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头, 宋奾一到家就被尤四娘拉住,她刚想说话就察觉宋奾有些不对劲,你怎么了?宋奾努力笑了笑, 我没事,就是有些累了。
尤四娘又开始唠叨, 你这一天天的也不知道歇歇,事情是能做完的吗?别熬坏了身体还得我来照顾你。
娘......我知道了。
尤四娘再叮嘱了几句,开始说正题:你前些日子让我问的事情有着落了。
什么事?宋奾忙了一天正饿着呢,坐下来开始吃饭。
什么什么事, 这就忘了?尤四娘坐在她身旁, 隔壁家黎婶认识的人多, 她给我介绍了好几个人,我给挑了一个, 你瞧瞧。
这事啊, 宋奾想起来了。
尤四娘拿出副画像, 画像上是一个拿着书卷的男子, 身形颀长,样貌端正,周身透出些书生气质。
怎么样?宋奾评价两字:尚可。
我亲自去看过了,本人比这画像中还有英俊些。
娘,我又不是只看容貌的。
宋奾不由笑道。
尤四娘边收起画像边嘀咕:我女儿这么好看, 长得丑可不行。
宋奾装作没听见,继续吃饭,等着她说下文。
这个是城南书院的先生, 周则玺,家中父母双亡,只有个比他小的兄弟, 不过那兄弟已成婚,与他不住在一处。
这便是尤四娘极为满意的一点,家世干干净净,宋奾若是嫁过去,谁也不用伺候。
她再道:这位周先生在书院中极富盛名,听人说是知识渊博,教授有道,许多官宦家的子弟都在城南书院念书呢。
这是另一点,有才华、受人敬仰,将来成了婚俩人也有话题可聊,不然若是找个街上卖肉的屠户,她的女儿每日只能与他聊着今日市价明日行情了。
最重要的是,周先生如今二十有五,未曾结过亲,听说也没什么糟心的过往,阿奾你大可以放心。
二十五的年纪不小了,而且二十五就能在书院中做先生,那才能定然是受人认可的,他这条件十分不错,为何没有成婚?宋奾问了出来,尤四娘仿佛那是自己儿子,一脸骄傲地答:黎婶说了,这周先生曾在父母坟前立誓,未考取功名前决不娶妻。
宋奾便笑,既然这样,我怎好去耽误人家?尤四娘一噎,怔了会才道:你这孩子,这不是先处着,等将来他高中你们再成婚不迟。
这会儿宋奾已用完了饭,放下筷子,思考几瞬后问:他知不知这件事?知道的,黎婶家的儿子就在书院中干活,他帮着探过,没有问题。
那便见见吧。
成。
尤四娘丢下一字,匆匆出门。
宋奾坐了一会,青姨过来收拾碗筷,对她说:这下你娘亲高兴坏了。
可不嘛,宋奾都许久没有看见尤四娘这样积极去做一件事了。
日子一天天循环往复,总要有个盼头让自己愉悦些。
青姨,我刺绣的针线收哪了?您给我找找。
青姨立即劝道:你这忙了好几日,别绣了吧,早些安置。
我还不累,就绣一会,要不然手艺都生疏了。
青姨扭不过她,将针线给她找了出来。
这晚,青姨按惯例起夜,一片漆黑宁静中只有宋奾屋里的灯还亮着,她默默叹了两声。
--这日,皇宫门口,一辆马车疾驰而来,城门守卫认出架马车的人,连忙放行。
马车一路通行,直接来到勤政殿外,白亦回过头,郎君,到了。
里面人闷声应:嗯。
白亦先下了马车,从后面拿出一辆可以推动的小车,推到车厢门下。
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挑开车帘,随后一根拐杖探出来,卫凌左脚撑地,不能动弹的右脚只能用拐杖代替,他一步一步走下马车,极为缓慢。
旁边有宫女走过,见着这一幕,惊讶神色来不及掩饰,这.....这是首辅大人?怎么成了这副模样?瘸了?白亦察觉到身后细碎的声音,回首狠狠瞪去,宫女们立刻散开,可话语声依旧可耳闻:天啊,首辅大人不能行走了!我瞧着走一步都难。
......白亦咬了咬唇,心里心疼得不行。
这一回的事情谁也想不到,他和白亦一直以为郎君的腿会像以往一样很快好起来的,可没想到情况越来越严重,伤口恶化发脓,中间郎君还外出剿匪了一回,这么反反复复的,后来已是彻底站不起来。
他记得清清楚楚,那日他依着往常一样去给郎君换药,他不小心手重了,当即说:郎君对不住,我轻些。
郎君只说:嗯。
他瞬间意识到什么,用了几分力去碰伤口周围,可郎君依然看着手里的文书,没有半点反应。
他一个大男人差点忍不住当场哭出来。
许是见他动作停下来,郎君问他怎么了。
他于是在他注视下再碰了碰他的腿,郎君脸色霎那灰白。
后来便匆匆结束源河一带事务,再回盛京已是好几日后。
白亦有些不忍,他心里英勇无比的郎君现在却只能被禁在小小轮椅车上,还要接受众人异样的目光,郎君何时这样委屈过。
郎君,我这就禀了魏公公,让他处置这些碎嘴的奴婢!卫凌看一眼他,莫要生事,走吧。
白亦推着卫凌从一侧绕进勤政殿,一路上宫女太监们纷纷躲避,有些大着胆张望过来,皆是震惊神色。
守在殿外的魏公公亦是讶异不已,卫大人......这......卫凌淡淡道:圣上可在?在在在,太子也在呢。
卫凌颔首,示意魏公公开门。
勤政殿门槛不低,白亦却十分熟练,前后一抬便进了去。
宣帝与太子沈谢晋、与两名朝臣正在议事,听见门口动静纷纷停下,望过来。
随后神色各异,宣帝倒没什么,只是沈谢晋藏在眼底的一丝暗喜卫凌没错过。
域川,这是怎么回事?宣帝立即问。
卫凌拱手行礼,解释道:剿匪途中受了点伤,无碍。
此前卫凌已将源河两岸灾情上报,有他坐镇,朝廷又发了话,当地官府不敢再不作为,只是一些占山为王的山匪不肯降服,这才耗了些时日。
来人,宣太医!宣帝朝外喊了一声。
卫凌没阻止,等太医这会,他一一禀报灾情,又将剿匪数目尽数报出,宣帝连连称赞。
域川辛苦,既然回来了那便好好歇歇。
是。
一直未言语的沈谢晋朝宣帝道:父皇,卫大人回来了,那咱们与南洋史臣商议两国商贸一事是不是可以提上议程?沈谢晋早恨得牙痒痒,那乌起隆十几日前就到了盛京,可他就好像是来吃喝玩乐的。
他每回去请,乌起隆不是喝醉了未醒就是在青楼里行乐,一点没有使臣的模样。
他后来搬出父皇,谁知人家直接病倒,话都说不出来。
他哪会不明白,这个卫凌亲自接到扬州去,俩人怕不是已达成了什么交易。
沈谢晋自然将这事禀了宣帝,但宣帝仿佛左耳进右耳出,什么都不管。
他索性不再多言,好不容易在父皇面前取得些信任,不能功亏一篑。
不错不错,魏顺,派人去请,明晚宫里宴请南洋众位来使,务必让来使们尽兴。
宣帝兴奋道。
魏公公领了命离去。
沈谢晋侧眼看向坐在轮椅车上的人,只见卫凌微笑点头,就算瘸了仍旧一副欠揍模样。
他轻笑了笑,卫凌,你莫不是忘了邹正是如何下台的?你与南洋人交往越深,留下的把柄也就越多。
卫凌察觉那抹不善目光,回望过去,唇角轻扯,太子殿下渐有可为,今后定能担起国之重任。
你!沈谢晋一下气极,却又不敢发作。
卫凌话里的意思不就说以前的他和现在的他不行吗?他卫凌又凭什么,如果没有父皇扶持,哪有他今日。
沈谢晋捏了捏拳头,同样笑着应他:卫大人为国事操劳,如今只能坐在轮椅车上,实为可惜,还望卫大人保重身体才是。
谢太子关心。
卫凌想了想,恭敬道:圣上,臣近来不便上朝,能否请求在府内办公?自然,先好好养伤,把腿给养好。
多谢圣上。
卫凌朝向沈谢晋:微臣不在这些时日多亏了太子殿下协同圣上操持国事,如今微臣既已回京,不敢再劳烦殿下,往后一应奏折都送到府内既可。
沈谢晋还未答话,卫凌又说圣上,微臣还有一事恳请。
何事?此前圣上曾让微臣主持修葺宝峰山行宫一事,可惜后来南下未能按期开工,如今又因腿伤不好多动,听闻太子殿下正在修建皇陵,微臣便想着,太子殿下熟于此道,定能比微臣做得更好。
父皇!沈谢晋连忙开口,却一下被卫凌打断,若是太子殿下政务繁忙,那微臣就等腿好了再到宝峰山去,只是不知能不能赶得及明年春猎......宣帝略一思考,道:既如此,那太子就领着工部,将行宫好好修一修。
沈谢晋没了法子,只能应下。
好个卫凌。
不多时,太医提着药箱进到勤政殿,行了礼后去给卫凌看腿,一屋子人张着眼望去。
太医将那蒙着的纱布揭开,待看到伤口时直吓一跳,卫大人,您是什么时候受的伤?大半个月前。
太医点头,又摇头,等问过几句后他心里有了判断,简单处理了伤口。
宣帝见他合起药箱,问道:何太医,怎么样?太医眼中有憾色,卫大人这腿怕是保不住了。
勤政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过了好久,宣帝才接着说:到底怎么回事。
卫大人伤及根骨,又未及时医治,如今伤口溃烂,内里几近坏损。
太医解释一番,最后道:微臣定当竭尽全力医治,只是卫大人能不能重新站起来,大概还是要看天意。
殿内除了卫凌,人人脸色深沉,有震惊的有不信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谢过何太医。
卫凌开口,打破这份沉静。
何太医只叹了声气,唉。
离开勤政殿时天快要黑了,卫凌上了马车,白亦问:郎君,我们回哪?卫凌说:先去田东巷看看。
是。
田东巷是宋奾新作坊所在。
--因着明日要去法云寺,宋奾今天必须先把活干完。
这两日毛毡作坊正在试用阶段,宋奾几乎时时刻刻都待在作坊里,反复确认核对,就为了一顶帽子一个小玩具摆在绣坊里是完美的。
这会儿工人们都已经回家,作坊里只有宋奾与曹娘子几人。
宋奾拿着顶帽子左看右看,有些担忧,曹娘子,你说盛京人会喜欢这玩意吗?新东西嘛,定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二娘不用担心太多。
曹娘子劝她。
宋奾为这顶帽子付出了多少他们都一一看在眼里,也知晓她已是好几日没睡个好觉了,越是到后面,宋奾越没了原先那份淡定。
曹娘子看着那精致的眉头蹙起来,再次说:其实以前扬州人也不喜欢戴帽子和穿这样的鞋子,可后来还不是人手一件?二娘,只要咱们用心做下去,总会遍地开花的。
过了好久宋奾才释然一笑,嗯,我得对它有信心,它才能回报我。
哈哈,是这个理,天色不早了,快些回去吧。
曹娘子狡黠笑开,这挣钱哪有终身大事重要,你瞧瞧你眼下一片片暗黑,都不像个姑娘了,我看啊你今晚就美美睡个觉,明日漂漂亮亮的去见那周先生。
也不知怎么回事,好似和她亲近的人都知道了她明日要去相看,时不时就开一阵玩笑,饶是宋奾心里没多期盼,也被他们弄得紧张起来。
宋奾脸上不知何时爬上了红晕,她嗔一眼曹娘子,你还是快些回去吧,吴大哥在家里等着你呢,下回他该数落我苛待他媳妇了。
曹娘子笑:怕是不久后也要有个人在家里等你,你看你还日日忙到这么晚不。
好了好了。
宋奾及时止住这个话题,明日我不在,你多看着点。
嗯,二娘你放心去吧。
曹娘子终于离开,宋奾长呼一口气。
那周先生与她约在了法云寺,她挺意外的,宋奾已经好多年没有去过寺庙了。
这样一来,她倒是起了些好奇,好奇这个周先生是怎样一人。
曹娘子说得不错,她这几天都没睡好,脸色十分憔悴。
这模样不能见人。
宋奾收了东西,喊一声:小月龙邦,我们回家。
小月高兴得不行,太好了,今日能早些吃晚饭了!宋奾失笑:哪天不是让你们先去吃饭,你们偏要等我。
嘿嘿,二娘您还在忙,我们怎么能先吃。
三人收拾齐整出了门,龙邦在锁门。
一阵凉风吹来,宋奾拢了拢衣裳。
她突然觉得有些奇怪,回头看了一眼,却什么都没看到,巷子里只有一片宁静。
宋奾还是觉着不对劲,老觉得有人在看她,又四处望了望,还是什么都没有。
怎么了二娘?没事。
看来今晚真是得好好睡一觉,不然都开始疑神疑鬼了。
马车走了一半,龙邦突然说:二娘,这几条巷子都装灯笼了哎。
宋奾探出去,果然,原本幽暗的巷子现在挂了一排排的灯笼,明亮如堂,夜间行走也没那么瘆人。
小月啧啧,官府终于做件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