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o.08 皇后策 > 第十二章 罗网

第十二章 罗网

2025-03-29 06:56:25

夜里的春雨淅淅沥沥,纵横着经纬之网。

帷幕里闪过一束冷光,预示夏天即将到来,春天正被雨点一点一滴地泯灭。

元君宙已离开皇陵。

洛阳大军通行无阻,所用皆原太尉府虎符。

阿宙……不,现在只能称呼他为元君宙了。

元君宙虽然交出皇储位,但还是最高军事长官。

若是他统帅大军进逼长安,他志在夺宫,是几乎可以确凿的了。

我脱下簪环,伏在庆前说:元君宙曾拥有星图,我是到南军大营路上时才知道的。

我劝过他。

后来我去邺城找你之前,亲眼看见他将星图烧毁。

天寰注视着床帐上的流苏,谢谢你说出来了。

他离开皇陵,只是他夺取他最想要的东西的第一步。

我贴着天寰的耳朵说:皇家要立刻出击乱军吗?擅囚朝廷命官,擅朝首都进军,都是死罪。

若不怕民间兄弟戈矛自相残杀的评论,就该速战速决,以绝后患。

天寰不置可否,问我:他最想要的是什么,知道吗?他自问自答:你。

目光直逼我,似有千言万语未吐。

我垂下头.天寰……他疲惫地摇头,对我一笑,不用说了,我都知道。

来,你听我说……他说了许久,我捏住被子里他冰凉的手。

子翼先生跪在我背后,皇后?天寰松开我的手,去吧,光华。

这个宫属于你,全凭你做主。

太一抱着浩晴在角落里靠着。

浩晴睡得香,太一泪眼蒙眬。

这所宫,只能听命于我一个人了。

我抑制住惶惑,把纷乱的思绪梳理清晰。

我示意罗夫人将浩晴抱走,对太一说:跟我来。

太一急切地问:母后?我……天有命,你不需要问!我严厉地说。

我把他带到太极宫皇帝的书案前,平静地打开一个个盒子,把皇帝所用的玉玺印绶放到他的手下。

我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尽责地告诉他:这个……是镇国之宝。

这个,是你父皇的私印。

这个……太一记性极好,我只说了一遍,他就记住了。

好,既然记住了,就要学会怎么用。

你试一次给我看。

我去赵王府的晚上,你父皇交给你的手卷,你打开盖上玉玺。

太一从袖子里取出手卷。

他稳重地将玉玺印上泥,重重地压在卷尾,红色异常鲜艳明晰。

我顿生酸楚。

太一的眼泪夺眶而出,母后?我用手擦去他的眼泪,太一你哭,我也会哭。

可现在不是我们哭的时候,我们必须做许多事。

你父皇第一次用玉玺时和你差不多大,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是无法想象的。

但他熬过来了。

人长大了,就必须开始熬。

太一,天快亮了,我们上朝去。

皇上养病期间,由太子监国,皇后参决。

父皇病重,儿臣心忧如焚,就不可以免朝一日?太一问。

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是我和你父皇的命令。

晨钟在禁中响起,我和太一面对着不知所措的群臣。

御座空着,我陪着太子坐在稍下面的位子。

面对众人,我泰然自若地说:皇上因旧伤复发,不得不歇息数日。

太子有孝心,能理事,因此可充监国。

皇太子以嫡长子代行君职,诸位有何意见?没有人敢发表意见。

天寰已临朝二十多年,人们习惯了他在御座之上。

当他不在时,即使老谋深算的大臣,也会有面临天裂的惶恐脸色。

太一于外人面前表情静谧,居然看不出喜怒哀乐。

臣听闻洛阳有兵变,请朝廷速派兵镇压。

赵王到底在何处?朝廷需要着人查实。

庭内喧哗,众人窃窃私语。

太一对侍卫抬手。

侍卫们一起用金戟敲打地面,顿时安静下来。

太一安详地说:洛阳军队都是统一的功臣,只是受了虎符命令的正常调动而已,大家可安心,不用为流言所惑。

他们到了长安附近,朝廷就会派人安置。

五叔乃父皇爱弟,既然是食朝廷俸禄之臣,就会安守职分。

你们不用胡思乱想。

他命宦官宣读了皇帝手诏。

这是一份太子宫官员的任命名单,几乎把朝廷有所盼遇者、实权在握者囊括殆尽。

几十位官员闻名在列,跪成几排。

太一道:此诏乃父皇亲笔任命,诸位请起来。

官员们起来。

太一理好衣裳,走下台阶,向他们低头拱手。

众人大惊失色。

太一抬起头,眸子亮如明星,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滑过。

他把每个人的名字和官名都重复了一遍,而后庄重地说:诸位既乃朝廷重臣,兼东宫官员,乃孤之师友。

望同心协力,共保朝纲。

孤念一人,记一人。

有生之年,此份不忘。

官员们被他真诚的目光所触,无不感动。

太一回到座位上,照例处理日常事务。

我没有再插过一句话,他也没有再回头看我一次。

只是我们母子的约定。

朝会结束,太一有师傅崔僧固陪同,前往各官署视察。

按照我的吩咐,老朱和八名侍卫必须保护太子,做到形影不离。

太一脸上的祥和表情,因为他温睦的笑容加深了。

他离我远时,我都不敢相信他就是我十二岁的儿子。

我单独召见了长孙老将军。

老将军大约彻夜未眠,但他方才在朝堂上未发一言。

国公侄子在洛阳军,自然最知道现在的情况。

隐瞒得了众人,如何隐瞒国公?皇上还不愿下旨对乱军显诛的原因,国共知否?长孙乾长跪在我面前,皇后,臣知道。

但洛阳乱军,来者不善。

皇上龙体违和,他们就这样,是不是为了拥戴赵王继位?皇上随爱念赵王,若赵王兴兵作乱,臣请皇上大义灭亲。

皇上虽怜惜老臣家,但老臣既然在漠北送上一个儿子,此刻怎会再吝惜又送上一子?不过做出此等大事。

请皇后明察。

长安现在为老臣和白孝延将军共守,老臣五万,白将军五万,还有御林军三万,直接由皇上掌握。

长安附近,还有两大军营,共十万兵马。

四路人马,都由皇上所选拔的信赖之人为首。

但老臣有句话提醒:只要有一路秘密接应叛军,则天下之局迷乱矣。

我朝他深深一拜,国公,皇上深知您的忠诚,之所以方才东宫名单上没有您,不是因为将军年老,而是想让将军担当大任却不受注意。

请您为孺子牛,以兵权竭力保护太子宫。

这是皇上给您的旨意。

您只可看一遍,然后换我。

到时您的一臂之力,不可或缺。

长孙将军从青少年起就是厚重寡言之人。

对于他保守秘密,我有充分的信心。

送走长孙将军,谢如雅求见。

我将他宣到书房,他与我对视,就明了局势。

他劝我说:姐姐,元君宙反迹显露。

你不可再念昔日,姑息宽免。

武将我不能管,但我和岳父都绝对忠于太子,我们能控制大部分文官。

现出了杜昭维所领的京兆府和吏部,其余中央和地方之官,兵器、粮草、金钱各库都控制在我们手中。

姐姐有没有注意到,今日杜昭维以妻子难产为由,并为上朝。

别忘了,他妻子乃元君宙胞妹,他又是从太尉府长吏起步的。

要是他暧昧不明,应当机立断,解除他的职务。

杜昭维三十多岁就到了这个官位上,宰相之位指日可待,他没有理由参与叛乱。

谢如雅目前的威信,并不如北朝大族出身、联姻帝室的杜昭维。

今日凌晨,皇帝令御林军看管五王、七王府第。

连新近开府的六王子元如意也被下令不得出府,不得接见宾客。

杜昭维作为兆府尹府丑.一定有所察觉。

这种关头,他只能自动避嫌,以示清白。

我沉思至此,道:你岳父为百官之首,你与杜昭维并肩为臣。

若解除他的职务.京兆府吏部群龙无首,会人心惶惶。

我自有计较。

你替我密切注意百官动向。

你本可随意见我,但这种时刻,你频频见我,反引入怀疑。

可让崔惜宁不时入宫,将你的报告传递给我。

谢如雅凝视着我,姐姐?我不要紧。

如雅……你我都好自为之。

书房外,惠童神色凄楚。

我把他叫到树下,惠童,你是皇上老友之子。

宦官是不能干预朝政的,他只能将你放在我身边侍奉。

你跟着我十多年了,然而内外潮起,我担心你在新旧主子之间为难。

今夜你就去长乐宫吧。

没有我的召唤,不要再回来。

皇后,皇上要杀五殿下了吗?殿下已交出储位,重新来夺,理由何在?洛阳的军变,兴许只是沈谧之流所为。

沈谧像是幕后的推手。

可是,阿宙是自己离开皇陵的,他百口莫辩。

我苦笑,惠童,皇上何尝会枉杀弟弟?你此刻动身,莫要迟疑!暮云凝碧。

跪在床前已半日的子翼先生退出帘幕。

我俯身去看天寰,他并不像从前重病时的样子,只是显得疲倦至极。

子翼先生对我低声道:皇后……老朽无能。

天将巨变,宜早做准备。

天将变了吗?让子翼先生老泪纵横,皇帝真是病入膏育了?他是为了皇帝所哭,还是为了我哭?我又是谁呢?我是一个未满三十岁的女人,我是偏离了最初梦想的夏初,我是传奇的水里磨出来的石头,我是海棠花影环绕的宫里唯一的女主人。

他若去了,我还是我。

我愕然地想:既然失去他,我还是我自己,为何我绝望到不敢再呼吸?虽然冰凉的水浸没了我的心头,但我还活着,我只能伸出头呼吸。

我的声调和缓,先生的表情,就等于观察皇上龙体的刻漏 。

请您暂且回家。

为了我,求您谈笑如常。

我递给他手巾。

金盆内水寒刺骨,每跟手指都连着心地痛。

我到了天衰的身边,他还睡着。

我不叫宫人点灯,只用手指轻轻地触过他的每道轮廓。

他的样子,我早就记在心中。

现在的每一次触摸,都刻在我的灵魂深处。

他不再是让我等待的皇帝,而是我触手可及的男人。

我不知今夕何夕,不知是喜是悲。

我命令百年:非但太极宫内需要严密防备,且全宫都必须严格监视上下人等。

张公公那里,我已布置。

你是万岁心腹,任何送给我和皇上、太子的书信,物品,你都需要再次检查,才可传进来。

百年嘴唇一动,才说:遵命。

皇帝临危,孤儿寡母,不能不事先提防。

在太极宫前后殿的帘幕内,有几十个穿着宫女服装的卫士隐蔽。

他们都是皇帝亲征时所带的贴身卫士。

每一个人,我都与之握过手。

兵变是因为星图所指的天象。

皇帝驾崩,敦煌星图上不可能不显示出来。

现在的问题是:阿宙到底扮演了一个怎么样的角色?我不带任何感情地回忆在赵府的会面,他不必告诉我枣子的来处,也不必跟我直说他想要借机出城。

在皇帝的眼中,阿宙与谋反脱不了干系。

可是,他为何还有我相信他?我怎么还能相信他呢?天寰对我并没有责备,已是绝大的信赖。

有些话,我不便开口。

天寰醒来。

我端着粥,轻轻吹凉,要为他吃。

他靠在被子问:你和孩子们吃过了吗?我只能笑着说:你用了,我们再用。

他一口口地吃着,几乎不加咀嚼,不一会儿便将粥吃完。

我望着空碗,心就像空了一样。

百年作为内宫第一心腹,获准在皇帝的耳边拆信汇报。

天寰说:军国大事,不用回避皇后。

百年称是。

洛阳乱军已到城外百里,按兵不动,就地扎营。

营内自带粮草,未见五王踪影,有类似沈谧的道士一名。

天寰一笑,他们在等。

他轻蔑而淡淡地说,等朕归天。

百年咬牙不吭声。

宦官不可干预朝政,他没忘。

天寰毫无血色的脸上布满了晶莹细密的汗珠。

他睡了下来,我给他盖好被子。

他眼睛亮晶晶的,里面没有人,也没有物。

百年?天寰说得极慢极清晰,传朕旨意:先帝之妃杨夫人素日有所不谨。

朕因循先帝雅意,曲意包容至今。

然恐日后再有丑声,为元氏计,特赐杨夫人到兰若寺忏悔,而后自裁。

我吸了口冷气。

杨夫人不谨……与宦官有私……天寰早就知道!赐死杨夫人,等于弃绝了阿宙。

我眼皮极重,眼泪已干,说:赐死杨氏,我唯恐尚在京的杜驸马、七王不自安。

天寰的安排,何尝不是为了我们?但有的话,不便说,还是要说。

女人既然要快活,就不能怕死。

你为她也费了不少心思……对她仁至义尽了。

我还要说话,天寰道:我此刻不除她,将来就无人能除她。

我杀人多,再记一个在我名下也无所谓。

自从她回掖庭,你就同情她。

须知这样的女人最会伪装。

她活了四十多年,应该装够了。

他冷笑,还想等什么?他的口气刻薄,眼中的光芒不定,令人胆颤。

我走出太极宫,漫天的星星压着天幕,浓黑色调,令人喘不过气来。

我对圆荷吩咐:跟着百年去送杨夫人。

记得她是先帝之妃,要恭敬送行。

我好像听到兰若寺诵经的声音。

这是讲究轮回的时代,宣扬人们视死如归。

但死了,是否还有灵魂?此生所爱和所恨,茫茫人海,何处再去寻觅?天光发白,圆荷回来了。

她告诉我,杨夫人没有哀求,没有哭泣。

她绾着几十年前流行的高髻.穿着条年代久远的石榴裙。

她拒绝去佛堂忏悔,要求去传说中存放仕女图的地方。

善静尼姑允许了。

杨夫人的结局,好像是对文成帝的讽刺。

在那间收集了文成帝九百九十九位丽人图的屋子里,杨夫人自缢身亡。

她才是文成帝的第一千位美女,而不是我的母亲。

文成帝时代轻薄的丝绸、奢靡的服饰成了她的陪葬。

曾经以美丽受宠于北朝巅峰时期的女子,需要忏悔什么呢?忏悔青年守寡后的寂寞?惭愧为了欲望的野心?女人的一生,其实没什么可以忏悔的。

好女人,坏女人,他人自可评说。

清晨,我叫醒太一,我每日陪着太一上朝,经常不可避免地陷入恍惚。

第五日,等我们上朝回来,桌上多出来一个锦缎衬底的盒子。

七王府被严格控制,但擅长针线的七王妃还是为孩子做了顶帽子。

以前她还写信来拜祝皇子健康,这次居然没有一个字了。

事到如今,她有为难,不如不写吧。

天寰的病情日日加重,他好像费尽了心神。

洛阳的那几万军奇妙地和朝廷对峙着.朝廷不过问,他们没动静。

我怀疑长安城内外有大将会叛变接应,但四路大军,没有任何大将有一点儿异动。

杨夫人死,杜昭维马上请求解除职务。

我没有理睬,直接退回奏折。

但他从此不再到公府。

连日阴云密布,忽一日又化成雨丝紧密。

天寰终于从昏迷中醒来,他躺着听太一向他汇报朝局。

太一一边故作轻松地说着,一边带着笑。

他捏着父皇的手。

天寰日渐消瘦,手指更显细长,手上的皮肤苍白,仿佛从未遇到过阳光。

我痴痴地注视着他的手,不得不强迫自己装过头去。

等只剩下我们的时候,天寰问:你看过北海妹妹的新生儿子吗?我摇头。

天寰说:代我去看看。

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入夜前,把杜昭维带到这里来。

我眼皮一跳,天寰?一声闷雷,天寰道:你们上朝的时候,探子来报,元君宙现就在乱军之中,已朝长安来了。

他隐匿至今,还有什么可说的?长安城内,确实潜伏有别的奸臣。

一切按照我们商量的办吧。

我低下头,发现他的手指烦躁不安地颤抖着。

这双手给我太多的记忆。

现在,可能是它们最后一次打开绳结了。

它们显得慌乱,因为它们要夺取的是亲手抱养的弟弟的生命。

我跪在床头,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皇上……他优雅地抬起头,算起来,我第一次见你,是在林子里。

天正下着雨,和今天一样。

我放了你,给弟弟一个机会。

今天,我不会再给他机会。

我不许你 给他机会。

不然,我不会再放过你。

他把最狠厉的话,用最柔和的语调说出来。

他的眸子好像洞察一切。

蔑视死亡的微笑,让他的面庞散发出一种更迷人的光芒。

他道:把太一叫来……还是晌午,长安城里就起了大风。

磅礴的风雨卷起满地的落花,遍地都是英雄红泪。

我拉着宝玥对杜昭维说:宝玥,你知道宫廷的阴险可怕,但我问你一句话,如果把你嫁给太一为妻,你愿意进宫吗?宝玥跪下,我愿意。

我和太一弟弟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天塌下来,我头一个顶上去。

杜昭维脸色变了,宝玥?宝玥含泪对父亲磕头致歉,却不见女孩儿的倔犟之色。

我道:这样便好了。

昭维,你还顾虑什么?随我面见圣上吧。

没有到入夜的时辰,长安已完全陷入漆黑。

家家户户都像在鬼府里一般,远山荒岭上狼嚎阵阵。

宫门的石臼被推开,雨中的殿堂灯火通明。

疾风里的马蹄声,就像一阵阵鼓声。

我和太一登临未央宫,召集全体大臣。

我环顾众人,大声说:从现在开始,城内外四路大军的虎符印玺全都应收归国家。

皇上不豫,全军都应戒备,防止任何不轨奸谋。

剥夺元君宙的太尉称呼。

特任命长孙乾为新任太尉,各将帅都听取他的命令。

有违者立刻处斩!听说元君宙正向长安推进,他到底是何居心?太子当国以来,可有失德之处?若有人想取而代之,天将厌之!话音刚落,杜昭维、崔僧固、谢如雅、长孙乾等人一起陪同皇帝入朝。

天寰卧在肩舆上,身披明黄龙袍。

群臣多日不见天寰,危难中再见天颜高呼万岁,有人顿时哭泣起来。

禁卫官登殿报信:报……洛阳军到达南门外,军士们号称要拥戴赵王继位。

不一会儿,另一禁卫官报告:报……城南白孝延将军已打开城门,迎接赵王入城。

朝廷派小的去收取虎符,白将军闭营不开,小的只好回来。

啊,想不到是白孝延!他受到皇帝的恩惠,竟然反戈,与沈谧勾结。

怪不得其他三路军的虎符都上缴,只有他的迟迟未来。

我身体一晃,长孙将军道:老臣立刻上马迎战。

长安城马上便要成为战场。

这会是百年以来,长安首都的第一场大战。

我呵斥面无人色群臣,不要慌张,皇上还在,且听处分。

只听天寰兀自低沉地笑道:哦……是他啊。

朕待此人不薄。

非要封王当太尉才能满足?天寰使劲力气坐起来,向太一招手。

太一跑过去,扶住父皇。

天寰的背部全被汗水湿透,但他依然靠着意志支撑着病骨。

群臣仰望着他,鸦雀无声。

他喘息数次,才含笑道:朕方才在太极宫内,已托付太子于诸重臣。

沈谧等贼拥戴皇弟,不过是篡位借口。

帝星有变,朕自知沉疴难起,当急流勇退,传徳避灾。

朕有太子,仁孝睿明。

朕决定此刻就退位,卿等都可以见证。

如此,他们进军还有什么名义?群臣大哭,有进言阻止者,天寰摆手,朕意已决,不必再说。

我下跪,大声道:万岁圣明!他把龙袍披在太一的身上,皇上,好好做这个位子,下面这些人是朕的忠臣,朕把他们和江山都交给你了。

群臣泪如雨下。

崔僧固等人零头下跪,三呼万岁。

太一泪流满面地说:臣以身代亲,于心不忍。

但上皇之言,儿臣永远铭刻在心。

天寰体力不支,向我点头。

我走到台阶前,新皇帝既然继位,名分已定。

叛军出师无名,我等众志成城,他们自然瓦解。

皇上顾命大臣,为尚书崔僧固、太尉长孙乾、吏部尚书杜昭维、户部尚书谢如雅,还有一个为御林军新帅骠骑大将军赵中平。

众人从未听说还有骠骑将军赵中平,因此都讶然太太。

有位全副武装的青年将军噔噔上殿,他蓝眸耀眼,铠甲鲜明,只是发冠下并无头发。

赵显?有人已认出他。

两年不见,赵显这枚棋子,终于被亮了出来。

他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僧人将军。

他的威风被僧侣生活包裹起来,内敛了不少。

他既是大将,也是和尚中平。

显字被皇帝去掉,换成了中平。

赵中平跪下,御林军即刻出发城南。

白军有一半是臣旧部,臣有信心平息骚乱。

天寰说:朕赐你尚方宝剑,所有反贼,就地可斩。

即使是亲王,既然谋反,不必再带回宫。

太一把将军印交给他,祝将军马到成功。

我对长孙将军说:老将军安圣旨上的办法,环卫宫城就行了。

让年轻人去攻吧。

天寰一阵咳嗽,他用手绢挡住口鼻中的血丝。

我忙扶着他进入内殿。

我捏着天寰的手。

他说:没关系……我只是太累了而已。

天寰皱眉。

我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皇宫一侧有鼓声阵阵。

那是刑部门外的鼓,平日鲜有人打,更不要说今天了。

天寰浑身冷汗,神医给他喂了些药。

我命内侍们将太上皇送回太极宫。

刑部尚书跑到正殿后面来见我,皇后……是七王妃敲鼓,她说自己是女流,不见大臣,有话对您说。

臣以命人将王妃送到宫门口了……您看?她为何敲鼓?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我说:我去。

我批起蓑衣,在御林军的护卫下骑马到达宫门。

七王妃跪在门口,皇后?我拉着她进入执勤卫士的房屋。

她哭道:皇后,我终于出府来见到你了。

实际上,五殿下并未谋反。

为何这样兴师动众地置他于死地?五殿下去乱军,乃机密行事。

虽然他告知七王底细,但七王不敢直接上奏。

我们三次给皇上皇后送信,都没有结果。

我把五殿下的信放在盒子里,当成我送帽子的贺札,还是没有音信。

请问,这是皇后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我一时茫然,以为他遭遇突变,语无伦次,说:元君宙谋反到如此地步,我都不能救他了。

她坐起来,五王离京时见了七王。

他对七王说,隐约觉得洛阳旧部情绪激变,将士们写信要他不放弃皇太弟的位子。

他怀疑是沈谧重新出现了,但此时他没有证据,如果报告皇家,就会打草惊蛇,还会连累他的部将们。

所以他想出城,一旦有变,可以及时去阻止。

但后来情况有了变化。

为了不引起注意,五王千方百计地给受冷落的七王送来一封密信,说是沈谧似乎与城内某帅勾结,但沈谧隐讳颇深,只说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来开门。

他觉定开门时,一句杀死沈谧和逆贼,将他们的首级送到皇帝面前谢罪。

他求七王预先告诉皇后,做到心内有底。

我们被阻止出入府第,公开奏章会置乱军中的五王与危险境地。

因此,只能写密信告诉皇帝皇后。

信石沉大海……皇后究竟知道吗?七王虽然染病隐退,但不愿见到兄弟再折。

今天门口的士兵被调开不少,我才设法乔装出府。

我现在不知道该相信谁……信,我从没有看到过。

是皇帝对我有意隐瞒?那么他是决意要元君宙死了?可是,并不是那样。

我坐下来,仔细回想。

城南好像还是没有什么动静。

赵显和阿宙的部队遭遇,不该如此平静。

莫非……我想起阿宙说要我相信他时的眼神。

莫非他真的不惜以自己的名节、生命为诱饵,为社稷除奸,为我们母子解忧?须知沈谧握有星图,且与城内主帅勾结。

如阿宙不杀他们,天寰不及时退位,不早早安排好赵显,皇帝驾崩后,鹿死谁手,确实难说。

我究竟何去何从?此时就算阿宙抛出两人首级,也可被赵显视作叛军大势已去的妥协。

皇帝的意思——不用带他们回宫,就地可斩。

阿宙就地被斩……我迅速拿出怀里的皇后金印,对一个侍卫吩咐道:快去!如果南营门开,没有和赵显大军开站,加入之前五王已斩了沈、白二人头颅,我命赵显不得杀五王,送他到宫门来。

那侍卫离开,七王妃眼睛一亮,皇后,他们也许拿走了锦缎衬里我的贺札。

但帽子里面,我才藏着五王前些天送来的信的原稿。

本来是块破布片,我便缝在帽子里了。

以免将来没有对证。

我对圆荷说:取帽子来,并且问一句百年,有没有藏信过?前方战事有了结果,我就回宫。

我走回正殿,坐在太一身后的帘幕里。

群臣安静地坐着,几乎没有人敢出声。

太一稳如泰山,好像比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还见过世面。

天寰的那件龙袍在他身上显得太大了。

可他披着龙袍好像镀金的佛像一般,高贵庄严,豪不可笑。

圆荷取来帽子。

我扯开帽里,果然有块布,真是阿宙的手迹。

我匆匆一读,心神为之紊。

乱。

在十天之前,他就那样告诉我们他的计划。

看来,他根本就不想篡位。

哪有提前就把城内里应外合的消息告诉对手的篡位者呢?可是,现在只能等待赵显的消息了。

我把太一叫到帷幕里,背对大臣们,把自己身上所戴的黄金团龙、黄金团凤挂在他的脖子上,对他细细嘱咐。

他听得认真。

我把唇贴近他的脖子,好孩子,你当皇帝了。

我只是太后,不再是皇后了。

过几年,新的皇后就来了。

她和你一起长大,亲密无间。

她会比我做的更好。

约过了半个时辰,报告传来:赵显已带赵王到宫门。

洛阳乱军,白军大营,都放下武器。

群臣喧哗。

虽然欣喜万分,但不知道究竟怎么那么快就有了胜利的时刻。

我的侍卫把金印还给我,一切如皇后所料。

赵将军到达时,赵王已斩杀沈白二人。

他一番训话,说服了白营大军,真相。

两军将士要么拥护赵王本人,要么拥护皇帝,因此开门投降。

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

我走到台阶之前对皇帝说:赵王之事,需仔细审理,不能随意处置。

大家还未反应过来,罗夫人来到了未央殿。

他躬身,太上皇后,太上皇请您、赵王入太极宫。

我处殿。

阿宙被侍卫们押送着,他被反绑双手,挺立在细雨中。

他的凤眼里桃花盛开。

那时节,雨打在他眼里,花开在我心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是多么美好单纯。

但我们也没有这许多故事了。

我叹息了一声,只是感慨,而非后悔。

我既然是女人,我一生都不忏悔。

十多年了,那么些纷纷扰扰,终于到了彻底了结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