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2章

2025-03-22 08:19:04

崇文哥哥……那之后的第四天, 恒王府设下晚宴,以恒王妃的名义邀请太子和肃王,让他们携带女眷一同前往。

晚宴的排面不大, 恒王的姿态却放得很低,在外看来有冰释前嫌之意。

当时太子和宁昭刚好查到线索, 怀疑平冤卷泄露是恒王在幕后推波助澜, 两人不愿放过抓恒王把柄的机会,选择应许赴约。

但是甄芙儿在闹脾气, 太子不好带上她, 所以原本在禁足的甄蓉儿, 也就在运作下撤销禁令,到了恒王府。

这次晚宴, 明面上是恒王妃替林良媛说和,给甄蓉儿道歉办的。

席间恒王妃自然给足甄蓉儿面子, 一直拉她话家常。

听说六弟妹自小在椎城长大, 椎城喜欢的人文风情与京城应有不同。

正好王爷近来招了位名士,也是椎城来的,不仅文章写得好,一手琴艺更是妙绝,余音绕梁,六弟妹可一定不能错过。

恒王妃是这么客套的。

于是便出现了这个画面。

舞女随乐起舞,弹琴伴奏的乐人里,甄蓉儿看见抹熟悉的身影。

她呢喃自语, 失神凝望着对方, 抓着筷子的手悬停在空中。

宁昭听见甄蓉儿的低语, 将目光挪移落在她身上。

宁昭第一次见甄蓉儿如此恍惚失态, 他神情不解、担忧提醒道:王妃?甄蓉儿回过神, 仓促垂眸、略显慌张地放下筷子。

宁昭没多想,以为问题出在自己这。

自从上次的事情后,宁昭就一直在逃避甄蓉儿。

他心里有着解不开的结,忽然不知道该怎么跟甄蓉儿相处。

他好像忽然在甄蓉儿面前变成一个蠢货,颜面尽失,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她。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宁昭发现太子在有意试探自己。

因为平冤卷的事迟迟没有解决,东宫幕僚似乎有人提建议,要让他休弃甄蓉儿来表态。

‘阿昭,如果你跟弟妹有意和离,这是最好的机会。

’太子是这么暗示宁昭的。

宁昭的确怀疑太子是否知晓他对甄芙儿动情,但被太子这么明晃晃地提出来,宁昭有种被冒犯的感觉。

他确实喜欢甄芙儿,但他视甄芙儿为皇嫂,从未逾矩动过歪心思。

甄蓉儿是他的王妃,是他八抬大轿明媒正娶迎入门的,太子不应该越线让他休掉甄蓉儿。

宁昭为太子赴汤蹈火,正如甄蓉儿所想,哪怕是当挡箭牌、铺路石,宁昭即便再伤心,也会愿意帮扶太子。

宁昭也说不清楚自己在纠结什么。

如今太子和甄芙儿知道他心之所向,让甄蓉儿离开,避免两方尴尬,也是最好的做法。

毕竟,谁也不会愿意一个替身,整天在自己面前晃悠,甄芙儿表面不说,心里肯定也会介意。

他跟甄蓉儿分开,太子也不必再因为平冤卷娶妃的事头疼,甄芙儿也不用挺着肚子跟太子闹脾气……有太子相助,更容易促成和离。

他对甄蓉儿没有感情,本来也是在耽误她,放她离开避免拖累,让她趁着还年轻,能再觅良缘……就是在这里,每当想到此处,宁昭就觉得心里有股无名的火在乱烧。

太子提议时,宁昭就知道这么处理对所有人都好,可他很是失落,回头越想越生气。

根本没有理由拒绝的,但他却一拖再拖不愿给回复。

他甚至完全没有要找甄蓉儿商量的意思,满脑子只想着尽快把平冤卷的幕后推手抓住,在甄蓉儿知道前,把和离的事情揭过去。

明知这可能是他们和离的最后机会,他也不情愿。

就是不情愿。

凭什么啊?甄蓉儿随便撒个谎,来他这当了几年王妃,到处耍心思算计他,完事拍拍手、他就放她走了,没有这个道理。

他不是不跟甄蓉儿和离,只是没想让她这么轻易地走;而且太子跟他商量的语气太过理所当然,他有些不高兴;再说,他也完全不想输给平冤卷的幕后推手,赌口气也要抓到对方,不想轻易示弱退缩……宁昭为自己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他为此忙碌奔波、死熬着说什么也要抓住人。

以至于在收到恒王请帖,得知是个探查的机会后,他顾不上这几日对甄蓉儿的逃避,仓促将她带过来。

毕竟好几日没有跟甄蓉儿好好交谈,宁昭余光一直关注着她,有点紧张想找话聊,又不知该怎么开口。

于是甄蓉儿宴席上稍稍一点反应,宁昭都发现了。

是不是身子不舒服?宁昭往甄蓉儿身边倾靠,压低声音、关切犹豫地开口道。

甄蓉儿垂眸,掩下心中情绪。

她出乎宁昭意料,顺话回了句。

是,臣妾身子不适,可否暂时离席?宁昭本来只是找话说,没想到甄蓉儿身子真的不舒服。

他想着甄蓉儿是不是伤寒又犯了,后悔不该这么随便把她带出府。

对于甄家将甄蓉儿送到外祖家抚养的说法,只有宁昭始终坚信不疑。

毕竟有大大咧咧的甄芙儿做衬托,宁昭觉得乖巧文静的甄蓉儿身子孱弱,也可以理解。

宁昭给身后的护卫招手,将自己的披风放到甄蓉儿怀里,尴尬嘱咐她道:出去把披风披上,不舒服可以请辞,不要硬撑。

宁昭客套亲近得太明显,他自己都觉得过了,但甄蓉儿注意不到他。

是。

甄蓉儿低头应答,拿着宁昭的披风低调退席。

恒王发现甄蓉儿离开,故意追问,宁昭开口替她挡了回去。

宁昭有些担心甄蓉儿,可是他的心情却比来时好了许多。

他以为跟甄蓉儿重新对话会很难,但他还是做到了,虽然很是疏离僵硬……不过甄蓉儿全他脸面,似乎没有要深究之前那件事的意思。

其实甄蓉儿与他还算契合,她识人脸色、跟她一直这么过下去也无妨。

总归他也不会再娶妻纳妃,委屈不了甄蓉儿。

甄蓉儿再嫁也不可能嫁得比他再好,万一运气不好还会遇到些负心人……他最多对甄蓉儿好点,一辈子很快就会过去,何必自找麻烦和离呢?宁昭还没想到接下来该怎么跟甄蓉儿相处,自己已经驳回了跟她和离的想法。

他心情大好,在席间对甄蓉儿也颇为维护,连恒王的意有所指都没有注意。

六弟,是不是我这友人的琴、弹得不如六弟妹心意啊?不应该啊,他的琴艺放在京城已是一绝,更何况是在椎城……唉,说起来,忘记问问六弟妹,一个地方来的,说不定六弟妹听说过我这友人的名字。

恒王明面上是在跟太子和宁昭低头,可宴席上他却一反常态,有些说不上来的得意嚣张。

太子和宁昭有些警惕他,却都没有防备在点上。

恒王跟太子争斗多年,头回有种出恶气的痛快感。

余烬说得没错,与其利用太子妃挑拨太子敌对肃王,不如反而道而行之。

这不,太子刚传出选妃,宁昭就把太子妃接自己府里。

等太子真迎了新人,宁昭必定会为了维护太子妃,跟太子对立离心。

只是可惜,平冤十三卷如此宝贝的东西,那么多文人大儒、用来威胁一逼一个准,结果余烬全部公开,用来使了这番心思。

不过恒王并不怪罪余烬,他看得出余烬的价值。

余烬料事如神,布局深远,儿女情长又如何,只要余烬能助他夺得大位,他乐意助余烬抱得美人归。

于是也就有今夜这场宴会,所谓的平冤卷线索,不过是恒王助余烬放出的迷雾,不管现在书房里屋的暗卫怎么搜,都不会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恒王本意是搭个台子,让甄蓉儿和余烬见上一面,好借机羞辱宁昭,在得势的太子面前宣告一番。

他从不怕太子,也不是斗不过他们,他只是败在父皇偏心……宁昭越袒护甄蓉儿、越显无知不知情,恒王就越发痛快。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见,宁昭知道余烬真实身份的样子。

自己的王妃就坐在身边,就冲甄蓉儿刚刚那失神离席的模样,妻子跟人跑了宁昭都不知道。

恒王老早就看不惯太子和宁昭,憋着股火气,又有林侧妃被贬为良媛的事情在先,今夜不挑起些火气,落宁昭脸色,恒王还不甘愿散场。

宁昭没有领悟恒王的意图,他觉得恒王很是可笑。

恒王真当自己本事通天,能招揽什么天下名士,随便一个人就能被人所知。

宁昭打量弹琴的人,看着不过就是个文弱书生,模样虽然白净俊俏,但读书靠笔墨,习武论刀剑,光就气质来说,这人跟什么名士大儒还搭不上边。

王妃足不出户,四哥的人王妃只怕并不熟知。

是吗?恒王故意反问道。

宁昭不关注此事,心思都在离开的甄蓉儿身上。

反倒是太子这个旁观者,发现些许不对。

太子语气不善、警觉地追问恒王道:不知四弟的这位友人姓甚名谁,何不介绍给我等见识见识?哈哈哈……恒王开怀地拍着案台。

他摆手让舞女退下,笑说道:太子何不亲自问问他,他的才华绝非一般,若是有心科举、想必榜上必有其名。

他在椎城的名气可不小,连沈公都赞誉有加,几度想让他拜师呢。

沈公,甄芙儿和甄蓉儿的外祖父。

太子一听其描述,眉头微蹙,猜到了弹琴者的身份。

皇后利用平冤卷逼来甄蓉儿,起先事情虽然瞒着太子,但甄蓉儿毕竟嫁入肃王府,后来太子也调查过她。

他不是死了吗?他是谁?宁昭也意识到不对,语气莽撞地问道。

余烬放下琴,上前行礼。

阿昭。

太子低声呼唤宁昭,提醒他不要失态。

余烬拜见堂上众人,拱手尊礼道:小的刘崇文,拜见太子殿下、恒王、肃王……作者有话说:余烬:披马甲接近媳妇。

宁昭:我媳妇!没和离!我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