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晚抿唇:可能是今天刚学会的。
她表情明明白白写着瞎说。
九爷走过去, 在宜妃和两个孩子跟前的矮凳上坐下:儿子,亲阿玛一口。
弘霈死死抿着唇, 只看着他, 一声不吭。
九爷又把脸挪到华裳跟前:闺女,亲阿玛一口。
华裳伸出小手,怼在九爷脸上, 使劲往后推了推。
哈哈哈~宜妃带头,殿内充满欢快的气氛。
九爷伤心假哭,华裳皱着小眉头再次伸手, 轻轻拍了拍九爷,口中哼着奥, 奥……不哭……这次秦晚和乳母嬷嬷等人每次哄两个小娃娃不要哭时说的,两个孩子到了学说话的阶段,这几个字学的很快。
九爷受伤的心得到了一丝丝抚慰,又鼓起勇气:好闺女, 亲阿玛一口。
华裳再次伸手把他的脸推开,这次用的力气比上次还大。
正好外面廊下养的画眉这会儿总叫唤, 九爷借口去帮宜妃看看鸟儿是怎么回事,伤心的走了。
宜妃觉得好笑,老九那没心没肺的性子,大约也只有眼前这两个孩子能让他有这样的表现,换成任何别的人只怕都没这个本事。
九爷出去了, 三淑也想出去看鸟儿, 便也拉着手出去。
弘霈和华裳瞧见三个姐姐走了, 都从玛嬷身上下来, 要跟着过去。
淑德淑言大一些, 懂得事情多, 都停下来等弟弟妹妹。
淑容太小,还不懂这个,已经雀跃着跑到外面看九爷逗鸟了。
宜妃瞧见孩子们这么要好,心底十分欣慰,一边夸赞秦晚把五个孩子都教养得很好,一边让宫女嬷嬷乳母等人都出去伺候,不必在屋里。
她要和秦晚说说体己话。
屋里只剩婆媳二人,秦晚便趁机把昨儿个讨论的事儿说给宜妃听。
宜妃想了想:老十三两口子竟然不介意?发生了那样的事,若是别人只怕避之不及呢。
没等秦晚说话呢,宜妃露出笑来:直接搬过去也好,能给皇上省一大笔银子,且十三家的孩子以后正好能和咱们这边的孩子一块玩。
你们隔壁老四家的孩子都太大了,和这几个玩不到一块去。
等老九和老十三出海,你和十三家的还能互相照应一下。
你放心,这事包在额娘身上。
宜妃说着压低声音:先前万岁爷虽然说了让人给老十三建贝勒府,但工部那边动作慢得很。
到现在都还没派人去量地交涉呢。
贝子府要扩建成郡王府,面积几乎要扩大一倍。
皇子府周围都是官宅或者民居,要拆人家的房子必须得提前交涉妥善安置。
宜妃没继续说下去,秦晚已经听懂。
老爷子精明着呢,估计早就想好了要让老十三搬到以前老八的贝勒府去。
说完十三的事儿,宜妃又问五个孩子平日里的一些琐事,聊了一回,宜妃意犹未尽:时辰差不多了,你们两口子先带着孩子去给老祖宗请安。
本宫派人去和贵妃说一声,晌午留你们在长春宫用膳。
九爷便头顶着华裳,秦晚领着弘霈,身边跟着三个穿衣打扮一模一样的桃红小豆丁一起告退朝宁寿宫去。
秦晚给太后带了很多礼物。
包括但不限于宫外的各种点心、今年时兴料子、九爷新得的一副六骏图。
太后不爱品画,但喜欢骏马,可是又想亲近亲近龙凤胎和那颇为可爱乖巧的三淑。
一时左右摇摆,十分纠结。
三淑头一次拜见太后,每人得了一份赏赐。
正好桌上有老爷子昨儿个让人送来的一个六层的玉雕同心球,放在桌子上。
三淑一起瞧过去。
但太后只有两个同心球,给谁都不是,便哄三个小姑娘:你们喜欢这个,回头老祖宗让人给你们做。
淑德摇头:我们都有,大额娘专门给我们做的。
她说话的时候一脸骄傲。
太后觉得有趣,故意道:你们的肯定没老祖宗的好。
淑言摇头:我们的好,比老祖宗的好。
为什么?太后很想知道小孩子脑子里是怎么想的。
我们的金灿灿的,不用拿刀阳光下就闪闪发亮。
可好看了~淑言解释,最小的淑容在一旁疯狂点头。
九爷没想到,他是和太后一块知道,秦晚拿金子给三淑做球玩。
太后打趣:到底还是老九银子多,给几个小丫头片子拿金子做玩意儿。
太后真心觉得,老九家的庶女可能过得比别人家的嫡女都舒坦。
九爷很嫌弃秦晚用金子给孩子们做玩具的行为,但是被太后夸了一句有钱,他摸了摸鼻子:孙儿赚得多,自然要拿出来给孩子们用,不能当守财奴不是。
他其实很愿意当个守财奴。
太后点头,肯定了他的观点:对,赚得多就要拿出来用。
说完老太太去逗弘霈和华裳,一边逗一边让两个小孩亲亲她。
这两个孩子认生,不敢那么亲近您。
九爷把离他近一些的华裳抱了起来。
弘霈已经吧唧吧唧亲了太后,甚至还用自己的额头顶在太后的脸颊上蹭了蹭。
秦晚在一旁解释:他们兄妹俩平时就是这么表示亲近的,互相蹭额头。
太后非常满足,一边夸弘霈,一边嗔九爷:哪里认生了,快把华裳放到哀家身边来。
九爷不情不愿。
华裳主动伸手朝太后那边使劲。
小丫头力气大的很,九爷根本拦不住,然后就瞧见狠心的闺女搂着太后的脖子笑咯咯。
九爷觉得要不他还是赶紧回天津卫吧。
·康熙爷今儿个事少,听说宜妃要留老九一家在长春宫用午膳,有些意外地问梁九功:老九两口子没带孩子进宫?回主子爷,九爷和九福晋把府里五个孩子都带来了。
康熙爷努力想了想,老九的孩子最大的一个顶多五六岁,最小的才一岁多。
都是能闹腾、比狗嫌的年纪。
宜妃竟然留这一家子用膳,想什么呢?这膳能安生吃完?好奇的念头一起来就很难压下去,吩咐这边不必摆膳,康熙爷准备去长春宫用午膳。
五个孩子虽然小,但意外的不怕康熙。
九爷在一旁看五个孩子都乖乖给康熙爷请安,尤其三淑做的都像模像样后,忍不住摸下巴:这几个到底是不是爷亲生的?为什么见了爷像老鼠见了耗子,见了当今圣上反而不害怕?还有那两个小的,比划着行了礼后,怎么一直外头盯着老爷子瞧?宜妃逗两个孩子:你们亲了玛嬷可不能偏心哦,也要亲亲皇玛法。
两个孩子还歪着脑袋看他们的皇玛法,听到宜妃的话后,虽然都动了动脸,但都没动脚。
康熙爷招手:你们的名字都是皇玛法取的,过来给皇玛法瞧瞧。
两个孩子拉着手走到康熙跟前,扬起笑脸看他。
康熙爷仔细瞧了瞧,笑道:华裳更漂亮写,弘霈更英气些,都长得很好。
华裳和弘霈听不太懂,但知道自己被夸了,都咯咯咯笑起来,露出一排白白的小牙。
康熙爷见两个孩子竟然敢对他笑,这是难得的不怕他,心里高兴,便把左边的弘霈抱起来:你们是怎么亲玛嬷的,也来亲亲皇玛法?在地下的华裳不敢落后,也伸手要康熙爷抱,然后兄妹俩一左一右都那额头拱康熙爷的脸。
老爷子的脸都被拱变形了,但是笑的十分真心。
宜妃在一边解释:这两个孩子平时就是这么表达亲近喜欢的。
头发半白的老爷子更开心了。
老九家这五个孩子都不错,都不怕他。
太子家那几个住地那么近,都还怕他呢。
一旁的九爷觉得这顿饭他没必要吃了,吃也吃不下。
为什么几个孩子他要亲亲就被推开,老爷子一来就被两个孩子同时拿脑袋顶?不公平!没良心的两个小兔崽子,还有那三个丫头也一样,全都是没良心的!又看了一眼旁边的秦晚,九爷觉得这肯定是她提前教好孩子们要讨好宫里的皇玛法、玛嬷和老祖宗。
所以孩子们一听到这样的词,就知道要对面前的人好些。
一定是这样的!·午膳时,康熙爷做主位,宜妃做一侧。
秦晚和九爷坐另一张桌子下手,两口子旁边置一张矮桌,几个孩子坐小矮凳围了一圈。
小桌上摆着的是宜妃提前安排御膳房做的试吃。
一人一碗青菜面条,和任意一小碗蒸菜、一碟水晶虾饺。
三淑会用筷子,一口一口吃着。
两个小的不会用筷子,由身后的乳母用勺子喂。
乳母递过来一勺,两个孩子就十分配合的张开嘴吃掉,咽下去后,乳母的第二勺就到了。
两个孩子一口接着一口,吃到一半华裳指了指水晶虾饺。
乳母便拿一个放在她手里。
华裳开始吃一口虾饺,再吃一口面。
待虾饺和面条吃完,她拍拍肚子表示自己吃饱了。
弘霈则是一口气吃完面条,然后把四个虾饺吃掉,又吃了几块蒸菜,然后拍拍肚子表示自己吃饱了。
康熙爷总忍不住看两个孩子,破天荒用了一整碗米饭。
近三年,他已经很少能吃完一碗米饭了。
在一旁布菜的李德全擦了擦汗。
吓死了!天知道这顿饭他有多纠结,有多怕九爷家五个孩子中任何一个忽然哭闹!九福晋是怎么养的?为什么几个孩子吃饭的时候这么乖?三淑吃完,一块出去玩。
淑容最先超外跑,对两个姐姐拉住,示意她又忘了对长辈们行礼。
跟着两个姐姐规规矩矩行了礼,三淑去廊下逗鸟玩。
弘霈和华裳打了个哈欠,但还不愿意睡,也扛着小短腿去找三个姐姐玩。
康熙爷十分欣慰,开口道:五个孩子这么亲密,老九福晋功不可没。
说着他又看向老九:你福气好,娶了个好媳妇,这都得多谢你额娘,当年在那么多秀女中慧眼挑中你媳妇。
九爷觉得眼前的饭菜更没滋味了。
偏康熙爷还问出海准备的怎么样了,要带多少货,有何难处。
九爷想起来一件麻烦事:儿臣和十三弟商量着多带些瓷器、茶叶、丝绸布匹等。
别的都好保存,只是瓷器麻烦。
先前试了几次,很容易损坏。
不着急,离出海还有段日子,慢慢想办法。
一旁秦晚张张嘴。
宜妃眼尖,直接问:儿媳妇想说什么?康熙爷也看过来:但说无妨。
秦晚便道:方才听九爷说瓷器容易损坏的事,想来是风浪致使船只颠簸的缘故。
九爷点头:我和十三弟想过几个办法,用便宜的布或者棉花、草纸、茅草等物塞住缝隙,但效果不好。
试试豆子怎么样?秦晚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典故:豆子遇水会膨胀。
康熙爷点头:可以试试。
他说着又看老九:朕就说你有福气吧。
对对对,有福气!九爷一口都不想吃了,在心底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难道爷是吃软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