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茶穿成下堂妻后 > 第82章 继续糖糖

第82章 继续糖糖

2025-03-22 08:25:50

林秋曼点评道:治下挺严。

做好长寿面, 第一碗自然是要给李珣送去的。

林秋曼亲自端到书房放到案桌上,他懒得瞧她,注意力在巡防图纸上。

林秋曼露出老奶奶看大孙子的表情, 语重心长道:方才吴妈妈说殿下待她们极好, 她已经有好些年没做长寿面了,今天特别高兴, 一直笑得合不拢嘴。

李珣原本是不想理她的, 听到她说吴嬷嬷高兴,心里头不知是何滋味。

他沉默了许久,才问:你知道我为何不愿过生辰吗?林秋曼回答:知道。

顿了顿,不过奴对生辰倒有另一番见解。

李珣看着她不说话。

林秋曼自顾道:对于女郎来说,产子相当于进一趟鬼门关, 是实实在在的母难日。

而对于新生儿来说, 却是一场生命旅途。

每个人的生命原本不分贵贱,因为投生到不同的家境里, 所以身份也不一样了。

总归来说, 谁都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也无法阻止自己出生。

李珣驳斥:歪理。

林秋曼慎言道:殿下说什么都对,您出身贵族, 身上流的是皇室血脉, 奴虽听得一些传闻,却不敢妄议, 这是大不敬,会砍头。

李珣讥讽道:你也知道妄议会砍头。

林秋曼:不过吴妈妈是真的高兴啊,奴不清楚她跟殿下的关系,但看她那样子,是真心关切殿下的, 像家人那样,眼里全是心疼。

许是被他的话触动,李珣隔了半晌才道:她是宫婢。

林秋曼脑子转得快,昭妃娘娘身边的宫婢?没等李珣回答,她便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赞道:宫里头出来的人就是不一般!奴先前还想着王府就是不一样,连婆子都这般有气度,言谈举止很有礼节,叫人惭愧。

你无视礼教,狠该学学。

奴又不入高门大户,学这些做什么?李珣被噎了噎,默默无语。

林秋曼努力推荐那碗长寿面,殿下要不要试试,吴嬷嬷说她最擅长做面食。

这话倒是不假,他自小就吃吴嬷嬷做的长寿面长大。

自从昭妃去世后,心里头仅有的亲情断了,整个人好似浮萍一般没了根。

到底是陪着自己走过来的老人,情分还是有的。

他的视线落到那碗面上,你来试食。

林秋曼拿汤匙舀了一勺来尝,眼睛登时亮了。

李珣:稠了,换一碗。

林秋曼应了一声,屁颠屁颠的去换。

这回送进来的是吴嬷嬷,她似乎有些激动,局促道:郎君已经有好些年没吃老奴做的长寿面了。

李珣尝了一口,似有些感怀,手艺还是跟以前一样。

吴嬷嬷的眼眶有些湿润,老奴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珣拿起汤匙,您说。

吴嬷嬷小心翼翼道:郎君打小就不容易,虽然金尊玉贵,日子却过得苦。

以前昭妃娘娘对郎君甚为严厉严苛,到底也是为了郎君能有好前程。

遗憾娘娘福薄,郎君未能尽孝她便去了。

这些年郎君尤为劳心劳力,老奴知道郎君心里头苦,只是从前的一些事情,能忘了便忘了吧,人总得往前走,往前看。

李珣嗯了一声,没什么表情。

吴嬷嬷:老奴今天的话多了些,还请郎君莫要怪罪。

李珣平和道:您自然是为我好。

吴嬷嬷又得寸进尺,二娘倒是个挺好的娘子,有一副热心肠,又识大体。

李珣抬头看她,用买卖物件的语气道:您若喜欢,我便把她弄进府来讨您欢心。

吴嬷嬷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这般好的娘子,就应当让人捧在手心里仔细护着。

郎君若没那个心思,便别强人所难,毕竟强扭的瓜不甜,折磨了他人,也折磨了自己。

李珣没有吭声。

吴嬷嬷笑呵呵道:郎君慢着点用,吃完了还有。

您不用管我,自己也去用些吧。

哎,好。

待吴嬷嬷离去后,李珣默默地喝汤,想着,强扭的瓜不甜。

他既然看中了一只瓜,管它甜不甜,先扭下来再说。

正厅里的那只瓜接连吃了两碗,面条劲道弹牙,汤浓鲜香,对吴嬷嬷的手艺交口称赞。

吴嬷嬷被哄高兴了,问她还要不要,莲心忙道:小娘子足够了,主母说了,女郎家苗条些才好看,养得滚圆好些衣裳都不能穿了。

林秋曼被唬住了,那还是算了吧,书房里那位还可以送些去。

吴嬷嬷:郎君打小就节制,不会再用了。

停顿片刻,自言自语道,万事节制也不好。

老陈也道:太讲规矩,束缚了。

林秋曼却道:讲规矩好,我这不讲规矩的我阿娘可头疼了。

两人被这话逗笑了。

莲心提醒道:夜深了,小娘子该回了。

林秋曼起身跟他们告辞。

老陈去书房打了声招呼,李珣头也不抬,把她送过去。

顿了顿,明儿把王府里的那些节礼扔到朱家院,让她涨涨世面。

老陈笑着应了。

次日上午,林秋曼在睡梦中被莲心吵醒,她叽叽喳喳道:小娘子赶紧醒醒,王府送了好多东西来,全是金贵货!林秋曼:???莲心两眼发光,那家奴带了话,殿下说让小娘子涨涨世面。

林秋曼:……东西实在太多,待她梳洗妥当出去观望时还在往院子里搬。

有西域传过来的葡萄美酒,还有从沿海地带进贡来的海货,岭南那边送来的鲜果,品种繁杂看得人眼花缭乱。

莲心瞧得眼睛都直了,林秋曼却无比淡定,那是因为他们没见过淘宝的魅力。

不过这毕竟是古代,时鲜运输到底不比现代物流,很多东西都是平日里不常见的,极其难得。

朱家院的仆人们笑得合不拢嘴,这意味着他们接下来的一段时日都会有口福了。

林秋曼笑着打趣送东西来的仆人,王府是不是都被你们给搬空了?那家奴头疼道:还有半仓呢,每到逢年过节京中大户和宫里头都会送礼过来,我家郎君从不受钱银,他们便送了这些玩意儿以表心意。

若说不收,好像又过不去,收了吧,东西太多。

府里人人都有,严禁倒卖,浪费了又可惜,便支使了出来。

林秋曼露出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我也好想有这种烦恼!待王府家奴们离去后,她立马给柳四娘和林府挑了不少时鲜送过去,接下来便琢磨着怎么吃这些鲜货。

按照现代习俗,中秋吃月饼。

林秋曼特意画图纸命仆人去定制做月饼的模子,并用那些食材豪气地做了十二种口味的月饼,咸口的,甜口的,还有水果馅儿,五花八门。

这两日李珣都宿在王府,老陈说朱家院那边送了不少小饼来,问他要不要尝尝。

李珣不爱糕饼类食物,压根就没兴趣尝试。

老陈却强烈推荐,劝道:郎君瞧一眼都行。

见他这般执着,李珣勉为其难地走到厅里,打开桌上的食盒。

只见盒里的小饼摆放得整整齐齐,表皮上全都印着一溜的陈律。

它们好似士兵那样等待着将领检阅。

李珣失笑。

老陈:这个林二娘倒是幽默。

李珣随手拿起一只陈律尝了尝,忍俊不禁道:给他们分食吧。

老陈应了一声,把那些食盒撤了下去。

林秋曼刚得了一堆好货,结果没两日华阳府又送了一堆过来。

家奴说大长公主想来蹭饭,吃点重口的,她忙做准备,晚上接待贵人儿。

傍晚华阳府的马车过来,林秋曼在门口接迎。

二人走进院子,那棵参天大树已经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视线倒是开阔不少。

华阳道:今天心情不好,来找你喝两杯。

林秋曼笑道:奴什么酒都备得有。

用饭的厢房里暖暖的,弥漫着汤锅的香味。

林秋曼特意备了两种,辣的和清汤。

华阳看得食欲大增,仆人伺候她脱下披风,林秋曼道:辣的这只锅子适合海货,清汤的那只煮菜蔬更好。

华阳看着琳琅满目的碗碟,愉悦道:都讨我喜欢。

林秋曼给她备蘸料。

华阳先尝了一口甜羹,说道:上回我不是说要替你找好姻缘吗,眼下就有一个,我觉得与你很是匹配。

林秋曼来了兴致,长得俊不俊?华阳道:自然是俊的了,我挑人首先就是要长得好看才行。

林秋曼掩嘴笑了起来。

华阳继续道:那郎君姓窦,家中排行老七,窦家原本是皇商,只是他另寻了门路,做的是绸缎买卖。

正说着,突听家奴来报,说晋王来了。

华阳吃了一惊。

林秋曼忙出去接迎。

李珣一身章服,刚走进院子就问:大长公主来了?林秋曼行福身礼,回道:刚到不久。

见他穿着章服,定然才从政事堂回来,又道,殿下还没用晚饭吧,奴这里备了不少。

李珣嗯了一身,径自走进厢房。

华阳见到他进来,诧异问:五郎怎么来了?李珣向她行了一礼,回道:路过。

华阳:???李珣取下官帽,老陈接过交给仆人放好,他继续道:瞧见华阳府的马车在这里,所以进来瞧瞧。

顿了顿,阿姐怎么想着来朱家院了?华阳不痛快道:今天跟宋致远那厮吵了一架,心里头不爽,来找二娘喝两杯。

林秋曼:???李珣无比头痛,你俩狗见羊,我实在好奇,当初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华阳翻白眼儿道: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眼瞎了吧。

李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