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还沉浸在应小二不争气娶姜大丫的事情中,根本没心思帮凤娘看人家,要小玉帮忙看,梅娘多帮着跑跑。
何氏还没张口,应老汉就瞪了她一眼,自己家的孩子还管不好,还给别人家的孩子操心?见应老汉的样子,何氏话在嘴边过了过,婉拒了,亲家有相中的,就给交给她们几个帮忙说合。
她说的是下面的几个儿媳妇。
苍老汉知道凤娘的亲事不好找,但凤娘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耽搁下去就成了老闺女了,催促梅娘赶紧选几个,选个最好的定下来。
凤娘扑倒在苍氏的怀里痛哭。
梅娘看着凤娘的样子就来气,大伯!每次说亲事凤娘就这个样子,我看将她带去南方吧!我做姐姐的管不住,也管不了!苍老汉纠结了,他膝下没儿子,弟弟的两个女儿他早已视为己出,一辈子在外面奔波,也没奔波出来个什么,看着在床头上哭闹的两个人,烦躁不已,你们一个个不争气的样子!我在外面拼死拼活图什么!?苍氏将凤娘抱在怀里,凤娘只是一时间走不出来!你给她点时间!凶什么。
苍老汉生气了,我走的时候没和你们说清楚吗?!人家的态度你们还看不清楚吗?!这么长时间走不出来?当初如果不是你们给凤娘说有和姜小三的亲事,她现在也不会变这个样子!苍氏哭着道,怪小玉和应大郎不应该将没谱的事情说出来,要凤娘白白念想着,现在成了执念。
苍老汉更加愤怒了,当初来了之后人家应氏就明确表现出来了,没那个意思,而且姜小三更加对凤娘没有感觉,她看着孩子,非但不劝导,还放纵,做出那样丢人的事情,如果传去出,他们一家就收拾东西滚蛋吧!梅娘看着凤娘不争气的样子,心累的不行,要苍老汉将凤娘和苍氏带走,看不到了,就不想了!苍老汉现在在南方还没站住脚,更不要说拖家带口了!但如果留在这边,好歹有熟识的人,他也放心。
苍氏道,三娘的亲事是应氏找到的,要不我们也要应氏帮忙给凤娘看着点?你哪里来的脸?做出那样下三滥的事情,还想要人家帮忙,要去你自己去!苍老汉大手一挥,直接离开。
梅娘跟着走出来,大伯还是带她们走吧!凤娘的样子过再长时间也放不下,去南方平静一下也好。
应老汉也看出来了,最终点头。
应家将今年的贡酒交上去,他就准备收拾东西去南方了,要苍氏带着凤娘和她一起走。
凤娘不想去,惶恐的看着应老汉,大伯,你真的要带我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吗?要我留在这里吧,我不想了行不行?苍老汉板着脸看她,你要是不想去南方,就一起搬出去,不要给应家添麻烦!这边凤娘闹着不肯走的时候,丁太太找到了应氏,询问凤娘的情况。
应氏一听是来问凤娘的,顿时皱起眉头,但脸上没有过多表现,问了一下情况,如果可以,我一定帮忙!这……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咱们现在是亲戚,就和你直说吧,我们镇上陶员外的大儿子……去年没了媳妇,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家里没有儿子,有一个闺女,家里就那么一个儿子,爹娘都是好人,儿媳妇生病的时候,还是婆婆亲自伺候的呢,那么多年连褥疮都没得,也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说完情况,丁太太就犹豫的看着她,应太太,你看能行吗?应氏也说不准,估计不太能成!虽然她不喜欢凤娘,但是苍氏和苍老汉都那么宝贝凤娘,估计不会要凤娘直接进门做继母。
丁太太无奈的摇头,我也觉得不太可能,但是人家求到我的脸上了,我也没办法拒绝。
应氏思索了半天,终于抬头看着丁太太,你大老远的来了,先在家里休息一会儿,我现在就去家里问问。
丁太太高兴的连忙点头,叮嘱她路上小心点,自己在家里等消息。
应氏立即要大力备车,赶往应家庄。
一进门听说苍老汉要将凤娘和苍氏带去南方,有些震惊,赖了这么长时间,怎么想通了?吴氏将她迎进门,妹妹来是有什么事儿吗?应氏没和她说,我找大郎媳妇说点事儿。
小玉听见是来找自己的,应氏那样子还不想要人知道,就将应氏带进了自己的屋子里。
应氏进门直接坐在炕头上给小玉说了陶员外家的事情,要她和苍氏,梅娘说一下,看看行不行,给自己个准话,人家那边还等着听回信呢。
梅娘听要妹妹去做继母,心里不舒服,但想起自己家的情况,和陶员外家的情况一比对,就觉得可以,她给凤娘选的虽然是正室,但没一个能有陶员外家的条件。
苍氏听着却不满意,尖着嗓子叫道,她就是对凤娘有偏见,竟然要我们凤娘去给一个老男人做媳妇,还是继母!看我们家不顺眼,就拿我们凤娘的一辈子来报复?!应氏不聋,虽然没听见全部的,大概意思还是听见了的,起身和吴氏打了声招呼,爹娘不在家我就先走了,家里还有很多事情等我呢。
吴氏见应氏铁青着脸从小玉的房间中出来,就猜想是给凤娘说亲事的,将应氏送出门。
应氏带着一肚子怒火回来。
回家的时候丁太太已经不在了,姜小右给她倒茶,丁太太去马家等着了,等娘消消火再去吧。
应氏一口气将茶喝了,气的拍桌,不知好歹!竟然说我报复她闺女!就他们家那样子,我看他们能找到什么好的!姜小右询问了一下陶员外家儿子的情况,思索了一下,恐怕还要麻烦娘再去一趟。
应氏怒吼,不去!我好心被人当做驴肝肺!我才不去做那个恶人!姜小右笑着帮她顺气,我不是要娘去应家庄,你觉得雅婉怎么样?那天去丁家的时候,她见到陶太太了,其他的人给见面礼都是给的应三娘和自己,但是陶太太连凤娘何氏都没忘记,听应氏说儿媳妇病在床上还亲自照顾,就觉得很适合宋雅婉的情况,是个不错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