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采儿就这样在薛家住了四年, 四年的日子,王采儿一切如常。
跟她睡一屋的小翠已经和伙计喜结连理。
伙计好不容易抱得美人归,两人琢磨着想在外买个小屋, 为了攒钱、一个睡外头看店,一个还跟王采儿挤一屋。
起先小翠是有些不喜欢王采儿的, 王采儿痴傻, 薛夫人对她难免有点上心,会让人多照顾点她。
加上王采儿家往远点扯, 跟薛掌柜也算是亲戚, 小翠总担心王采儿抢了她的关注。
更别提薛小安明摆着就更喜欢跟王采儿玩, 两人还有救命恩人这层关系在。
可是渐渐的,小翠见王采儿真笨得不行, 知道对方取代不了自己,嘴上嫌弃、生活中也会帮衬王采儿。
后来小翠跟伙计成婚, 放下了争宠的心思, 看王采儿就跟看自己妹子似的。
眼看王采儿年纪越来越大,小翠就开始忧心王采儿的亲事。
她每天早上为王采儿梳头,一边梳、一边忍不住感慨念叨。
‘多好看的姑娘,也该嫁人了。
’小翠知道王采儿脑子糊涂不好嫁,但她娘家村子里,有个又聋又哑的姑娘,人家不也照样嫁,现在连儿子都生了。
那姑娘, 可比王采儿难看多了。
小翠也逼着伙计帮王采儿介绍过两次, 可人家一听王采儿脑子糊涂, 担心生的孩子也不好, 稍微能过得去的人家, 还真没人想纳这么个媳妇。
小翠见外头不行,就打主意到薛小安身上。
小翠也不明白,小时候薛小安跟王采儿关系还挺好,怎么越长大越生疏了呢?小翠嫌王采儿不争气,明里暗里试探过王采儿这个傻姑娘,就差摇着人脑子、让她脱衣服勾引少爷,积极地当个通房。
薛小安少时就是小翠伺候的,薛家尊卑规矩不是很严,家里的伙计下人,也都熟悉得跟半个家人差不多。
小翠人机灵、胆子也大,甚至还为王采儿,到薛夫人那边私下暗示过。
薛夫人虽然没明说,但不训斥拒绝,可不就是默认嘛?小翠便觉得,只要薛小安点头,王采儿是能入得了薛家的。
别人不信,但薛家人知道,王采儿不是天生痴傻,只是烧糊涂了。
烧傻的人,少有说会影响孩子。
当不当通房不是事,问题是,王采儿需要一个健康的孩子。
小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丫鬟,想法也极尽简单。
在她眼里,王采儿不需要名分,只要能生个孩子,临终床前就能有人端水,死了也有人能烧纸送葬。
就算薛家再看不上那孩子,长大了、总能在薛家当个伙计丫鬟吧?身份地位他们不图,吃穿不愁,已经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
若是万分不幸,王采儿没留下孩子,薛小安再混蛋,也不至于在王采儿晚年、老了病了走不动了的时候,直接将人轰出薛府吧?毕竟一夜夫妻百日恩呢。
小翠是苦日子熬过来的,看过太多恶毒事。
她不信人心,纵使薛家现在都说能养着王采儿,可终究能养她多久?等薛掌柜、薛夫人去了,王采儿老了走不动了,薛家的新夫人还愿意花钱,在家养着这么一个痴傻老妇吗?小翠父亲滥赌,母亲怕事,双亲为了年幼的弟弟,连卖了三个女儿,她就是第三个。
小翠被卖时,她母亲一边数着卖她的银子,一边假模假样、哭着说她是被卖去过好日子的。
还说她以后会给有钱人家当通房,穿漂亮衣服、顿顿吃大肉。
小翠刚来薛府,也怕薛掌柜会让她暖床。
后来发现薛掌柜是个怕妻子的,自己也被安排到了薛小安身边。
小翠跟薛小安年纪差不了两岁,也曾幻象自己哪天是不是会睡上薛小安的床。
在小翠的认知里,她们这样的穷苦可怜人,也只有这条路能走了。
尽管她是嫁给了伙计,但她真心认为这是条出路。
如果不是把王采儿当妹妹,她还懒得在薛小安面前讨嫌,帮王采儿操心这些。
其实,王采儿比小翠还要大呢。
这就是痴傻跟正常人最大的不同。
小翠心疼王采儿,熬成老姑娘却还天真烂漫啥事不懂,吃了颗糖就能笑咧嘴。
可子非鱼,别人的怜悯,王采儿感觉不到。
在王采儿的世界里,她每天有吃有喝,干完活就能玩,天黑了就能睡,隔两天爷爷还会来看她。
王采儿的想象中没有未来,她不懂时间在流逝,人也会变化。
她甚至不会去想,如果伙计和小翠攒够钱搬出去住,天亮了她要怎么梳头。
薛小安对王采儿的疏离,王采儿不是没有感觉到,只是她并没有那么敏感。
多年来,白猫一直陪伴着她,给足了她陪伴,她并没有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薛小安身上。
所以,小翠的谋划和焦虑,王采儿是不懂的。
她孩子心性,觉得薛小安不搭理她,她也不跟他玩,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要说薛家,谁最了解王采儿的想法,大概只有十五岁的薛小安了。
薛小安少年老成,书读得不好,却学得薛掌柜一身通透。
只是他没吃过苦,被薛夫人宠着,变成了个半大不大的孩子。
他有大人的一面,已经能分辨别有用心的同窗,学会如何客气地疏离他们;也懂得在看铺子时对进店的客人谄媚,当个精明的小商人。
但与此同时,他还是会在惹薛掌柜生气后,捂耳朵跑薛夫人身边求援。
也会看出王采儿不搭理他的想法,让王采儿干活时扔对方一颗糖。
薛小安有意疏离王采儿,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男女有别。
他最会看人脸色,猜到了薛夫人的默认,自然也看得出小翠的撮合。
小翠有事没事就让王采儿来他屋里帮忙,一个劲让王采儿在他眼前晃,他再看不出来,就跟王采儿一样傻了。
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别扭什么。
他自然是对王采儿没意思的,他养着她已经仁至义尽,哪还能再收她。
一个脑子痴傻,年纪还比他大的女人,他才不要,说出去脸都丢光了。
可是他实际行为又不能完全贯彻自己的想法。
每当看见王采儿被小翠骗来,满脸写着不情愿,他就气不打一出来。
明明是他不乐意,怎么王采儿还一副亏大了的表情。
王采儿越是这样,他就越忍不住折腾她。
有时候薛夫人提醒他下决心,他不仅不表态,还含糊过去了。
若不是他这幅模样,小翠哪里敢一而再再而三乱撮合。
薛小安有时候也气自己,他已经长大了,为什么对着王采儿,总是会变得幼稚,满身的孩子气。
可每当他下决心想改,王采儿一在他眼前晃悠,他又都忘了。
这样别扭的关系,只有薛小安一个人在苦恼。
一边摆足姿态疏离着不理人,一边看人气到极点各奔东西,又扔糖把人勾回来。
十五岁的少年,混乱又别扭,弄不清楚心底的苦闷从何而来。
不过王采儿只是薛小安极力想忽视的一部分,跟他全部的人生相比、微不足道极了。
十五岁,薛小安开始跟着薛掌柜做生意。
薛家在镇子上本也是个富裕人家,四年下来,生意越发红火。
都说先成家再立业,薛掌柜开始对薛小安的婚姻大事上了心。
薛掌柜不是突然起的心思,薛夫人曾私下跟薛掌柜提起王采儿的事,薛掌柜知道,自己的媳妇是做好事、做着做着起了怜悯之心。
可薛掌柜不是很满意王采儿,在薛掌柜看来,他爹娘一生一夫一妻,他这辈子也只娶了一个媳妇,家风如此,他不希望儿子闹出什么通房来。
可王采儿实在够不着薛家媳妇的标准,如此一来,薛掌柜便不想王采儿进门。
但薛掌柜怕妻子,他不敢明着否掉薛夫人的想法,就绕道玩阴的,一直琢磨着、怎么快点给薛小安找个媳妇。
媳妇进了门,还有通房什么事。
薛掌柜毕竟是个生意人,圈子如此,他一往外打听,要给薛小安找媳妇的事自然就传开了。
薛掌柜也没想到,给县令家送布的一会功夫,县令夫人竟然拦着他打听,言语之意,有撮合长女跟薛小安的意思。
薛掌柜当时没把这当回事,回来想了想觉得不对,多方打听把县令家的事情摸透后,竟然觉得这事有门。
县令夫人是县令的继妻,长女沈曼曼乃县令亡妻所生。
沈曼曼原本有一个指腹为婚的未婚夫,不久前却娶了沈曼曼的继妹。
沈曼曼如今被人悔婚在家,只怕已经不好高嫁了。
沈夫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看样子县令也想低调地安排好沈曼曼的婚事,尽早将她嫁出府去。
薛掌柜打听过,都说沈曼曼不仅长得好看,为人还特别听话懂事,即便是继母的吩咐和安排,也一律听从无疑……薛掌柜听着心砰砰直跳,薛家几辈人都是贱民商户,哪里有机会攀上这样的官户人家。
若薛小安真能娶了县令长女,别的都不说,以后子孙后代,靠着县令外公,读读书、说不定也能挨上读书人的边了。
满身铜臭的商人,对识字读书的书香门第最是仰望。
薛掌柜心思一动,大有拴马都拉不回的劲,他借着给县令家量身做衣的功夫,跟县令夫人有商有量,那架势、仿佛已经拍板定了一样。
薛掌柜是个商人,本不会这么容易信任,可县令夫人画的饼太大太香,他一头扎进去,不仅免了县令夫人家作衣裁布的钱,还偷偷送礼搭了不少首饰。
见薛掌柜上道,县令夫人更是开心得不行,回头就去吹县令的枕边风。
薛掌柜见事情有进展,到底没忍住,夜里将薛小安叫到店里,鬼鬼祟祟、瞒着自己夫人,把事跟薛小安全说了。
娶县令大人的女儿!十五岁的薛小安听言一脸震惊,觉得自己爹是做了美梦刚醒。
县令怎么可能把女儿嫁给我?都在一个县上生活,沈曼曼未婚夫跟书院的一个学生是亲戚,薛小安从对方口中听说了县令家的事。
那学生言语惋惜,听起来县令原配夫人的女儿,应是极好的存在。
柔弱可怜、温柔贤淑、漂亮懂事……那学生气愤的样子,像是恨不得自己娶了人家。
这样的人,薛小安只从别人口中听说,只在书本中窥想……做梦也不敢想,能跟自己牵扯上关系。
哎呀,别这么大声!薛掌柜害怕薛夫人怪他擅作主张,把薛小安又往身侧拽了点。
你就说,想不想娶吧!远在天边,做梦都攀不上的人。
薛小安没有多想,理所当然地回答道:当然想了!谁会不想。
是啊,那可是县令的女儿,谁会不想呢?薛掌柜见儿子同意,上扬的嘴角怎么都拉不下来。
想就好。
只要你想,爹就有办法给你娶来!薛掌柜说得信誓旦旦,又瞬间,薛小安还真动心了。
他莫名有些兴奋和憧憬,但他终究还留有理智。
薛小安担心地劝着薛掌柜道:爹,你别乱来,别干什么违反律法的事……想什么呢!爹心里有数,自有主张!薛小安习惯性地信任自己父亲,见薛掌柜不愿多说,也没有追问。
如果说,某瞬间薛小安的确动过心思,那过后,他却是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不可能发生的事,谁会记挂在心上呢?薛小安是这么觉得的。
但是谁也没预料到,一向行事大胆的薛掌柜还真偷偷把这事办成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