、自是百般思念。
元帝癔症后,第一个杀的就是元后,目标也对准了曾经怂恿他杀‘故友’的各世家们。
当时的太子行事果决,在元后死后,将元帝骗入剑阁软禁,联合各世家,钉死门窗、生生饿死了元帝。
元帝死后,新帝为消除影响,维护元帝的名誉,命人将魂石剑熔于剑阁铸剑台中。
新帝以魂石剑有灵的说法欺骗百姓,再用元帝受剑灵影响要推翻楚国的说辞、为自己开脱造势。
元帝因魂石剑开国不假,但在那之前,元帝就已受各世家拥簇。
所谓的天下第一剑,只是楚国皇室为维护自己统治,对外的一种说辞。
否则,楚国皇室不会熔毁第一把魂石剑,也不会得到新魂石迟迟不锻造。
因为他们知道,那就是一把普通的剑,即便它再坚固锋利,也难以抵挡万兵群雄。
武军大人,魂石确实坚不可摧,只是您也不必太过担心,一把利剑、是挡不住千军万马的。
守阁人推心置腹的一番话,没有引来太唐锋的半点动容。
他完全不相信对方所说的话,魂石是楚国的剑魂,街头黄口小儿都知道这件事。
如果魂石剑没有灵,总是跟在剑旁的慕姝瑶算什么呢?难道,他也犯了癔症不成?唐锋觉得在守阁人这里毫无收获,随手将他打发下去。
……当晚,唐锋再次拿出魂石剑。
他学着林沐的模样月下赏剑,左右顾盼半天、仍是没有等来慕姝瑶的身影。
唐锋对守阁人的话嗤之以鼻,将它当做笑话说给手中的剑听。
他一遍遍抚摸着剑上血槽,如疯魔般凝望血红的宝剑,忍不住把姿态再放低些。
他难得话多了许多,与慕姝瑶道:别再赌气了。
老皇帝怎么样?他的几个儿子也在路上。
慕姝瑶,不要撒娇,我是不会带你见你哥的,你得待在我这里。
我不会被骗的,我知道你在里面。
你不在里面……我不就是疯了吗?……唐锋知道自己没疯,哪有疯子会有他这么清晰的头脑。
但是他确实有些心烦意乱,诸王回都,老皇帝有意扶持自己人稳住局面,虽然仓促,但还是给了唐锋‘剑军’头衔。
唐锋刚当上剑军,不到两天就杀死了老皇帝,以老皇帝丧子染疾为由为他发丧。
诸王对此自然有意见,各世家也想趁机拉唐锋下马。
可是待他们回过神,武关侯的兵马已经驻兵在了楚都附近。
原来武关侯世子早在上月前就已因故病亡,武关侯此番入都,是想向楚皇请旨求恩,让唐锋回领地当世子的。
武关侯解释,世子秘不发丧是为了稳定军心,但其中内情,只有他们父子俩自己知道。
诸王手上没有多少兵马,楚皇死前唐锋又深得信任。
如今的唐锋不仅朝中权势滔天,而且情理之上都占据了高位,唐锋说他要为楚国尽忠定江山,谁敢驳他?无论是先太子还是驾崩的楚皇,确实对他信任有加。
剑军之位,还有什么可质疑的。
如今诸王想要入楚都,没有唐锋点头首肯,是万不可行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楚皇驾崩突然,没有留下遗旨,最终大臣们只能在唐锋的首肯下,遵循旧制,让都城中顺位的皇子暂居储位,在新帝登基前、代理国事。
只是楚都内顺位的十六皇子,是个有疾无权的闲散王爷,是因为身体不好、才迟迟没有离都前往封地。
他被推出来,自己都彻底懵了,更遑论处理国事。
诸王千里迢迢回都,如何肯接受这个结果。
即便此刻,他们都知道唐锋和武关侯野心勃勃,也无法撼动他们。
唐锋行事有理有据,你说他挟天子吗?也没有。
唐锋并没有立主。
你说他别有用心,他遵循楚国旧制,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你要说他忠心耿耿,一心为楚国皇室,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
没人能指责他,谁都无法对他说些什么。
新储君未能完美处理国事,一心仰仗依赖唐锋,楚国的各政事理所当然地交到唐锋手中。
久而之久,朝中大臣似乎也接受了这个情况。
他们退无可退,只能寄希望于曾经的君储都没有看走眼。
不停请求唐锋尽快拥护新帝登基。
也是因此,诸王夺位,唐锋如他所料般水涨船高,还顺势除掉几个有威胁的世家。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先楚太子离世,五王入京夺储,最终只剩下两个傀儡王子,在唐锋手中把玩耍弄。
后来,武关侯窥见唐锋野心,有意杀子夺权,谁知刚有异动就被唐锋所杀。
唐锋已不仅是个权臣,更是楚国有权无名帝王。
而此时,煜国旧地余孽成众,隐隐有对立之势。
作者有话说:留爪、留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