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章

2025-03-22 08:19:13

皇帝第一反应就是派人快马去追, 下首的太子却忽而开口:封住宫门。

众人皆是一怔,萧无恙已然侧眸:命宣武令无令不得调动禁军人马,宫人出入也需排查。

何相很快反应过来:诛杀令的确需禁军配合, 极有可能是宣武令带人去往,内侍怕是只肩负宣旨之功。

如此动作确可第一时间拦住执行诛杀之令的禁军, 保五皇子平安。

殿上侍卫不敢轻举妄动,等皇帝开口:还不快去!才匆忙动作。

皇帝也深深扫了眼下首的嫡子, 才按住心中翻滚思绪,深吸一口气:摆驾乾安宫!他倒要看看, 太后到底打算做什么!刚到太后宫中, 便见温也的夫人路氏伴在太后身侧, 俯首行礼,端的是一副恭谨贤淑的做派, 皇帝却是面色冷然地瞥了一眼。

他不喜温家,自然有爱妻离世后, 温家便忙不迭地想扶文贵妃上位的原因。

更多的, 却是因为太后看重温家,对温家和文贵妃多有照拂,一来二去, 皇后与太子那里自然就受了多番委屈。

皇帝早就因此心生不满,可那时他还未大权在握,四皇子离京后,太后更是捏住自己为父不慈的话柄, 屡次偏袒温家。

他顾念四皇子已因离京祈福失去夺嫡之可能, 无四皇子, 温家再怎么样也翻不出花样来, 才对太后亲近温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知四皇子还有今日, 适才,更是在殿上便与嫡子对上——他以为他是什么身份,竟敢随意质疑当朝储君!若非萧晗如今羽翼正丰,皇帝怕是早已动手,怎会容忍他在此构陷。

思及此,问安过后便冷然道:不知母后懿旨是何意思?你还问我是什么意思!太后勃然大怒:若非身边内侍耳目通达,哀家还不知道,异族皇室,如今还好好地养在我们皇室的宫廷里,你这是要做什么!纵着异族,纵着你的嫡子造反吗!内侍劝了几句,太后才勉强平息怒气,只是仍厉声:你往日偏心太子,哀家从未说过什么,但是外族之人居心叵测,你竟因其与太子交好便置之不理!你可知南疆是多大祸患,若是他与太子勾结.......皇帝立时便道:子安怎可能做这种事?他不过是怜五皇子出身卑微,是朕一直瞒着他,没有叫他晓得。

太后冷笑:他不可能做这种事?那他今日又是在做什么?太后自然看到皇帝冰冷眼神,此刻却是悲愤起身:皇帝也不必拿这种眼神看我!是,我素日便偏心四皇子,可太子不良于行前,我难道没有夸奖褒扬他,皇后逝世时,我难道没有在其中转圜!太后气极,一时竟忘了哀家的自称:就连太子暴戾后我也几番为他求情,皇帝苛责哀家,难道哀家做得还不够吗!此事事关本朝安定,她才发了那道懿旨,她又有何错!皇帝深吸一口气:子安病得如此频繁,那孽种可让子安心定,朕才破例留下他,太后即便想要发落,也该和朕商量。

太后像是已将怒气发泄出去,此刻目光冷且讽刺:我与皇帝商量,皇帝还会秉公做主吗?她指着跪着的路氏:太子进宫后,皇帝便说太子受了委屈,太子病重,太子不欲为储,是旁人污蔑,可今日,太子还不是一样在大殿上,指责污蔑四皇子?皇帝心疼太子,她还心疼四皇子年幼时便离开京城,贵为皇子却在佛门清修,受此苦楚,刚刚进京却还要被朝臣谴责。

无凭无据便给四皇子定罪,即便是御史台谏言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皇帝只能道:太后因文贵妃曾在膝下侍奉,怜爱幼子,朕能理解,可五皇子如今乃子安身边人,不可随意处置。

所以呢,你如今来是要让哀家收回懿旨吗?太后见皇帝不答,越发恼怒,拍案:你到底还要偏袒废太子到什么时候!皇帝冷眸:子安仍是储君,不是什么废太子!太后:当日罪己诏天下皆知,废太子诏令更是皇帝亲自发下,皇帝还要在这里和我争吗!皇帝心中猛痛,语气也沉下来:您到底要如何才肯善罢甘休?太后:哀家只望太子恪守本分,不要再攻击手足。

四皇子什么都没做,朝野也并无证据证明四皇子就是背后推手,太子却不肯善罢甘休:今日四皇子被贬斥,究竟是因为清修的人刚入京城便犯下大错,还是因为他是适龄皇子中唯一有能力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子,太子便要对四皇子痛下杀手!皇帝忽而哑声,盯着太后:当日子安想留下盛家女,宫中却传来禁令,不许宫外之人长久逗留,是因为太后懿旨吧?是又如何?身为储君,身为皇室,却不管朝政,只知道以病博取父皇怜爱,还欲娶商户女为妻,如今更是要笼络朝臣,皇帝,你是被与皇后昔日之情蒙蔽了,才看不出你这嫡子,到底如何心机深沉!当初太子远离京城,她也不是没有怜惜他体弱,派人看护,可他才回来几日?三皇子和四皇子便接连遭殃。

难道他被指不堪为储君,他的那些兄弟,就也得被他从那位置上被拉下来,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吗?皇帝却握紧手指,盯着太后哑然开口:太子当日,请楼术来求婚事,并不是为娶盛家女。

他一字一顿:太子也从未暗示,引导朕诛杀三皇子。

是他知道三皇子对嫡子下了杀手,才勃然大怒,嫡子那时已危在旦夕,怎可能左右自己决定?更何况自己那时也在怀疑太子不过是在做戏,根本从未仔细关注过太子病情,才致那日太子险些崩逝。

他每每念及都悔不当初。

他们却还要提起。

还有今日大殿之上。

皇帝冰冷目光扫向那跪着的路氏:太子根本说匪贼与四皇子有关,是四皇子无故攀扯,朝臣看不过去才谏言朕暂时禁足四皇子!即使嫡子言语中有引导又如何?!若非四皇子攀扯,还勾连霍家,戕害五皇子,嫡子怎会在这个时候对四皇子发难!而且嫡子从未笼络朝臣,今日才对楼术提起,要见工部尚书,怎可能提前与朝臣串通?分明是四皇子一党自作自受,温家竟还敢寻到太后这里伸冤!他的子安母家无人,无人可来求太后垂怜,便要受他们如此欺凌?天下竟有如此道理。

路氏也反应过来,此次怕是情况有变。

原本四殿下的意思是,她来拜见太后。

若是四殿下被陛下发落,那就请太后做主。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当日朝堂之上,率先反驳,并提议拘押四皇子的,竟然并非太子一党。

而是素来忠直的肱股之臣。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太后见皇帝疾言厉色,也冷静下来,知道自己是一时偏信,有些激动了。

但却也不相信太子会真的愿意改正。

决意不收回懿旨。

皇帝命人先将路氏看管起来后,才看向太后。

一直压在心底的愧疚恼恨,如今化作流水一般,尽数艰难苦涩地倾诉向非他生母,却也与他相互扶持这十数年的嫡母:太后可知,子安为何如此看重那孽种。

皇帝几乎落泪,声音却拔高:当日子安毒发,几乎命绝,若非五皇子以血相救,又拿温水暖身,今日太后已没有机会指责子安,没有机会对朕说,是朕废了这个太子了!他咬紧牙关,双眼猩红:儿子本就亏欠子安良多,太后是要让朕再亏欠一桩吗?提到伤心事,连一向不肯对人言的皇帝,手上都青筋毕现:太后还要让朕再听子安说,不想当这个储君,不想留在这世上......心如刀绞的皇帝满目悲怆:白发人送黑发人吗?太后张嘴半晌,回神时,皇帝已然大步离开。

内侍小心翼翼地问太后是否要请太医来,太后却猛地回神,握紧内侍的手,转头:太子当日.....几乎命绝?内侍跪下:太后恕罪!当时,当时陛下震怒哀痛,下令将朝晖殿包围起来,拦下此事后便对外言储君崩逝,奴也不知,奴也不知怎么就传出太子是假意病重......他思来想去,也只能想到是其他宫的侍从嚼舌根。

按说如此议论主上,早该被杖责,不该传至后宫之中。

可是太子病后便深居简出,对待仆从也十分宽容,又怎么会管束他们闲话呢。

这样传着传着,竟是让宫内宫外都觉得太子心机不浅,连朝臣都不知太子竟清瘦如此。

太后下意识捂住胸口。

五皇子以血相救。

她也不是没听说过南疆传闻,怎会不知那血是救命用的,可见太子当日危急到何种地步,今日却被她拿来责怪太子不恭!瞬间急痛攻心。

脑海中却忽然掠过,四皇子离京前,文贵妃素衣来求情,自己唉声叹气,向皇帝几次好提。

太子离开时,却只是安安静静地在慈宁宫拜别。

太后不喜欢皇后。

可是那日在慈宁宫,转身离去的时候,那个跪在那里,贵为皇后嫡子的身影,分明是孤零零地,带着一身清寒,便咳嗽着离开。

温家说太子惯会粉饰求情。

她宫中也总有人说,太子何至病得如此之重。

可是那个转身的人瘦得那么轻,自称子安的时候声音都哑得听不清。

她当时怎么会觉得,让太子磨砺磨砺些也好,让太子学着怎么做一个皇子也好呢?他除了是储君,还是她从小看着长大,那么小就会乖乖喊皇祖母的子安啊。

楼术将父亲送出宫廷,拜别时,楼荪沉沉叹气,神色殷切地嘱咐他道:你回宫后,定要好好宽慰殿下。

楼术还未开口,素来多愁善感的父亲已不知是否是因想起往日,有所感怀,几乎泪洒高墙:往日其他皇子如何污蔑陷害,殿下都不曾如此针对四皇子,此次怕是已被逼到绝路,不得不走上自己最不愿走的路了。

父亲可知,哪里可寻得四皇子污蔑殿下的证据?殿下素日便沉默自守,为保楼家不受牵连,更是屡次将楼家排除在政绩之外,怎会让我晓得那些把柄放在何处?只是殿下往日宽和,今日会有此举动,必然是四皇子欺人太甚。

你在宫中,一定要仔细回护,莫要让殿下被奸人所害。

楼术抿唇,半晌才低声:昨日殿下与霍家起冲突,暗卫查到,或许是四皇子从中挑拨,而且。

他手指握紧:霍家那里,还牵扯到了盛姑娘和五殿下。

楼荪心中早觉不安,闻言更是哀痛:竟是如此,怪不得殿下此次如此急切......他看着自己的次子:你素来冷静,只是我还有一事要嘱咐你,殿下今日被迫卷入夺嫡之争,是四皇子欺人太甚,也是霍家相逼之果。

如今霍家与殿下剑门关之仇以不可消弭,但在旁人眼中,霍家肯宽恕殿下,便是与太子站在一起。

你万万不可对霍家,对霍将军做什么。

楼术:可是霍家.......子慎!楼太傅加重语气,眼眶更湿:当日我接到书信,以为殿下当真令我顶替罪名,心中虽怨,更多却是宽慰。

楼术喉中艰涩,垂首谛听。

楼太傅想起当日情景,心中更是酸涩:你与太子年少相识,殿下更是几番回护,未出事时,殿下也曾许诺你为随侍,功名加身,你可记得?后来你因殿下之责,未能入朝堂,你心中有怨,殿下也未必不知!可殿下还是为你寻了前程,更为楼家寻了别的出路,我等便是肝脑涂地,也无以相报,可你随侍多日,殿下可曾真正让你报过?楼家终究亏欠太子。

是以他当日真的想过为殿下周全,好全自身忠义。

楼太傅:可是今日殿下才真正对四皇子一党有所动作,难道是因为楼家可以襄助殿下?他沉声:是因为,直至今日,殿下才有与四皇子等人对抗的资本,才被霍家挟制五皇子的举动,不得不去争那皇权!五皇子是异族,叛乱一起,霍家势必动手,若无大权在握,何人可保下五皇子?今日朝野之上站出来的多乃中立臣子,便是侧面映证殿下寡助的事实。

是以他今日必须告诉楼术,殿下之为难。

如此才可确保楼术肯为殿下尽心办事。

殿下被霍家被四皇子逼迫至此,若是他等背信弃义,殿下要如何自处?楼术虽聪颖,也未看到这一层,未看到霍家竟已与殿下绑在一起,闻言就是咬牙道:霍家为何要如此?霍家不是怨恨殿下当日之令.......为何要扶殿下上位?楼荪却摇头:他们如何是要扶殿下上位?他哑着声音,十分悲痛:霍家是想逼殿下动手,逼殿下众叛亲离,一步步走到那个位置,若是殿下不能夺得那高位,新君继位之日,便是霍家报仇雪恨之时。

楼术浑身一寒,心神震颤:父亲?霍家败落时,我就眼见镇北侯府门庭冷落,那位霍将军被镇北侯夫人迁怪,数九寒冬仍跪在院子里反省己过,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若是想要报仇,必不能心软。

楼荪反握住次子的手腕,他知次子还未历经官场沉浮,直至此刻依然觉得,只要殿下勤政爱民,便不会被朝臣看轻,可是夺嫡之争,哪是如此容易便能摆脱?子慎,殿下虽已决意,但来日却并非坦途,对殿下来说,可能更是另一条绝路。

相比残害手足,殿下恐怕宁愿自戕。

可是造化弄人,殿下有了软肋,便不得不对四皇子出手,否则五殿下与盛姑娘性命难保,楼家等已与殿下同气连枝的世家,也要遭累。

你须好生看顾殿下,才可报殿下当日末路穷途,仍不忘挽救楼家之恩。

楼术闭眼:是。

系统收回探听的眼线,看到一排认可值上升的提醒,满目茫然,看到宿主又回到了一号马甲体内,在代替四号看奏章,忍不住凑过去:【宿主?】盛晚翻过一页:回来了?系统:【......】它有点心虚,上次它说宿主如果昏迷了会提醒宿主,但是前段时间终端那边召开了个会议,它走开了一下,回来才发现宿主竟然又出现了昏迷现象,不过行为并无异常。

系统也就大着胆子,揭过这一页:【你是从知道四号和二号的关系后,就在等这么一天了吗?】哪一天?盛晚一心二用,随口回道:二号四号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却能和平相处,帮助四号夺嫡的一天吗?系统闭嘴了。

宿主果然早就想到了现在的情况。

它却有些犯嘀咕,低声:【我还以为你会选择让二号和四号化干戈为玉帛。

】毕竟都是自己的马甲,闹起来才不好收场吧。

盛晚却合上那典籍:化干戈为玉帛,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

她懒懒抬眸:那样怎么确保,四皇子会按捺不住动手,朝野又肯站在太子这边呢?系统:【?!!】盛晚:太子要夺嫡,必须有人做这个坏人。

毕竟太子的暴戾形象已深入人心,若不将太子宽和的人设立起来,不管是百姓还是朝臣,来日被太子责罚,必然会觉得,太子是本性难移,沉疴复发,已经获得的认可值也会迅速回落。

这是盛晚必须维持太子宽和仁慈本性的必要条件。

而且皇帝多疑,若让太子与霍家交好,四号背靠霍家军,又有朝臣支持,即便皇帝再觉得自己亏欠嫡子,恐怕也会暗中加以限制。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霍家记恨太子,会帮助太子,完全是因为太子对朝臣说想以命偿还霍家,霍家答应不再追究,就必须护太子周全。

太子一旦势弱,霍家必然反水。

所以即便有兵权相助,太子仍然处在孤立无援的局面下,身后又无母家支持,屡遭陷害,再正常不过。

这样就将皇帝,朝臣,乃至太后的立场,坚定地拉到了太子这边。

她要是想有所动作,这些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比起笼络朝臣,恨不能杀太子而后快的霍家,明显更危险。

太子再汲汲营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四皇子自然也是看出太子与霍家关系并非牢不可破,如今情势更是岌岌可危,才冒险出山,想拉拢霍家,获得背后霍家军的助益。

皇帝有心偿还,导致霍家威势更盛后,更是如此。

否则,若只是为污蔑太子,他又何必千里迢迢回京城一趟?霍家这根可以被够到的胡萝卜一直吊着,四皇子才会不断出手,不断让他们抓到把柄。

太子这个诱饵,才可从被捕猎者,站到捕猎者的席面上,还不落任何话柄。

至于霍家军那边,有二号控制,自然也会觉得,废太子是用偿还剑门关之败的借口,将霍家绑在了太子的船上。

即便心中不忿,因为盛晚还在太子宫中,霍家也不可能真的谋逆,只能忍耐行事。

没有引起旁人怀疑,就将兵权绑在了太子身上,也算没有辜负她筹谋多日,做出今日夺嫡之实。

系统:【......】怪不得太子都出手了,包括楼家等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太子是逼不得已。

他们不知道霍将军就是宿主,自然不会相信,霍家会在怨恨太子的情况下鼎力相助。

更不可能猜到,那个逼太子夺嫡的穷凶极恶之人,就是宿主自己。

可:【宿主真的要夺嫡吗?】它没说看这情况,四皇子也不是宿主的对手,而是小声嘀咕:【真的登基之后会很麻烦吧......】盛晚点头:这当然也在我考虑范围内,所以我不是在开发马甲的其他用法,还在培养一批愿意主动为主分忧的忠臣吗?她想起什么:他们总该知道怎么帮太子夺嫡,又怎么稳住这个储君之位,再坐稳皇位吧。

直接一次性购入所有服务,她最擅长了。

系统:......宿主怎么总是喜欢一步到头?盛晚:而且夺嫡也不是我的目标。

她滑动看了眼认可值,又算了算时辰,确认情况还在掌握内,才认真道:避开及笄的麻烦,安心养老才是我的追求。

为了这个追求,委屈几个马甲暂时分开也是可以的,反正最后都是他们四个在一起。

系统无言以对:【我还以为宿主安排了那么多剧本,是真的想让天下人都觉得四号和二号都很可怜。

】现在看来,分明是在分别用四个马甲收买人心,好在不引人耳目的同时,无声无息地把民心都收拢自己身上。

宿主明明就下了一盘大棋,竟然还把理由推到自己想见其他马甲上。

黑,真是太黑了。

京城中一共就那么多人,还都为了太子霍将军盛姑娘还有五皇子争来争去,谁能想到,他们最后心疼的,都是宿主?盛晚想了想:也不能这么说,我这么行动,当然主要还是为了马甲团聚。

不然也没必要绕这么大弯子,花这么多功夫让朝野对几个马甲的关系心知肚明。

正欲继续吐槽宿主太过机关算尽,剧情都快跟不上宿主计划的系统:【.....?】盛晚觉得自己有必要纠正一下系统的错误观念。

她是很喜欢一步到头不错,但她也是一个很有原则,从一而终的人:说好的四个就是四个。

其他人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怎么和马甲贴贴。

就算是暗卫没跟着,也要让他们知道殿下是去见盛姑娘了然后主动回避吧。

不然每次都找借口不是很麻烦。

而且一味避开其他人视线贴贴也不舒服。

系统还在因为宿主突如其来的坦白而震惊乱码,盛晚已经道:少一个都不行。

少一个它就等着她把这个世界的剧情线弄崩盘吧。

作者有话说:一切都是为了贴贴(虽然后面还会更狗血,但是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