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看见,莲湖的小广场有人在吹拉弹唱,有人在围观。
小染对那边的热闹十分感兴趣,小手甩甩,直接跑去。
不拴绳的小福不能去人多的地方,被苏杏放逐到旁边的小树林里歇着。
小吉猫不爱热闹,见小福进小树林便也跟着去了。
娘仨很快来到莲湖广场的路口,看见围观的人不算多,苏杏任由儿子去凑热闹。
广场中间有一位穿着戏服的花旦在转圈,一双水袖像两条带子似的收发自如。
尽管吹拉弹唱很响亮,甩袖的唿唿声仍十分清晰,很有力度感。
此人的水袖功底不错,身姿摇曳,技巧精湛,也舞出了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可惜身段缺乏女性阴柔的韵味,苏杏猜这位八成是个男花旦。
因为除了身段,还有那份惊人的体力。
说是小广场,舞者站在中央却显得十分渺小,就像偌大的舞台只有他一个人。
抛出来的袖长不短于两米仍然收发自如,可见体力惊人。
这群唱曲的人来自养生馆,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如果是女花旦估计舞不了多久。
小染对这种声音和场景特感兴趣,蹬蹬蹬地就跑过去了,好奇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充满大问号。
当舞者向两边呼地抛出双袖成一条直线时,场边清脆的喔一声惊叹。
众人闻声看来,原来是一位孩童眼睛瞪得圆圆的,小嘴成一个O型,特惊讶似的。
见是一个小调皮,人们哂然一笑,有人很感兴趣地蹲下逗逗他,其余人继续观看场中的舞者。
刚才在看手机的苏杏也被儿子的叫唤吓得回了神,见状心里狂抹汗。
忙在他身边蹲下做个嘘的手势,讪讪地向众人露出一个歉意的笑容。
小染虽然闭了嘴,但指着场中的舞者对母亲露出一脸惊叹的神色。
苏杏压下他的小胖手,低声问:很厉害是不是?小染想不想学?毫不意外地看到小儿子狠狠地点头。
那就静静看,不许出声。
不敢再看手机,搂着儿子一起静静欣赏。
旁边还有人想逗小孩玩,娘俩视而不见。
小染是不懂,苏杏是不想和陌生人客套互动,她喜欢这种民间的艺术氛围。
一旦跟人客套,接下来就没完没了,她很烦这种人际交往。
正因如此,她和养生馆的老人不算很熟悉,反而大家对她的孩子更亲近些。
那位舞者再一次抛袖时故意冲着小染一甩,成功博得小娃娃蹬腿拍掌的欢呼。
苏杏:……没办法,小孩子不耐撩,一撩他就放飞了自我,场内婉转的乐韵声中时不时传出孩童清脆稚嫩的小嗓门。
小能是个聪明的机器人,见娘俩不理旁人玩得正欢,害得那些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夫人说做人要低调,尽量别在人前显得它太智能,否则会被抢。
夫人还说过,人们只对具备自己思想意识的机器人感兴趣。
要想摆脱别人的关注,最好的方法是四肢的动作显得呆木刻板,变成谁都不理星人,任撩不应。
渐渐地,围观的人对它就不感兴趣了。
它一一照做,果然。
曲终人散,本村的游客继续游玩,撑筏渡江。
村外的客人早走了,他们进来游玩是有时间限制的,村里没吃没喝没地方休息,人家导游没空陪玩一整天。
也有些游客和戏曲班是同道中人,正聚在一起相谈甚欢。
刚才舞动的花旦则翩然而至,娉娉袅袅地来到苏杏母子跟前,无限妖娆地向三人行礼,伸手点点小染的小下巴,男仿女声笑问:哟,这位小郎官是谁家的呀?果然是男的。
苏杏教小染回答:儿子告诉伯伯,我是苏家小染。
小染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花旦,双手却抱住母亲,轻声道:偶是苏家染染~小字发音不同,这小懒蛋每次都给省了。
小童的乖巧让对方很高兴,哦,原来是苏家染染,那么染染,想不想学跳舞?这个问题苏杏也想知道,儿子,想不想学袖子飞飞~?还做了一个抛袖的动作。
既然是母亲问了,做儿子的眉眼一弯,笑了,学飞飞。
小儿的纯真令人愉悦,同时不必当真。
男花旦哈哈一笑,站起来跟苏杏说:小苏,有空常带他出来玩玩,最好能提高他对戏曲的兴趣,说不定我们还能收个小徒弟。
好啊!反正最近有空。
苏杏笑着回应。
这些人不是天天在莲湖演奏,有时候在树林边,榕树下,或者松溪河边,看心情挑地方。
总之不管在哪儿,反正离不开这个村子,想找的话很容易找到。
老人多半喜欢乖巧的小娃娃,苏杏带着小染和老人们互动了一会便告辞了,因为急着回去处理那幅古文字。
临走前,有位老人好奇地问她,小苏,最近怎么很少见少华和小菱小野?他们出去了?没呢,俩孩子今年要去上学了,少华想抓紧时间让他们多学学防身术。
苏杏半真半假道。
哎唷,小孩子体质弱,别太严厉了,小心伤了身子。
一位大姨劝道。
我也担心这个,劝过他,他说有分寸。
平静生活的底下不平静,对于不擅撒谎的人来说,凡事知道一点点就够了。
莲湖小广场的边沿,男花旦和两位老人站在那里静静看着娘俩和一个机器人走到稍远的地方,冲着旁边的树林唤了一声,然后一头大狼狗从中窜了出来。
它的背上还趴着一只大橘猫。
白姐说这孩子清高孤傲,没有人情味,可我蛮喜欢她的。
男花旦看着几人的背影,抖抖长袖笑道。
这叫臭味相投,你的臭脾气连儿孙都受不了,才被撵到这儿来养老,好好检讨检讨吧你。
旁边的老人白他一眼。
男花旦哂然一笑,不以为意。
那你对她男人有什么看法?另一位老人本来静静的,突然问了一句。
她男人?少华吗?男花旦默了默,最后摇摇头,不好说,平时挺好相处的……虽然那男人改了国籍,于国有献图之功,但总有些怪怪的。
怎么说呢?反正这对夫妻给人的感觉差不多。
喂,没人觉得这孩子的天赋浪费了很可惜吗?刚才糗人的老头问道,姓文的就由得她躲在乡下浪费光阴?不然呢?你要看看她嫁的是什么人,分分钟一个水土不服全家移民……吧啦吧啦,老人们的日常八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