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安将王瘸子背回了家。
他冰凉的手微微发抖, 小心翼翼检查王瘸子的鼻息,确定王瘸子只是昏过去后,薛小安悄悄松了一口气, 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了些。
王采儿一直关注着他们,见状连忙问薛小安, 道:爷爷怎么样?爷爷没事吧?薛小安摇着头, 但其实他也不知道。
他眼眶微红,不想让王采儿看出自己的脆弱, 便避开她的视线, 催促她道:没事, 你先回屋,把湿衣服换了, 擦干头发再来。
王采儿信任薛小安,听见这话, 整个人都高兴轻快起来。
她摸摸自己的衣袖, 陡然挤了一地水,自己都吓了一跳。
王采儿忙道:哦,那我去换衣服了!王采儿说完又看了眼王瘸子,觉得爷爷的嘴唇好白。
她有些疑惑地歪了歪脑袋,但也没有多问,听话地走了。
等王采儿走后,薛小安合上门,转身时用手臂狠狠抹了把泪。
他重新振作, 上前快速帮王瘸子换衣。
……县城城门已闭, 村子里也没有大夫。
薛小安给王瘸子换了干净的衣裳, 见王瘸子身体迟迟未暖, 便在屋里堆了个小火堆烧了起来。
种田人没米吃, 卖柴人没柴烧,这就是穷人家的生活。
他们今天刚好把家里的木炭卖完,只能这么将就着了。
原本,王瘸子多冷都不会在屋里烧柴烧炭。
一方面是他舍不得,另一方面家里毕竟还有王采儿这么一个傻孙女在,如果不小心引了火,家里一旦烧起来,问题就大了。
王瘸子曾经叮嘱过薛小安,就连王采儿都记得。
王采儿本想让薛小安不要这么做的,但她莫名地有点不敢阻止她,只能乖乖地看他在王瘸子床前烧火。
渐渐地,王采儿发现屋子暖了起来,原本坐在王瘸子身边的她,主动往火堆边靠了靠。
薛小安起身去看王瘸子,发现他唇上有了些血色,安心了不少。
此时,雨渐渐停了,屋里的柴火也烧成了炭,薛小安发现王瘸子还是不醒,呼吸仿佛也变得微弱了些。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薛小安哑声说着。
三人中,王采儿早早换了衣,王瘸子也一直被照顾着,唯独薛小安,还一直穿着之前的湿衣,忙碌、担忧、疲倦,薛小安的脸色不是一般的难看。
薛小安最终还是决定去找里正,他灭了屋子里的火,带上王采儿,打起灯笼去找人。
此时夜已渐深,村子里的人大多都歇下了,整个村子漆黑一片、静悄悄的。
王采儿没有在夜里这么出入过,她觉得就跟在屋子里烧火一样,她现在出门、也是违背爷爷,‘不听话’的行为。
但她信任薛小安,所以还是跟他来了。
他走好快……天黑王采儿不习惯,走得就慢些。
她有些不开心,主动去拉薛小安的手,想让薛小安牵她。
别害怕,马上就到了。
薛小安仍然没有发现王采儿的依赖,他以为她怕黑,牵着人,将她往自己身边拉近些。
两人就这样赶到了里正家。
里正原本已经睡下了,晚上被人吵醒,脾气有些不好。
等听闻是王瘸子出了事,里正还是披了外衣,叫上村子里的一个有经验的老人,跟着一起去看王瘸子。
里正一进门,看见王瘸子在病床上的模样,就知道王瘸子快不行了。
里正凭经验,伸手到王瘸子的被子里摸了摸他的脚,回头安慰薛小安和王采儿道:还好,脚还是暖的……里正不知道,他随口一句话,对薛小安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薛小安很清楚,将死之人,脚才会发凉。
老人上前翻了翻王瘸子的眼皮,探他额头,又看了看他的伤。
薛小安见状便道:爷爷头上没有伤!他仔仔细细检查过了。
老人听言松了口气,猜测道:你们在山上发现的他?那可能是病晕的。
可是发现的时候爷爷摔在坡上……都多少岁的人了!这身子骨,冒雨病了,头晕打滑也不是没可能。
这样,老人带来的跌打药,可能就没什么效果。
老人其实也是久病成医,但他的那点本事,其实和王瘸子也差不了多少。
王瘸子曾是个猎户,常年一个人在山上,什么都会点,老人能帮上的忙,也不过是带来家里自己采摘的一点伤寒药。
我也说不准。
老人见王瘸子情况不好,也不敢乱给他下药。
他怕薛小安不理解,还特意与他解释道:村子里没大夫,我也不是给人看这个的。
我这里就有点伤寒药,家里人平时病了就给他们吃点,你要是想试试,我也可以给你拿一份。
但是人能不能治,治不治得好,我都拿捏不了的。
哎呀,叔,瞧你说的话,人都病成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了。
里正是个性情率直的人,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
求到老人这,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哪里有人出事会倒回来责怪的。
如果这样,村子里的人都会看不起他,不会让他闹的。
老人也是看薛小安眼生,这才多说了两句,得到里正点头,便安心地拿出自己的药草。
薛小安一眼就认出、老人药草里的主药,就是当初王瘸子给王采儿熬的那种。
薛小安内心乱成一团。
至少,老人不是在给爷爷乱下药,可是这个药,真能救下爷爷吗?薛小安被里正两句话说得很是不安,他没有任何办法,也只能选择信任里正他们。
万幸的是,王瘸子还会吞咽,薛小安给王瘸子喂下药后,里正和老人在那里留了一阵,帮忙观察情况。
里正和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知道王瘸子是去上山砍柴,一下就说出了王瘸子的想法。
最近柴火木炭涨了不少,你爷爷是想给你们多赚点吧。
屋里重新烧起火堆,里正拿了个木墩围坐在旁边,对忙上忙下的薛小安感慨道。
薛小安心突然受了触动,给里正和老人递上碗热水,人看起来呆呆的。
唉,毕竟就这么一个孙女。
想当年,你爷爷也是这样,一听说能给采儿治病,二话不说就上山猎虎了。
老人搭腔道。
别提了,没这一茬子事,日子说不定还好过些。
里正上过几年学堂,当年就不信那赤脚大夫的话,赤脚大夫害人,里正心里不平。
里正之所以能当上这一村之长,本身就是个热心肠的人。
王瘸子为人老实,一大把年纪带着个傻孙女,里正见他可怜,更是没道理为难他。
王瘸子当年可是村子里有名的猎户,虎心之事,里正没少劝过王瘸子,拦不住人、里正心里其实也不好受。
老人与王瘸子岁数相当,一个村子长大的,眼看王瘸子将日子过成这样,难免会替他惋惜。
三人说着话,那旁坐在床沿守王瘸子的王采儿,突然打瞌睡磕了下头,整个人眼神发懵地看向四周。
薛小安走到王采儿身边,摸了摸她额头,确定她没染寒,轻声与她道:你累了就去睡吧,我守着爷爷。
王采儿意料之外地听话,她迷迷糊糊地吵薛小安点头,也不懂得跟里正他们打声招呼,困觉慢吞吞地走出屋了。
里正见了觉得好玩,忍不住打趣薛小安道:这丫头倒是听你的。
薛小安也没料到王采儿会这么听话,他蹲下来给火堆添柴,没想好怎么作答。
老人见状,顺势拍了拍薛小安的肩,对他道:孩子,你爷爷是个好人。
他这辈子,就图这个孙女好了。
对你爷爷来说,你待采儿好,比什么都强。
老人说的是大实话,也是在给薛小安宽心。
他自己就是个上了岁数的人,知道人咽气是早晚的事,一把年纪大病一场,还有什么盼头呢?老人和里正都想让薛小安想开些,沉默着的薛小安却听不进去任何话。
他固执地认定,爷爷只是像入春时那样生个小病,很快就会好的。
等明天天一亮,他就带爷爷进城看病去。
那天夜里,老人和里正守到半夜,等确认王瘸子呼吸平稳才离开。
他们没让薛小安相送,话里话外只是让他坚强,叹着气就走了。
薛小安至此人还是懵的,他在院子外目送里正和老人,站了一会,突然感觉到凉意。
他抓了抓衣裳,才发现湿衣早已烤得半干。
……王瘸子没有让薛小安等太久。
第二天天微微亮,王瘸子听着鸡鸣声醒了。
此时的薛小安正在喂养家里的老驴,准备将王瘸子送到县城看病。
他在外忙着,听见屋里王瘸子微弱的呼唤声,连忙丢下手中草料,跑去看王瘸子。
爷爷!你醒了!王瘸子此时精神十分憔悴,他干巴满是皱纹的脸上不见一丝血色,但又不显苍白,反而是一种不健康的青乌色。
他声音沙哑,见薛小安来了,朝他抬起了手。
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一时间竟然吐不出生来。
爷爷,你哪里不舒服,还好吗?王瘸子明明是叫薛小安来的,可等薛小安来到他的身边,他却又推着他。
王瘸子呼吸微急,虚弱地道:柴、上山的柴……即便自己浑身疼痛、冒雨受寒,王瘸子晕倒醒来后想的第一件事,还是他辛辛苦苦、砍了两个时辰的柴。
他早就算好了,就他砍的那些,差不多能有两吊多钱呢……薛小安脸色微变,床上虚弱的王瘸子和他念念不忘的柴火、给了薛小安极大的冲击。
那一刻,他突然很生气,有了想大声责备王瘸子的念头。
为什么?那点柴、那点钱就那么重要吗?为了那些,连命都可以不要了吗?只是薛小安到底没有喊出来。
因为他自己也迷茫着。
真的不重要吗?如果不重要,他爹是怎么死的,他娘又是怎么死的?我……薛小安红着眼眶,抖声对王瘸子说道:爷爷,我先带你去城里看病。
薛小安真的很怕,无论是里正他们的话,还是王瘸子现在两眼无神的状态,薛小安很怕王瘸子真就这么去了。
但是王瘸子却不这么想,虚弱着的王瘸子,用自己能使出的最大力气推了他一下。
他蠕动双唇,努力发声道:去,把柴搬回来……薛小安在担心王瘸子的命。
王瘸子在担心,晚了柴火就被人搬走了……薛小安僵立在原地,这一刻,面对如此坚决的王瘸子,他竟然动摇了。
他也开始担心上山的那些柴,不知道什么是对,迷茫的样子,可怜又可悲。
作者有话说:留爪、留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