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宁听了,微一沉思,道:有不战的理由,亦有战的理由。
拓跋星粲目中精光一闪,盯着屈宁说道:你且把不战的理由说一下。
屈宁立即说道:不战的理由正如颜施文说的一样,我们会处处受制于自然屏障。
这,就是不战的理由。
哦。
拓跋星粲又是‘哦’了一声,仿佛,仿佛屈宁会有这样的回答,早已在他的意料之中。
只见他‘哦’了一声后,又问:那么,战的理由是什么?屈宁微一蹙眉,突然扔掉了手中子,看着拓跋星粲严肃地问:皇上,你认为今天的颜施文有几成可以相信?拓跋星粲也是把手中子扔了,这才微笑道:五成。
啊。
屈宁大大地意外了,忍不住说道:这样说来,皇上你和臣一样,觉得颜施文不可相信?拓跋星粲微笑道:他的话有一半可信,一半不可信。
屈宁立即接口道:他可信的地方是把西夏国的自然屏障说出来,不可信的地方,是叫我们不要战。
哈哈。
拓跋星粲闻言少有的大笑一声,看着屈宁笑道:他用的正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之计。
颜施文,他明知道单独逃回来会被朕和文武大官怀疑,所以,在分析战事的时候,他便是似而非地乱说一通,好让我等陷入他的心计之中,然后就不会挥师攻打西夏国。
皇上英明。
屈宁立即赞了一句说:颜施文正是一个叛徒。
他为了活命,便与晋国公主勾结,特地把消息带给我们。
然后,又用自然屏障叫我们不要攻打西夏国。
这样一来,我们到不了西夏国,他就以为我们不知道他已叛国。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敢来见朕。
若没有真实的情报,他如何能取信于朕。
又如何能取信于满朝文武?拓跋星粲说着一拍桌子,愤然道:此人贪生怕死,为了活命,便与晋国公主和西夏国君欺瞒朕。
想把朕玩弄于股掌之间。
此乃可恨,当可诛。
屈宁听了,立即说道:皇上,此人暂不可杀!为何?拓跋星粲不解地问。
屈宁微微一笑,献策道:皇上,既然西夏国怕我们出兵攻打他们,还特地派了一个叛徒来说服我不要攻打西夏国。
我们何不就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办?哦?拓跋星粲微微眯起了眼,紧紧地盯着屈宁看,看了一会,他的唇角一扬。
微笑道:你的意思说,要朕把颜施文留在身边,每日里好酒好菜地款待。
表示对他的感谢之情,并告诉他,他的分析有情有理。
朕决定不出兵。
如此他便是一名功臣,朕还要小小地升他的官?暗地里,你却要带兵攻打西夏国?屈宁听立即抱拳说道:皇上英明,事情正如你说测。
若你能让微臣带兵攻打西夏国,臣向你保证,必定取下西夏国君的人头。
拓跋星粲微微地沉思了一会,看着屈宁语重心长地说:西夏国有天然屏障。
你如何过?屈宁也是微一沉思,便看着皇上说:皇上,黄河之地,臣只是悄悄而过。
此次出兵,我们不会大张旗鼓,不会让天下人知道。
更不会让西夏国知道。
如此,我们过河之时,必定选在西夏国兵不知的时候度过。
这样,这个天然屏障便不是屏障。
至于有毒气的芦苇,它虽然是天然屏障。
但我不相信。
它能有天那么大。
再大,也总有尽头的地方。
所以,微臣会绕过这片有毒的芦苇再向着西夏国前进。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你要让西夏国相信我大魏国不会向他们进攻。
拓跋星粲点点头说:嗯。
你说得我都知道。
只是宁儿,此次攻打西夏国,朕担心你会感情用事和冲动啊。
皇上。
屈宁立即保证说道:微臣个人的生死和恩怨算得了什么,主要是国耻不能不报啊。
此次攻打西夏国,微臣若是能救下父王母后,那是最好不过。
若是不能,也只能长叹一声,等来日了。
反正来日方长,我就不信,我用一辈子的时间,会救不了我的父王母后。
好。
拓跋星粲站了起来,看着屈宁说道:事不宜迟,你这就到军营里点兵两万。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屈宁无限柔情地说道:宁儿,此次你去要一路小心啊,朕就不能陪着你一起去,不能时刻保护你了,一切还需要靠你自己。
还有,西夏国君是一个残忍好战的家伙,你若能战得了他就战,战不了,就速速退离,千万不能丢了性命啊。
我理会得。
屈宁应了一声,心里很激动,也很兴奋,很想要立即就去军营点兵。
拓跋星粲却还有话说:宁儿,此次点兵,只能给你两万。
正如你所说,我们不能大张旗鼓地出发,只能悄悄地前进。
所以,兵人之数,也不能太大,以免被颜施文知晓,通报给西夏国君,让他们有所防备。
这样,你们这仗打起来,就难得多了。
我知道。
屈宁立即点点头,这时的她,心早已在军营里。
拓跋星粲笑笑,伸手握住屈宁的手:朕希望,这一次你能把你的父王母后接回来,到时,我将以最无上的盛宴欢迎他们的到来。
谢谢皇上!屈宁的声音有些硬咽,她知道,拓跋星粲此次如此爽快地答应出兵,完全是因为她。
如果不是她急着要报仇,要解救父王母后,也许,一向深沉的他还会再多考虑几天。
两人再说了一会话,便即分开了。
屈宁带着无极,来到军营,首先在帐篷里换好战服,她才叫来崔士中和伍承微及拓跋封邑以及神箭手肖邦立。
此人由于在攻打柔然军时,表现突出,被屈宁提升为副将。
屈宁看着四人,把拓跋星粲发兵的密诏拿出来给四人看。
然后,她看着四人说:此次出兵,我只能带着你们四人之中的三人,点兵两万。
你们看,你们四人是由哪三位跟着本帅出兵?四人听了,立即表示都愿意跟随屈宁。
由于四人与屈宁在攻打柔然军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很深的友谊。
因此,四人争来争去,都是不愿意留下,都愿意陪着屈宁同生共死。
不得已,还是由屈宁下达命令,让拓跋封邑留下。
拓跋封邑为人稳镇老成,又有发布号令的威信。
有他镇守军营,屈宁还是比较放心。
当晚,屈宁点了两万士兵。
这两万士兵,当然有六千士兵曾经与屈宁在攻打柔然军时一同出生入死。
此时听到可以与屈宁再次并肩作战,这些士兵都是欢天喜地叫起来。
点兵完毕,大军立即于当晚悄悄出发。
走出军营,向着西边而去。
大军严肃而有序地往前走,刚刚走出魏国境内,前面探子来报,说是有一小队突厥汗国兵堵住了去路。
屈宁听了觉得不解,此突厥汗国,成立不到六年,由吉利可汗建立。
吉利可汗本是柔然部落人,后来由于不满柔然的统治和残暴,便带着一小部众的人脱离了柔然,然后,自立为王。
此事算来也不过六年之事,于他们的军事来讲,是万万不能与魏国相比。
更不敢与魏国正面交锋,如此,突厥汗国怎么可能挡得了屈宁的道?屈宁百思不得其解,想要叫人打退突厥汗国兵。
但是,突然想到三年前,拓跋智便是被突厥汗国征兵而去。
她心里一软,生怕拓跋智便在这一队人马中。
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叫人攻打突厥汗国兵,就有可能会杀害了他。
想着,她连忙对崔士中道:你去跟突厥汗国的将领说,就说我们与他们河水不犯井水,只要他们安安分分地退开,我们就不会趁势打击。
是!崔士中领命而去,刚走了几步,看到突厥汗国的使者前来。
连忙停住脚步,退回到屈宁的身边。
只见突厥汗国使者走了过来,在屈宁的跟前微一弯腰,用右手抚上左胸,施礼道:突厥汗国使者乌元成见过魏国萧元帅。
免礼!屈宁手一挥,看着使者问:你前来有何事情?回元帅,我大将军请你前去一趟,有事商量。
屈宁大感诧异,说道:我与你大将军素未某面,他见我干什么?使者连忙说道:大将军说,只要你去了你就明白。
屈宁还未回答,就见听三位副将和无极异口同声地着急道:元帅,不可去啊。
屈宁微一沉思道:两军交战,首将必会见面。
突厥将领要见本帅,这是明着请。
本帅去了,他们不敢怎样。
何况,我军比他军的实力强壮许多,人数又多,若我不去,显得我们怕事。
她说着突然抬高声音,看着突厥使者说:好,你且带路,本帅这就随你去见你们的大将军。
屈宁说着跳下了马。
三位副将及无极看了连忙靠过来,低声对屈宁说:元帅,万万不可独身前去,要去,请让末将随行吧。
宁儿,我与你同去。
无极也是很着急,他的宁儿,做什么事都喜欢打头阵,不怕生死。
这虽然是让人钦佩的事,却也是让人着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