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九,朱守林与柳芸用过晚食后,两人在书房,柳芸练大字,朱守林坐在一旁心不在焉地拿着本书。
朱守林问:丁显成亲是在四月十二?是的,在他自己家成亲,我让掌柜安排了两位厨师去他家。
芸儿去丁家参加婚礼吗?我要去,哪有兄长成亲,做兄弟不出席的道理?柳芸笑着道。
那你带着肖五一起去。
好的。
柳芸还有话想对朱守林说,她抬眼看见朱守林低头想心事,她想着反正她生日还有两天,到时再告诉他也一样,她就没开口。
也真是巧,柳芸的生日正好是丁显成亲的日子。
柳芸想着妈妈下令自己在二十六岁时出嫁,转眼就到了这一天。
她穿越时,也刚过生日几天时间。
柳芸叹了口气,自己来明朝已快一年了。
属于自己的时代越来越远,远得好像是自己做了一场梦而已。
有时候她分不清,到底现在是在梦里,还是过去的生活只是一场梦境。
朱守林抬眼看柳芸时,她正专心写着字。
他压住想说的话,明天就是进宫见圣上的日子,他会亲口告诉圣上,自己想娶的人是一位来历不明白女子。
圣上的态度会如何,朱守林也猜测不到,待有了结果再告诉芸儿吧。
四月初十,五更鼓还没停,朱守林就着官服带着陈宁出了朱府。
稍后,柳芸带着肖五前去锦衣卫点卯。
朱守林进了紫禁城就给陈公公递了纸条,他要觐见陛下。
早朝结束,朱守林被陈公公请进了华盖殿,圣上今日留了时辰见他。
朱守林进了殿内就跪下行礼:臣朱守林见过陛下。
赶紧拉他起来,守林以后见朕别跪了。
陈公公上前扶朱守林起身。
朱守林坚持跪拜再起身:陛下,臣是陛下义子,也是臣子,平日不能尽孝在陛下身边,唯有见面之时行个大礼,微表心里对陛下的感恩之情。
皇上感慨道:朕不要你跪,只要你赶紧成亲生子,朕才能对着住你的父亲。
你的父亲在战场上拼命护着朕,他死前最放不下就是他的孩子,当时朕答应了要守护着你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他才合上了眼安详而去。
唉,朕做这个皇上,是用多少兄弟的生命换来的,每每想起就心生惶恐,唯有让天下人能吃饱饭,才能对得起他们。
朱守林恭敬地站着将圣上的话听在耳里,不发一言。
皇上看了他几眼:说吧,你看了哪家的女子?无能是谁,朕都会赐婚。
陈公公也看着朱守林,他也好奇,这么多年不愿意说亲的朱大人,到底看上了哪家的姑娘。
他在心里猜测着,恐怕是徐国公家的小女儿,据说那位小女子长得倾国倾城,还德才兼备。
除了这位小女子,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得到朱大人的倾心。
朱守林小心翼翼地道:臣得陛下重视,如今为锦衣卫指挥使,虽为三品实则权力极大。
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中重臣,可直接拿获审讯,故而臣只做孤臣,不与任何高门结亲。
皇上心里很满意朱守林如此决定。
陈公公听此话瞪大了眼,朱大人这是要娶民女?朱守林见皇上脸上露出微笑,他继续说:臣年三十,再不娶妻上对不起陛下的关怀之情,下对不起祖宗父母。
左思右想后,臣决定娶一位女子。
她无家世,来历不明,但又有能力,臣想将她一直放置身边。
皇上听到此话脸沉了下来:守林说的是那位柳同知?陛下,正是她。
她可配不上你,年纪又大,来历不明,家世全无。
将她许配给你,恐怕朝堂上下都会议论朕亏待于你。
皇上摇头,这桩亲事不合他心意。
朱守林朝前走了几步,轻声对陛下道:臣想为陛下出力,亲事上不用讲究太多。
这婚事是臣自己决定的,陛下不用赐婚,朝堂上下只会议论臣辜负陛下的期待。
皇上沉默,他之前在心里做了准备,哪怕是朱守林提出娶徐达的小女儿,他都会同意。
他甚至都想好如何写赐婚圣旨了。
哪知朱守林提出娶这样一个女扮男装,年近三十,来历不明的女子。
皇上若是答应这亲事后朱守林能全心为自己出力,但他愧对为救自己死去的林庆。
朱守林见皇上不点头,只得用了主持告诉他的最后一个办法:陛下,善慈大师告诉臣,此女与皇室朱家长房有渊源,能护太孙平安。
皇上心里大惊:果真?善慈大师说天机不可泄露,还说若皇上不信,可差人前去问他。
皇上是信善慈大师的,在自己还是大帅时,他就说自己会是九五之尊。
所以他来应天府后就将善慈大师从凤阳带到了栖霞寺,封他为主持。
朱守林继续说:善慈大师为柳同知卜过卦,说她得了上天的恩赐,她的姻缘是缘定三生,那人就是臣。
这话他没说假,的确是大师原话。
皇上转头对陈公公道:你去亲自问一下大师,为何他看好此女子。
陈公公自己也心生好奇,他领命后带人坐着马车朝着栖霞寺奔去。
朱守林见此心生庆幸,还好得了大师相助,否则他能娶芸儿根本不可能。
尽管如此,他一直提心掉胆,害怕大师变卦不帮他。
皇上想着陈公公一来一回得不少时辰。
他就问朱守林查的事:守林,一直查的事如何了?能结案了吗?朱守林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递了过去:此案一时半会结不了,人越查越多。
看这情形,没染指的官员没几个。
皇上接过册子看了看,心里火气直冒:他们眼中还有没有王法?他们以为朕见人多会用法不责众放过他们?他们那是做梦。
朱守林犹豫:陛下要不要提前结案?要是牵连太多官员,朝廷也不好看。
皇上拒绝,他生平最恨贪官,只要敢贪,他就敢杀:查,查下去,有多少杀多少。
朱守林看那册子上一长串的名字,心里生出不忍,但他根本没办法说服陛下,只能应下。
朱守林在心里想,马皇后在世时还能劝说皇上一二,如今再无人能劝住皇上行事。
几年前宋濂的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皇上要处死太子的恩师宋濂,太子求情。
皇上生平第一次对太子生了气,他扔了一条荆棘给太子,让太子用手去抓,太子胆怯道:上面全是刺。
皇上拿过荆棘用手将刺全去掉,然后扔给太子,皇上双手是血,他对太子道:我在为你将刺全去掉。
从此,无论皇上做什么事,太子也不敢出言相劝。
慈不带兵,善不带权,义不养财!古往今来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