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启听姜小右说到酿酒的事,突然想起他们酿的果酒虽然多,但是却没有卖到很远的地方,主要是没有人帮忙运送。
于是陆天启问:姜小右,你知道应家组建了车队吗?姜小右冷不防被这一问问蒙了,有点奇怪,怎么陆天启开始关心应家了。
姜小右好奇道:你怎么知道的?我知道呀。
陆天启一听就明白姜小右没想到这一处,就直接解释了说:我也是听人说的,我想咱们也组建个车队拉货!姜小右不以为然道:咱们可以雇人或者直接跟着应家的车队走啊,没有必要自己养人!陆天启说:不一样,应家的车队忙自己的活都忙不过来,你要给他们添负担吗?交给别人?千里之外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咱们要是托给了一个不清不楚的人,误了事,到时候可就没地方哭去了。
姜小右一想觉得也是,从长远来看雇人或者用应家的车队都不方便,要是眼光放远点他们还是要有自己的车队。
于是姜小右同意了说:行,今天我先攒攒银子,等明年我就去建一支车队!晚上,姜小右就把组建车队的事情跟应氏说了。
应氏思考了一会说:确实应该的,你外祖父那边建完车队方便了许多,这果子送得及时来买的也就多了,但是这个既然是明年的事,咱们从长计议吧,有点事我也要跟你商量一下。
姜小右问:什么事啊?应氏拿出姜家送来的果园地契递给姜小右。
姜小右拿过来仔细看了看问:跟这果园有关吗?应氏点点头说:对,这次他们姜家把果园给了我们,我怕她们不会甘心,只怕会背地里使手段,咱们要找点人帮咱们看着点!姜小右附和道:多卖一点吧,咱们手上的生意已经忙不过来了,打理果园只怕要交给别人了。
应氏又问:你说咱们是去雇人还是买仆人?姜小右清点了一下姜家庄和应家庄所有的人,觉得没有特别靠谱的,而且之前姜家,出事的时候他们还觉得应氏去救人是理所应当的,就觉得寒心。
也不想想应氏对他们多好,教技术不说,还帮忙买果苗,什么的挣钱的事情都没落下他们,但是他们当时怎么说的?什么应氏心太狠,最毒妇人心;什么见死不救,天打雷劈!这种话都能说出来,应氏的一片好心也是喂了狗了,要不是他们一家四口还要在村里住着,不能跟村民处太僵,她都想上门一个一个骂回去!想到这里,姜小右就决定说:去买仆人吧,村子里没几个靠谱的,而且娘,之前姜家出事咱们不想帮手的时候,他们那么议论我们,太过分了,像他们这种耳根子软没主见的,只怕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能出买我们!这样子,咱们也不安心!应氏一想也是,买仆人虽然说花费稍微大一点,但是仆人一签卖身契,生死就握在主子手里,比去雇人干活安心多了。
见到这些事情都有了决断,应氏看天色也不早了,就对姜小右说:你先去睡吧,明天我跟你一起去买几个仆人干活!姜小右点点头,跟应氏道别了。
等第二天,应氏就让仆人套了一辆牛车,带着姜小右去镇上的人牙子家里去。
人牙子就是干买卖奴隶的人,人牙子有官府备案的和私底下偷偷干的两种,应氏为了安心去找了一个官府备案的人牙子,之前买仆人也都是在那个人牙子那里买的。
那个人牙子姓王,大家都叫她王婆婆。
之前姜小右还没见过她的时候脑补的是一个带花擦粉,油腻腻的,五十几岁的肥胖妇人,谁知道王婆婆虽然被人叫一声婆婆,却只有三四十岁,穿一身藏青的对襟小袄,头上只插着一根银簪子,看起来很是利落素净。
王婆婆看见应氏带着姜小右来了,很是开心:应娘子,稀客稀客哟,之前那几个仆人还得用吧?应氏也跟王婆婆客气道:都好用,这回我们还想来买两户人家,最好是一家子一起的,两户十口人以内就好!王婆婆又问:应娘子,您这是要买来干农活?应氏说:对,要他们帮我打理果园子,最好是能干活,有经验的!王婆婆想了想,拿出了几张卖身契给应氏看:这户姓李,夫妻二人都三十岁年富力强,还有个儿子十岁,也是能帮手的年纪,家里是北方的,收成不好才自卖自身!这一户姓秦,也是夫妻二人三十岁,带着一儿一女,儿子三岁,女儿五岁,原来是凤城的一户农户获了罪的,才被卖。
还有这户姓张,夫妻二人四十五岁和四十六岁,两个儿子,一个十七岁一个二十五岁,也是农户出生,因为获罪被卖!应氏看着这几户都挺合适的,有点犹豫不决。
姜小右问:我们能不能当面看一下?王婆婆说:行,我这就让人领他们出来。
等那几户人家都出来了,姜小右看着那个女孩眼睛到处转感觉不太安分,就跟应氏耳语说:咱们要那户姓李的和姓张的吧!应氏问:那姓秦的怎么不好了?姜小右回答说:他们女儿到处看,不太安分,我不喜欢。
应氏听了就跟王婆婆说:我们要姓李的和姓张的。
王婆婆就把这两户的卖身契给了应氏,应氏数了银子给钱。
王婆婆收了钱十分开心,吩咐那两户人家说:这以后就是你们主子了,你们要听话,这样子才有好日子过。
那两户人家诺诺的应了,还跪下来给应氏和姜小右磕了头。
应氏觉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起来,一起去了果园跟他们交代一下。
应氏带着新买的仆人直接去了果园。
姜小右也跟着一起去,帮着他们熟悉果园。
谁知道,这会姜老汉也在那边收拾东西,正想着把能拿走的都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