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3-14 22:06:57 本章字数:3885作者有话要说:我把师兄们的名字改了,余鱼(鱼鱼)是话唠大师兄,佘蛇(蛇蛇)是腹黑面瘫二师兄~这样应该比较好记一点?
西周距今三千年,这段历史太古早,可查的资料其实就那么点,连王老都说历史上没有关于鱼国的记载,苏颐更不可能查找到相关的蛛丝马迹。
苏颐看了一会儿就觉得乏,于是掏出速写本画画。
到了下午,李夭夭等人回来了,拎着一个蛇皮袋,还抱着一只肥嘟嘟的鸽子。
苏颐微微吃惊:你们哪里偷的鸽子?煮汤?呸!李夭夭一脸鄙夷:这是信鸽!是我师父养的!说罢还拍了拍肥鸽子的屁股,是不是啊,四牛?苏颐目瞪口呆:四……牛?李夭夭凑上前看了眼苏颐的速写本,一脸鄙夷:你脑子里都想些什么呢!速写本上画着一个男人赤身地坐在窗台边抽烟,即使画的是侧面草图,还是一眼就能认出画上的人是李夭夭。
余鱼扑上前要看,李夭夭一把捂住他的视线:哎,艳照是你能看的?说着还回头冲苏颐吼道,快把老子的关键部位遮起来!别让这畜生偷看了!苏颐笑了笑,将速写本合起来收好。
四牛咕咕叫了两声,余鱼抛弃李夭夭和苏颐,把肥鸽子抱在怀里顺毛:哎,苏颐,我念,你写封信,我给师父回过去。
呸!李夭夭嫌弃地说:我来写吧,让老余念,写完一本本子都写不到正题上。
苏颐咽了口唾沫:这真的是只信鸽?他不相信地盯着四牛肥硕赛母鸡的大肚子和小小的翅膀。
李夭夭瞪他:你不信啊?四牛飞的比老鹰都快!苏颐讪笑。
李夭夭洋洋洒洒写了百来字,苏颐凑上去看,李夭夭用胳膊挡住他的视线:去去去,看什么看。
他为了防着苏颐,原本就不好看的字写得更潦草,简直跟鬼画符似的。
苏颐皱着眉看了一会儿,一脸迷茫:你写的是甲骨文?在他心目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南宫狗剩他老人家应该是不屑于现代汉语这么简单的语言的。
李夭夭:……写完了信,李夭夭将纸折成细细一条塞进四牛脚上栓的竹筒里,然后抱着它走出去,拍拍它的屁股:飞吧!四牛咕咕叫了两声,振着翅膀艰难地低空掠过田野飞走了。
李夭夭掏出手机开始发短信。
苏颐凑上前,看到他收件人那栏写着师父,不由十分惊诧:你师父有手机啊?李夭夭随口应了声:啊,手机再发一遍,省的四牛送错地方。
苏颐:……那你为什么要用信鸽……李夭夭一脸鄙视地斜睨他:万一短信被移动吞了怎么办?苏颐:……所以那只肥鸽子送信的唯一目的就是替它减肥吗?苏颐回到房里,发现佘蛇和余鱼正不停从蛇皮袋里往外掏东西,有锈迹斑斑的铜碗,有波形尖底的陶罐,竟然还有一个巴掌大小的铜鼎。
苏颐目瞪口呆:你们怎么弄来的?李夭夭漫不经心地说:既然这里是古鱼国的遗址,村民肯定挖了不少好东西。
他们不懂,连哄带骗给点钱就要来了。
李夭夭坑蒙拐骗的功夫一流,余鱼亦不赖,而师兄弟三人中真正的高手其实是向来一脸严肃不爱说话的佘蛇。
譬如说路上遇见有人问xx商城在哪里,将会出现以下情景。
李夭夭明明不认识路,却挥手一指:笔直走,过三条马路往左拐。
路人甲走到目的地,抬头一看:xx肿瘤医院。
余鱼也不认识路:哎,你去xx商城干什么?我跟你说,那里卖的都是假货,我一哥们就在里面做呢,面粉能当珍珠粉卖你……什么?你听我说,往左走三条马路右拐,有个yy商场,那里东西打折呢!路人乙走到目的地,抬头一看:xx精神病院。
佘蛇认识路,一丝不苟地回答:前面,车站,111,五站。
转222,6站,到了。
路人丙:我朋友说明明就在这附近啊?佘蛇十分严肃:他骗你。
于是路人丙坐着公交车饶了大半天下来,发现自己下车的地方距最初上车的地方只有一条街,扭头一看:xx商场。
苏颐走上前将小铜鼎放在掌心里,仔细观看。
青铜鼎锈蚀严重,依稀可见鼎内壁凹凸不平,似乎有微雕于其上,但不知刻的究竟是什么字。
苏颐脸色一肃,从随身包里翻出许多工具,开始小心翼翼地剔除青铜器上的粉状锈。
这厢苏颐专心一意地清理文物,那厢三人挑拣着喜欢的物事,看上眼的就揣进自己兜里,看不上的全都推给苏颐,准备让他交给考古队或留作收藏。
这师兄弟三人从事倒斗并非为了钱财,而是和苏颐进考古局一样,为了爱好。
除了对神秘古墓感兴趣之外,三人各有各的收藏癖。
李夭夭爱收藏古代的首饰,尤其是耳饰;余鱼爱收藏各种酒器茶具;佘蛇则最爱古代兵器和古砚。
农舍的灯光异常昏暗,近百平的大堂里只有一盏四十瓦的灯。
苏颐专心清理了三个小时,青铜器内壁上的文字初见雏形。
他眼花的厉害,连二米外李夭夭的脸都看不清楚,遂将青铜小鼎放到一旁,揉着睛明穴说: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
李夭夭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今天你休息吧。
打洞用不上你出力,你早点睡。
苏颐的心思还在青铜小鼎上,想了想,没有拒绝:好吧。
三人走后不久,苏颐待视力稍许恢复,又找出几根蜡烛点上,借着昏暗的光线继续清理铜器。
凌晨六点,三个泥人回到农宅,发现苏颐头枕在桌上睡着了。
李夭夭一脸不悦地走上前,轻柔地将他抱起来。
苏颐瘦得厉害,一米七八的个子只有一百斤出头,李夭夭将他打横抱起毫不费力。
苏颐睡的颇沉,竟未转醒,任由李夭夭将他抱到房里去了。
李夭夭走出来的时候,发现余鱼和佘蛇正拿着苏颐的笔记本和小铜鼎比对,李夭夭凑上前一看,发现苏颐将青铜鼎内壁的文字都誊抄到了本子上。
他誊抄和画画的本事一流,两边比照,竟是丝毫不差。
刻在青铜小鼎上的是金文,李夭夭认得大概,看了一会儿,指着一小行独立成段的金文道:这几个字是‘穆王满作弥鱼伯用器’。
说明这玩意儿是周穆王姬满送给弥鱼伯的。
三个挖坑回来的家伙对小铜鼎没多大兴趣,李夭夭也认不全金文,只看了一会儿就将东西放下去睡了。
到了中午,苏颐最早醒过来,将铜鼎内微雕的金文誊抄完,即刻拍了张照片给小乔发过去,并特意叮嘱他不要将此金文交给别人看。
小乔名叫乔瑜,年纪三十有四,但长着一张娃娃脸,所以人人都管他叫小乔。
小乔是古语言学家,精通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等。
他是苏颐的师兄,两人关系很不错,他作为前辈平时常常提携苏颐,有什么好处都会想到苏颐。
晚上,余佘李三人收拾完工具出来,李夭夭问苏颐:今天晚上你去吗?盗洞差不多打通了。
苏颐点点头,将速写本装进包里,跟着三人一起去了梯田。
凌晨两点的时候,余鱼和佘蛇率先挖通了第一个盗洞,身形较纤细一些的佘蛇爬进墓室,余鱼在盗洞中间传递文物,李夭夭和苏颐则蹲在洞外接应。
佘蛇搬出不少觯、盘、尊等青铜器与玉器,还有短剑和戈头等兵器。
过了一会儿,地底传来佘蛇的闷声:铲子。
李夭夭忙不迭递了把洛阳铲下去。
地底传来一阵凿挖声,李夭夭纳闷地问道:老佘,你在干甚么?佘蛇说:还有一间墓室。
又过了好一会儿,两个土人从坑里爬了出来,不由吓了一跳:整整两个蛇皮袋的战利品!须知佘蛇只取些个头较小的宝贝,如首饰、兵器、杯盏,譬如钟鼎一类作礼器用的文物概不沾手,竟也有如此收获!苏颐问道:师兄,底下还有什么?佘蛇心不在焉地答道:陶片、鼎、钟。
苏颐又问道:两个墓室?佘蛇点头:两棺,一男,一女。
哟呵~余鱼笑道:夫妻合葬墓。
苏颐想了一会儿,将速写本和笔揣进怀里:我下去看看。
李夭夭蹲在地上挑拣文物,漫不经心地应道:当心点。
苏颐缓缓顺着盗洞往里爬,不小心胯骨硌到一块硬物,疼得他倒抽一口冷气。
嘶……过了两秒,地面上传来李夭夭没好气的声音:喂!苏颐笑了笑,喊道:没事,磕了一下。
李夭夭嘀咕道:弱的跟鸡一样。
苏颐将磕到自己的东西抠出来,凑到手电下一照,只是块普通的砾石。
他将砾石揣进兜里,继续往里爬。
鱼伯的墓并不深,没一会儿就爬到底部。
第一个墓室里有五鼎四簋,依照西周的礼制,墓主的身份是当时的诸侯。
苏颐仔细查看五鼎四簋,发现其大多都已锈蚀,只有一个青铜鼎的内壁上还依稀看得清铭刻于其上的金文。
苏颐马上掏出速写本,将金文誊抄下来。
做完这些,他又钻进另一个墓室。
第二个墓室里的棺椁已被佘蛇打开,棺椁内的随葬品尽被取走,保存不算完好的尸骨上粘着一层焦黑的布料,依稀看得出上面的花纹,应是三千年前的丝绸。
丝绸保存极为不易,到如今还能还能留下部分已是十分难得。
苏颐心中惋惜,替墓主阖上棺盖,扭头出了墓室。
苏颐爬上地面的时候,李夭夭等人已将东西收拾的差不多。
走吧,天快亮了,另一个墓明天再来挖。
李夭夭说着便找东西掩盖盗洞。
苏颐小心翼翼地将速写本从怀里掏出来,放在地上,收拾起自己的东西。
李夭夭翻开他的速写本看了一眼,指着一个字道:这个我认识。
姬,周王室的姓。
实际上苏颐和李夭夭对金文都是一知半解,类似这种常用字还是认的出来的。
苏颐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这是第二个墓室主人的姓。
李夭夭正想说什么,远处突然有一道亮光向他们照来。
一个男声厉喝道:你们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