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京城,格外热闹。
先是沈亭与端阳郡主定亲,接着成王府的乐阳郡主爵位被废。
爵位,尤其是皇家人的爵位很少有被废,其中女爵就更少了。
赵乐阳爵位被废一事传开后,众人好奇她做了什么,一打听才知道与端阳郡主落水有关。
再一打听原由,居然是因为一个男人。
齐俊,这名字好生耳熟。
能不耳熟吗,上一届科举的探花郎就是他。
听说这探花郎一般是三人中最俊的那个,莫非这齐俊生得很好?成王府大小姐为了他,郡主爵位都被废了,你说他生得好不好?与沈公子相比如何?这……被问的人噎了下,含糊不清地道:各有千秋,各有千秋。
什么各有千秋,齐俊虽然很好但长了眼睛的人都知道明明是沈公子更胜一筹。
这么说,成王府的大小姐折腾一通,除了把自己的郡主爵位给折腾掉了就是帮端阳郡主换了一个更好看的未婚夫?这个更好看的未婚夫这次科举也非常有可能榜上有名。
所以成王大小姐是为了什么?众人:……你这样说,他们就有点心疼成王府大小姐了。
顾国公府,顾明月也被问到相同的问题。
顾明月毫不犹豫:沈亭更好看。
真的?苏灵不太信,齐俊已经是她见过最俊的人,还能有人比齐俊更好看?你莫不是因为现在沈亭是你未婚夫,故意偏向他吧。
我是这样的人?是。
顾明月作势要打人,苏灵将顾明月的手抱在怀里:行了,不闹了。
说正事,齐俊现在是不在京城,若他回来,不愿意与你退亲怎么办?顾明月抽回手,淡漠道:退亲是他母亲亲自上门退的,他不同意也无法。
也是凑了巧了,齐俊偏偏这个时候不在京城。
苏灵还是不信沈亭能比齐俊更好看,就算更好看,齐俊已经是探花郎,而那个沈亭还是白身一个。
科举有多不容易,万里挑一,便是再有自信的人也不能笃定说自己会中。
这样有本事的儿郎,性格还好,温和斯文,京城里的贵女们,谁不羡慕这门亲事,苏灵是真心替顾明月感到可惜。
说明命中注定我和他没这个缘分。
顾明月嗓音淡淡:便是他在京城,这婚还是要退的。
只是可能会拖久一点。
顾明月轻叹:他这样的人,是拗不过他母亲的。
哎,苏灵若有所思地看着顾明月:明月,我以前就觉得你对齐俊有点冷淡,完全不像未婚夫妇。
我原本以为你是害羞,现在瞧着,你是真不喜欢齐俊?不喜欢。
为什么,他长得那么好看。
没沈亭好看。
苏灵很不贵女的翻了个白眼:若不是怕打扰你家沈亭读书,我真想立刻拉着你去看看他究竟有多好看,都把你迷得神魂颠倒了。
顾明月忽然严肃起来:再说一遍。
什么?顾明月一本正经:沈亭是谁家的?苏灵:……苏灵前些日子陪着母亲去了趟外祖家,回京后听说姐妹出了事,连家都没来得及回就匆匆来了国公府。
见顾明月还有心情和她闹就知道顾明月心情不错,苏灵放下心来,又道:你也别和太后娘娘置气,回头主动进宫给她老人家请安。
无论如何,你是晚辈。
顾明月道:你放心吧,我又不傻,后天就进宫。
距离上次进宫已经过去好多天了,她也该进宫一趟了。
苏灵疑惑:为什么不是明天?顾明月不回答:你之前不是说要去给你哥祈福吗,是哪个寺庙,灵不灵?如顾明月所料,她得了苏灵好一通嘲笑。
她一边嘴硬着一边想,这次春闱沈亭榜上有名也就罢了,若是落榜了,看她……好吧,她也不能做什么,总不能解除婚约吧,大不了她监督着他勤学苦读,三年后重新再来。
翌日,顾明月悄悄去了趟寺庙,求来一张科举顺遂符,并亲自给沈亭送了过去。
沈亭接过符,表情有一瞬间的一言难尽:居然还有这种符。
顾明月也是第一次知道,只能说寺庙为了挣营收也是不容易。
我知道你不信,其实我也不太信,顾明月干咳了声,一脸的嫌弃:还不是苏灵,她哥哥今年也要参加科举,她去给她哥祈福非要拉上我,还说什么来都来了,让我给你也要一张符,有益无害。
我拗不过她,只要也给你求了一张。
想着求都求了还是给你送过来吧。
苏灵?沈亭抬了抬眉:她哥哥莫非是苏哲?顾明月点头,好奇:你们认识?沈亭点了点头,没有告诉顾明月他不仅认识苏哲,两人还很熟,苏哲甚至提过想把妹妹许配给他。
这符他之前在苏哲那里见过,听他说是他妹妹特意替他去求的,只是没有说是科举顺遂符,想来是说不出口。
他端着水杯抿了一口,嘴角露出浅浅笑意。
顾明月自己心虚,见沈亭笑立刻道:你笑什么?沈亭摇头,只是觉得堂堂郡主,居然会为了他去求一看就没用的科举顺遂符,为了面子还不肯承认是特意为他所求。
这样好心又爱面子的郡主有一点可爱。
顾明月上午去求的符,下午申时来的别院,然后又被沈亭留下来用了晚膳。
得知顾明月明天要进宫给太后请安,沈亭一边给顾明月夹她喜欢吃的鱼片一边道:若不想去就不去。
顾明月单手支颐: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她是我外祖母,这些年一直都挺疼我的,于情于理,我都应该主动去给她老人家请安。
话是这么说,顾明月神色明显有些冷淡,连她平日最喜欢吃的鱼片都不怎么吃了。
我过府那日,向国公爷求娶你时,国公爷问了我很多问题。
沈亭忽然道。
嗯?顾明月眨眨眼,突然提这个做什么。
国公爷说他只有你一个女儿,不盼你未来夫君有多显赫,只希望他能好好待你。
还说他不在意名声,如果日后我让你受了委屈,他会带你回府。
沈亭道:郡主,国公爷很疼爱你。
顾明月怔了一下后莞尔:我知道。
外人都说她爹不疼娘不爱,但她自己知道她父亲是疼爱她的。
顾明月明白沈亭为什么忽然提起她父亲了,他是在安慰她,她还有父亲疼爱。
顾明月只觉得她的心好像被温柔地安抚了下,明明很舒服却又莫名的有点酸酸胀胀。
你放心吧,我很好。
她轻吁了口气,感慨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缘法,大概我这个人命中注定亲缘薄。
这不一定。
沈亭垂眸盛汤。
怎么说?长辈是亲缘,晚辈也是亲缘。
顾明月没听明白,想问,沈亭转移了话题,直到坐上回府的马车,她回想起来,才稍微有点明白。
晚辈指的是她的后代,沈亭是说她和后代会感情深厚?沈亭是她的未婚夫,她的后代不就是沈亭的后代吗?顾明月有种吃臭豆腐的感觉,闻着臭,吃着却有点香。
回到国公府,在门口遇到顾霖。
暮色四合,国公府已经燃了灯笼。
顾霖站在门口,他穿着深色的朝服,容色内敛,有种不形于色的威严。
顾明月快步上前:父亲。
父女二人一起往内院去,顾霖问她:去别院了?顾明月有点不好意思,把她对沈亭的那番说辞又对顾霖说了一遍:他留我用晚膳,我想着他一个人用膳怪冷清的,就留下了。
顾霖微微颔首:沈亭性情温和,平日里相处你不可太过任性。
顾明月唔了声,心想沈亭哪里就性情温和了,大家都被他那张脸骗了。
顾明月回她的院子,顾霖也没去外书房,直接回了正院。
国公夫人程氏得知顾霖没用晚膳,一边让人准备饭菜一边给顾霖倒茶:国公爷这么晚才回来,我还以为你用过晚膳了呢。
顾霖坐在太师椅上,一边揉眉心一边道:本来是想回来用晚膳,临走时遇到了严太师,去酒楼喝了几杯酒。
程氏娘家在京城是数得上名头的书香世家,祖上出了好几任宰相,耳濡目染,程氏对朝中局势颇为敏感,一听到严太师她立刻皱了下眉。
她把茶水换成解酒的汤,温声问:严太师又提立太子一事了?多谢夫人,顾霖喝下解酒汤,淡淡道:严太师有些着急了。
当今圣上子嗣不算多也不算少,除了公主,长大的皇子一共有六位,其中大皇子长子都已经五岁了,但当今圣上一直没有立太子。
圣上刚登基时,就有朝臣提出早立太子以正朝纲,被圣上拒绝,说是稚子无知,凭何而立。
古往今来,立太子要么立嫡要么立长。
皇后娘娘早逝,并未留下一子半女,此后皇上未立新后,是以所有的皇子都不是嫡出。
大皇子平庸,不堪重任,那么太子只可能从其余几个皇子中选。
随着皇子长大,近年来要求皇上立太子的奏折越发多了起来。
众所周知,顾霖是皇帝心腹,有不少的人来他去劝皇帝。
其中有些是真心为了江山社稷考虑,早立太子,免得众皇子为争太子之位导致朝廷动荡,但也有人早早站了队,比如严太师。
严太师的长孙女是二皇子的皇子妃,要说他没私心,谁会相信。
顾瑾顾瑜都还小,他们的亲事不着急定下。
男子晚些时候成亲也无妨。
顾霖叮嘱。
顾瑾顾瑜便是程氏给顾霖生的两个儿子。
程氏明白顾霖的意思,顾国公府是香饽饽,谁都想拉拢,而联姻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她道:你放心吧,我懂,只是二弟的两个女儿都正值花期,弟妹又一直想给顾晗找个比齐俊……她语气一顿:弟妹估计想将顾晗嫁进皇家。
这你不用管,母亲会同她说。
顾霖语气微冷:若是她一意孤行,后果自负。
程氏松了口气,她也不想管二房的事。
对了,我娘家侄子今年不是也要参加科举么,我想着沈亭长辈不在京中,郡主年轻,没有经验,就让他们多准备了一份考场上会用到的东西,程氏道:回头我派人给他送去。
会试连考三场,要在考场里足足待上九日才能出来,既考验学识也考验学子的身体状况。
现在天气渐渐回暖,但夜里仍旧冻人。
东西若不准备齐全一点,缺东少西的,也静不下心来考试。
顾霖点点头:难为你还想到他了。
程氏温声道:他是郡主的未婚夫,常言道女婿就是半个儿。
他长辈不在,我身为未来岳母,理当为他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