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逍和长孙敬整日为了讨伐叛贼的事情四处奔走。
天色将暗,刘筝呆坐在房里沉思。
王妃,你要多吃些。
阿兰端上补品。
我不想吃。
刘筝摇摇头。
王妃,你还是不舒服吗?要不要我请大医来看看?其实,怀孕一段时间后,刘筝先前的恶心呕吐的症状已经减轻,她要有不舒服的话,也是心理因素,而不是身体的状况。
我没事,已经不会呕吐了。
王妃,你要多照顾自己的身子啊,王爷每天和舅老爷出去,也不知道忙些什么。
是啊,这些日子以来,逍经常不回房休息,就是回来了也很沉默,遑论对她温柔呵护了。
刘筝蹙着眉想道,莫非他真的不想要他们的孩子?因为她杵逆他的意思,怀了他的骨肉,所以他对她很不谅解?王爷!刘筝听到阿兰的叫声,真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他终于回来看她了;忧的是他会不会还是冷漠侍她?逍……刘筝轻声喊他。
嗯。
拓跋逍坐在床边的椅子上。
逍,我自作主张怀了孩子,你很不开心?我……拓跋逍抬头看她,唉,你不知道我的苦衷。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你不希望我因为生下太子而被处死。
可是我……刘筝想要对他表白自己的心意。
拓跋逍闻言震惊极了。
她知道太子之母会被处死的事情,那她为什么还……是谁告诉你的?你别管谁说的,我不在乎你当不当皇帝,也不在乎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太子,我只是想要为你生下亲骨肉!刘筝诚挚地盯着他说道。
筝!你……拓跋逍十分感动。
她竟然宁可牺牲生命,也要为他孕育子嗣!他又何尝不想要一个属于他们的爱的结果呢?可是他不能啊!他绝不要她离他远去!再过一阵子他就要起兵推翻余弟的暴政,也就是说他将要登基为帝,筝产下的婴儿将封为太子,而她就要被处死了。
天啊!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要发生了吗?不!筝!不……拓跋逍想起来心痛如绞,我宁愿没有孩子,我只要你……逍……刘筝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逍果然爱她胜过孩子,可是她除了能给他自己外,还能给他一个孩子啊!逍,我爱你,也爱孩子。
她深情款款的望着他,我怎么样无所谓,我只要你们幸福。
刘筝的肺腑之言让拓跋逍万分感动,筝……他将她拥入怀中。
逍……刘筝柔顺地倚着他的胸膛。
一旁的阿兰已经感动落泪,都是舅老爷害的!舅父?拓跋逍皱一下眉头,阿兰,你说的是什么意思?王爷,都是舅老爷在王妃面前挑拨离间,王妃才会……阿兰将长孙敬那一夜对刘筝说的话全盘托出。
有这种事?又是舅父!拓跋逍气愤的咬着牙道。
逍,你不要怪舅父,是我自己愿意的。
刘筝连忙相劝。
之前,她的确是受了长孙敬的蛊惑没错,可是后来她却是心甘情愿,冒死要为逍怀孩子的啊!筝,舅父一次又一次设计我们,太过分了!我早该猜到,这全是他的杰作!哼!舅父知道他不要别的女人,竟然在筝面前造谣生事,设计让她来迷惑他,要她受孕。
舅父一直以来用尽心机手段就是为了要他登基为帝,他究竟是为了他,抑或是为了他个人的野心?不!他绝不能再任由舅父摆布!可是如今国家的情势却不容他撒手不管啊!他该如何是好呢?刘筝看拓跋逍陷入沉思,有点担心。
逍,你怎么啦?她轻轻摇他。
拓跋逍这才回过神来,我没事。
筝,你听我说,往后不管舅父跟你说什么,你都别相信他,好吗?逍,你……她疑惑地看着他。
知道吗?筝。
他要得到她的保证才会安心。
她对他点点头,我明白了。
好了,时候不早,你有身孕别太操劳,要多休息。
拓跋逍说着扶她躺下。
刘筝拉着他的手不放,逍,你不会离开我吧?她的眼神充满忧伤。
拓跋逍低头吻她,怎么会?快别胡思乱想,我留下来陪你就是了。
听到他的承诺,刘筝这才安心地闭上眼睛。
拓跋逍半躺在床上陪她,直到她进入梦乡。
我的筝,你放心!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眼睁睁看你被处死的,我就是拼着皇帝不当,也要和你相偕到老!☆☆☆新皇拓跋余为了收买人心,对文武官员厚予赏赐,国库很快挥霍一空,加上他爱好声色犬马,根本不过问国家政事,魏国朝政日渐败坏。
拓跋逍面对这种情形,当然是忧心忡忡。
这日他坐在书房中,叹气连连。
父皇啊!我怎忍心见您的江山落到如此境地?他心中愁怅万分。
此时仆人前来通报长孙敬来访,他放下手中的笔,站了起来。
逍儿!长孙敬走到桌前坐下,攻城的事情,策划得怎么样了?还在准备当中。
拓跋逍皱着眉道。
是吗?长孙敬挑眉冷笑,逍儿,你该不会因为王妃有了身孕,所以迟疑了吧?拓跋逍没料到他会这么说,怒火升了上来。
哼!这都是舅父一手主导的结果,他还敢这样质问他?舅父!你不要逼我!拓跋逍强忍着怒气。
逍儿,不是我逼你,这是你自己的使命感!长孙敬起身走到桌前拿起他方才写的文章,你说这是什么?他看了一眼,默不作声。
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
长孙敬大声朗诵出来,逍儿,这是曹植的抱负,也是你的,不是吗?拓跋逍在心中叹了口气。
他崇拜曹植的英雄豪情,正如同激赏他的儿女情长一般,在曹植的文章中,大丈夫处世必得成就一番伟大功业,方能不枉此生,他又何尝不是这么认为?逍儿,你可别为了儿女情长,埋没了英雄大志啊!长孙敬提醒他。
我……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明白你在想什么。
长孙敬打断他的话,你怕当了皇帝之后要立太子,就得把你心爱的女人处死,是吗?拓跋逍默认了。
逍儿,如果你舍不得她,可以另觅侍妾生下太子,不一定非要立她的孩子啊!另立侍妾生下太子?不!他不要别的女人,又怎么和别的女人生孩子呢?拓跋逍摇摇头,舅父,你不必费心,这件事我自己能解决。
逍儿,你……长孙敬生气了,你不要执迷不悟!依他看执迷不悟的是舅父吧!舅父,我坦白告诉你,他决定和他说清楚,你不必再处心积虑,妄想我登基为帝了。
逍儿?!长孙敬十分震惊,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当真为了那个女人,连国家民族都不顾?我不会这么糊涂的,舅父。
拓跋逍义正辞严的道:我们还是照原定计划,打进皇宫推翻暴政,但是我不当皇帝。
你不当?长孙敬不解,那叫谁当?拥立皇孙拓跋睿登基。
皇孙拓跋睿?他只是个小孩子啊!我知道,我愿意全力辅佐他。
逍儿!长孙敬冷笑,说到底你还不是为了那个女人,所以宁愿放弃皇帝宝座!舅父,说到底你还不是为了个人野心,千方百计拥立我。
拓跋逍冷冷的看着他。
长孙敬没料到拓跋逍完全看穿了他的阴谋诡计。
逍儿!你怎能这样说话?他气得有些语无伦次,难道你忘了你母亲临终的遗言?我没忘,舅父,我相信母亲在天之灵,也不希望我为了皇位和兄弟自相残杀。
这只是你的借口!拓跋逍摇摇头,不,你不明白,余弟篡位人心不服,有多少同你我一样的人处心积虑要取而代之?如果我们兄弟一个个为了皇位争夺钩心斗角,甚至拼得你死我活,那会有多悲惨?这……唯有让皇兄的孩子名正言顺即位为皇帝,才能杜绝悠悠众口,消弭腥风血雨。
闻言,长孙敬无话可说。
舅父,这也是永世之业,金石之功啊!拓跋逍缓缓说道。
逍儿……舅父,我不会令你失望的,无论如何,我会好好孝敬你,做一个让你感到骄傲的外甥。
拓跋逍真挚的看着他。
长孙敬从他眼中看到无比坚定的信念。
他的外甥确实是个聪明睿智的男人,他这样深明大义,他实在无话可说了。
☆☆☆刘筝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而拓跋逍为了宫中的事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刘筝百无聊赖,时常到书房走动。
她顺手翻阅他的文章,当她看到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这几个字时,立刻正襟危坐。
逍一直怀抱着这样远大的抱负?他一定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吧?或许他一心一意想成为魏国的皇帝。
对了,他就是担心登基之后必须处死太子之母,所以才不让她受孕的啊!这样说来,他一直有登基为帝的心啊!而他因为爱她,舍不得她死,所以不当皇帝?不!她不能让逍为了她一生的理想付诺流水。
她不该成为他的绊脚石!刘筝想得激动,肚子突然痛了起来。
碍…她忍不住大喊出声。
阿兰闻声急忙跑进来,却见到她抱着肚子,疼得倒在地上。
王妃!快请太医啊!阿兰对着门外大叫。
几个奴婢急忙将刘筝扶上床躺下,她额上不断冒出豆大的汗珠,脸上布满了痛苦的表情。
不一会儿,太医就来了。
太医!快看看王妃啊!嗯,王妃就要临盆了。
太医把了脉之后说。
于是,奴婢们又听从太医吩咐,赶紧准备生产必备的用具。
刘筝在床上躺了一天,受尽折磨,终于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哇……男婴的哭声十分响亮。
她奋力睁开眼睛,要看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
我的孩子……王妃,小王爷在这里!阿兰赶紧将孩子抱给她。
刘筝看孩子的五官像极了拓跋逍,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
逍,我终于为你生下属于我们的孩子了,我想你一定会喜欢他的!刘筝激动之余,眼泪潸潸落下。
王妃,你别难过,这样对身子不好啊!还是多休息吧。
太医在一旁劝慰。
王爷呢?她好想见他。
王爷和舅老爷一早就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阿兰回道。
逍必定又是为了朝政的事在烦心,她不能再为他添麻烦了。
他既然顾忌她,不肯安心就任皇位,那么她如果一死,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反正她已经为他生下孩子,她能给他的全都给他了。
她要他能风风光光当魏国的皇帝,他不仅当之无愧,也是他一生的梦想啊!刘筝在心底暗下决定,为了让拓跋逍无后顾之忧,她愿意牺牲。
王妃?阿兰看她发愣,有些不解。
我要抱抱孩子。
刘筝伸手接过男婴,搂在怀里。
我可怜的孩子,让娘多看你一眼。
她想起来心酸,泪如雨下。
王妃?我没事。
刘筝勉强露出笑容,你们先出去,让我静一静,她将男婴交给阿兰。
阿兰接过他,就和太医行礼退下了。
刘筝挣扎着摸到床边方才剪脐带的剪刀,就往自己腕上割了下去。
筝。
拓跋逍正巧推门进来。
她虚弱地抬眼望他,逍……拓跋逍发现情况不对,飞奔过来,抢过剪刀,却见她的手腕淌满了鲜血。
来人啊!他慌乱的对着门外大叫。
筝!为什么这么做?他弯身抱她,轻轻摇着她。
逍,你安心做皇帝,不必顾虑我……刘筝语气微弱。
你胡说些什么?拓跋逍十分震惊,快别说话,你太虚弱了!仆人和太医同时来到,太医立即趋前为刘筝止血治伤。
她先前分娩已经元气大伤,再加上方才失血太多,她昏了过去。
拓跋逍慌了,筝!筝!你醒醒啊!王爷,你别动王妃,让她好好休养。
太医劝着。
筝!筝!拓跋逍还是坐在床沿,不停地呼喊她的名字。
王爷,你累了一天,先去休息吧,这里有我们。
阿兰也劝着他。
不!拓跋逍摇摇头,我要在这里守着她!王爷,去看看小王爷吧。
不,我只要她赶紧醒来……拓跋逍喃喃自语。
王爷……你们都下去吧!他摆摆手。
一行人只好退下,留下拓跋逍独自陪着昏迷的刘筝。
筝,你为何想不开啊?当初你为了不肯嫁给我而自刎,如今你已爱上了我,也知道我深爱着你,为何还要做傻事呢?你难道不知道这刀割在你的手上,却是痛在我的心上啊!筝!你可得赶紧醒过来啊!拓跋逍一整夜都陪在刘筝床边,未曾合眼。
当清晨的阳光照进房里时,刘筝缓缓睁开眼睛。
她看见拓跋逍就坐在床沿,失神地望着她。
逍……她微弱的呼唤道。
拓跋逍这才回过神来,筝!他显得十分惊喜。
逍……刘筝的眼泪又掉下来。
她竟然没有死,她想要牺牲自己成全他的愿望还是没能实现。
筝……拓跋逍弯身拥抱她,你为什么这么傻?逍,我知道你最近心烦朝廷的事,都怪我……这怎么能怪你,是国家不幸,我们也莫可奈何啊!可是,如果没有我,你就可以义无反顾推翻暴政,取而代之,为百姓谋福了。
筝,拓跋逍坐起身来,认真地盯着她。
朝廷的事已经解决了,你不必挂心。
你真的放弃了皇位?你很失望?你希望我即位为皇帝?拓跋逍愣住了。
逍,我不希望你为了我牺牲自己的理想。
一听见她的话,拓跋逍震惊极了。
难道筝就是为了成全他当皇帝的心愿,才毅然决然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天啊,真是个傻丫头!她以为没了她,他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即位为帝,并将他们的孩子立为太子了?她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莫非又是舅父的煽动?筝,是不是舅父又在你面前说了什么?拓跋逍不悦的问道。
没有,这不关舅父的事。
刘筝摇摇头,是我自己……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的?就像舅父曾告诉他的话,母亲也是宁愿牺牲自己,期盼他有朝一日能成为太子的啊!没想到筝对他的爱是如此深刻。
拓跋逍感动的说:你不必这样,我本无意当太子,更无意当皇帝。
刘筝难以置信的问道:可是你写的‘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
’难道不是这个意思?筝,你听我说,这次我策划朝廷的政变,比起我自己当皇帝要有意义的多了,你知道吗?他不厌其烦向她解释,我协助皇兄的孩子顺利登基,杜绝一批野心分子对于皇位的觊觎,阻止了一场兄弟阋墙的悲剧,为我们魏国维系命脉。
拓跋逍将此次和长孙敬合谋策动政变的来龙去脉全说给她听。
待他说完后,她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逍的永世之业、金石之功指的是这个。
嗯,逍这样做,的确很了不起。
所以说,你别再做傻事了。
他再度拥住她,从今以后我不许你再有离开我的念头,我要一辈子把你留在身边,好好照顾你、爱你,还有我们的孩子。
逍,你看过孩子了吗?你喜欢他吗?我没看到他,但是我一定会喜欢他。
拓跋逍向她保证。
真的?嗯,我迫不及待要见他了。
拓跋逍起身向外大喊:阿兰,把小王爷抱来。
刘筝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逍不当皇帝了,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当太子了,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平安的在一起了。
☆☆☆刘筝休养了好一段日子,才逐渐恢复元气。
拓跋逍在新皇即位后担任比从前更重要的职位,每天十分的忙碌。
阿兰,小王爷睡了吗?刘筝坐在梳收台前,询问道。
是的,奶娘方才喂过奶,已经哄小王爷睡了。
嗯,那我去书房坐坐。
好的,王妃。
刘筝慢慢的走到书房。
她发现拓跋逍上回的那一篇文章仍放在书案上,她拿起来仔细读了一遍。
嗯,逍的确是一个不凡的英雄豪杰,他不恋栈名位,真了不起。
她放下文章,抬头看墙上那幅仕女图。
逍虽是一个鲜卑人,可是既画得一幅好画,又写得一手好字,对于诗词歌赋也多有涉猎,尤其最教人钦佩的还是那英雄豪杰的气魄。
刘筝为夫婿感到无比骄傲,她不禁露出微笑来。
一进房即看见她在微笑的拓跋逍,忍不住调侃道:笑什么?是我的文章写得不好,还是画画得不好?都很好!真的!她回头赞许他。
拓跋逍走过来拉她坐在自己腿上。
筝,你老实说,我比起江南名士如何?他认真的问道。
江南名士?逍还在吃谢公子的醋啊?逍,你明知道我——她急于解释。
不要紧张,我明白。
拓跋逍淡淡一笑,我只是想知道,我能不能和中原才子相提并论?适当之无愧啊!当然可以!我很欣赏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他能写出柔情似水的洛神赋,也能作出‘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这等伟大抱负的文章。
拓跋逍赞叹不已。
是啊!才高八斗的曹植的确是了不起。
而逍不正像他一样吗?对于国家朝政也是满腔热血。
逍,你好像曹子建!刘筝情不自禁的称赞他。
筝,你太抬举我了。
拓跋逍笑了起来,也许是吧,当年他父亲魏王曹操本有意立他为世子,无奈他纵情诗酒,曹操对他很失望,所以才改立曹丕为世子。
他轻叹一口气。
其实,我倒向往无拘无束,闲云野鹤的生活。
筝,你愿与我做一对平凡夫妻吗?逍,我愿与你做生生世世的夫妻!刘筝诚挚的道。
他紧紧拥抱住她,筝,等朝廷的事告一段落,我们带着孩子回江夏王府,探望你父母,好吗?逍……刘筝感动的看着他。
他们上次本来要回乡,却被长孙敬阻拦,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她环臂将他紧紧抱住,在心中不停的喊道——逍,你对我真好!尾声从此以后,北魏汉化的脚步越来越快。
传到北魏孝文帝时,甚至宣布将姓氏拓跋改为汉人的元姓,并且鼓励胡汉通婚,开始一连串的全面汉化运动。
在五胡之中,鲜卑被认为是汉化最深的民族。
后来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就是出身于鲜卑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