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锦衣杀 > 第38章 错过

第38章 错过

2025-03-22 08:30:16

陆珩将王言卿护在身后,动作虽然不大,但意味十分强势。

男子看到陆珩的表态,不敢再盯着王言卿,却还不甘心,嘴上阴阳怪气说道:先前一直听闻陆大人不近女色,没想到传言不可信,明明陆大人携美出游,快活的很。

陆大人在哪里找来了这么美貌的女子?陆大人有门路,何不介绍给我?男子的语气猥琐下流,听得王言卿不断皱眉。

她想起陆珩对此人的称呼,忍住不快,借着陆珩身形遮挡转身,一眼都不想看这种人。

陆珩脸上浅笑从容,笑意却丝毫未达眼底。

他听懂了张鹤龄背后的意味,眼睛危险地眯了眯,张口就要门路介绍,张鹤龄以为王言卿是什么人?陆珩眼中冷淡讥诮,缓慢开口道:昌国公,这是在下家眷。

她是族中独女,未有姐妹,恐怕无法替昌国公保媒了。

王言卿听到陆珩的话,微微惊讶,二哥为什么不明说她是陆家养女,而要用家眷这种含糊不清的形容?张鹤龄一听陆珩的语气就知道越界了。

他见王言卿年轻美丽,以前从未在京城见过,便以为这是陆珩从哪里找来的美伎瘦马,放肆开一些下流的玩笑话。

没想到,她竟然是陆珩正经的妻妾。

既然进了陆家的门,那就不是他能评头论足的了,张鹤龄脸色讪讪,僵笑道:竟然是陆大人的家眷。

陆大人何时有了夫人,怎么我们都不知道?在下的家事,就不劳昌国公操心了。

陆珩淡淡扫了张鹤龄一眼,说,家中还有些急事,不搅扰昌国公兴致了。

昌国公继续,在下先行一步。

陆珩说完,都不等张鹤龄反应,护着王言卿便离开。

两拨人擦肩而过,陆珩身形修长挺拔,形单影只,而张鹤龄大腹便便,扈从如云,对比十分鲜明。

明明陆珩这边只有他一个男子,可是气势却比前呼后拥的张鹤龄强势多了。

张鹤龄下意识地往旁边看去,而陆珩将王言卿护在另一侧,衣袖始终挡在前方,张鹤龄只看到一袭红色裙裾翩跹远去,佳人的面容却一点都没瞧到。

张鹤龄不免跳脚,觉得被陆珩针对,但他再气,也不敢上前和陆珩嚷嚷。

自从正德帝早逝、嘉靖帝登基后,张家就成了空中楼阁。

虽然张太后还在宫中摆着皇太后的威风,但张家的境况,已经和弘治、正德年间完全不能比了。

张鹤龄是张太后的弟弟,虽然贵为国公,但和武定侯、镇远侯这种靠军功封侯的人家不同,他们家原来是白身,父亲张峦考中秀才,但再往上就屡试不第。

连功名都没有,仕途上自然不会有什么建树,张家能发迹,全靠女人。

张峦才智平平,却生了一个好女儿。

张氏运气极好,被选为太子妃,同年成化皇帝病逝,张氏没有经历宫斗,顺顺畅畅就当了皇后。

弘治皇帝对妻子张皇后十分爱重,虽贵为帝王,却像民间百姓一样一夫一妻,后宫没有任何妃嫔。

张皇后生下两子一女,可惜后两个孩子都没有活下来,唯有长子顺利活到成年,早早就被立为太子,正是后来的正德皇帝。

张皇后在宫里的日子十分舒心,张家因此一飞冲天。

弘治年间,张峦被封寿宁侯,张峦死后,张鹤龄袭封寿宁侯,弟弟张延龄先是被封为建昌伯,后来又被进为建昌侯。

弘治帝死后,张皇后的儿子登基,年号正德。

正德皇帝虽然不像弘治帝一样对张家予取予求,但也算厚待。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正德皇帝早亡,并且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只能从宗室中挑选藩王继承大宗。

这个幸运儿便是嘉靖皇帝,嘉靖帝登基后,为了表示对张太后的尊敬,加封张鹤龄为昌国公。

张家一门两侯,看起来煊赫无比,然而事实上,除了张太后,张家没有任何政治资本,甚至连没有爵位的陆家都不如。

说白了陆家和武定侯、镇远侯这些人才是一个圈子,家里男子代代掌军,女子代代联姻,战友、亲故根盘错节,这才是真正的贵族出身。

陆珩比那些人还特殊一些,他们家是世代锦衣卫,亲友不及武定侯府多,但杀伤力可大多了。

张鹤龄一个有名无实的昌国公,在京城中当个富贵闲人也就罢了,哪敢和御前一等一的实权高官叫板?京城中多少人家都栽在陆珩手里,张家今非昔比,还是算了。

但张鹤龄依然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等陆珩走远后,他愤愤往地上啐了一口,颐指气使骂了几句,等把威风摆回来了,才心满意足出门,往另一个场子走去。

上元佳节,这么热闹的日子怎么能少了张鹤龄?张鹤龄大摆宴席,玩乐的节目一个接一个,他在酒楼吃完了饭,还要去另一个地方,接着续场子。

傅霆州惦记着王言卿,心急如焚,根本没空搭理其他,只想赶紧把洪晚情甩开,然后去找王言卿。

路上洪晚情几次给他指路边的热闹,傅霆州都置之不理,这样几次后,洪晚情也自讨没趣,不再说话了。

傅霆州带着洪晚情以行军一样的速度回到永平侯府的队伍。

洪晚情说自己害怕,要求傅霆州护送,傅霆州也只是护送而已。

陈氏和永平侯夫人有意给新人创造空间,故意带人和傅霆州、洪晚情走散,去了另一条路。

永平侯府的奴仆瞧见傅霆州、洪晚情回来,虽然觉得他们回来的太早了,但还是笑容满面,热情地招呼两人:镇远侯,三姑娘,你们回来了。

我们刚才一不留神,不知怎么走岔了路,再也找不到你们了。

侯夫人还担心三姑娘被贼人掳了去呢,幸好有镇远侯在。

永平侯夫人和陈氏听到动静,也朝这里看过来。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暧昧而探究的笑,得宠的丫鬟故意问洪晚情另一条街的灯好不好看,洪晚情僵硬地勾了勾唇角,笑容十分勉强。

身边人去的时候心不在焉,回的时候一心只想抽身,洪晚情哪有时间看灯呢?依譁永平侯夫人却不知道女儿的心理活动,她见傅霆州和洪晚情气氛尴尬,也只以为年轻人脸皮薄,抹不开脸。

她不顾傅霆州几次暗示告辞的话音,拉着傅霆州道:今日多亏了镇远侯,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女儿。

镇远侯路上没遇到意外吧?傅霆州一把洪晚情送到就想离开,但永平侯夫人不放人,他只能耐着性子答道:没有。

那边人多,连我们这条街都能听到声音,那边到底在热闹什么?傅霆州哪留意过街上有什么,随口道:没什么,舞龙而已。

竟然还有舞龙?永平侯夫人惊讶地呼了一声,忙问,我们家三姑娘笨手笨脚的,这一路没给镇远侯添麻烦吧?没有。

傅霆州回答总是如此言简意赅,便是永平侯夫人没话找话都问不下去了。

永平侯夫人掩唇笑了笑,转头对陈氏说:三姑娘从小就娇气,家里姐妹就她吃不得苦,多走两步路都喊累。

如今竟然跟着镇远侯走了这么远,还看到了舞龙,连我这个母亲都不敢信。

陈氏笑道:姑娘长大了,当然不一样了。

我们这些做母亲的,也是时候放手了。

永平侯夫人笑笑,倒也没反驳。

这时候有人围到永平侯夫人身边说话,傅霆州实在等不下去了,干脆走到陈氏身边,直接说:母亲,我另外有些事,得先走了。

我把邢彦留下,等一会,让邢彦护送你们回家。

邢彦是傅霆州身边最得力的侍卫,平时几乎寸步不离。

陈氏一听着急,忙问:今儿上元节,处处都在热闹,你还要去哪?傅霆州知道母亲不喜欢卿卿,当然不会把卿卿可能在京城的事告诉陈氏,只是说:一些私事。

傅霆州不肯说,但是陈氏看他的表情,一下就猜到肯定又是为了王言卿。

陈氏心里生气,今日洪家人都在,傅霆州却抛下众人去找劳什子王言卿,像什么样?陈氏有心阻止,说:刚刚洪夫人还和我说起,昌国公就在前面设宴,包了一整座酒楼呢。

洪夫人觉得过而不问太过失礼,打算让洪家少爷们进去问个安,你不一起去?昌国公?傅霆州一听这个名字就皱起眉,说,此人不用结交,别和张家走太近。

时候不早了,母亲和妹妹看尽兴了就尽快回府吧,我先走了。

陈氏瞪大眼睛,还没来得及说话,傅霆州已经走到永平侯夫人面前,拱手道:晚辈另有他事,先行一步。

之后不等永平侯夫人反应,转身就走。

永平侯夫人和身边的侍女一起愣住,片刻后,永平侯夫人笑着问陈氏:镇远侯急匆匆就走了,是不是府里有事?老夫人您若有事,自去就是了,别被我们耽误了功夫。

陈氏尴尬,她没法解释,只好顺势告辞。

永平侯夫人和傅霆州在前面说话,姑娘们跟在嫡母身后。

她们不好意思凑到外男跟前,便拉着洪晚情打趣。

庶妹们的话看似奉承,其实暗藏心机,往常洪晚情听到这些话总要顶回去,但今日,她莫名累得厉害,再提不起针锋相对的力气。

一群小姐丫鬟正叽叽喳喳,忽然看到傅霆州告辞走了,随即镇远侯府也离开了。

永平侯府的小姐们不解,忙问:怎么了?永平侯夫人让人将小姐们聚拢起来,谨防走丢。

听到姑娘们的问话,永平侯夫人淡淡道:镇远侯府里还有事,就先走了。

永平侯姑娘们听到都难掩失望,她们久在内宅,少见外男,尤其是傅霆州这样英武俊美、年轻有为的未婚男子,放在任何人眼里都是佳婿。

傅霆州走了,逛街顿时也失去一半乐趣。

永平侯夫人假装不知道庶女们的心思,她把洪晚情拉到身边,低声问:你和镇远侯怎么样了?洪晚情听到母亲问话,眼眶发酸,当即险些落下泪来。

她抬头,正待说什么,忽然扫到不远处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掠过。

洪晚情看得愣住了,永平侯夫人回头,只看到滚滚人潮,重重灯影。

她转过视线,稀奇地问女儿:你看什么呢?洪晚情回过神来,赶紧摇头说没事。

永平侯夫人见问不出什么,不再记挂,连刚才的话题也忘了。

等母亲离开后,洪晚情落后半步,不由回头望向傅霆州离去的方向。

不知道这算不算造化弄人,傅霆州急着去寻人,没耐心听她们把话说完就原路返回。

可是,但凡他再多待一会,但凡他换个方向,就遇到他心心念念的养妹了。

·陆珩也是服了,今夜他仿佛和傅霆州结下不解之缘,先是闲逛时无意撞到,后来他紧急换了地方,竟然又差点碰上。

幸好傅霆州先走一步,他们刚好错过。

陆珩看似单独出门,其实身边一直跟着侍从。

探子不断将四周的情况报告陆珩,陆珩规划路线,不动声色阻止了王言卿和傅霆州见面,一路无波无澜回府。

在外面走了半夜,王言卿也累了。

她回府后长松一口气,在丫鬟的服侍下撤去暖炉、护套等物,露出里面轻便的衣裙。

王言卿净了手,走向同样换了便装的陆珩,问:二哥,今日遇到的那个人是谁?陆珩穿着一身浅灰色圆领袍,坐在灯下,称得上长身玉立,熠熠生辉。

陆珩抿了口茶,放下茶盏,拉着王言卿坐到对面,漫不经心道:昌国公张鹤龄,一个蠢人。

二哥。

王言卿注视着他,如实说,你看谁都是蠢人。

说他蠢都是抬举他。

陆珩轻嗤一声,意有所指补充道,他是张太后的弟弟。

王言卿一听,眨了眨眼睛,有些明白了。

陆珩见她领悟过来,继续说:张太后作为一个女子,这一生也算极尽荣宠,空前绝后。

她父亲原本只是个秀才,仰仗堂兄的官职,女儿得以参与选秀。

恰巧张家的女儿被选中了,入宫当了太子妃,同年顺顺畅畅当了皇后,张家一家跟着鸡犬升天。

弘治皇帝……陆珩说着停顿了一下,脸上表情有些耐人寻味。

王言卿见状,问:弘治皇帝怎么了?陆珩垂眸笑了下,端起茶盏,靠在椅背上慢慢撇动茶沫:弘治陛下是个很孝顺的皇帝。

他温和恭让,勤勉良善,早朝、午朝、经筵无一日缺席,终生只立张皇后一妻,无妃无嫔,并对张后一族极尽宠幸。

张皇后生下太子后,张皇后之父张峦以皇后有功之名,要求给自家封侯。

哪怕群臣反对,称先前从未有此先例,弘治皇帝依然允了。

后来张峦死了,张皇后的弟弟张鹤龄袭寿宁侯,另一个弟弟张延龄被封为建昌侯,张家的族人、门客乃至养子全部授予高官厚禄。

在弘治一朝,张家可谓满门荣贵,无人可挡。

王言卿听到这里,忍不住皱眉。

寻常丈夫怎么优待妻子都是自己家事,别人管不着,但皇帝不行。

因为皇帝给出去的,往往都是民脂民膏,国家权利。

王言卿不由问:就没有人反对吗?当然有。

陆珩说,有人仅因为不肯为张家兄弟写文章,便被弘治帝免职。

一次宴会上,弘治帝更衣,张鹤龄兄弟借醉拿皇帝的冠来戴,弘治帝回来,什么也没说。

没几日,张鹤龄二人又想戴帝冠,一个太监看不过去,出言呵斥,被张后所阻。

王言卿听着拧眉,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实发生在宫廷的:宴会上公然窥视御帷……传出去,岂不是大祸?陆珩轻轻笑了一声,玩味道:能有什么祸患。

反倒是呵斥张鹤龄兄弟的太监倒了大霉,张皇后被人冒犯,十分生气,和弘治皇帝告状。

弘治皇帝没有追责张鹤龄兄弟,而是命锦衣卫将多事的太监关押,没两天,那个太监就被张皇后授意,在狱中杖死了。

发生在锦衣卫的诏狱里,难怪陆珩知道的这么清楚。

王言卿大概明白陆珩提起弘治皇帝时态度为什么微妙了,冠是礼器,不能随便戴,张鹤龄兄弟二人戴皇帝的冠,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由此不难窥见,张皇后如何偏纵娘家,弘治皇帝面对跋扈的后族如何不作为。

张鹤龄兄弟当着皇帝的面都这样,对待普通官员、百姓时,会收敛吗?对张皇后来说,弘治皇帝这一世只娶了她一人,终其一生没有宠爱其他女人,当然是个好丈夫。

但对于别人而言,弘治皇帝是不是个好君王,就未必了。

王言卿明白张鹤龄今日看到她为何那么不规矩了,有这样一位皇后姐姐纵容,还有什么干不出来。

弘治皇帝死后,登基的又是张皇后的亲生儿子,张家会如何无法无天,完全可以预料。

要不是正德皇帝突然亡故,他们会一直无法无天下去。

王言卿想了一会,问:那之后,张鹤龄的爵位为什么又成了昌国公?那就是这一朝的事了。

陆珩说,陛下刚来京城时,张鹤龄代表张太后迎接圣上。

陛下登基元年,张太后提起扶立之恩,陛下为感谢张鹤龄迎位之功,便晋封张鹤龄为昌国公。

王言卿轻轻应了一声,她紧紧看着陆珩,陆珩察觉她的视线,笑着弹了她一下:看我做什么。

王言卿便知道,她猜测的没错。

张家最开始确实做着国舅爷的梦,今上能当皇帝全是张太后做主,小皇帝还不得感恩戴德地捧着他们?结果,张家和张太后踢到铁板了。

陆珩大概给王言卿说了因果厉害,剩下的也不再多谈。

他说这些,一来是因为遇到了张鹤龄,怕王言卿在那个老色鬼手上吃亏;二来,是因为蒋太后病重,宫廷指不定要出什么变故。

陆珩不能时时刻刻顾着家里,趁现在提醒王言卿,也好让她提前做准备。

最后,陆珩淡淡道:张家人都不是好东西,你离他们远些。

陆珩这话将张太后也骂了进去。

王言卿心里无奈,心想二哥真是敢说。

同时,她也明白陆家和张家不是一路人,无论陆珩实际对张家观感怎么样,在明面上,他不能对张家有任何好颜色,要不然就是在皇帝眼里戳钉子。

王言卿暗暗警醒自己,日后见了张家人就绕路,决不能给二哥添麻烦。

陆珩见她那么严肃,不由笑了笑,捏住她的脸颊道:小事而已,你不必紧张。

区区一个张家,还影响不了我。

二哥!王言卿肃着脸去掰他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你怎么动不动捏我的脸?陆珩置若罔闻,王言卿那点力道对他来说微不足道,他依然揉搓着王言卿的脸,手瘾过够了才慢慢收回手:你在二哥面前,永远都是小孩子。

不过你太瘦了,脸上都没什么肉,以后要多吃些。

要不然遇到外人,别人还以为我在苛待你呢。

王言卿终于摆脱他的手,赶紧远离陆珩,自己揉脸。

她听到陆珩的话,手微微一顿,迟疑了片刻后问:二哥,今日见到昌国公时,你为什么不直接说我是你妹妹?陆珩一听,似笑非笑看向王言卿:卿卿这么想当陆家的小姐?王言卿觉得他这话说不出的奇怪:那不然呢?作者有话说:陆珩:啧,我的妹妹竟然这么没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