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35 章

2025-03-22 08:23:43

晋国君到最后决定先派夏渊出使齐国。

与此同时, 晋国国内的兵士们也不能放松了警惕。

夏渊离开国都后,国都内的气氛更加的紧张了。

恒王差不多都要住在京郊了。

王元元担心他在那里吃不好,时常让人送些汤汤水水过去京郊。

甚至到了今年除夕, 恒王只在除夕宴上和王元元见了一面。

他除夕夜回来拿了身衣服,抱着王元元说了会儿话后, 就去了京郊。

正月十五过后, 夏渊回来了。

夏渊和齐国国君是怎么谈的,王元元暂时不知道。

可她看恒王却比往日轻松了一些, 也不像之前那样总往京郊跑了。

到了二月中旬,齐国那里传来了消息。

齐国君婉言拒绝了楚国君。

楚国君大怒, 扬言要发兵去往齐国。

晋国君听到消息后, 让人整顿兵马, 说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楚国欺负齐国。

楚国君或许是觉得一下子对上齐国和晋国有些没有把握。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那里就没有动静了。

这件事情过后,晋国君在晋国寻了十个国色天香的大美女送给齐国君。

他还送了许多稀世珍宝给齐国君。

据小道消息说,齐国君对那些稀世珍宝不感兴趣, 对那几个大美女却是十分的感兴趣。

夏大人是怎么说服齐国君的呢?王元元一面给恒王通头,一面问道。

之前事情还没有落定,她有些不敢问。

眼下事情都落定了, 王元元就问了问恒王。

恒王也没有瞒着王元元的意思,他闭着眼睛道:夏渊跟齐国君说,如果楚国灭掉了晋国,那么下一个遭殃的就是齐国了。

王元元听后, 就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夏大人这话虽然听着简单, 可他却捏准了齐国君的命脉。

楚国要是灭掉了晋国, 在这天下就再也没有敌手了。

他要是想收拾齐国, 那可比探囊取物还要容易。

所以就算齐国君对那几座城池再眼馋,在眼下,他必须要和晋国抱团应对楚国。

......楚国的危机解除后,恒王就可以每天回家了。

他回来之后,孩子们的功课也不用王元元盯着了。

王元元就给自己放了个小小的假。

她连着休息了好几天,每日里要么看书,要么在园子里散步。

这日,她正在菜圃里摘菜,就听宫人来报说王林林来了。

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王元元担心王林林有急事,将篮子递给小太监后,就匆匆的往积英院赶去。

两人在暖阁坐下后,王元元就问王林林可是有什么事。

王林林就说祖母被三堂兄和三嫂嫂给气到了。

她三堂兄是王大老爷的嫡次子,虽然生性懦弱,但一向老实,在家里向来都是个小透明。

王元元也不太关注他。

她倒没想到一向小透明的三哥哥竟然能把祖母给气到。

怎么回事?王元元坐在暖阁的大炕上,一面让人给自家妹妹削苹果,一面问道。

王林林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后对王元元道:三嫂嫂的娘家兄弟在青县开了个书院,三嫂嫂就把央哥儿和兰姐儿送到青县娘家去了,想要央哥儿在书院读书,兰姐儿则在那里陪着央哥儿。

祖母觉得她娘家父母都还在,央哥儿和兰姐儿去了之后必定不会受什么委屈,便也答应了。

哪成想,前段时间,大姐姐回来说,兰姐儿的娘家舅母动辄就对兰姐儿使眼色,她对央哥儿很好,却总是拿兰姐儿和她们家女孩作比,成日里说兰姐儿不如她家的女孩。

并且,她还克扣兰姐儿的吃穿用度,他们自家的吃食不给兰姐儿吃也就罢了。

祖母让人送到青县去的那些稀罕物事,也都被她给藏起来了。

怎么会这样?王元元虽然没怎么见过兰姐儿,可兰姐儿说起来也是她的侄女,她看她的时候带着些对晚辈的慈爱,也因此听到别人这样薄待兰姐儿的时候,王元元气的直拍桌子。

大姐姐说兰姐儿现在变的都有些瑟缩了,行事间都看她舅母的脸色行事。

一点都不像之前那么开朗了。

王林林也很生气。

大姐姐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她们家的老夫人可是兰姐儿的外祖母,自己外孙女被人欺负了,她就不管一管吗?王元元问道。

大姐姐去看望兰姐儿和央哥儿的时候,听兰姐儿的乳母说的。

她乳母倒真的心疼她,之前也跟三嫂嫂说过兰姐儿在外祖家的情况,想要让三嫂嫂把兰姐儿接回去,可三嫂嫂却说央哥儿还要在娘家读书,不好为此得罪了弟妹。

王林林道。

我们家差她那点读书的钱?王元元闻言嗤之以鼻。

是呀,祖母也是这么说的。

并且祖母派人去细细查访过兰姐儿外祖家的情况。

据说兰姐儿刚去的时候,她舅母对她倒没有后来那么刻薄。

好像是那家老夫人心疼孙子,就经常背着儿媳妇偷偷喂孙子吃东西。

兰姐儿舅母就说她做事不该偷偷摸摸的。

那家老夫人就和兰姐儿舅母吵起来了。

兰姐儿的舅父还因为这个写信给三嫂嫂,说他母亲不该同夫人吵架,说他们这样把孩子都吓哭了。

三嫂嫂既然知道他们吵架了,为什么不把孩子们接回来?王元元又皱眉问道。

那不还是为了央哥儿读书吗?三嫂嫂还跟兰姐儿和央哥儿说让她们那两日行事要小心一些。

王林林道。

王元元再度皱眉。

祖母和大伯母对三嫂嫂很差吗?她为什么宁愿把孩子放在娘家受委屈,都不肯把孩子接回来?王元元问道。

祖母也是这么问三嫂嫂的,三嫂嫂总是有一堆的理由,她说别人教央哥儿哪有亲舅舅用心。

那她把兰姐儿接回来呀,嗯,不对,她是必不能把兰姐儿接回来的,兰姐儿回来了,她弟妹不就该把气往央哥儿身上洒了吗?王林林冷笑。

是呀。

自从那次吵架过后,兰姐儿舅母就开始看兰姐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祖母说她是不想再跟婆婆顶着来了,所以就拿兰姐儿出气。

而她夫婿见她只是挤兑兰姐儿几句,也不是跟自家母亲吵架,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并且他还跟三嫂嫂写信说兰姐儿如何如何不懂事。

他这是担心三嫂嫂和自家娘子生气,所以先把过错都推到兰姐儿身上。

王元元冷笑。

是呀。

祖母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才气的不行,她说但凡有些良心的人,都不会去对付一个小孩子。

祖母还说兰姐儿舅母就是故意拿兰姐儿出气的。

如果一开始兰姐儿的外祖母为了外孙女说话的话,那她舅母可能就收敛了。

但兰姐儿的外祖母也不是个真心心疼外孙女的,她见自家儿媳妇针对的不是自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至于兰姐儿的舅母,她一开始可能还只是想出口气,试探一下兰姐儿外祖母的反应。

眼下见自己欺负了兰姐儿之后,她婆母反而老实了起来,就知道这一招杀鸡儆猴是奏效了。

她和她婆母生气,还可能会背上个不孝的名声,可她挤兑兰姐儿不仅一点事儿没有,她夫婿还帮着她遮掩。

她还能以此让婆婆惧怕,她能不可着劲儿的欺负兰姐儿吗?王林林越说越气,拿着水杯灌了一大口水,才觉得好受了一些。

人不都是这样吗?刀子不落在自己身上,就不叫疼。

王元元冷着脸道。

对呀,可别人不心疼兰姐儿,祖母心疼。

她知道这件事后,就把大伯母给叫了过去问她知不知道这件事。

大伯母好像也不知道,她也是气的不行,她不好骂三嫂嫂,就去骂三哥哥。

到最后,又让人把兰姐儿接回来。

可三嫂嫂却觉得她们这样是在针对她的娘家人,说是兰姐儿犯错了,她弟妹才说了她几句云云。

幸好祖母早有准备,把她弟妹做的所有的事情都让嬷嬷说给她听。

她这才没说话。

王林林道。

这可真是。

也不知道三嫂嫂是怎么想的。

王元元无言的摇头。

祖母也觉得三嫂嫂有些不明事理,她说等兰姐儿回来之后,就把兰姐儿放在她身边养着。

王林林道。

祖母还有精力照顾兰姐儿吗?王元元问道。

大伯母也说要不然把兰姐儿放在她身边,可祖母说大伯母身边孩子也多,兰姐儿现在都已经十岁了,她只要教导她就行了,也费不了太多心力。

王林林道。

这样就行。

等兰姐儿回来之后,你带着她到我这里来一趟吧。

王元元对王林林道。

三嫂嫂的性子一时半会儿之间是改不了了。

这要是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会让兰姐儿如何如何,甚至用一生来偿还之类的。

可王元元从来不信原生家庭会让人如何如何的那一套说辞。

她更相信个体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丰盈。

她知道兰姐儿经过这件事情,肯定会沉寂一段时间的。

童年被欺负的经历,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她/对于如王家这样的人家来说,能够到王府来是一个无上的荣耀。

让兰姐儿到王府来见她,对她而言可能只是举手之劳,但对兰姐儿来说可能会是一件让她感到高兴的事情。

她希望她能多经历一些好的事情,让这些好的事情,去把那些不好的事情所带来的体验给抵消掉。

王林林带着王元元给兰姐儿的礼物回到了王家。

又过了一日,兰姐儿才被王大姑娘送回来。

经过这一件事,三少奶奶对王大姑娘有很大的意见。

她觉得就是因为她,才有了今日这些是非。

可王老夫人和王大夫人都说王大姑娘做的对,三少奶奶纵是再生气,也只能刺王大姑娘几句。

王大姑娘夫家公婆和煦,夫婿对她也好,她又怎会在意娘家嫂嫂的一点脸色。

将兰姐儿送回来后不久,她就和夫婿回青县了。

兰姐儿自此以后,就搬到了王老夫人的院子里。

她和王林林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渐渐又开朗了起来。

王林林记起姐姐的吩咐,带着她来到了恒王府。

兰姐儿是个长相很是明艳的小姑娘,可她的眼神却有些瑟缩。

王元元看到她这样,心里有些不舒服。

她记得兰姐儿以前不是这样的。

她留兰姐儿和王林林在府里待了一日。

她们临走时,她又赐给了兰姐儿一个嬷嬷,让她跟着这个嬷嬷好好学习,并且鼓励了她一番。

兰姐儿听说这嬷嬷是王府的嬷嬷后,眼睛明显亮了起来。

她在外祖家的时候,经常被人讽刺,弄的她总以为自己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

可眼下,她姑母却瓷给她一个王府的嬷嬷。

这可是王府的嬷嬷啊。

一般人家哪怕花钱都请不到呢。

她跟着王府的嬷嬷学习一段时间后,肯定能越来越好的。

姑姑们说的对,那些对她不好的人,就是故意贬低她,让她不自信,她没了自信,自然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了。

她是王家的女孩,她的姑姑们都很厉害,她一定不能被坏人打倒,让坏人笑话她。

兰姐儿握了握拳头,自回到王家以后,每日里要么就是练字学习,要么就是跟着嬷嬷学习礼仪规矩和为人处事。

闲下来的时间,她就陪着王老夫人和王大夫人以及两个姑姑说话。

日子过的简单而有充实。

有时候,兰姐儿也会想起坏人对她不好的那些场景,可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她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能总想起这些事情,姑姑说了,我要向前看。

一段时间下来,兰姐儿如同脱胎换骨一般。

到了四月中旬,宫中开始选为几个年幼的公主选伴读了。

国都四品官员以上的的女孩都可以入宫参选。

兰姐儿因为叔祖父是王子怀的缘故,也有了参选的机会。

王元元觉得兰姐儿没必要在宫里给公主当伴读。

可王老夫人却说,兰姐儿的父亲懦弱,母亲不重视她。

她必须要学会自立自强,并且有个公主伴读的名分在,也有利于她日后的婚嫁。

王元元想想,觉得王老夫人的话说的有道理。

这次需要选伴读的是七公主和八公主。

七公主的生母和德妃家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元元不想和她有什么牵扯,便跟恒王说了自家女孩要选公主伴读的事情。

恒王正在吃牛乳饼,闻言就问道:怎么要把你们家女孩送进宫,跟在公主身边可能会受些委屈。

其实受委屈也不是什么大的委屈,但公主到底是公主,她若是犯了什么错误,伴读可能也要跟着吃挂落。

屋子里都是奶酥的香气。

王元元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后,才跟他说了兰姐儿的情况以及自家祖母的考虑。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恒王沉默了一下后,就道:你放心,我会跟宫里打声招呼。

有了恒王出马,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

五月底的时候,兰姐儿就成为了八公主的伴读。

她日后就要常伴在公主身边了。

远在青县的兰姐儿舅母气的打翻了屋子里所有的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