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几乎是踉跄着离开, 想起昔日皇后忌日,嫡子说起皇后早逝,便缄口不言。
他不知嫡子那时便中了毒, 认为他既好端端地,何必在自己面前惺惺作态, 又是好一顿斥责,心中更是隐痛。
等见到押解宣武令来审的大理寺院判, 才又忆起那叫嫡子误会,让嫡子以为他此番召嫡子回来, 是为假意慈爱, 好安抚民心, 平息流言的罪魁祸首,径直咬紧牙关。
按着奏章的手指青筋暴起, 语气森然:叫那混账来见朕!他怒视着那黄门,一字一顿:宣武令, 及太子南下周边郡县迎接人等, 都命他们跪候在殿门外。
朕倒要看看,太子被朕疏忽的时日,都是谁在轻忽太子, 往日又是谁,仗着太子仁厚,便毫不犹豫地做了暗处的推手,堆出太子累累的骂名!皇帝离去后的朝晖殿寂静下来, 层层帘幕缓缓放下, 掩去了朦胧的夜色, 也掩去了床榻之上轻咳之人的身影。
直到夜色都完全沉淀下来, 漂浮在盛晚身边的系统才骤然出声:【萧元晟对三皇子认可值下降四十点。
】盛晚还是第一次听到除马甲外人物的认可值提示, 抬头。
【当前认可程度:不认可。
】盛晚刚想说话,便咳嗽起来。
四号的身体委实不算好,若非偏院遥远,宫中又眼线众多,单是简单的一些指示完全无法应付目前的情景,盛晚都要因为太疼,把大号切回城外的一号马甲了:她的耐受力本来就不算好。
更遑论废太子不止毒发时疼痛不止,平日也常常因身体虚弱而胸闷气短,即便是正常人,用这具身体用久了都会熬出病痛来。
蜷缩着的人咳了半晌,才安静下来。
系统等了一会儿,忍不住催促道:【你就没什么要问的吗?】盛晚摇头。
除了皇帝对三皇子的认可值发生剧烈波动引发了系统提示外,其余都在她预料之内,还需要问什么?她刚刚开口,是想知道其他关键人物认可值突破某个值,是不是也有提示。
但想想以后试试便知,便没有浪费口舌。
她实在是有些累了。
反倒是系统沉不住气,衷心问询道:【你是怎么让三皇子的认可值下跌到这个地步的?还有流言。
】若不是废太子所中之毒根本无解,和谋反罪名牵扯上的废太子根本无法给自己开脱。
更遑论反过来挟制住率先放出流言的三皇子人等?只要废太子不死,天下人都可怀疑废太子卧薪尝胆至今,就是为让陛下背上毒杀嫡子的罪名。
到那时若仍无转圜之力,便是真正穷途末路。
即便系统不在局中,也觉分外凶险,忍不住道:【这么看来你当日选的药方倒是.......】系统突然安静。
盛晚捻着书页,略略点头:还好,与我所想差得不多。
系统还以为是巧合,闻言难以置信地问:【可你那时才刚刚穿到废太子身上,你是怎么想到要选择并无解药的毒药药方的?】她不怕毒解不开,自己出事吗?盛晚:但我那时就已想好,会由楼术来揭开下毒的缘由,自然不会料不到今天种种。
系统安静得很彻底。
盛晚被它的光闪得看不下去,只能放下书解释:楼术为人刚直,想要犯颜直谏,必定会为保全楼家而请求屏退旁人。
这样他再怎样冒犯天子,也不会为旁人所知,给家族带去灾殃。
但皇帝执政多年,最忌讳偏听偏信,所以不会应允,反而会留下尽可能多的人,作为见证。
有了旁人,自然就会有流言流出。
【可是你怎么知道他们一定会说出去呢?说不定他们怕掉脑袋,根本不敢乱说......】可是不传出去,他们能怎么办呢?烛火摇曳中的人并不在意:朝中保皇党十不足一,其余朝臣或多或少都与其他皇子有些牵扯,遇到机会,焉能不先下手为强,给废太子一记痛击?废太子本来已经因为下毒一事坠入深渊,如今一朝翻案,可能重为储君也就罢了,岂能不翻旧账。
陛下若是不肯手下留情,非要知道当年下毒的人是谁,太子那些暴戾行径,又是真是假,哪个皇子经得起查?纵使并非主使,见废太子被斥责,也难保没有踩上过几脚,尤其是三皇子。
往日嫡庶之争多围绕他与废太子展开,眼见废太子占了上风,他若是不有所行动,日后必然受制。
而且,无论要怎么对付废太子,废太子是为维护陛下才给自己下毒这件事一定要推翻。
不然谁知道下次废太子还会不会以维护陛下之名,行排挤打压之实?权势更迭,高低互换,是这些皇子党最惧怕的事,是以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
【那也不一定要传出去.......】系统突然卡住。
除非他们不借助此流言,想方设法用别的手段来使废太子下马。
但陛下爱重皇后,纵容嫡子,已是朝野皆知,如今知晓太子隐忍至此,焉能不严查日后栽赃陷害之人?要想挑拨,现在便是最好的时机,流言也是最简单最易扩散的方法。
当日殿上朝臣众多,要确认有谁只需相互指正便可,楼术又有过目不忘之能,若是有人将谣言告知一两旁人,消息泄露后,顺藤摸瓜,总能抓到最后谣传的人。
只有在民众之间宣扬开,才能完美规避此类风险。
一则人越多,消息流传越快,查起来越困难;二则法不罚庶民,不责仆众。
即使当朝有心遏制流言,也遏制不住,只能任谣言传开,反而有利他等。
到时再利用已经宣扬开的消息达到自己的目的,危险性会大大降低。
在你我互为朋党,也树敌众多的情况下,另想办法需细细谋划,且不保证必然成功。
放出谣言,以待后手,不仅极为方便,而且成功率极高。
朝臣及他们背后的皇子会选择哪一条路,一想便知。
即便他们不动,盛晚也会动,她从不做无用的安排。
系统还未转过弯来,盛晚已经接着道:京城来往频繁,流言散播,最多只需要三日。
所以三日之内,那些人必然会有所动作。
【所以你才加急赶路.......】系统忽然想起什么:【你派出去保护翟温家人的暗卫,是不是也在第三日抵达的京城?】盛晚还未回答,系统便在转瞬间反应过来:为什么是翟温?为什么派去的暗卫保护的会是翟温的家人?京城中医官何其多,与楼术相识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她离京前,偏偏去找翟温要了那些御寒防湿的药材?即便是为去治理水患的楼术做准备,也只说,为楼术准备便好,为何独独要突出御寒二字?盛晚知道系统已经猜到了,却还是贴心道:翟温不久前才入太医院,且与楼术交好,是其他皇子的党羽可能极低。
且废太子当年不良于行,就是因御寒不当。
可是废太子在出发之前,都能想到为楼术求药,为何会在返回京城时受风寒侵害?即便翟温没有随行,也能看出其中蹊跷。
楼术面圣时曾三言两语就将当年太医院的诊治结果道来,未必没有翟温从中协助。
这样顺路想下去,很多事都有了解释:为什么三皇子一党状告太子蓄意谋反之前,皇帝就从太医院听闻,废太子此毒根本无解,杜绝了太子谋反的可能。
为什么盛晚要那么快就操控废太子醒来,第二日便匆忙赴京,还那么巧,正好赶在流言爆发之后不久,三皇子一党还未仔细筹谋之时入了城。
为什么盛晚要在入京前,派暗卫加急入京,保护翟温的家人:若非暗卫出现,驿站遥远,信息闭塞,翟温怎会知道,太子车马已到了城外?三皇子若是被逼此刻动手,便正正好,撞上皇帝刚刚见到太子,正是焦心忧虑,无比心疼太子之时,正中他们下怀?翟温又岂能恰好找准时机推三皇子一把?为什么陛下前脚刚离开,废太子便从仆从那里得知,京中谣言四起,还以为陛下是为做戏来安抚民心,有了今日那番剖白,令陛下幡然醒悟?因为这一切根本都是盛晚安排好的。
三皇子等人自以为筹措好了一切,不过是因时机不当,加之有心人蒙蔽,才出此错漏。
谁能想到,盛晚在还没回到京城之前,不,在选中那张人人都道无解的毒药药方时,便已料到今日形势?系统简直叹为观止:【他们以为是自己用计,万万没想到全程都是由你引导。
】【他们输得不冤。
】盛晚继续看书。
她虽然强于布局,也没有精巧到每一步都毫无错漏,严丝合缝的地步。
不过是引着楼术他们向前,而宫中又恰好有许多,因废太子从前良善,而对废太子心存善意的仆从,大大方便了她的计划。
她有今日那番剖白,虽是为了认可值和接近五皇子这个马甲,但也是为了告诉那九五之尊,废太子根本不欲为这储君。
是三皇子等人步步相逼,这样即便日后查出什么,也是废太子为保全身边人不得已而为之,而绝非废太子为了储君之位,提前铲除异己。
毕竟太子已是将死之人,焉能筹算至此?【三皇子放出谣言,怕是会被严惩。
】盛晚却摇头。
皇帝此次会严厉惩戒三皇子,并非全然因为谣言一事由他们主导。
盛晚想起那猛地晃动的帘幕,皇帝盛年,若非悲极攻心,不会站不稳,叫暗卫发觉,垂眸轻声:而是因为这流言,彻底断绝了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父子之情。
断了太子掩埋下毒真相,继续爱敬父皇,和皇帝继续疼爱嫡子,百般回护,却不叫太子生疑的父子之情。
盛晚想起皇帝力排众议,决心重立储君之举动,又说:其实三皇子这流言,选得也不算好。
系统:【?】盛晚:若是我,会这样传。
她轻声,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陛下杀子,是因为储君无能,私窃国运。
系统悚然一惊,盛晚已经放松地靠在床榻边,轻叩横梁:百姓若知自己流离失所,水患频发,是因为储君德不配位,还为延续自己性命,偷窃国运,导致本朝国运衰竭,多有灾殃,你说,皇帝这太子,是杀还不是不杀呢?系统:【......】它以为盛晚是在开玩笑,刚想开口,却倏地一顿,猛然去翻系统记录。
盛晚已经道:不用查了。
她想了想:算算时间,大约今明两日,就会传到京城来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