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一下子就慌了神,捧着姜老汉的脸,不知道怎么办了,只知道喊姜老汉,让他醒醒。
姜来子先反应了过来,对林氏说道:娘!你先照顾着爹!我去喊郎中来!林氏这下子也顾不上面子了,喊道:来不及了!去外面求一下他们,找两个人来把你爹抬过去吧!姜来子听了之后忙冲了出去,求了两个人来帮忙。
这下子,姜老汉吐血晕倒的事便传来了,全村人便都笑他没本事便算了,心胸也如此狭窄。
王家媳妇儿和村里几个媳妇儿一起来应氏这边,来打听打听情况。
几个人聊完正事之后便随口闲聊起来,有个人随口说到:唉,这皇商,本应就是你和姜小右的啊。
应氏听了以后脸色一变,但是很快便掩饰了下去。
应氏说:你在说些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了。
那人心中明白自己刚才说错了话,便也有些尴尬,这会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圆场说道:我们先走了吧,有什么事情应家娘子知会一声啊!应氏把他们送到门外,姜小右走了过来,对应氏说道:唉,当初的酒幸亏不是姜家送过去的,不然说不定就是姜家成了皇商了,这皇商给外祖父家当我心里还能接受,要是让姜家那群昧了良心的占便宜,只怕我要呕血死了!应氏听到姜家便有些不快,只能安抚姜小右,道:姜家做酒做的不认真,做人也不行,真是幸亏不是他们,不然真是丢了我们这个村子的脸了!皇上圣明,不会看不清那起子小人的,就凭他们也想皇商的名头?等下辈子吧。
姜小右应道:是啊,姜家确实如此,幸好老天有眼!应氏骂了一顿姜家,心里的不快才算发泄了,姜小右见母亲心情不错了,便提醒道:这两天凉了,该做腊肉了。
应氏听到,笑着捏捏姜小右的脸颊,跟她答道:是了,你个小管家,这一天天给你操心的,咱们过两天就做。
今年多做一点,咱们家算是越过越好,苦尽甘来了,没理由不好好庆祝一下的。
这几天果然天气凉了不少,早上起床的时候露出被窝就会觉得有些冷。
早起更是变得有些难了,姜小右醒了以后,在床上赖了一会儿才下定决心从被窝里钻出来。
姜小右迅速穿好衣服,收拾好床铺,推开门见母亲已经在院子里收拾了。
姜小右惊讶的说道:母亲怎么起的这么早?应氏拿个盆子不知在忙些什么,转身看了一眼姜小右,笑着说道:你不是说要做腊肉了?王妈去年做的腊肉我吃着不喜欢,想着还是今年自己亲自做一些好了。
姜小右听了之后,笑道:太好了,母亲做的腊肉最好吃了!应氏睨了姜小右一眼,笑道:那还不快来帮忙?去,把这几块肉洗干净了。
姜小右忙接过盆子,欢欢喜喜的去干活了。
两人把需要的肉洗干净,放了调料腌好,用干净的布盖住,等着入味。
只见王妈从远处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喊道:夫人,小姐,吃早饭了!两人便正好放下手中的活计,去吃早饭了。
应氏和姜小右正吃着,听见有人说道:三少爷回来了!两人惊讶的对视一眼,笑着往外看去,姜小右更是着急,站起来向外探了探头。
只见姜小三从外面走了进来,笑道:娘,小右,我回来了。
应氏忙道:快,吃早饭了吗?怎么这么早回来的?姜小三不好意思的摸了一下脑袋,说道:还没吃……我就是想娘和小右了,正好今日不上课,便和刘才说了一声,回来了。
姜小右道:没耽误你上课便好,快坐下呀,吃饭!应氏招呼下人:快再去给三少爷拿一副碗筷。
姜小三坐了下来,应氏问道:最近在刘才那里如何?书念得如何?姜小三笑着说道:夫子教的特别好,夫子特别厉害,问他什么都懂。
姜小右不禁惊讶的问道:果真如此?什么都知道呀?姜小三忙点头,说道:是,有什么不会的问夫子便好,他都会耐心的告诉我。
姜小右道:那便好,你在他那里能学到东西是最好,便是不虚此行了。
姜小三道:确是如此。
碗筷来了,三人继续吃饭,姜小右和应氏吃的早,饭量又少,便先吃完了。
姜小三见母亲和姐姐都吃完了,便一边吃一边说道:娘,小右,我听说皇商的事了……还听说皇上要的酒都是咱家的酒,小右和娘这么辛苦,皇商却不是我们的……应氏忙道:我们家里,经营酒坊的只有我和你妹妹,你还在读书,我们便不太适合抛头露面,得不到皇商便得不到了,也没什么。
应氏嘴上说着如此,可是姜小三还是能从母亲的脸上看出来一点不快,姜小三想着,母亲这么说,但心里无论如何也是不甘心的吧。
姜小三只能说道:母亲说的也是,那母亲等等我,等我中了科举,咱们家就算有男人了。
应氏和姜小右相视一笑,道:好。
等吃完了早饭,姜小右和应氏又开始做腊肉,姜小三也在一旁帮了些忙。
应氏把腊肉挂起来,像是突然想到些什么一样,把大壮叫来,说道:挑个适中的猪杀了,给应家庄送过去。
大壮听到后问道:好的夫人,我立马就去办。
姜小右听到之后笑着用手肘怼了一下应氏,两人相视而笑,姜小三看了之后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一天终于要忙完了,姜小右回到自己房间,疲惫的坐在椅子上,给自己倒了热水,刚喝了几口,便听见敲门声。
是姜小三,他一边敲门一边问道:睡了吗?姜小右答道:你进来吧。
姜小三推门而入,走到桌前,径自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姜小右旁边,小口的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