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2025-03-29 02:59:40

踏着满地鲜花金砂,他护着明周,在身后旌盖仪仗簇拥下龙行虎步,昂然迈向前方。

两侧,百官肃穆跪伏,千旗迎风飘扬。

外围,万民狂呼雀跃。

精甲披挂的将士,神采奕奕守护在高坛自周。

离高坛越近,各国使臣的面目也越发清晰。

雷海城目不斜视,眼角余光却从各使臣面上一一掠过,毫无遗漏。

那密华、吴苏、清平三国使臣见了新皇帝出场这等惊人架势,心里本就七上八下,再被雷海城冷锐目光一扫,无不心惊肉跳。

后怕了?雷海城心底微微冷笑。

视线移到洛水使臣席上,那使臣一脸激赏,正笑嘻嘻地瞧着他,却是洛水一别后多月未见的公子悠。

雷海城从今早司仪监呈上的大典名册上,早知道洛水国主派了九公子悠出使,并不意外。

对公子悠微颔首,那叙旧的话自然是要留待正事过后再说。

西岐与风陵两国使臣身份远比属国显贵,被安排坐在最靠近祭天坛的两张案几。

那风陵使臣月白长裙覆地,环佩叮当作响,两道柳眉半弯半蹙,说不出的柔弱娇媚。

雷海城只在名册上看到风陵使臣名唤荆夫,不意是个女子。

他略一思索,忆起她是风陵女官之一。

好个符青凤,居然派来这么个看似楚楚可怜的女人。

以为他会对女人手软?雷海城冷冷一哼。

换了别人也许会对那女子生出怜香惜玉之心,他可是在风陵朝堂上见识过百官以人头为器皿传酒而饮,连几个女官也面不改色,绝非等闲。

他转眼,最后望向西岐使臣,不由一怔。

那人一身素衣,面皮蜡黄似个久病之人,可双眼光华冷冷,夺人心魄,见他相望,那人轻点头,淡漠眼里微露暖意。

这双眼,他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认――公子雪竟然亲自来订国书?看看公子雪那张制作粗劣,明眼人一看就穿绷的面具,再想想公子雪在名册上用的化名贾名,雷海城彻底无语,算是服了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神童。

只是,公子雪刚从原九重手里抢到了皇帝宝座,应该留守西岐镇住反对者的残余势力巩固帝位才对,这么贸然离开西岐,就不怕原九重乘机反击?或者,公子雪此行别有用意?还有,公子悠有没有发现这西岐使臣是公子雪?……雷海城脑中,瞬间已转过千念,脚下却未停,护着明周一起登上了祭天高坛。

号角长鸣,鼓乐声声震人心。

少年皇帝在司仪监的高声宣唱中,举觞三巡,敬过天地神明,改帝号城……他双臂一振,让沸腾的人群暂时安静下来。

明周拔高的清脆声线,从高坛传遍四方。

本皇应天命,将与我天靖万千子民共享天神恩赐。

为敬神明,本皇将大赦天靖囚犯,便是死囚,也可陈情上疏,确有冤情,本皇定为我子民向天请命……这异世各国,并没有雷海城历史概念中皇帝登基大赦天下的做法。

所以,当明周依着雷海城嘱咐宣布这讯息后,有一刹那,万众寂然。

旋即震耳欲聋的声浪掀天而起,高喊皇上仁慈。

更有亲人犯事在身的,突然听到这天大的喜讯,个个喜极流涕,跪倒在地,拼命磕头叩谢皇恩浩荡。

明周见到众人发自内心的感恩拥戴,有些得意,朝身边雷海城低笑:海城,谢谢你的好提议。

雷海城但笑不语。

看来大赦天下收买人心这一招确实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硬道理。

等众人声浪稍低,他锵啷抽出腰悬的青锋佩剑,高举过顶遥指天心。

骄阳如火,照在剑身,折出寒光万道。

我皇仁德圣明,除大赦群囚,一月后还将开设天下才选。

凡天靖子民,不问出身,只要有一腔忠君爱国的热血,都可以参加才选,文者治国,武者安邦,与我皇共建天靖千秋基业!最后一字尚在空中回荡,他已归剑入鞘。

高坛下万人像煮沸的开水一样群情激动。

天靖的官吏选拔制度,尚停留在熟人引荐和指派的阶段。

普通民众即使再有抱负,若得不到官场中人推举,终生都无机会入仕。

雷海城这番话对天靖子民的冲击力绝不比明周小。

许多人已经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而这两个堪称惊人的决定,雷海城为避免引起百官激烈反对,多生枝节,事先只告诉了明周一人。

此刻跪伏的百官都起了阵骚动,碍于是在皇帝登基大典上,又知道定国王手段狠辣,无人敢出言捋虎须。

雷海城冷眼看着百官各异神色。

一场海选,应该可以为经历了政变战乱的天靖朝堂补充新血。

之后,还得在新政里把定期举办国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确定下来。

如果有老顽固敢阻扰,他不介意再斩杀几个。

鼓乐再度扬起,万民终于在大典尾声中兴高采烈议论着络绎散去。

明周也由雷海城陪同着走下祭坛,率领百官入宫,按班就坐,设宴接见各国使臣。

那风陵美人荆夫抢在众人之先,起身朝明周盈盈行礼。

小女子荆夫奉命向陛下道贺。

如蒙陛下不弃,我风陵愿与天靖修好――她吐气如兰,声音又软得似乎立刻要滴出水来,令人心旌动荡。

偏生明周心思都在雷海城身上,压根没想到这荆夫是在对他施展美人攻势,不耐烦地截道:风陵犯我疆土,掠我数城,如今却想拿什么修好?思及自己曾落在风陵大军手里当人质,险些命丧云潼关,他更没给荆夫半点好脸色。

荆夫大窘,出使前符青凤在几个女官间犹豫不决,定不下人选。

她自恃容貌胜人一筹,又听说天靖新皇帝年不过十四,料想对付这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何困难,便自告奋勇请缨而来,谁想一上阵就碰了个大钉子。

她颜面无光,不甘心地还想开口。

西岐席上,公子雪坐得笔直,语气平淡地道:风陵使臣,我西岐与天靖有约在先,万事且等我西岐与天靖订了国书再言。

他声音不大,却冷冷带着威严,荆夫一时竟不敢反驳,悻悻坐回席中。

公子悠咦了声,听出这声音极熟,再打量几眼公子雪身形,哪有认不出的道理。

他又惊又喜,一声哥哥到了嘴边省起场合不对,又吞回肚里。

冷寿也认出了公子雪,见他戴着面具,料想公子雪不愿暴露身份,自然不会去拆穿他。

吩咐文书史官取来笔墨和一早拟好的国书呈去公子雪案头。

他笑容可掬地道:贾先生,这是依贵国陛下与我先皇约定所书,贵国陛下在位一日,贵我两国绝不开战。

请先生过目。

各国使臣都为之一凛,若西岐与天靖两国真订下这么个停战协定,两国没了后顾之忧,当能各自大肆扩张领土。

各人都悄悄在心里盘算起对策。

公子雪对国书略一扫视,点点头,正待落笔。

金殿上忽然有人喊了声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