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茶穿成下堂妻后 > 第162章 糖?

第162章 糖?

2025-03-22 08:25:51

林秋曼偏爱那锅粥, 里头有肉末菌菇虾仁,佐酱菜是最适宜的。

她满足地吃了两碗。

李珣则没什么胃口,光看她就饱了。

林秋曼似想到了什么, 问:嬷嬷出葬, 要葬到哪儿呢,往后奴去祭拜祭拜。

李珣:就葬府里头, 挨着马场那边的林子里。

这里是她的家, 过些时日我再想法子迁坟到我阿娘那里陪伴她。

林秋曼点头,这样是极好的,她一生忠主,是该陪伴在昭妃娘娘身边。

李珣:夜深了,你若是困了, 便去歇着。

林秋曼:殿下明日不去政事堂吗?李珣摇头, 没心情。

林秋曼闭嘴。

晚上两人守灵守了一整夜,途中林秋曼打瞌睡, 有时候整个人都靠到李珣身上去了。

他就由她靠着, 心里头到底有几分宽慰。

翌日林秋曼补觉睡了半天,下午李珣到马场那边的林子里看挖的墓穴。

府里进来两名法师为吴嬷嬷诵经超度。

待到下葬那天凌晨,吴嬷嬷的棺材被人们抬出, 李珣亲自端灵牌送她到下葬处。

落棺时府里的仆人们小声哭泣。

李珣和林秋曼站在一旁看老陈等人埋土, 林秋曼道:不管嬷嬷走了多远,都是在家里的。

李珣唔了一声。

林秋曼继续道:殿下若想她时, 便过来瞧瞧,她也记挂着你。

李珣看向她,我若想你时,你能过来瞧瞧我吗?林秋曼:……莫约半个时辰后,新土把吴嬷嬷的一生埋葬。

众人依次磕头跪拜, 诵经的法师继续超度收尾。

这场葬礼就这么简简单单地结束了。

李珣因吴嬷嬷去世三天没去政事堂,风声落到宫里头,太皇太后听了很是不满,皱眉道:不就是个奴婢吗,耽搁了三天,传出去像什么话?华阳边喂药边道:吴嬷嬷好歹是看着五郎长大的人,主仆有几分情谊也是人之常情,阿娘不必苛责。

太皇太后:你还帮他说话,政务要紧还是一个奴婢要紧?华阳闭嘴。

太皇太后不痛快道:愈发不知礼数了。

华阳岔开话题,下月阿娘生辰,得仔细把病养好。

又道,也不知道二郎能不能来。

听到江都燕王,太皇太后的眼神变得晦暗不明,我倒有好些年没见过他了。

华阳:阿娘若想他,便让陛下召他入京来瞧瞧您老人家。

太皇太后嗤笑,他是有封地的亲王,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封地的好。

顿了顿,故意暗搓搓问,你说若是二郎进京了,五郎又当如何?华阳沉默不语。

太皇太后幽幽道:五郎的封地在临城,若陛下快些长大,待他交了权,也该回封地老老实实呆着了。

华阳继续保持沉默,她从不参与政事相关,手心手背都是肉,一个弄得不好,里外不是人。

还是干干净净做一个公主好了,既不依附皇室,也不依附晋王府,这样方才有立足之地。

从宫里回去后,路过晋王府时她进去瞧了一眼。

当时李珣在书房里的,听到老陈说大长公主来了,他也不诧异。

府里跟平日里差不多,挂在吴嬷嬷门口的白伞已经取下,她的房间恢复成了往日的模样,只是上了锁。

李珣朝华阳行礼,华阳打量了会儿他,说道:听说嬷嬷走了。

李珣嗯了一声。

华阳道:节哀顺变。

李珣:有劳阿姐操心了。

华阳:她是忠仆,陪你走了好些年,你伤心难过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政务不能耽搁太久,以免落下话柄。

李珣淡淡道:明日便去政事堂。

华阳点头,轻轻拍了拍他的手,人言可畏,难为你了。

李珣不想继续应付她,疲惫道:这两日都没怎么休息,我想去歇会儿。

华阳不再逗留,那你歇着吧,我回去了。

李珣送她出府。

这两日没怎么睡觉,他确实很困乏,回到榻上躺了许久。

傍晚宋致远过来了一趟,见他没什么异常,这才稍稍安心。

晚上李珣睡得很沉,有林秋曼在身边,他感到异常踏实。

一觉睡到晨钟响起,林秋曼翻身,睡眼惺忪道:殿下该起了。

李珣把她捞进怀里,亲昵道:再睡会儿。

莫要误了去政事堂的时辰。

还早,晚些也无妨。

林秋曼窝在他的怀里。

李珣无比贪恋有她在身边的时光,安稳,踏实,让人身心愉悦。

尽管吴嬷嬷去世令他伤感,但她能填补那片缺失,慰藉悲伤。

外头钟声阵阵,二人十指紧扣。

李珣轻轻嗅她的发香,喃喃道:我想日日与你厮守,哪都不去。

林秋曼:你还得养家糊口。

李珣:你又不跟我在一起,我养什么家?林秋曼:……李珣把她搂得越来越紧,跟我在一起,我什么都给你。

林秋曼摇头,奴害怕,殿下服寒食散,令人害怕。

李珣把头埋入她的颈项,没有说话。

林秋曼继续道:嬷嬷不喜欢殿下服药,说殿下服了它,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李珣沉默了许久才道:我戒不了。

林秋曼没有说话。

稍后是朱大娘在外头敲门,问起了没有,林秋曼催促道:殿下该起床了。

李珣心不甘情不愿地坐起身。

林秋曼披上外袍服侍他穿中衣,朱大娘送来温水供他洗漱。

林秋曼很少梳头,心血来潮给他梳发髻。

李珣望着铜镜中的自己,无比嫌弃道:好像歪了。

林秋曼板正他的脸看,左右端详了许久,憋不住笑了,朱大娘也笑道:确实歪了。

李珣无奈道:让陈叔来。

到底是贴身服侍的人,三两下就把发髻梳理好了。

林秋曼站在一旁看老陈替他更衣穿章服,动作麻利,严谨得一丝不苟。

系玉带时,她道:那条革带好看。

李珣:那就系革带。

老陈把玉带更换,佩戴好金鱼袋和血玉后,再稍作整理。

从头到尾身上没有一丝儿皱褶,笔挺严正。

林秋曼赞道:原来正衣冠也是有技巧的。

老陈笑道:这还不算,宫里头那一套才叫繁缛,若是女郎的那一套,老奴是拿不下来的,也只有嬷嬷精细。

李珣:先下去吧。

一行人退了出去。

林秋曼上前把官帽取来,原本是要给他的,后来觉得好奇,往自个儿脑袋上扣,并且兴致勃勃地走到铜镜前观望。

李珣被她的动作逗笑了。

林秋曼挺了挺腰身,扭头问:奴有官威范儿吗?李珣朝她行拱手礼,二娘有何吩咐尽管说来,下官一一遵循。

林秋曼叉腰道:银子,给本官刮好多好多银子来!李珣啐道:钱眼子。

顿了顿,你若做了官,估计也是个贪官。

林秋曼:想往上爬的人有哪一个不贪?李珣闭嘴。

林秋曼把官帽戴到他头上,李珣环住她的细腰,垂眸道:晚上别走。

奴要回去看看阿娘,两个孩子在家里不放心。

那便晚些再回来。

又道,库房里有不少东西,我跟朱大娘打声招呼,你取些给她们带回去。

那敢情好。

亲我一下。

林秋曼蹭了蹭他的脸,他不满足,吻住了她。

离去时还不放心,再三说道:回去了早些回来。

林秋曼钻被窝睡回笼觉,应了声好。

他还不放心,又道:你可莫要哄我。

林秋曼不耐烦道:你怎么跟个婆娘似的啰嗦。

李珣指了指她,这才出去了。

上午林秋曼从王府库房里取了些东西带回去,朱大娘是个有心的,特地给她备了些小孩儿爱吃的糖果酥饼。

恰巧林清菊也在府上,莲心把糖果酥饼取出来分给三个孩子。

林清菊让她把他们带下去,屋内这才清净下来。

母女三人坐在一起拉家常,周氏试探问:晋王没有为难你吧?林秋曼坐到桌前倒水喝,他为难我做什么?林清菊干咳一声,说道:阿娘是想问你们相处得怎么样。

林秋曼随口道:跟平日里一样。

没有闹小别扭?没有。

顿了顿,该闹的都已经闹过了,再反反复复闹,有意思吗?林清菊被噎了噎,隔了半晌才问:你俩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这话林秋曼听不明白。

林清菊: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林秋曼歪着头看她,这样不挺好的吗,和睦相处,他不折腾,我也不闹,大家日子都好过。

林清菊:你好歹是个女郎家,总得给个名分的。

林秋曼翻白眼儿,阿姐你何必为难人呢,林家才被抄没多久,大哥才流放多久,你让晋王怎么给名分?周氏也道:我现在彻底放下了,随你们怎么折腾,只要你能好好的就行。

林秋曼:还是阿娘通透。

又道,往日我对晋王一点都不了解,现在才多少看清楚了这个人,也挺不容易的。

周氏啧啧两声,打趣道:你竟也有体谅人的那一天,委实难得。

林秋曼正色道:谁叫他平日里假正经,叫人看不清真假,摸不清虚实。

这回吴嬷嬷去世,他想来是真的伤心难过的,原来也会哭,我还以为他能忍着呢。

周氏:毕竟是陪伴了这么些年的人,去世了伤心也是人之常情。

林秋曼摆手,晋王却不同,他能忍,开心的,痛苦的,不管是什么情绪都能忍,跟我们这些俗人是不一样的。

林清菊反驳道:瞎说,他吃五谷杂粮,是人,又不是神。

林秋曼拍大腿,他没有人欲,都憋着呢,被昭妃用礼教框住了,什么都往里收,不外露,时长日久的憋出了毛病。

周氏道:全京城的眼睛都盯着晋王府呢,哪能不收敛,你以为像你这般随心所欲吗?林秋曼:所以活得累。

停顿片刻,两眼放光道,今儿早上我还戴过他那顶官帽,若我能当那官儿,林家的祖坟估计都冒青烟儿了。

这话把二人逗笑了。

林清菊啐道:你胆子倒不小,晋王那官帽是你戴得的吗?林秋曼:怎么戴不得了,什么时候我再试试他那章服,过把瘾儿!周氏指了指她,皮得很,若是传了出去,那可不得了。

林秋曼:今晚我就去试。

周氏:……林清菊掩嘴笑道:没大没小的,一点章法都没有。

林秋曼:老迂腐。

又道,你们这都是老夫老妻了,闺阁情趣应该很多才对。

林清菊:人好歹是做官的,官威还是有的。

两口子躺一张床上了还做什么官?……官威是摆给外人看的,家里人摆什么谱儿。

周氏表示赞许道:这话倒是不假,以前你们父亲在的时候,也曾说过这话。

林秋曼:阿姐就是太严肃太古板,我以为,夫妻间相处就得随心所欲,管他是皇帝老子还是什么,既然结为夫妻,举案齐眉要有,闺阁情趣也得有,这才叫有意思。

林清菊道:老夫老妻了,左手摸右手,哪还有什么闺阁情趣。

林秋曼失笑,林清菊也笑了起来。

下午她睡了许久,周氏把被褥给她掖好,走出去后,悄悄问莲心道:小娘子在府里跟晋王相处得如何?莲心暗搓搓地把周氏拉到外面的院子里,压低声音道:奴婢觉得这回小娘子跟晋王不一样了。

周氏笑道:怎么不一样了?莲心歪着脑袋想了想,奴婢也说不出来,反正不像往日那般,小娘子收了锋芒,晋王退了一步,要圆融得多。

周氏感到高兴,叹道:看来那吴嬷嬷倒有几分本事,只要二人知道收敛,知道后退,自然就知道为对方着想了。

莲心点头,晋王原本是想把小娘子留在府里的,小娘子说要回来,他允了,若是以前,是不会允的。

周氏:他也是个有心的。

莲心笑眯眯道:小娘子也会放下身段哄他,如果说以前是迫于外界因素,那这回就是真心实意的哄他。

周氏心里头感到宽慰,抱手说道:且看着吧,这两人再怎么折腾,都是会走到一块儿的。

莲心:奴婢也觉得小娘子跟晋王会走到一起。

顿了顿,当初在朱家院时,那神婆曾说过小娘子是有泼天富贵的人,定然错不了。

周氏细心叮嘱:这些日你好生盯着她,该规劝的还是劝一劝,莫要什么都由着她胡来,林家可经不起她折腾的。

莲心正色道:主母放心,奴婢都记下了。

周氏轻轻拍她的手,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若小娘子的前程好,你往后的前程自然也好。

又道,你跟了她数年,往后她有个好前程,也会想法子脱了你的奴籍,给你寻个好人家,不再无枝可依。

莲心脸红道:奴婢喜欢小娘子,就想跟着她,哪也不去。

周氏:女郎家迟早都会嫁人,你好好护着她,她会为你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