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右点头,陆天启看着屋里的气氛沉重,笑着说起别的,小三马上就要进京了,如果高中,肯定就会有来说亲的了,还要商量一下到时候怎么应对呢!人们的注意力瞬间转移了,开始商量姜小三的婚事。
等他们走了,也就没有应氏要招待的亲戚了,剩下的事情,陆天启一个人就能处理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姜小三马上要出发了,开始忙着收拾行李,这一去就要去很长时间,不光要带着棉衣,还有天气渐暖的单衣。
吃了元宵之后,姜小三和姜小右就出发了,李明和杨妈妈全程跟着,丫鬟下人也跟着出去伺候。
现在的天气还是很冷,尤其是北方,更是冷的厉害。
杨妈妈早早将马车改造好了,地上弄了厚厚的草甸子还提前做出来两床大褥子,放在马车上,几个人正好能靠着。
一路颠簸 ,几个人终于到了京城。
应老大来的时候就已经帮姜小三租好了房子,还买了一个看门的老仆,他们一进门,里面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甚至饭菜都做出来了。
如果吃不习惯我可以去买,出门的另一条街上有很多小吃呢!老仆笑着说。
杨妈妈去了厨房,一看什么都有,老奴来做吧。
翠儿跟着一起来的,帮姜小右倒了热水,又去给杨妈妈帮忙。
没多长时间,杨妈妈和翠儿就将龙须面端上来了,李明吃的香的不行,还好带了点龙须面,以备不时之需!姜小右吃了一碗,将路上的寒冷都驱赶走了。
杨妈妈收拾好房间,就带着翠儿去买生活用品,彻底的安顿下来。
姜小右见她出门的时候一点都不惧怕,也不怕遇见熟人,狐疑的看着她,杨妈妈,你在京城有没有熟人?当然有!杨妈妈笑了,说了一大堆这里的特色和熟人,还说去哪里买东西老板肯定给便宜。
这么长时间,你就不想回去看看秦安王府?姜小右问。
杨妈妈脸色一僵,当即跪在地上,老奴知道小姐信不过老奴,我孤身一人,被小姐救下来,就是小姐的人,肯定全心全力照顾少爷和小姐!姜小右拉她起来,我肯定信得过你,我们去外面逛逛吧,正好帮哥看一下地形。
杨妈妈点头,起身,小姐,前面有个酒楼,是个打听消息的好地方,我们不如去看看。
姜小右点头,立即换了衣服,跟着一起出门。
几个人来到酒楼,坐在楼上找了个好位置,点了几个特色菜,听着人们都在议论什么。
姜小三来的不早,现在已经不少学子也来了,不少都在酒楼中吃饭,一起结交寒暄。
吃饱了,也没听见什么十分有用的消息。
姜小三叫来伙计结账,对面桌子上的人开始议论起朝廷。
昏君一个,任人在朝廷上肆意厮杀,他还奖赏给罪魁祸首!我看就是长了一个好脸蛋,迷惑了皇上,不然怎么一个阉人还能统领兵权?都是因为这些阉人,弄的我们每天过的浑浑噩噩的,朝廷还有不少看不过去的功臣,自己隐退了!人们议论的时候,有人说起桌子上的酒,听说是上一个皇商应家的酒呢,原本是送进宫里的,现在被张家抢了位置,这些酒我们才有机会能尝上!这算什么!我还喝过更好的呢!难道是张家的?……人们说什么的都有,后面的都是些没用的。
姜小右出了酒楼,疑惑的看着姜小三,他们说的阉人……姜小三叹气,皇上昏庸无能,竟然要个阉人掌管兵权!姜小右以前也听说过,但是他们家的地方是实是偏僻,没什么有用的消息,她没想到现在的局势已经这样紧张了。
两个人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家书局。
书局中的学子更多,大多也是讨论阉人职权的,还有些自大的,直接吟诗讽刺上了。
姜小右、姜小三两个人看书的时候,有人来结交,互相寒暄之后只是问了一句姜小右,姜小三就立即将话题转移了,说起带来的吃食。
姜小三说自己带了家母亲手做的腊肉,美味无比,吃不惯京城中的饭菜。
魏勤明看姜小三说话温文儒雅,诚心想结交,邀请姜小三有空一起讨论学识。
两个人回到家里的时候,翠儿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姜小三坐了一会儿来找姜小右,我们明天再去一趟书局吧!姜小右点头,姜小三想着只有了解现在的局势,才能在未来审时度势。
姜小三看她一脸沉重,在一边问她,你的小脑袋瓜里又在想什么呢?姜小右放下手中的菜,要翠儿拿去洗洗,没什么想说的,哥明天去书局能结交不少好友。
两个人第二天又来到了书局,正好看到魏勤明,要姜小三一起跟着讨论当今局势。
一连好几天,姜小三和姜小右都来了书局,了解了情况,姜小右就建议姜小三回去写几篇文章。
姜小三点头,这几天他了解了不少,确实有很多感想。
大力和大壮到处打听消息,杨妈妈和翠儿跟着姜小右在各处逛游,都想要打听到有用的消息。
魏勤明过来打招呼,见姜小右一个人,就问,姜小姐今天一个人?姜小右点点头,起身客气的打招呼。
魏勤明见姜小右没有邀请自己,姜小三不在,也不好强行挤过去,只能招呼别的学子一起同坐。
姜小右看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几本洋书。
姜小右看了一下内容,放在杨妈妈面前,认识吗?杨妈妈看了一眼,笑出声,小姐真是为难老奴了,老奴可不认识什么洋文,但是这里的侍者应该认识,可以叫来询问一下。
没多长时间,杨妈妈就带着一位老者过来了,见姜小右手中是洋书,以为姜小右是没见过好奇,说话中带着敷衍,这些都是洋文,小姐能看懂?姜小右没回答,京城中可有洋人?一位老者,虽然没有回家,但是前几天生病去世了!老者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