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观察过, 每次她去镇上,那些包子摊馒头摊甚至馄饨摊每天都在,而且生意还可以, 他们共同的一点是都能让人吃饱, 而且还吃得不错。
她觉得如果要想让卤味摊子长久的存活下来, 就需要把卤味变得和包子摊馄饨摊一样, 让人们吃饱吃好,觉得这钱花的值。
我们也可以卖点主食。
夏荷开口对两人说道,既然他们喜欢就着吃, 那我们也有他们就可以在咱们这一下子吃饱了, 不用去别的摊。
至于做什么主食呢我还没想好。
烙饼吧,饼又好放做起来又简单。
陈氏开口出主意。
而且烙饼也很香,我之前进山去都带的烙饼, 只要拿布包起来,就算过几天也不会干巴巴的难以下咽。
陈立补充道。
烙饼。
夏荷重复了一遍,这个倒是不错。
包子和馒头都已经有卖的, 而且做起来费功夫, 集市上本来就有这些摊位,隔得近我们再卖同样的东西也容易得罪人。
烙饼好像可以。
夏荷抬起头激动地说道,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 充满着对未来的期望。
要做发面的饼吗?陈氏问道。
娘, 咱们做冷水面的就可以。
夏荷回道, 发面需要的时间长, 我看有些人喜欢把饼泡着吃, 发面饼不禁泡, 容易散了。
我去和面, 早点烙出来, 明天你们也好带着。
陈氏起身就想要去厨房。
夏荷忙拉住了她,娘不急,咱们先商量商量这饼怎么烙。
陈氏笑了:我都做了多少年饭了,你还不相信我。
我当然是信得过您的,咱们得商量一下饼的大小还有用什么面,是黑面还是白面,还是别的什么。
夏荷连忙解释道。
陈氏重新坐下说道:本就是小本买卖,如果要用白面的那成本也太高了,我看黑面的就行,最多里面添点白面搅着和面。
吃猪杂的大部分都是平头老百姓,图的就是个便宜实惠。
要是都能吃的起白面烙饼,那为啥他们不去买肉吃呢?陈氏问道,虽然咱么的猪杂味道不比猪肉差什么,但是价格是差在这里的。
陈氏的说法说服了夏荷,她这才去和面。
紧跟着夏荷和陈立也去忙活要用的东西,整个下午都没闲着,一直到天都黑了,明天要用的东西才算是收拾出来。
一家人简单吃完晚饭都各自去休息了,一夜无话,第二天又是相同的时间,陈立和夏荷推着车子往镇上赶。
昨天已经来卖过一天,今天刚支好了摊子,都还没等招呼,要买卤味的人就围了上来。
夏荷把卤味摆好,把烙好的饼从摊车里拿出来摆在一边。
饭碗大的烙饼整齐的摆在箩筐里,看着不像是家里那种纯黑面的。
今天我们准备了烙饼,可以搭配着吃,也可以我给你们切开泡在汤里吃,这烙饼只需一文一个。
大妹子,你这烙饼是黑面的吗?有人开口问道。
不是纯黑面的,里面搀着白面呢,这样吃起来香。
夏荷回道。
听她这样介绍,很多要卤味的都愿意再要上一个饼。
很多人本来是来打馋虫的,结果直接在夏荷这个摊位上吃饱了,而且吃的心满意足。
周围的几个摊位看见夏荷这里生意这么好,不禁有些眼热,只怪自己卖的东西没那么香,不吸引人。
只是虽然生意很好,时间确比昨天要长了一些,很多人买了饼,卤味就要的少了一些,要大碗的换成了小碗,切开的饼泡在碗里头也很香。
有人还跟夏荷反映了一下,汤有些咸。
本就是卤肉的汤,如果淡了卤的东西不入味,如果太咸,泡在汤里又不可口,夏荷有些苦恼。
卖完东西去猪肉摊进货,肉摊老板早就准备好了,有夏荷每天来买照顾他生意,他根本不愁屯的这些猪杂卖不掉。
好多人过来买猪杂我都没给他们,都给你们留着呢。
肉摊老板笑着对夏荷卖人情。
夏荷也笑了笑,付完钱拿好猪杂,然后让老板每天都给她留着两副。
肉摊老板高兴地不得了,笑着答应,想着夏荷以后每天都回来照顾生意,他从后面的筐子里挑出两根大棒骨递了过去:送你两根棒骨吧,虽然骨头上没什么肉,但是拿回家熬点汤也行。
那两根骨头哪是没什么肉,简直是一点肉没有,也就贴着骨头的关节能看出一点红色的肉,肉摊老板的刀法那是多少年练出来的,肯定不会让肉浪费的。
夏荷看着这两根大骨头确实高兴起来,她的问题有办法解决了,大骨头熬汤,她怎么之前就没想到呢!老板谢谢你!夏荷很真情实感的说道。
肉摊老板被夏荷这一谢反而弄的有点不好意思,嗐,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用这么客气,你要愿意要,每天我给你留两根就是了。
他没好意思说这些骨头没人要的话,他要拿回家喂狗的。
就算骨头汤再好喝,那他也不能天天喝,而且一家人能喝多少,天天喝早就喝腻了。
偶尔不知道哪天碰见个愿意要大骨头的,也就一文两文的事就卖了。
哪能天天白要你的,老板你还有多少大骨头。
夏荷问道。
肉摊老板又从后面抽了两根出来。
最近剩的不多,就这四根,一般一天也就剃出来个两三根。
你看这样行吗,每天剩的骨头我都要了,你看多少钱合适。
真不用钱,你多来买我点肉就行了,这骨头就当送你的。
夏荷却不好意思白要别人东西,一定要老板说出个价格,最后老板跟她要了两文钱,答应每天不管几根骨头都给她留着,夏荷这才和陈立离开。
你要这些骨头是要当卤味的汤吗?回去的路上陈立问道。
真聪明。
夏荷笑眯眯的抬头夸了陈立一句,今天不是有人嫌卤味的汤太咸了吗,有了这大骨头,咱们就可以用骨头汤做底,填上一点卤汤就可以了。
这骨头这么便宜,成本也增加不了多少。
夏荷高兴地说。
用骨头汤搀着卤汤果然吃了都说好,很多人吃完卤肉之后愿意再要上一碗骨头汤,夏荷也不计较,成本低,喝几碗都是不要钱的,她为人大方,做的东西干净又好吃,客人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天晚上数钱的时候都是一家人最高兴的时候,看着钱匣子里的铜板越攒越多,心里就有了底。
一连七八天夏荷和陈立都是这样忙活着,生意大概稳定了下来,每天做的卤味都能卖完,很多时候收摊了还有过来找的,不过夏荷也没想着再多做一些。
一来进货都是一副一副的进,进来就得卤上,卤的多了卖不了浪费,二来,每天都早早的卖完,才让过来吃的客人觉得生意好,买不到的第二天也会早早的过来买,吸引更多的顾客。
夏荷的生意稳定下来,陈立读书的事也该继续了,帮忙盖房子加上去镇上卖卤味都半个多月没去,陈立真怕先生会责怪他。
不过这几天就算晚上再累,陈立也没忘记温习以前夫子教过的知识,虽然没有学新的,但是学过的知识,陈立有信心,无论夫子考他哪一个他都能快速的说出来。
陈立重新去读书的话,早晨去镇上摆摊就是个问题了,一个人推车或是走夜路,陈立都不太放心,陈氏和夏荷一起的话,家里没人看着也不行。
而且陈氏的腰虽然好了,但是在家收拾做饭,没事的时候绣花,还要帮着烙饼也是很累了,夏荷不忍心让陈氏走那么远,再加上陈氏常年不出门,也走不了远路。
陈氏绣花的事,夏荷和陈立劝过几次,让她好好休息,但是陈氏的性子就是闲不住的,儿子媳妇都忙着努力赚钱,她也不想闲着,能挣一点,他俩就能轻快一些。
陈氏想着过几年两人有了孩子,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老人打算起来总是比较长远的,就算夏荷劝了,偷偷地她也会做一些,劝了几次劝不动,夏荷也就不再劝她,只提醒她要趁天明亮的时候绣花,绣一会儿就休息一下,陈氏一一应下。
春杏不是在家没有事情做吗,现在正好农闲的时候,你们让她帮忙,每个月给她些工钱,你们轻松她也能贴补家用,她家的日子也不轻松。
陈氏叹了一口气,这事先问问她,她要是有空当然先找她,要是不方便,咱们再找别人。
夏荷点点头,前几天春杏还过来一趟,知道他们生意做得很好还替他们高兴,帮着陈氏烙了好一会儿饼。
春杏家的情况夏荷知道,如果王二哥没出事,他们家应该会好很多。
找春杏一起去镇上摆摊,夏荷自然是愿意的,春杏干活麻利性格又好,夏荷很愿意和她相处。
夏荷只是担心推车很重,两个女人推不动。
虽然推车有轮子会省力气,但是现在加了骨汤的大桶还是有点重的,平时陈立推起来是不费劲,夏荷试过她自己推车的话就有一点费力气,去镇上的路又远,一趟走下来肯定会很累。
春杏虽然也是个女子,比她力气是要大不少,不知道两个人一起推的话怎么样。
不过也只是推过去比较累,回来推车空出来就轻松很多了,她决定找春杏商量商量,如果可以的话就一起。
想了想夏荷跟陈氏打了声招呼,去厨房拿了点卤味往王家的院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