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1章

2025-03-22 08:19:04

大齐北边常受蛮族侵扰, 有重兵把守,以往每年都会有些小打小闹,但从未真正被攻破过。

北部传回来的战报里, 破城遍地尸山、血流成河,就连守城将的一家、三岁大的小儿头颅都被蛮族悬于城墙暴晒……朝中上下无不为此愤怒, 皇帝更是气得郁结病重, 当场要求整军北上。

但是对于出征一事,朝中却分为两派、争吵剧烈。

以沈太师为首的南地世家更倾向于议和, 他们不支持发兵北部, 想要平稳度过此事。

而北地则更有意应战, 他们常年受蛮族侵扰,对蛮族恨之入骨, 请战誓要将蛮族杀出大齐。

这一吵,世家就开始对立起来。

朝堂文臣多出自南地世家, 他们把持着各部, 在沈太师的带领下格外的团结。

他们与皇帝对抗,粮草不动、压着大军迟迟不发兵。

皇帝没办法,只能调动北边的一些将领,支援护城。

大齐皇帝有心要当个盛世明君,但他被世家牵制,数十年郁郁不得志。

不过他是个能沉得住气的帝王,懂得隐忍和退让,一直没有与世家有过冲突。

如今因为蛮族入侵一事, 皇帝与南地一党彻底撕破脸决裂。

皇帝觉得此事事关国本, 借‘病重’的理由, 停朝暗中与主战世家联络, 最终他们决定孤注一掷, 撇开南地世家秘密出征,大军先动,以民意裹挟、向南地世家施压。

战场瞬息万变,朝堂还未就出兵一事商量出结果,沈太师派出的‘议和’主将才刚刚出发四天,北部的第二封战报就已传来。

短短几日,北部边关又被下了一城。

而这时,沈太师也得知皇帝拉拢主战世家的消息。

他们用大军来鼓动百姓,让百姓误以为朝廷有必胜之心、已出兵北部。

百姓们纷纷声援、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要将蛮族赶出大齐的事。

沈太师发现这一切时已经太晚,他在西南旱灾和蛮夷入侵两件事上来回奔波,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拉拢说服中立世家上。

他没料到一向沉稳听话的皇帝会忽然破釜沉舟,冒巨大的危险、占据先机。

此时,原本已经被说服站队的中立世家迟疑了,而南地以沈太师马首是瞻,一切都是沈太师说了算。

沈太师当然可以继续强硬下去,但风险太大,他此举无疑是与动军的世家为敌,百姓也不会信服他。

北部生死忽然悬于沈太师一念之间,沈太师奔波数日、彻夜未眠,最终还是出面说服南地世家,为北部出兵增援。

而在南地世家看来,沈太师的选择无疑是背叛和软弱,但沈家是南地大族,有沈太师镇着,即便不满,他们也不敢多言。

做出这个决定后,沈太师当即病倒了。

皇帝没有沉浸在斗赢沈太师的喜悦中,理智清醒地连下三道圣旨,给了太师府诸多赏赐,还特派御医、去给沈太师看病。

皇帝争了个好名声,不过沈太师看得出来,这就是一把软刀。

皇帝越是隆重地赞赏他,闹得人尽皆知,百姓越会觉得他在此中有所阻碍,将他视为奸逆之臣。

沈凛骆看出了沈太师的力不从心,世家大族、最重声誉,太师府在此一事已经和皇帝闹掰,主战派的世家都将太师府视为眼中钉,中立世家揣测着沈太师的不足,南地也因为沈太师的决定而不满。

最终,为了平息外界对太师府的质疑,沈凛骆瞒着沈太师、请战北部。

当皇帝圣旨送到太师府的时候,沈夫人哭红眼睛,抓着沈凛骆的手臂、恨很打了他两下。

沈凛骆与沈凛骁不同,他向来听话懂事,沈夫人从没对他动过手。

此番已经是气极了。

谁让你去!哪里轮得到你去!骆儿、你是要娘的命啊!沈夫人听旨后直接哭闹起来,完全不顾宣旨太监的存在。

太监见状不敢讨赏,直接溜回去向皇帝复命。

沈凛骆任由沈夫人捶打,声音低低道:娘……你还知道我是你娘!这么大的事、你也不跟我商量!你眼里还有没有我和你爹……我就是太惯着你了,我就是太惯着你们了。

沈夫人捂着心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沈凛骆连忙骆扶住沈夫人,给沈夫人身后的枣儿示意,枣儿这才回神上前、但她和府里其他人一样,都因为最近的事,特别担心沈凛骆。

沈凛骁安慰沈夫人道:娘,我是爹的儿子,我非去不可。

只有他出征,才能挽回沈太师先前否战的名声。

我身为人子,爹病了,我理应替爹分忧。

娘,你别担心……有些话,沈凛骆不好当着众人的面说,他将沈夫人扶回屋,屏退下人。

沈凛骆道:娘,我不会到战场去的,我在后面远远的,不会出事的。

沈凛骆这番话,多是安慰的沈夫人。

等到了北边,军营大帐里多是北部的人,真打起来、沈凛骆未必能全部说了算。

外间沈夫人还在不停哭,里面卧床的沈太师已经听到了动静。

与沈夫人的哀伤相比,沈太师还算平静地接受了沈凛骆出征的打算。

沈太师一方面担心沈凛骆,一方面又欣慰喜悦、自己养了个好儿子。

在沈太师心中,他还没有老到需要儿子出头的地步,但沈凛骆是他的嫡长子,理应承担责任立起来。

将来整个沈家都会交到沈凛骆手中,沈凛骆不可能一辈子躲在他身后。

沈太师何等聪明,听到沈凛骆要出征,就猜到了沈凛骆的打算。

沈太师在里间沉声、略带点无奈安慰道:哭什么、我还没死呢。

还在哭泣的沈夫人听见沈太师出声、连忙跑里间向沈太师哭诉。

你说哭什么?骆儿要到战场去,我不同意、我绝不同意。

才几日,蛮族就攻下两城来,骆儿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办?我怎么活!沈太师撑着身体坐起身,他近来忧思过重、太过劳累,但身体还是没什么大恙的。

沈太师与沈夫人道:你吓着孩子了,骆儿都这么大了,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我们的羽翼之下。

他不是说他心里有数,你还不知道他吗?沈夫人见沈太师有支持沈凛骆之意,气极哭骂道:你就是在乎你的官位,想着你的脸面!朝堂的事你自己没办好,就让我骆儿来填补麻烦,你休想!朝堂的事沈太师从未瞒过沈夫人,沈夫人从父子俩的对话中稍作思考,就将沈凛骆请旨的意图猜个七七/八八。

沈太师好脾气道:我没有,你要实在不想骆儿去,我可以……爹!沈凛骆出声打断沈太师后面的话。

他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沈太师,道:爹,我想去,你让我去吧。

沈太师打量儿子。

沈夫人听言、猜到事情多半已经无法挽回,她坐在沈太师床沿大哭,当着儿子的面扑到相公怀里。

沈太师略有些尴尬地拍拍沈夫人的后背,安抚道:好了好了。

别哭了……我给他说,我好好给他说啊。

沈夫人半点不信沈太师的话,她道:你说他、你能说得动他。

他跟你一样的倔脾气!他要做的事,谁拦得住他!就像那次他要娶一个平民医女,他们拦也拦了、劝也劝了,到头来还不是顺了他。

沈夫人越想越悲痛,她很是后悔、不知道自己上辈子遭了什么孽,教养出两个讨债鬼。

娘,我不会有事的。

我本来就是个武将,不可能一辈子不上战场、给皇上‘看门’。

京都掌着最多的兵,堂堂禁军统领就被沈凛骆说成了看门的。

沈太师对沈凛骆道:你真的想好了?不是一时意气?我想好了。

沈凛骆道。

不要冲前面去,你爹还没老、这把骨头扛得起,不用你到前面拼命。

我知道。

我给你安排个后方的差事,你不要冒进,我会安排人手给你调用,有什么立刻写信给家里,别学人报喜不报忧。

我心里有数的。

爹,我也当了那么多年将,你说的我都懂。

沈夫人听着父子俩的对话,气恼地捶打沈太师。

你劝没用,你倒是劝啊!那里那么乱呢!蛮族都是群没有教化的野人,手段残忍、杀了多少人。

他们都破了两城、万一……夫人。

沈太师叫停沈夫人,他略微严肃道:夫人,是该去的。

如果谁都心疼自家儿子,谁都不肯去,那么还有什么人去防御边关呢?大齐也就不复存在了。

你就会跟我说这些大道理。

沈夫人气说道:你了不起、你心怀天下,孩子都是我一个人生的,只有我会疼。

沈夫人这些、是护孩子的惯用几句。

沈凛骆听见他娘这么说,反倒松了一口气。

沈凛骆向沈太师请退,很不仗义的把战火引向沈太师。

沈太师知道自家夫人的性子,舍不得骂孩子就骂他,都多少次了,每次都这样。

沈太师只能道: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别哭了,你哭得我头疼。

……与此同时,京都侯府,同样有位落泪的母亲。

只是她的哭诉,并没有引来相公和儿子的关注和怜惜。

她只能默默垂泪,怨恨起、还不如将人送到西南。

作者有话说:胖妈忽然有个念头,要不然……明天日万吧。

如果胖妈周末不回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