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子监小食堂 > 第48章 重阳糕

第48章 重阳糕

2025-03-22 08:25:35

九月九。

今日是重阳节,按照习俗,圣人赐了群臣大射,故而宫中早早就忙碌起来。

观德殿前的场地已经布置妥当——殿门前九十步处设了箭靶,圣人用熊皮,诸位官员用鹿皮;箭靶的西、北两侧各设围垒,以防箭支射歪而伤人;宫殿台阶下整整齐齐摆着五套龙首蛇身状、装满羽箭的木筐,时下的人常称之为楅。

①按照早年的规矩,群臣都得上去拉弓。

不过先帝体恤官员面子,特意下令让朝臣们自愿参与。

自那以后,每逢重阳射礼,小半文官都会默默退居一旁,免得表现不佳反被同僚嘲笑。

而当今圣人仁爱,多设了席位,允了重臣们可以携家眷入宫观礼。

昭宁长公主作为圣人亲妹,驸马谢琼为谏议大夫、独子谢青章为国子司业,不仅独占一处最佳的观礼席位,还能光明正大将儿子唤来陪着。

眼前,伴着《驺虞》乐曲声,圣人在千牛卫的伴同下,亲自拉弓射箭。

昭宁长公主指着台下的兄长,揶揄道:阿兄的箭术向来不佳,不过气势倒是摆得很足,勉强也能唬人。

只可惜,待会儿将熊侯取来,便晓得阿兄到底射歪几支啦!谢青章叹气,唤了一声:阿娘……昭宁长公主权当没听见,兴致勃勃地盯着底下。

只见千牛卫石将军跑去箭靶处探查、拔出箭支,回来恭声奏报。

昭宁长公主侧耳细听,噗嗤一声笑了:阿兄这几年的箭术全然不曾精进啊,一支都没射中靶心,竟然还有两支飞出去了,哈哈哈哈……一旁,谢青章再度叹气:阿娘,低声些,您好歹照顾一下圣人脸面。

他家阿娘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哼笑道:他的面子又不是我这个做妹妹的给的!年年如此,还每回都不服输,非要下场试上一试,丢脸丢到大臣家中去了!正说着,圣人从一侧来了此处,自个儿先无奈笑了:朕就晓得要被你笑!谢青章二人欲要起来见礼,却被圣人拦下:自家人,没那么多礼数。

众人重新排了位次,谢青章起身站到一旁。

圣人温和地看过来:修远今年仍不下场?未等谢青章答复,昭宁长公主嗤笑道:阿兄是想让章儿下去,帮你挣个脸面罢?圣人睨了她一眼,好气又好笑:昭宁,倘若有一日你能管住这张嘴,朕也能多舒坦片刻。

他又望向谢青章,目露慈爱之意:修远当真不试试?一旁,昭宁长公主闲闲插话:圣上想让章儿下场给您挣脸面,好歹给些额外彩头?成!自然不能白使唤朕的外甥,圣人拿自家亲妹没法子,摇摇头,冲着谢青章笑,你只管下场,朕私库里的宝贝任你挑。

修远以为如何?谢青章本想直接应下且拒了彩头,但在余光扫过阶下布置的菊花后,他忽然顿住。

昨日在城外亭边吃烤鱼,回净光寺的路上,有女郎随口说过一句没寻着好菊花,做出来的菊花糕总觉得缺点什么,之后更是长吁短叹,极为遗憾。

谢青章收回视线,唇角翘了翘,叉手恭声道:喏。

圣人大喜,忙让身边石将军下去安排。

待到谢青章下场之时,大多数的官员都已射完领了赏。

他们瞧见谢青章站定在射箭处,议论纷纷。

这位昭宁长公主独子,与驸马都是文人出身,不是一贯不下场吗?稀奇,今日这是怎么了?一人十支箭,不晓得谢司业能获几支……就在众人低声议论之时,谢青章已经拿起弓箭,而一旁的乐人也奏起《狸首》。

谢青章手指紧扣着弓弦,双眸微微眯起,聚精会神地盯着九十步外的鹿侯,屏住呼吸。

而观礼看台之上,昭宁长公主情不自禁地坐直,凤眸眨也不眨地锁在自家儿子身上。

一旁的圣人,上半身向前微倾,关注着场上所有变化。

乐曲第一节 将落,谢青章瞄准不远处箭靶,唇角勾起一瞬,纤长手指松开。

咻——羽箭离弦,以万夫莫敌之势冲向靶心,将之狠狠扎透!好!看台之上,圣人忍不住抚掌赞叹,踏踏实实地坐回去。

自家儿子争气,昭宁长公主自然也欢心,打趣:阿兄今年能安心赏菊了。

圣人眉目舒展,笑道:朕今年让底下人寻来许多上好菊花,想着过几日摆一个菊花宴,君臣共赏!而场下,乐曲声不停,每奏到新的一节,谢青章手中的箭支便会应声而出,与之相和,连发十箭方止。

有千牛卫上前查看鹿侯,身躯一震,高声唱和:十箭皆获——射中靶心方为获,换言之,谢青章适才射出的十箭,每一箭都正中靶心!观礼席上的圣人喜色外露,望着朝此处而来的自家外甥,得意道:外甥肖舅!一旁的昭宁长公主抽了抽嘴角。

阿兄忒不要脸!她懒得搭理,笑盈盈地瞧着已经站定的谢青章。

哎呀,虽然这浑小子有些不解风情、不懂风月,但多少算是文武双全,很给她这个当阿娘的涨面子。

圣人龙心大悦,爽快道:修远想要什么彩头,尽管提,阿舅都会满足!谢青章一丝不苟地叉手,恭声道:臣斗胆,请圣上赐下宫中盛开最热烈、品相最佳的二十盆菊花。

刚刚还在惦记要办赏菊宴的圣人,笑意凝固在嘴角,试探开口:阿舅记得你不爱花草,今日这是忽然喜爱上菊花了?谢青章坦然道:用来入菜。

一听这话,昭宁长公主的眼睛倏地亮了,当机立断道:圣上金口玉言,章儿,快谢过赏赐!此言一出,圣人一颗心哇凉哇凉的。

务本坊,孟宅。

孟桑一身轻便胡服,灵巧地攀在银杏树上,用半长竹竿精准敲击结果处,试图将变黄的银杏果打下去。

一颗颗银杏果往下落,散着一种独特的味道,而底下的柱子顾不得这些,紧紧盯着孟桑,生怕她摔下来。

每当孟桑有什么动作,柱子就紧张兮兮的:师父小心些!孟桑浑不在意,得意道:我从小就跟着耶娘往山里去,什么高高低低的树没爬过?放心,不会有事。

你且继续说往姜家送东西的事!唉,成吧,柱子无可奈何,仍盯着孟桑不放,口中不停,您让送去的新衣、补品、重阳糕点等等,都已稳妥交给了姜家阿翁。

一并也说了,咱们已在坊内药铺垫了五两银子。

日后若他有个小病小痛的无须忍着,只管去看诊取药。

柱子笑嘻嘻道:姜阿翁原本推辞再三,但徒弟嘴皮子厉害,软硬兼施,最终还是让老人家收下了。

听到事情办妥,孟桑笑了:如此便好。

八月中旬,她头一回去昭宁长公主府上做活。

当时姜老头歇了补给她四两银子的心思,但余下应得的酬金却一分没拿,死活不要。

孟桑一直记挂着这事,不想拿走人家应得的银钱,又不愿这钱落在朱氏手中,便折中想了这么个法子。

十两银子,一部分拿来购置吃穿所用,剩下的压在宣阳坊一家名声极好的百年药铺,也总算是将酬金还给了人家。

柱子似是想起什么,又道:对了,我离去时听见邻里说姜家小娘子下月成婚。

素素与刘二郎成婚?孟桑扬眉,莞尔一笑,确实快到日子了。

闻言,柱子却有些踌躇:当时姜家阿翁立马有些紧张,随后就让我给您捎句话。

大抵意思是,下月姜家小娘子成婚,家中忙乱,便不请您去吃酒了。

孟桑笑意一滞,默默将眼前枝丫上的果子打落,最后叹了声气:嗯,我晓得了。

届时你再多跑一趟,将我备下的贺礼送去。

往后……怕是也无须你和阿兰再去姜记食肆带信了。

人情债最是难还。

如今她能做的都做了,也全了所有应尽的礼数。

至于究竟要不要再来往……姜老头话里的意思很容易听懂,她日后自然会保持距离,不再打扰。

就在这时,忽然有拍门声传来。

孟女郎可在家?孟桑一怔,听着像是杜昉的嗓音?她将竹竿扔给守在树下的柱子,三两下的工夫就下了树,快步走向前院。

从内拉开大门,便瞧见谢青章主仆二人正站在宅子外头,两人身后还跟着一辆马车以及那匹名为踏雪的漂亮马儿。

而孟桑的视线忍不住往谢青章身上瞄,无他,实乃美色诱人。

眼前的谢青章身着绯衣官袍,颜色鲜艳,却越发衬得本人面容如竹如玉,削去三分平日冷淡,增添一抹年轻郎君的俊秀。

他抬眸,与孟桑的视线对上,眉目柔和许多,眼底也漾上一丝笑意,活像是高岭尖峰上的皑皑白雪化成了春日第一股细流。

孟桑一饱眼福,浅笑见礼:姨母说过会让人送东西过来,我本以为会是府上仆役婢子,万万想不到是你们主仆亲自上门。

谢青章颔首,很有君子文人之风:今日恰好得空。

他与孟桑往里走,而一旁的杜昉任劳任怨地留下,连着柱子一同,哼哧哼哧往宅子里头搬东西。

阿郎惯会唬人,他今日哪里得闲?一大早进宫参与射礼,忙碌半天才出宫。

等亲自送了殿下回府,取了殿下要送来的东西,随后就马不停蹄带着菊花往务本坊来。

连他这个跟在后头的侍从,都觉着喘不过气!孟桑领着谢青章入内院门时,余光扫见杜昉搬进前院的各色菊花,诧异道:菊花也是姨母要送来的吗?昨日未曾听她说啊……谢青章神色如常:今日圣人赐群臣大射,我得了这些菊花作为赏赐。

与阿娘商议了下,放在府中也无用,不若拿来给你入菜做糕点。

闻言,孟桑蹙眉,纠结道:这些菊花的品相瞧着也太漂亮了些,想来不是凡品,入菜可惜了。

无论供人赏玩,还是拿来做吃食,都各有乐趣,谢青章十分坦然,进退有度,不过若是桑娘心疼,也可养在家中。

孟桑回味了一下菊花糕的风味,当即决定把最名贵的菊花拿来赏玩,将次一些的菊花揪了做花糕。

她笑了:也成,那等我花糕做好,去府上时给你和姨母都带一些,共赏美味,权当谢礼。

谢青章矜持地颔首:那便却之不恭了。

两人说笑着往里走,言语间不算亲昵,但显然比之先前亲近许多。

甫一步入内院,谢青章就看见了满地树叶和果子,一时怔住。

站在一旁的孟桑不好意思地笑笑:趁着这些日子有空暇,在打圣果树的果子呢。

这玩意儿不能久放,等它熟透了落在地上,再被踩烂……那味道可太熏人了。

谢青章顿了下,淡声问:要搭把手吗?孟桑愣了愣,在心底飞快算了下有帮手能省下的工夫,随后憋出一个得体的笑:我做了些重阳糕,不若当酬劳?好。

谢青章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这时,杜昉从外头搬来一个大箱子,微微喘着气道:孟女郎,这银钱箱子搁哪儿?昨日在净光寺,昭宁长公主与孟桑商量过如何处理裴家家产。

按照昭宁长公主的意思,既然孟桑来了京中,合该将这些都物归原主。

而孟桑却觉着,她如今肯定也守不住这些财物产业,不若还是放在长公主手里。

如此一来,不仅不怕贼惦记,还能直接用在去大漠寻人一事上。

最终两人定下的是,长公主先送一千两银子与账簿过来,若是孟桑缺银子,可再直接找她取。

等到寻人一事尘埃落定,届时再论裴家家产的归处。

孟桑想了想:放在西厢房吧。

杜昉热情道:哎,这就给您搬过去。

院中仅一棵银杏树,孟桑忙活半天,已经打下了大半的果子。

既然眼下又来两位帮手,她便想着今日一口气将这些果子都打下,给日后省点事。

拿定主意的孟桑走到银杏树旁,三两下就爬到树上,伴着杜昉从嗓子眼里冒出的惊呼声,她朝着树下的谢青章伸手:将那根竹竿给我。

谢青章怔了一瞬,掩去眼中的惊讶,将孟桑所需的竹竿递上去。

多谢!孟桑眉眼弯弯,继续打白果。

直至树上白果悉数被打落到地上,又被众人一一捡进竹筐,这活才算干完。

白果此物内含毒性,哪怕是炒熟了也不好多食。

如若是煲汤、烤着吃等,成人一日所食用的数目最好不超过十粒,幼童则更少。

不过嘛,万事万物有利有弊,白果于吃之一事颇为受限,却是一味极有用的药材。

故而,孟桑只准备留一些下来入菜、做成蜜饯,将其中大半都卖给药铺。

②孟桑将两只竹筐摆到廊下,领着谢青章三人去前院小井边洗手,随后自个儿进了庖屋,将温在锅上的重阳糕点一分为三。

一份分给众人,直接开吃;一份包起交由谢青章主仆带回去,送与昭宁长公主品尝;最后一份留下,当她明日的朝食。

谢青章将手洗净,回到内院正堂坐下。

不多久,就瞧见孟桑端着糕点朝这儿走。

步入内堂,孟桑率先将盘子递向谢青章:来,尝尝。

谢青章伸手,从盘中拈起一块重阳糕。

手中这块重阳糕是蒸制而成,方方正正的,瞧着很是精致。

一块糕共分为三层,顶端黏着几块枣肉,上下两层吃着是米糕的味道,中间一层为灵沙臛。

送入口中,咬下时能感受到米糕的软绵、豆沙的细腻,吃来有淡淡甘甜、米香,而零碎的枣肉不仅增添一丝枣香,还丰富了口感。

谢青章用点心时依旧是慢条斯理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完手上这块重阳糕。

虽然他吃得慢,但那种仔仔细细吃糕点的认真模样,颇为打动人。

孟桑笑了:可还能入口?谢青章咽下最后一口重阳糕,温润地点头:桑娘手艺极好。

于庖厨而言,能亲耳听见食客的发自内心的夸赞之词,是最好的回报。

孟桑眉眼弯弯:那就多用些,除了盘子里的,我还包了五块托你带回去给长公主呢!谢青章轻轻点头,默默又拿了一块。

内堂旁,银杏树的叶子半绿半黄。

秋风拂过树梢,将几片银杏叶吹落枝头,于空中慢慢悠悠地落下。

堂内,年轻的郎君与女郎探讨起糕点这一吃食,旁边的两人狼吞虎咽用着糕点,吃得极香。

九月十五,授衣假最后一日。

一辆不怎么起眼的马车从安业坊驶出,沿着朱雀大街往北。

车内,叶柏规规矩矩依着张氏而坐,淡然看向车外。

小郎君看似镇定,实则心都快跃出胸膛,小小手掌心里攒着薄汗。

终于放完假了,再也不用在家里受苦了!刑部侍郎叶简陪坐在对面,眼尖地瞅见叶柏躁动不安的脚尖,挑眉:阿柏,同样是提早一日回国子监,怎得你今日瞧上去有些雀跃?此言一出,叶柏立马正经地坐好,眉眼俱是淡定。

张氏一见叶柏这副模样,冲着对面不满道:叶侍郎,这里不是你的刑部,冲着孩子耍什么官威?况且上回中秋假结束之日,阿柏身子刚刚痊愈,如何能打起精神?更别提那次咱俩都没捞着空,还是府中仆役送阿柏去的国子监!今日耶娘都在,阿柏自然雀跃些,又有什么不对?这一波又一波的巨浪袭来,直把叶侍郎的威风浇灭。

他摸了摸鼻子,飞快低头:夫人,是我错了。

这不是阿耶身子抱恙,咱们才好不容易溜出来送阿柏嘛!我一时激动,有些忘形,夫人见谅……张氏翻了个白眼,哼了一声,随后搂着自家儿子看车外景色。

没多久,马车驶入务本坊,在国子监偏门稳稳停下。

叶柏那心都飞到食堂里去了,但还是一板一眼地叉手,与叶简、张氏告别。

阿耶、阿娘,儿子回国子监了……话音未落,他手里头被塞了一个球形鲁班锁。

叶柏诧异抬头,望向叶简:阿耶,儿子是去精进学业,不是为了玩乐的。

闻言,叶简故意睁大双眼,匪夷所思道:难道你每时每刻都在读书吗?说罢,他又不屑地瞟了一眼鲁班锁,摇头晃脑道:阿耶少时跟着你姑姑,玩过的、吃过的可多了去了,什么投壶啊、斗鸡啊、斗蛐蛐儿啊……阿柏,投壶你晓得吗?就是把箭往壶里投。

其实投中了都不算什么,得玩出花样才算厉害,阿耶可是七岁就能投双耳了。

不过要论技艺之妙,还得是你那未曾谋面的姑姑,她背着投都能中,忒厉害!啧,你手上这个都是阿耶玩剩下来的玩意,平平无奇呐。

叶柏眼底浮现郁闷之色,只觉得他家阿耶如此细致描述怎么玩的样子,跟桑桑滔滔不绝说起吃食时的模样,当真是一模一样!怪不得当时桑桑总给他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张氏没好气地打断:叶端之,你总逗阿柏作甚?是是是,你少时跟着阿姐玩过的花样多。

不过我觉着,就算是阿姐都想不到,原本乖巧的阿弟越来越皮,没个正经!叶简早已习惯了他家夫人私下的小脾气,只当是夫妻乐趣,乖乖任由对方揭短。

等张氏说完,叶简才收起玩笑之心,拍了拍叶柏的肩膀,温声道:把这鲁班锁收起来,平日累了就拿出来解闷。

千万记着,莫要带回去给你阿翁瞧见。

嗯,谢谢阿耶。

叶柏将鲁班锁稳妥放进小包袱中。

随后,他背起小包袱,拎好书袋,再度与叶简夫妇告别后,缓步往偏门走去。

待到叶柏不疾不徐地走进国子监,听见身后马车启程离去后,立马加快步伐,直奔食堂。

桑桑,阿柏来啦!叶柏冲到食堂时,里头尚算安静。

杂役们认真细致地打扫着食堂各处,而孟桑正领着纪厨子和阿兰在中央灶台处做着吃食。

灶台上,一口锅中应当是在熬着高汤,正不断发出咕嘟声,随之溢出了鲜香、鸭肉香,而旁边又摆了数个宽碗。

叶柏闻着香味,心中涌起无数悲凉。

他眼眶一热,难得失了态,张口就想唤一声桑桑。

然而未等他开口,身后传来凌乱的脚步声,惹得叶柏转身回望。

只见院门处,薛恒飞也似地奔跑而来。

与此同时,远处还有数位监生往食堂这儿狂奔,一个个都撒开脚丫子,扬起不少灰尘。

而此时,薛恒已经赶至叶柏身边,招呼也没打,冲着孟桑所在之处大声哭嚎。

孟师傅,我好想你和食堂啊!呜呜呜……叶柏那一声深情呼唤堵在嗓子眼,不上不下,无比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