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给余烬安排王府护卫的差事, 除此之外还从府里额外调了两个人与他交接。
管家知道余烬是甄蓉儿的人,但想起宁昭那看似有意无意的交代,管家还是暗示了两句, 让另外几个人看住余烬,别让余烬这个不懂规矩的, 靠离甄蓉儿太近。
只是这番叮嘱, 效果似乎有些偏微。
一日午后,甄蓉儿在靠窗处执笔作画, 她跪坐在案边, 细心认真地点缀着画上图案。
婢女进门送糕点, 便见这一幕。
余烬跪坐在甄蓉儿身侧,眸子凝望着甄蓉儿的画, 手里还敷衍地抚摸两把怀里的白猫。
他与甄蓉儿说了些什么,甄蓉儿随之将注意力转移到他怀里白猫上。
白猫晒着太阳, 懒洋洋地伸展着身子, 勾得甄蓉儿放下笔,倾身过去、双手揉搓它脑袋。
婢女觉得这画面甚是温馨,可等回神想起余烬的身份,又有种说不上来的别扭怪异。
余烬跟在甄蓉儿身边,相处太过自然顺畅。
不仅这一次,好几次甄蓉儿身边的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但意外的,没有人敢上前说余烬一句不是。
余烬虽然穿着护卫服,但总有股没来由的气势, 像是被硬塞装套进这个身份一样, 显得格格不入。
他与人关系疏离, 跟同行护卫不过点头之交, 连个借口说笑的都没有。
再加上两人态度自然坦荡, 从没避过什么人,一般人拿不准、也不想惹是生非。
仆人们只能说服自己,余烬毕竟是甄蓉儿带来的人,两人亲近些,也实属正常。
要怪,只能怪他们王妃太过亲和,与谁交谈都有这和谐氛围。
若是他们王爷,不经常待在大营,多花些时间心思陪陪王妃,相处起来定然更加和美。
甄蓉儿是个好主子,肃王府下人们都认这件事。
众人嘴上不说,但太子妃有孕,看着王爷王妃这不急不慢的态度,还是忍不住替他们着急心焦。
连肃王府下人都如此,更何况是外面那些围观看戏的。
在皇家,子嗣问题被看得极重,原本是有太子在前头压着,众人不敢乱起波澜。
现在太子妃有孕,情况就大有变化。
对于有些人而言,想要攀附太子,却没办法把女儿嫁入东宫,那与太子一党的肃王,便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企图让肃王纳妃的呼声越来越高,逢人就要打听一下这个事。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有人浑水摸鱼,趁赏菊宴上的恒王侧妃恢复过来,大肆宣扬当日的谣言,事情越闹越大,最终惊动了太后。
‘如此聪慧的两位皇子,受你管教、怎么都变得如此特立独行起来?你是怎么为人母的?’这是太后的原话。
太后与皇后早前就有私怨,同样的问题上积怨已久。
太后如今当面说出这样的训斥话,摆明是不想给皇后留脸面。
皇后回自己寝宫后,将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对下发了好大一顿火。
皇后坐在榻上,气哭抹泪,大骂道:她不就是因为当年的事,看本宫不顺眼!非得找这些由头。
皇后身边的张嬷嬷屏退下人,安抚道:娘娘别生气,气坏了身子,反倒叫人如意。
皇后从小被溺爱惯养,外表娇弱,骨子里却有股狠劲。
她恨红眼眶,与张嬷嬷道:嬷嬷,本宫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让甄芙儿生儿子!让她生、多生几个,往死里生!只要孩子够多,本宫就不信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只要我睿儿不想纳,谁都别想往他身边塞人!张嬷嬷内心有些微叹,她知道皇后就是赌当年的一口气。
当年皇上也是许诺皇后钟情不二,结果成亲不到一年,新人一个又一个地迎入府。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后来那件事……本来太子妃久未有孕,眼看皇后就要放下过往,顺势让太后为太子纳妃,可谁想到、太子妃偏偏又有孕。
皇后心疼太子,又因为当年之事,心有执念,现在是旧事重提,又闹起来了。
张嬷嬷斗胆道:可是娘娘,奴婢觉得,您这回其实可以让步些。
你什么意思!皇后当即变脸,整个人都冷了下来。
张嬷嬷道:娘娘,不管太后娘娘是不是在借题发挥,现在的重点、都不在太子,是在肃王。
您可能没听闻,肃王与太子妃那事,又被人提起来了……提起这件事,皇后心里就有气。
皇后不满意甄芙儿,在皇后眼里,甄芙儿就是一个异类、一个惹祸精,皇后从一开始就很排斥甄芙儿。
只是太子坚持,加上皇后不想让太后看笑话……当年太后也因为不满皇后,接连为皇上纳妃,皇后不愿又做同样的事,让太后打自己的脸,所以一直咬牙忍着。
皇后也没想到,太子完全不像他父皇,是个彻头彻尾的痴情种,连个侍妾都不肯收。
皇后为了争一口气,忍甄芙儿忍了四年。
如今甄芙儿好不容易有孕,皇后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在皇后心里,只要甄芙儿能为太子生上六七个儿子,她也不介意成全太子一双人的想法。
可甄芙儿根本就是个该死的狐狸精!皇后恶狠狠地想着,当年甄芙儿还没出嫁,就勾搭上她睿儿,还和宁昭腻乎不清。
嫁入东宫,仍旧迷得宁昭为她守身,不愿娶妻。
皇后倒是乐见宁昭不舒坦,可她也没想到,宁昭竟然给人留了那么大的把柄……这两个奸夫□□,勾搭在一起,坏她睿儿的名声!当年若不是她从中斡旋,还不知道会把睿儿连累成什么样。
本想着事情过去也就罢了,谁知道、甄芙儿竟然敢当众瞥下甄蓉儿,喊什么‘你护不住阿昭、我来护’,这不是昭告天下、明摆着说两人有私?皇后使出浑身解数压下这件事,甚至不惜将恒王侧妃打成良媛,为的就是让她闭嘴,哪成想,还是闹起来了。
皇后对甄芙儿动了杀心,她恶毒地呢喃道:如果甄芙儿难产没了,倒省本宫不少麻烦。
张嬷嬷领悟到皇后的意思,不敢在这件事上搭话。
张嬷嬷道:娘娘,您为太子殿下受苦也就罢了,何必再为肃王、顶撞太后呢?张嬷嬷提醒了皇后。
皇后反应过来。
太子是她亲子,她逼不得已为太子善后,可宁昭凭什么!她凭什么要为宁昭忍气吞声!更何况,宁昭还是那个女人的孩子……皇后有些犹豫道:可是,睿儿四年未纳新妇,宁昭这才三年,若是被人说本宫厚此薄彼,这待如何?毕竟,这大靖、谁不知道皇后宽厚仁慈,待肃王如同亲子。
张嬷嬷是看着皇后长大的,她对皇后这个性子也很无奈。
皇后从小受宠,什么都要争,什么都想要,眦睚必报、半分不让。
皇后明明对肃王生恨,却还硬逼自己强装表面功夫,维持这段扭曲的母子情分。
张嬷嬷有些不敢想,如果肃王和太子知道实情,兄弟间会闹出什么事端来。
张嬷嬷建议道:不如,让肃王妃快些有孕……皇后怒瞪张嬷嬷,对其很是警戒。
皇后道:上回你便说,你怀疑宁昭和甄蓉儿没有圆房,至少要让甄蓉儿破身,宁昭爱慕甄芙儿的事才算安全。
现在你又说让甄蓉儿有孕……张嬷嬷忙道:哪怕有个女儿,也是好的。
张嬷嬷解释道:这样外人看来,就算闹得再厉害,最多也只是太子妃无孕,肃王袒护随从兄长。
太子还能得个兄弟情深的友善名声,不至于牵扯到那些不堪入目的事情里去。
娘娘,现在恒王和良王两人来势汹汹,恒王更是直接指使自己的侧妃来做这件事。
您想想当初的三皇子……太子良善,性子又刚硬,可就只有您,能这般为他着想打算了。
张嬷嬷最后一句话说到皇后的心坎里。
事情放到别人身上是一回事,放到自己身上,她倒宁愿太子是个薄情寡恩之人,别的妃嫔膝下儿孙环绕,唯独她、还要为这些事闹心着。
皇后放下对张嬷嬷的戒心,叹气道:你说得对。
皇后其实不是不明白怎么做更好,她只是更宁愿宁昭没有子女,所以一直装作没看见,懒得过问这件事。
皇后道:让人把甄蓉儿传召进宫,本宫要与她说道说道。
与此同时,皇后也在心中暗下决定,这是她容忍甄芙儿最后一次。
如果甄芙儿不能为太子生下儿子,那甄芙儿也没必要顺利生产了。
即便当年太后对她不满,她也孕有二子,甄芙儿这种不下蛋的鸡,哪来的脸占着太子妃位置不放!活人不肯退,那就让她死好了!皇后绞着手上丝帕,露出与娇贵面容完全不符的丑陋恶像。
……甄蓉儿虽然被禁足,但毕竟没有像恒王侧妃那样旨意严苛,她受皇后传召,起身入了宫。
如果说,宁昭是皇后眼中无知无觉的猎物,那甄蓉儿就是皇后手里的那把弓。
甄蓉儿虽然不知内情,但她知道皇后在拉弓指着宁昭,她没有办法发声提醒,他们都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连相护相依都做不到。
待到过两天,宁昭被皇后传话入宫,收到从京郊大营换职的圣旨后,他将满腔怒火都撒到了甄蓉儿身上。
成为将帅、守卫一方,是宁昭从小到大追求的梦想。
他在京郊大营深的军心,怎么能够接受,因为甄蓉儿‘告状’的‘区区小事’被换职。
宁昭愤恨不理解,质问道:为什么,你明明答应会与我和离,却又跑到母后面前告状,这算什么?先稳下本王,再另谋他法吗?作者有话说:胖妈今天写完了,就早更吧~偶尔也要提早一两次,不能老是延迟到凌晨,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