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1章

2025-03-22 08:19:03

当余烬还是宁昭的时候……那是他和甄蓉儿成亲的第八年。

恒王起兵谋反, 从自己的封地出发,连下三城。

皇帝震怒,责令太子带兵平乱, 并要求身在封地的宁昭驰援。

那时候,宁昭和甄蓉儿已经在封地、度过四年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

宁昭对甄蓉儿依旧有许多误会, 但甄蓉儿性格温婉谦和, 远离京城纷乱是非后,再也没有触过宁昭的逆鳞。

温水煮蛙, 宁昭就在那漫长舒适的时光中被甄蓉儿软化了。

即便所有人都看得出来, 宁昭对甄蓉儿一退再退, 但宁昭是决意不承认的。

‘也就搭伙过日子’宁昭这么说服着自己。

接到旨意时,宁昭本以为叛乱很快就会过去。

毕竟他们兵马众多, 恒王封地贫瘠,即便有三城支撑, 也坚持不了多久。

没有人想到, 恒王背后,还有位沉寂多年的三皇子……这仗,僵持了四个月。

宁昭自成亲来,从未跟甄蓉儿分开这么久过。

期间,宁昭给甄蓉儿写了不少家书,他嘴上到处宣扬甄蓉儿黏人,实际但凡甄蓉儿哪次不回信,他就会耿耿于怀, 整个月都不给人安生。

宁昭将这一切归结于他对甄蓉儿的习惯, 是甄蓉儿手段太高明, 无孔不入地入侵了他的生活。

吃饭时, 她故意在他旁边特立独行细嚼慢咽, 害得他总是忍不住关注她;她沐浴,不知怎么办到的,身上总有股淡淡的桂花香,导致他入睡总能闻得到,难以忽略;他打拳练剑,她就在旁边拿湿布等着,有时候还不会挪到树荫下,非逼他走过去提醒她;他想看书,书案上全是甄蓉儿使用的痕迹,堆摞着她要看的书,摊着的账本,占去他摆书的最后一点位置;你说离府散散心,故意不带她,她还老是派人来询问,暗示他回去用饭;哪怕他是在发呆,视线余光都会有一个默默作画的甄蓉儿……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可不就是被迫习惯,谈不上什么感情。

宁昭如此解释着,自己为什么吃饭、睡觉、练武、发呆……都会想起甄蓉儿。

宁昭和甄蓉儿送到对方手上的最后一封信,讨论的是甄蓉儿意外有孕的孩子。

八年过去,太子和甄芙儿都已生下三个孩子,唯独宁昭还在坚持不要孩子的想法。

一开始确实有甄芙儿的原因,后来宁昭就是觉得麻烦,他已经拥有自己想要的所有生活,对于孩子,实在没什么抚养的欲望。

甄蓉儿没有因此说些什么,她一直很乖的喝药。

每当甄蓉儿苦皱起脸时,宁昭就会将一块方糖塞进她的嘴里,待她眉头舒缓开,才算过了一难。

宁昭也是到封地以后才知道,甄蓉儿这样的人,竟然会有如此小女子的弱处。

每当看她苦皱着脸,宁昭总觉得甄蓉儿这个人、更加鲜活真实了些。

他们从没有因为孩子的问题,闹过矛盾。

宁昭知道这不能怪甄蓉儿,他领军出发、她随军送行了一段,是他那些天没忍住。

可是宁昭思来想去,还是没办法设想出他们养育孩子的场景。

他原定的人生规划,是自己耳顺之年提鱼竿去钓鱼,拉哄上甄蓉儿……他可以帮她找个阴凉的地方,给她备小板凳、为她挂鱼饵。

他知道女子可能不会喜欢钓鱼,但他不会让她不舒坦,总归得让她陪他试试。

等有了收获,甄蓉儿说不定就会喜欢了,这样他们就可以拿鱼回府加餐。

如果再多个孩子,只怕吵吵闹闹,不知道要操多少心。

万一不幸养出个不肖子孙,光为孩子头疼都活不长,更不用说老了以后、悠悠闲闲去钓鱼了。

宁昭越想越心塞,翻来覆去睡不着,思虑过度、神色疲倦,害得驻扎将领都开始揣测担心起战况来。

宁昭最后还是给甄蓉儿去了信,他自己也有些心虚,便斟酌提议、不如他们养只猫。

他知道甄蓉儿喜欢猫,王府后院的野猫、甄蓉儿总会让人备些吃食放在角落,冬天还会差遣下人给猫打窝,感觉比待他还要细心。

以前,宁昭装作不知道甄蓉儿喜欢猫,他嫌弃这样脆弱的小动物、觉得它们麻烦烦人,怕自己说出来,甄蓉儿会顺势跟他提出要养。

可现在,宁昭觉得养只猫简直不要太好,这样他钓回来的鱼,都有去处了。

宁昭将信寄出去,忐忑不安地等甄蓉儿给他回复。

可是那个月,甄蓉儿没有给他回信。

宁昭猜测甄蓉儿可能在生气,他独自硬气坚持了几天,最后还是写信给甄蓉儿,提议‘以后再说’‘等他回去再商议’……宁昭能说出这话,自然也是对战事有了信心,他们已经打得恒王退无可退,三皇子的粮草也被他们截断,恒王坚持不了多久。

宁昭原本信心满满,但寄出去的信却依旧石沉大海。

宁昭没来得及多思,因为他很快就收到京城的旨意,良王豢养私兵,也学恒王兴兵谋反。

但他只是一个留守京城的王爷,没有什么兵马,便趁太后出宫礼佛之际,挟持太后,占据咲城。

京城竭力在阻止良王走水路撤退,防备他和三皇子会合。

但是良王竟然千里喊话,要求太子、以太子妃交换太后。

皇帝现在下旨,责令胁迫太子交出太子妃。

宁昭收到的之所以是旨意,是因为之前的急报全被太子压了下来。

太子没有屈从良王的意思,为此甚至不惜将甄芙儿转移偷藏了起来。

宁昭能理解太子对甄芙儿的深情,他也不愿意让甄芙儿交换送死。

但那毕竟是他们的皇祖母,太子不动声色地压下急报,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对外依旧冷静围打着恒王,这是宁昭所不能想象的。

良王心思狠毒,所有人都知道太子有多在乎太子妃。

太子如果答应,良王就可以轻易地拿捏住太子,太子妃作为三位小皇孙的生母,尊贵非常,某种意义上来说,抓住太子妃、比抓住太后更有用。

但如果太子抗旨不从,‘不孝’‘昏聩’随便一个词,都能阻绝太子的帝王路。

就连甄芙儿,也会被打为‘祸国妖妃’一类,届时、即便皇帝同意,百姓也不会认可这样一位帝王。

当时的宁昭还不明白,太子仁厚良善,为什么自己的几位兄弟,都如此不满、以至于谋反兴乱到这个程度。

宁昭劝阻太子,与其抗旨坐以待毙,不如兵行险招。

恒王已经不成气候,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他替太子担下骂名,率兵向良王狙击。

这样,太子就能从这件事里摘出来,他们也没有必要让甄芙儿去换。

太子没有答应宁昭,他依旧选择将恒王拿下,沉默抗旨。

还是宁昭沉不住气,夜里他带上自己封地的部分兵马,假传圣谕,离营走水路、绕后袭击良王。

宁昭不眠不休、待他不远千里率兵赶到咲城的时候,良王和朝廷已然开战。

宁昭赶到时,甄芙儿拿着太子令牌闯军求见。

甄芙儿抓着他的手,哭成泪人。

她急言道:良王抓着蓉儿,阿昭、怎么办,我没有办法,你快去救救她……宁昭感觉自己的心被人猛地擒住收紧,他手脚发寒,一句话也没能回甄芙儿。

宁昭抓着缰绳的手略微有些无力,他急上马,眼前闪过一道白光,身体在马背上晃摆了一下。

没事的,不会有事的。

宁昭率军奔向西城门,大喊愿意与良王协商谈条件。

城内,良王的士兵乱成一团,没有人回应宁昭。

朝廷的兵马已经破开南城门,在城内大肆进攻斩杀。

西城门最终是被朝廷领兵的将军命人打开的。

那副将杀得盔甲上都是血,见他时却闪躲着视线,很是心虚。

副将道:肃王殿下,良王那乱贼不是东西,他将肃王妃从城楼……宁昭猛地出手揪住副将的盔甲,濒临奔溃的冷冽杀气,逼得副将止声不敢再言。

旁边有朝廷将领下跪、向宁昭陈情道:肃王殿下,太后被良王押禁,情况危急。

太子妃又已启程追随太子,远水救不了近火,肃王妃仁孝、主动向皇后请旨,愿意代替太子妃……我等只是遵命行事,还望殿下恕罪!这不是你们进攻的理由……宁昭眸子通红,握着剑的手不断颤抖,努力压抑着汹涌翻腾的情绪。

副将人被宁昭拽着,看见宁昭这般模样,惊惧忙道:王妃是心甘情愿牺牲的,王爷不要辜负王妃的一片孝心……此时,咲城率兵杀敌的将军也已赶来,他握着还滴血的佩剑。

他将剑抵在地上,在一片寂静无言中,对宁昭单膝下跪。

将军用复杂的心情,沉重的语气对宁昭道:王妃的尸体,末将已命人收殓…………宁昭没能在甄蓉儿被推下城楼前赶到,他在咲城看见了甄蓉儿的尸体。

她穿着华贵,头上戴满珠钗,像个真正的太子妃。

宁昭拨开甄蓉儿额头凌乱的发丝,但是他知道,那就是他的王妃。

即便她睡着,他也一眼认出来她了。

宁昭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连落泪都很克制安静。

反倒是甄芙儿,她指着领兵的将军哭骂,在满室将领的沉浸默哀中,显得尤为吵闹。

宁昭摸了摸甄蓉儿的侧脸,在心中默念让她‘等他一会’。

他随即转身走向甄芙儿,抓住甄芙儿的手腕、将她拉拽出屋,把她狠狠推摔到地上。

宁昭站在门内,怒红眼满是恨意地看着甄芙儿。

滚出去!甄芙儿脸上挂着泪,因为宁昭的举动呆愣地坐在地上,她不可置信地看着宁昭,说道:阿昭,你凶我!宁昭拔出自己的佩剑,剑指甄芙儿,怒吼道:滚、滚!他没有办法冷静注视那张与甄蓉儿一模一样的脸。

这张脸的主人生动鲜活,而他的甄蓉儿、却浑身脏污、满是鲜血地躺在简陋的木棺材里。

甄芙儿因为宁昭的态度动怒,她憋红眼,气急起身,怒道:走就走!甄芙儿带着婢女甩头就走,临了宁昭还没那位名唤小雪的婢女瞪怨了一句。

肃王爷,您会后悔的!您怎么能这么对太子妃呢!小雪说完,跑开追着甄芙儿安慰。

直到他们离去,宁昭才觉得这个世界正常了起来。

那名领军的赵将军见甄芙儿离开,他走到宁昭身边,与宁昭道:王爷……赵将军恭敬愧疚地给宁昭下跪,领着全部将领叩首。

赵将军道:末将派人收敛王妃尸身,对方检查过,说王妃身上有孕,但从那么高的城楼被推下、加上胎儿月份太小……王爷,进宫咲城是末将之罪,末将愿一力承担,只是恳请王爷、节哀顺变……将军!将军!王爷,这事不能全怪将军……屋里的将领陈情恳求,争夺着认罪。

那一刻的宁昭,脑海里塞不下那么多的事,别人说的话、全进不了他耳朵里。

他只是木然走回棺材旁,摸了摸甄蓉儿的肚子,抓着甄蓉儿摔得扭曲变形的手,额头重重磕在棺材沿上,如同受伤悲鸣的困兽,用沙哑撕裂的声音,嚎啕大哭起来。

宁昭自出生到现在,第一次这样放声大哭。

他不知道怎么把甄蓉儿叫起来,她睡着了,浑身都是伤,再也起不来。

宁昭用额头不停磕撞着棺材,没等周围人反应过来,就已经将自己额头磕得鲜血淋漓。

他抵着棺材、埋头放声哭嚎着,浑身无力跪在了木棺面前。

在场将领无一不为此伤感动容,纷纷红了眼眶。

宁昭忍痛落着泪,忽然起身、不顾一切地将甄蓉儿从棺材里抱出来。

宁昭疯狂的举动惊吓到了众人,赵将军斗胆站起、上前劝阻道:殿下……宁昭抱着甄蓉儿侧身躲着赵将军。

他怀里的甄蓉儿,手臂垂落扭曲,像个破损的旧布娃娃,任由他牵引摆布。

宁昭悲痛之下,似乎已经认不得人,他只知道抱紧甄蓉儿,仿佛害怕被人抢走一般。

滚、滚!宁昭绝望无助地重复着。

赵将军道:殿下,无论如何,王妃换回了太后,末将知道您心情悲痛,但、您不能让太后和皇上知晓……您切莫辜负王妃的一片苦心。

苦心?宁昭哑着声尖锐道:什么苦心!你说什么苦心!宁昭跟甄蓉儿做了八年夫妻,他再愚钝蠢笨,也知道甄蓉儿性格。

他对这些人的话,半点不信。

甄蓉儿在他们封地过得好好的,她怀了孩子,绝对不会独自下决断去做这么危险的事。

他的封地离京城那么远,即便甄蓉儿真的想去换甄芙儿,也一定有时间、一定会写信派人告知与他。

他们逼着她代替甄芙儿,朝廷从一开始就做好牺牲她的准备,所以这些人才会那么快备好棺材,第一时间收敛她的尸身。

宁昭不信任何人,他们都是害死甄蓉儿的凶手,他要带走她,不能将她留在这里。

他想回家了。

可一直以来,就是因为有甄蓉儿,王府才算是家。

没有人等着的王府,夜里不会有人亮灯待归,他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了。

宁昭陷入彻底的迷茫。

赵将军望着悲痛失神的宁昭,低头握紧拳头。

赵将军对甄蓉儿有愧,他是带兵打战、保家卫国的将军,最终却做了推着弱女子赴死的帮凶。

他奉命这么做,忠诚、令他蒙上了自己的良知。

甄蓉儿被送入军中时,赵将军因为羞愧,一直躲避着,不敢去拜见她。

如今得知甄蓉儿是一尸两命,赵将军对自己的‘忠信’产生了怀疑。

太子妃有什么脸面躲起来,事后指着他哭骂;太子又是出于什么心理,将太子妃偷藏起来,放着良王的威胁不管不顾;皇后到底抱着怎样残忍的心思,瞒着肃王、强行将肃王妃从封地召回;皇上又是怎样的一位君主,下旨令他交换回太后就进攻……这就是他效忠侍奉的大靖皇室。

赵将军想起他斩杀良王前,良王对皇后、皇上的控诉。

三王谋反,如果皇室行正仁德,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赵将军觉得,与其他人相比,眼前的宁昭更像一位明主。

赵将军动摇道:王爷既然明悟,就更应该振作起来。

王妃良善,一定不愿见您为她如此……无论王爷未来有何打算,末将、愿听王爷吩咐派遣。

赵将军领兵上下一心,有了他的这句话,屋内将领仿佛都找到了主心骨。

他们的眼睛里、一片赤红。

宁昭抱着甄蓉儿,从此、明亮的人生,蒙上一团灰沉厚重的黑雾。

他主动卷了进去。

作者有话说:呜呜,大家都在催更,而胖妈、是个做到日更就很不易的作者。

每次周末回家,家里环境不适合码字,胖妈晚上都得熬夜很久,第二天才能更上。

现在眼看就要过年了,胖妈的存稿依旧是0。

啊……这是什么人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