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家有女会酿酒 > 第279章 拉家常

第279章 拉家常

2025-03-21 19:05:29

人们说话,姜小三讲述着路上遇上的事情,看到的东西,并没有说在外面遇上的危险。

吃饭之后应老汉看着姜小右实在是累的不行,招呼着人们散了,要姜小右和姜小三好好休息。

姜小三要姜小右先去睡觉,将从南方带来的东西拿出来了些,要应老汉拿回去,家里应该还会忙上一段时间,我先在家里帮娘,等有时间了就去看姥娘和姥爷。

何氏笑着点头,好孩子,你也快去睡吧!凤娘依依不舍的跟着梅娘向外面走,忍不住回头看过去。

姜小三身姿挺拔,人也长的好看,站在人群中十分扎眼,想起他嫌弃的眼神,心中难受的厉害。

梅娘拉了她一把,示意她上车。

应氏将家里的燕窝拿出来,煮好了要姜小右和姜小三都吃了。

休息好之后,姜小右换上了平常的衣服,去酒坊中看情况。

应氏看到闺女回来,一直跟着,现在人们都会酿酒了,果子花钱买都买不到,虽然受了点影响,但是也没多大关系,我们现在不求挣多少钱,还是先站稳脚跟就行了。

姜小右点头,自己出去的这一段时间,应氏可以将家里的事情顶起来,还算是不错,姜家那边呢?应氏听到姜家,脸色瞬间就阴鹜起来,一直不死心,来了几次,我直接找人将他们打回去了!想到什么,应氏笑了一下,听说姜大郎惹上了宋家村的人,腿都被人打断了!宋家村?姜小右勾着唇角,姜大郎不是早就勾搭着宋家村的一个闺女?应氏也是刚知道消息,具体的还不知道呢,但是听着王家媳妇说是和宋家村的宋小姐有关,应该是勾搭了宋家村的闺女呢!宋家村在姜家村的北边,是个不小的村子,里面的人主要姓宋,就叫宋家村。

上次和姜大郎起冲突的宋志成是宋家村的员外,家里坐拥百亩天地,另外一家不错的是宋秀才家,家里有两个女儿,宋雅晴和宋雅婉,宋雅晴已经嫁人生子,因为宋秀才是个读书人,口才好,村里人有个什么事情都找他帮忙,而宋秀才也是个热心肠的。

这些都是姜小右听说的,她看着应氏,姜大郎今年多大了?她刚来古代的时候,姜大郎就和宋家村的一个闺女勾搭上了,还因为这个和宋志成起了冲突,算上来应该十八九了吧?应氏思索了 一下,前几天是生辰,已经十九了!能和姜大郎勾搭上,那闺女应该也不小了,如果合适,就应该去提亲了。

姜小右将这件事情记在心里,要大力去打听一下情况。

姜小右来到酒坊,尝了一下应氏酿出来的酒,娘的技术真是不错,没有我们帮忙,酿出来的酒更好喝呢!应氏戳了一下她的脑门,你是不是看不起你娘?姜小三在家里找了半天不见两个人,杨妈妈说是来酒坊了,他也跟上来,尝了一下,是不错!应氏和姜小右将家里所有的地方都看了一遍,将最近发生的事情说了说,眨眼就到了傍晚。

姜小左带着长寿,小五小六从学堂回来吃饭。

姜小右从回来了之后就开始观察杨妈妈,但她见到长寿完全没有任何反应,长寿也仿佛不认识她,一看就是不认识,两个人的样子,不禁要她疑惑。

家里人听说杨妈妈的遭遇,都十分同情,知道是小姐大发善心将她留了下来,杨妈妈和人们保证,一定会尽心尽力伺候姜小右。

应氏没有意见,要她好好跟着姜小右伺候,家里新买了几个佣人,有两个小的,一个叫砚台,一个叫毛笔,砚台当姜小三的书童,毛笔就跟着姜小左。

姜小右听着两个人的名字,不由的笑出声,为什么会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姜小左翻了翻白眼,那天刘才少爷说过来试酒,听说我有书童了,就张罗着帮我的书童起名,最后一个叫砚台一个叫毛笔,我还不如不给他说呢!起的这是什么破名字!姜小左想要给毛笔改个名字的,但是毛笔说现在的名字很好,不用改。

姜小右点头,那砚台就等哥回来了看改成个什么名字吧。

姜小三回来看到砚台,直接给砚台改名成了大柱。

应氏听见了之后忍不住嘲笑,起的也太随意了。

砚台太闹笑话了,还是庸俗一点好。

姜小三解释。

书童是姜小三自己的,叫什么应氏并没有意见。

几个人坐在饭桌上有说有笑,听说应小六也有了书童。

应小六年龄最小,衣服什么的都没办法自己洗,每次回来都要带着一大堆,很不方便,久而久之何氏主动和应老汉给他买了个书童跟着伺候。

应氏见他们说的都是小孩子之间的话说,催促姜小三和姜小右赶紧吃饭,吃完了就去睡觉 。

姜小右确实是感觉到累了,将从外面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分给几个孩子,看了看小六,转身回去睡觉了。

虽然白凌在外面的时候总是照顾她,当在外面总归是睡不好的,回到家里躺在家里的床上舒服的不行,明天谁也不要叫我。

刚说完就睡过去了。

翠儿帮她盖好被子,悄悄退了出去。

这一次姜小右睡的十分舒服,等醒来的时候外面的天已经大亮了,马上都要到吃午饭的时候了。

翠儿端着饭走出来,小姐醒了啊?太太和少爷去后面的果园了,说要您好好休息。

姜小右看着外面的时间,稍微吃了点,来到酒坊。

天气很热,小六子已经在学走路了,但还是走不稳,应氏一边带孩子,一边教人们怎么酿酒,直到现在还是有不会酿酒的人过来学。

里正看着应氏带着个孩子还要上门指导,就说不会的来酒坊中学习,不要麻烦应氏了。

姜小右要应氏好好看着孩子,亲自上手,她本来就比应氏会,说话的方式什么的也好,人们一听就会了,临走的时候,姜小右提醒他们要保护好卫生,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