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听到后,对应氏笑道:我去叫小三吧,您等着吃饭便好。
应氏笑着应下,道:好,那我去餐厅等着大家。
刘才与姜小右分头行动,刘才找到了姜小三的房间,敲门喊道:小三,吃饭了,今日我带了好酒,我们一起去吃酒如何?姜小三道:您进来吧,我没关门。
刘才推门而入,发现姜小三正坐在书桌面前,手里捧着书,桌前也有许多的宣纸与书籍,刘才看了便问道:你这是看了一下午的书吗?姜小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是啊,在赶着读。
刘才看着姜小三的书,顿了一会儿,道:你这书……莫不是要准备科考?姜小三点头称是。
刘才心下了然,他清楚这孩子为何苦读,想要通过科考求个一官半职。
前段日子,胡晨曦差人来应家,透露出一点意思,竟然是想叫姜小右嫁给他做妾。
应氏与姜小右如何能肯,姜小右好好一个女孩子,如何愿意给他人做妾,虽说胡家也算是个大户人家,若是嫁了进去,应氏与姜小右也并不算亏,只是姜小右孤身一人,娘家也并不算富裕,嫁进去若是受了委屈,如何了得,倒还不如找个门当户对的男孩子结为夫妻,两人平平等等,但也不至于委屈了。
刘才见姜小三如此,明白姜小三也是不想妹妹给他人做妾。
心中对姜小三这孩子多了点好感。
想帮些忙,但又有点不知如何帮忙。
只能先说道:要吃饭了,我们一起去吧。
姜小三放下手中的书,跟着刘才一起走了出去。
姜小右这边也叫了应小二和应小五出来吃饭,几个人凑在一大桌上,姜小右与母亲早早吃完了饭,应氏看着一桌子的大小伙子,道:我和小右吃好了,就先下桌了,你们要喝酒可少喝点。
几个人忙点头称是。
刘才笑道:您放心,有我在,这几个孩子不会没分寸的。
应氏笑道:如此我便放心了。
便与姜小右一同离开了餐厅。
四个人一起喝酒,姜小三心里想着念书,便也没敢多喝,也早早告退。
刘才看着姜小三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第二天一早,应氏听见有人敲门拜访,说是刘才派来的人,便请了进来。
那人道:少爷说,姜小三既然想要科考,那必然想着要多读些书。
村里的学堂必然是不够学的,少爷便想着,叫姜小三来给我们少爷做个陪读如何?一来能挣点钱补贴家用,二来也能读到不少书。
应氏一听,心中顿感不悦。
给刘才当陪读,说着好听,实际上和做下人没什么区别,自己家的孩子,应氏这个做母亲的心中无论如何都不会开心,她怎么舍得要自己的孩子去做个下人?那人见应氏脸色不好,忙道:我们少爷知道夫人您许是不太会乐意,特意嘱咐我说,少爷心中并无其他意思,只是想着帮三少爷一把,愿三少爷早日高中。
应氏心下了然,道:我一时明白你家少爷的好意,只是这事我还想与小三先聊一聊,回去告诉你们少爷,给我们一些时间商量一下,如何?那人忙道:自然是要给夫人和三少爷时间考虑的,也请夫人和三少爷放心,三少爷去了我们家,我们是不可能怠慢的,三少爷定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科考。
应氏道:那先替我谢谢你家少爷罢。
那人道:我明白。
我先告退了。
应氏差人将那人送了出去。
自己坐在大厅思量了一阵,便差人把姜小三叫了过来。
姜小三听应氏说了来龙去脉,自己稍微想了一下便说道:母亲,我想接受刘才的联系,去当陪读。
应氏听了并无惊讶之意,只是说道:你去当了陪读,说出去和去给刘才当了下人无异,你真的愿意去吗?姜小三想了一瞬,又道:我明白的母亲。
但是我想着,刘才那边有很多的书,我们家里都没有,我若是买或者去借,都是麻烦的,若是去了刘才那里,反而是能轻轻松松的读到那些书。
更何况,刘才那里有教书先生,我有哪里不懂的,便可以问先生,这些我在家里都没办法。
应氏心下了然,道:你自己真的想去便好。
刘才也并不是倨傲之人,你去当了陪读,想必他也不会为难于你,自然也会对你如从前一般好,我心里也放心。
姜小三道:儿子明白,母亲放心,儿子过去之后,必定好好用功读书,不辜负母亲,不辜负任何人。
应氏看着姜小三郑重的神态,心中抚慰,道:你明白就好,你明白就好……姜小三看着母亲略微湿润的眼睛,道:儿子明白。
应氏自己沉默了一会儿,又突然笑了起来,说道:你看看我这是做什么,你是去读书去了,我怎么还不开心似的阻拦着,这是好事情啊,我去给你收拾行囊,你多拿点家里的东西,自己家的舒服。
还有那日新起的桂花酒,给刘才拿过去点。
姜小三笑着说道:母亲这是说什么话,母亲自然都是为了我好。
当天晚上,应氏帮着姜小三把还收拾的行囊都收拾好了,又给姜小三塞了点银子,说道:你在那边可不比在家里,和其他人还有先生,都要好好相处,知道吗?姜小三笑着说道:我知道,我都这么大人了,我明白的。
第二天,应氏起了早,亲自给姜小三做了早饭,都是姜小三愿意吃的东西。
姜小三看着一大桌的吃食,道:娘,你做这么多,我可吃不了啊!应氏笑着说道:没事,你一个个尝一尝,剩下也没关系的。
姜小右在一旁听到母亲这么说,忙大喊:母亲偏心!母亲可从来都是不允许我剩下食物的,怎么哥哥就可以尝尝就好?姜小三抬手就拍了一下姜小右的脑袋,说道:你可快吃东西吧,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应氏看着两个孩子如此,不禁大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