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7章

2025-03-22 08:19:03

宁昭离开封地前将足够多的人手留下, 以此保护甄蓉儿。

他害怕上辈子那样的事发生,特意嘱咐、要将甄蓉儿好好护在府里。

不给朝廷半点可趁之机。

宁昭一边查探疫病来源,一边对那些冒头作乱的势力下狠手。

有时候, 跟这些阴沟老鼠对抗,可不比带兵打仗轻松。

而且宁昭亲力亲为, 有几次都跟危险擦肩而过。

朝廷那边对宁昭的回复半信半疑, 可宁昭毕竟守护南境有功,朝中还是有不少大臣愿意站他, 为他说话。

皇帝有些意外宁昭的成长, 没有强硬要求宁昭立刻回京, 但还是派了将军下来、要求接管南境,不给宁昭借口。

太子不想撕破脸, 也以为宁昭只能借此周旋一段时间,他们哪里知道, 宁昭早就不是当初的他, 如果时间不够,他有千万种方法,让前来接管的将军意外死在路上。

真把宁昭逼急,他可以做到极致。

他只是贪婪甄蓉儿给他的温暖,一再警醒要求自己不要沦陷坠入黑暗。

他想光明地活着,为了他和甄蓉儿。

为此,宁昭也非常努力,他受困周旋于各城, 花了大量的时间。

将各城的疫病情况, 逐渐控制下来。

……各城疫病都在好转, 可宁昭的封地, 也变成攻击他的靶心。

宁昭得罪太多的人, 他们不敢明着对抗宁昭,却都抱着恶毒的心,想要宁昭也不好过。

这一次,下手的人变杂,情况开始变得不好掌控起来。

封地肃城的疫病者忽然增多,而且他们的疫病跟现在传播的有所不同,更加严重致死。

与此同时,京城有则流言传扬开来:‘太子妃是天降神女,有她在、就可以镇住疫病。

’宁昭对疫病的处置没有瞒过东宫,他们知道宁昭在借驱赶异族的名头、在调查疫病镇压内乱。

处理好疫病对皇帝无害,皇帝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可东宫不行,他们做贼心虚,担心宁昭拿到证据、等他杀回来,就是要跟东宫争储位了。

于是在东宫的有意谋划下,甄芙儿被推出来造势。

‘疫病发生时有几个村子逢难,太子妃派人前往救治,治好了他们。

’‘听说京城有个人发病,眼看就要死去,太子妃为他祈福,上苍听到祷告,就让他好了。

’‘太子妃若不是神女,疫魔为什么会害怕太子妃。

’‘太子妃是老天爷派下凡解救他们的,太子妃选了太子、因为太子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南部以前都没有那么大水患,更别说这么严重的疫病,都是镇压南境的肃王身形不正,所以才让南部邪气入侵……’‘听说肃王的王妃跟太子妃长得一模一样,是因为肃王也爱慕太子妃,垂涎神女,不过也难怪,神女谁会不喜欢呢。

’就这样,流言经过百姓口口相传,越说越离谱,几乎连宁昭每夜对着王妃思慕神女这样的话也说了出来。

偏偏甄蓉儿和甄芙儿同胞双生,有了让百姓谈资议论的点。

流言在北部传得有模有样,南部百姓也因此有所动摇,但宁昭余威尚在,没有人敢以此兴事。

宁昭的亲信倒是无人相信流言,他们亲眼目睹过宁昭对甄蓉儿的用心,随宁昭经历过这么多事,也都知道宁昭的为人。

如果说,散播疫病的事,宁昭手下还有人迟疑不敢相信,那么这些明晃晃针对宁昭、为东宫造势的流言,东宫的险恶用心就再明白不过。

他们追随宁昭,不少人一开始只为进份力、寻位明主。

可现在形势逼迫他们却团结起来,决心随宁昭争一争储位。

皇上昏庸、朝廷腐败,东宫欺人太甚,君逼臣反,他们决不能坐以待毙。

宁昭这边凝聚起人心,而宁昭本人也有了夺位反击的打算。

宁昭谋划对流言进行反击,控制疫情后便开始起事。

可是还没等他行动,就收到甄蓉儿的来信。

封地肃城疫病情况严重,甄蓉儿决定封城。

这个决定虽然突然,但绝不草率。

甄蓉儿做了大量的调查、派人拜访观察过肃城疫病的情况。

城内的疫病、比外面正在传播的要危险得多。

原本的疫病,病发最严重的时候不过四五日,半个多月都不会轻易致死,死亡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

而肃城内正在流传的疫病,病发扛不过三日,患病者头疼呕吐、浑身疼痛,痛苦不已。

不过短短十来日,就诊处就统计上报出近百具尸体,可怕至极。

甄蓉儿听到汇报后,第一时间下令封城。

她非常果断,知道在这样的紧要关头,绝对不能任由新的疫病传播,给宁昭添乱。

而近来流言四起,为了稳定人心,甄蓉儿选择坐镇留在肃城,她只能这么做。

她一走、被关的满城百姓会如何?刚稳定下来的南部各城会怎么看宁昭?而虎视眈眈的东宫、又会以此怎么做文章?朝廷又要怎么问责逼迫他们。

如果甄蓉儿依旧不懂朝事,她肯定不敢乱下决断,写信听由宁昭处置。

可偏偏宁昭什么都不瞒甄蓉儿、什么都给她说,甄蓉儿知道形势,有自己的判断,也自觉有一份责任在。

甄蓉儿做了正确的选择,但这个选择绝不是宁昭想要的。

宁昭收到信、没有半刻迟疑,立即扬鞭上马。

他带着一队骑兵,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回封地。

上辈子的错过一次次在宁昭眼前闪现,他连喝口水的功夫都不敢耽误,双唇起皮皱裂,因为久未入食,马背上还险些晕眩过去。

不好的预感驱使着宁昭,他如疯魔般急切的样子、镇住所有的随从,一路上没有人敢劝半句。

宁昭在收到信的第三天夜里赶回肃城。

深夜,肃城城楼上士兵各个拔剑站岗。

他们大多数人熬红眼眶,紧绷着不敢松懈,内心有股坚定的信念,誓死要守住城门,不允许任何人闯出去。

马蹄疾行、从远到近。

士兵们听见马蹄声,远远只看见一队人骑着快马,朝城门方向狂奔而来,身后扬起无数沙尘,气势悲壮肃冽。

士兵们面面相觑、来不及反应,直到代表宁昭的‘肃’字黄旗立起。

王爷回来了!王爷回来了!士兵激动大喊道。

站岗的士兵都跑到城楼上俯看,所有人兴奋相传,沧桑疲倦的眼睛里洋溢着希望。

王爷回来了!王爷回来了!开城门,快开城门!士兵一窝蜂跑到城楼下,他们急切去动城门户枢……守城将领赶来,用身体撞开开门的士兵,拔出剑大喊僵持道:干什么!干什么!有士兵激动哭喊道:王爷回来了!王爷带着一队人……守城将领眼里划过一丝动摇,他很快坚定骂道:现在什么情况,没听到王妃的命令,谁来都不许开城门!你们放王爷进来做什么!你们什么用心!此刻,士兵们才反应过来,原来宁昭的到来并不能解救他们,理智回笼、他们的心逐渐往下沉。

有人在沉默中抹泪大哭起来。

封城九日,那是地狱般的遭遇。

在这座城内,死亡的人每天都在以一个惊人的数字叠加,百姓们一个个倒下、大夫接连病逝,身边同队站岗的伙伴陆陆续续减少……所有人都想出去,百姓们起先只是向他们吐口水,后来就开始朝他们扔石头,他们哭求哀喊,拿着锄头大刀冲向他们。

他们有些人被砍伤,有些人对抗时跟疫病者接触病逝,他们坚守在城门前,但他们同样渴望能够离开。

更别说,这里面还有接触疫病却没有患病的人,九日了、他们都清楚自己是被选出来的。

他们不会染病、也不用死。

可他们却站在这里,老天爷都不收的命,却要被百姓活活杀死。

城门内部堆垒的疫病尸体,不仅是震慑,防的还是那些健康想离开的百姓,只要健康的人还想活,就不敢冒着感染的危险轻易靠近。

但是现在,这个方法也没什么用了,因为这座城里,几乎已经没有不头疼、不发疼的健康人。

他们在跟所有人对抗,不是百姓们先死绝,就是他们扛到城破。

有士兵不甘道:可是……就在此时,肃城城门外骑兵远远吹起‘开城门’的讯号号角。

士兵激动地抓着守城将领,渴求道:开城门!将军、您听见了吗?王爷要我们开城门!守城将领犹豫着,他知道这城门不能开。

守城将领离开准备上城楼,汇报肃城的情况,阻止宁昭进程。

可他万万没想到,城楼上有士兵慌急大喊道:将军!发了信号,王爷没有停!马速不变,会撞上来的!八十米!有士兵大喊汇报着。

守城将领脸色大变,连忙下令道:开城门!快!快!四十米!守城将领跑上前帮忙打开城门,一群人手忙脚乱,本能地在跟时间追赶。

十米……临近城门,骑兵们纷纷呐喊着:开城门、开城门!城门在仓促间只来得及推开一条小缝,宁昭骑着黑马率先冲了进来,随着城门的逐渐大开,数十名骑兵如离弦的剑般飞射进来。

他们快得犹如一道残影,旁边拉门的士兵只感觉一道疾风,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城门后的木栏被士兵及时拿开,但其背后高垒的疫病尸体却来不及收起。

马匹的速度太快,宁昭紧拽缰绳,马儿在一声急鸣下高高跳跃,危险跳过‘尸山’。

紧随其后的骑兵有些越过了障碍,有些来不及反应,拉马急停在‘尸山’后。

急行数日的队伍,第一次被打散。

宁昭停下马,回身望向那堆垒的尸体。

守城将领弃下城门,超宁昭大喊跑来,急喊道:王爷,不能进!里面危险……宁昭掉转马头,没有听守城将领的劝告。

周围骑兵见此情况,没有迟疑,也急忙跟上。

王爷!士兵们见状,也不由自主地追喊着:不能进!不能进啊!作者有话说:留爪、留爪。

这是昨天的宝贵的存稿啊~过年了,真的是发一章少一章。

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