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镇身上背着多条人命案,刚才又大闹刑部,如今还敢往御史台跑是有原因的。
邓镇之父邓愈是从洪武元年开始就在御史台任御史大夫。
因为他的父亲是御史台的首任御史大夫,所以,如今的御史台的御史大夫都比较尊重邓家的子女。
御史台的右都大史汤友恭见邓国公大步走进来,他忙迎了上前:哪阵风将国公爷吹到此处来了。
邓镇气呼呼地往右都大史差房走,也不说话。
汤友恭跟在他身后,有些摸不着头脑,暗自在心里揣摩着,邓国公跑到此处来,能有什么事?除了举报就是告状。
那边,程尚书匆匆走回刑部,他瞪着一双眼睛看着站在院子外,轻声议论的刑部的上下官吏,厉色训斥道:外人都跑到咱们刑部来耍威风,你们就知道看热闹。
都说说看见什么了?那些官吏没有一个不是人精,他们纷纷开口道:邓国公无理取闹,前来大闹刑部,还试图殴打刑部侍郎。
邓国公前来威胁柳侍郎,要拿了他的乌纱帽。
……听了这些话,程尚书脸色变得和煦起来:咱们刑部所有人就像是块大饼,若让外人轻易就来啃上一口,那其他人就会纷纷前来啃几口。
今天是柳侍郎,怎知明日会不会是你们?尚书大人,下官受教了。
下官知道了,大人。
……所有人都知道了尚书的意思,在外只能说邓镇来此闹事,不能提柳侍郎说的那些话。
刑部要团结在一处,谁不听话,以后遇到事就别想其他人帮你。
程大人见他们懂了自己的意思,就往柳芸差房走去,他进屋看了地上的一堆木块,笑了几声道:好帅气的功夫。
柳芸拱手:尚书大人,下官恐为您惹事了。
若是您被圣上罚年俸,下官会弥补。
按皇上的惯例,侍郎出了错,尚书大人会被罚月俸或年俸。
柳芸也是来了刑部后才知道,程大人一人赚银子,养着几家人十多二十口人。
他的兄弟三家人都由他在照顾,因为他的父母在,不能分家。
程大人听柳芸这样说,连连摆手:哎呀,柳兄弟这么说见外了。
他轻声对柳芸道:如今本官收入多了不少,茶楼每月都会给一大笔银子。
柳芸道:大人,实在他欺人太甚,若不然,下官也不会在此跟他对持。
肖五气愤地道:他还想抽我主人的耳光。
程大人哼了一声:他以为他是一品官,狗胆就包了天。
这些年被处死的一品官多的是。
肖五连连点头,柳芸不吭声。
程大人转身离开:本官出去一会。
程大人往刑部的后门走去,他一个侍卫也不带,悄悄从后门直接绕道走到御史台的后门。
他又从御史台的马棚往前面走,再左拐右转几处抄手游廊,他去御史台前院寻左都御史詹徽。
程大人走到御史大门处,远远就听见邓镇在那里大声诉说着柳芸对他的无礼:他太嚣张,居然还说‘本人根本不在乎这一身官服。
麻烦你赶紧去,赶紧将这身官服给我说没了’汤大人,这样的人还用他干嘛?上本成全他,脱了他的官服。
汤友恭回道:实在太嚣张,明天早朝本官就上本,奏姓柳的以下犯上……程大人一脚迈进了左都御史差房:詹大人,好闲呀。
左都御史詹徽正提着笔写大字,他听人说话,抬头一看:哎哟,程尚书今天怎么有空光临这块闲地?哈哈,早就想来同你喝茶说话,就怕被人说本官拉笼御史大人。
废话少说,来此有何事直接说。
程尚书看了看他写的大字如行云流水:据本官所知,还有一个人的书法可与你比肩。
锦衣卫指挥使朱守林。
可惜,他的字难得一见。
本官可以帮你拿到字,但是你得帮我一个忙。
程大人在桌前坐下。
左都御史詹徽一口拒绝:哼,本官给你银子,让你放一个人,你帮吗?自然不会。
两人都笑了起来,程大人道:帮不帮没关系,你听我说了自己决定吧。
好,说吧。
程大人细细向詹徽说起了邓镇同杜成岗的事,还有今天发生在刑部的事。
柳芸同肖五走出刑部往朱府去,她的几名侍卫上前道歉:柳侍郎,今天属下没拦住邓国公,是属下的失职,下次一定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
柳芸摆手:你们拦不住他,本官并不怪你们。
肖五低声道:我想带人去教训他。
不用,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
干嘛现在送把柄给人家?可是……放心,我不会有事,大不了不穿这身衣服,我更自在。
肖五心里极为不安,像这种以下犯上被上本,轻者是被免职,重者会……。
他将柳芸送回了府后,转身往锦衣卫去寻张风想办法。
第二日早朝上,右都大史汤友恭上本:臣,奏刑部侍郎柳芸,以下犯上,以三品之职对持朝廷一品国公。
口出妄言‘本人根本不在乎这一身官服。
麻烦你赶紧去,赶紧将这身官服给我说没了’。
臣以为,柳芸行事无礼,出言无状不配为朝庭命官,奏请圣上免了柳芸刑部侍郎之职,再追其大不敬之罪。
堂前众官员听这话有些惊异,这的确很嚣张。
大家都看着圣上,以为他一定会大怒,当场免了柳侍郎的官身。
圣上此时坐在上座,像没睡醒一样,半眯着眼,也不表态。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圣上是何意,这是准奏还是不准呢?要知道,御史台每次上本奏人,没有一次不得胜而归。
去年的贪污案就是由御史台发起,全国前后被处死了大小近万名官员。
突然,寂静的朝堂上又有一人的声音响起:臣,奏卫国公邓镇,行事无状,为夺下官妻,做出杀人勾当,惹来把总杜成岗的疯狂报复。
邓镇不但不思其过,反而公然跑到刑部威逼刑部侍郎柳芸,为其破案拿下杜成岗。
臣以为,卫国公邓镇,德不配位,奏请圣上查出其罪,以敬效尤。
众官员大惊,定晴一看,上奏者为左都御史詹徽。
这种左右都御史各奏一人之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他们更惊鄂的事是,左都御史詹徽所奏之内容。
大家又将目光看向上座的圣上,不论谁上奏,最后还是要听圣上的决断。
堂上被奏的两人,都低着头规矩站着。
柳芸是三品官员,站在人群的后面,邓镇是一品国公,站在人群的最前面,朱守林也同在一品的前列。
在朝堂上,无论大史上奏的内容如何,若是圣上不开口让当事人说话,无论是谁都不敢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