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柳案明 > 第85章 逼媳(二)

第85章 逼媳(二)

2025-03-21 19:22:12

柳芸看向两队人马,她道:程家村的村民跟着里正,去村里等本官前来问话。

里正行礼后带着一队村民退回到村子里。

柳芸走到沈家人面前,看着站在人群最前面的男子。

他三十岁左右,微黑的面孔充满了愤怒,手里紧紧握着锄头。

柳芸问:你是沈氏的哥哥?男子嗯了声:回大人,草民是沈红的哥哥沈明。

说一下你的妹妹沈红的情况。

多大年纪,何时成亲,与夫家关系如何越详细越好。

沈明道:我妹妹今年才二十岁,十四岁时为了替我换亲,嫁到了程家。

十五岁时她的夫君就因病去了。

说到此处,他的声音就变了调。

柳芸问:换亲?那你娶是程家的女儿?是的,我们家在山沟里,条件差,想娶妻只有换亲。

他长长叹了口气。

他继续说:我家见程家离应天府近,家境不错,程家只有这一子,便同意了这门换妻。

没有在意程家的女儿比我大三岁,并且嫁过一次人。

柳芸想,看来沈家是真疼这个女儿。

你妹妹有孩子吗?沈明长叹道:程家儿子身体弱,两人成亲时又年小,一个十四,一个十六,哪来的孩子。

这么说,程家如今断了子嗣?是这样,前天妹妹回家还说,想从程家家族里寻一个小男孩子来过继。

我们都劝她,那么年轻不如归家再嫁。

连草民的贱内都如此劝她,她不愿意。

她说,归了家,留下婆婆与公公两人可怜。

他的眼泪掉了下来:早知道她当晚回家就出事,我就不让妹妹走了。

柳芸对郭七道:她还念着要过继孩子,担心公婆,怎么可能突然自杀?郭七点头:是有问题。

柳芸问:她离家时说下月再回家?刚才她听吵架时,这名男子说过。

下月是草民母亲的生辰,她说会绣一双鞋给母亲带回。

还量了草民儿子的小脚,说给他也做一双带回。

他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哭着说:大人,您说,我妹妹可能是投缳自尽吗?那名披头散发坐在地上的老妇轻泣声也成了嚎哭:红儿,红儿呀……柳芸问郭七:昨儿仵作验尸如何说?她还真是自杀。

她穿着成亲时的大红色衣服,脚上穿了双红色绣花鞋,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柳芸深为不解,是何事让她突然自尽。

她对郭七与肖五道:走,我们去问一下程家老夫妻,那夜是不是发生争吵了。

她边走边想,是女子在村有相好被老夫妻发现了,她惭愧自杀?或者是老夫妻因她回娘家责骂了她,她生气自杀?三人走进程家村,见村子的一栋栋青瓦房比邻而建。

也许是此村离应天府较近,村民们时不时拿些东西进城去卖,或者去替人做短工,赚了些银两回乡建了房。

程家村的村民正聚集在里正的家门外,三三两两的或坐或立,轻轻的交头接耳。

里正见三位大人前来,忙上前行礼:大人,村民们都等候在此。

柳芸打量着人群,村民们面带各种表情:有难过有惊讶有疑惑有惋惜??柳芸问里正:沈红为人如何?很好的一名小女子。

她长得好看,嘴也甜,还勤快。

她嫁过来时才十四岁,一年后夫君去世,也没个孩子傍身。

唉,没想到,她会……里正叹息着摇头。

她的公婆待她如何?沈氏勤快,老夫妻二人待她如女儿。

沈红在村里有没相好,或者有没有男子看上她?里正摆手:这个没有,若有的话,早传到小的耳里了。

明朝选里正是有条件的,一是要家财比其他人富足,二是与村民关系好,三是人品不错,四是能对外协调能力。

柳芸问:沈氏的公婆现人在哪?里正道:他们人在家里,家里还停着灵,他们在守着。

我们去看看。

里正前面带路,柳芸三人在身后跟着。

村民们三三两两随便前来看热闹。

沈家人也远远跟在后面。

柳芸问:你听说沈红想在村里寻个小孩过继的事吗?里正转头道:大人,两年前小的就曾找沈氏的公婆说了此事。

村里有一家生了五个儿子,想过继出一个。

沈氏与她的婆婆愿意,但她的公爹不愿意,为何不愿意,小的就不清楚了。

柳芸疑惑,家里断了子嗣,做为一家之主不应更着急吗?古人的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难道是他自己想生?想到此处,柳芸皱起了眉头。

柳芸问:她公公多大年纪?前些日子沈氏还同小的贱内提起此事,她说明年给公爹整五十宴席。

这个年纪完全能生个儿子,甚至还能看见儿子娶亲。

肖五见柳芸皱着眉头,他轻声问:主人发现什么了?但愿不是我所想的那样。

先去看看吧。

几人没还走到程家屋前,就听见一名妇人在院内哭。

里正先进了院内:有大人前来,别哭了。

程老婆子停住了哭,慌忙从凳子上站在起来。

坐在台阶上的程老头抬头看向进来的人,打头是一名著黑长袍角摆处绣着白色祥云的大人,他身后跟着两位手里拿着官刀的大人。

程老头忙站了起来。

柳芸见程家的房是二进四合院,这在程家村很少见。

她转头看向停在院子角落处的木棺,棺木厚重漆面油亮,这显然不是新棺。

柳芸猜,这恐怕是这对夫妇早就为自己备好的寿棺。

古代的人最看重死后的事,早早为自己备好寿棺。

一来说是添寿,二来是早备棺木可多上几次漆,埋地下时可防虫防水。

程家老头忙递过长凳让坐,一边示意老婆子端茶递水。

柳芸坐在长凳上,打量着程家老头,身强力壮,愁苦着一张脸。

再看端水出来的程家老太婆,年老体弱,看面相可不止五十岁。

柳芸开口问道:沈红当日回娘家还好好的,还说一个月后再回娘家,为她的母亲,为她的侄子,就是你们的外孙,各做一双新鞋。

为何她回了婆家,当夜就自杀了?程家老头低头不说话,老妇眨着眼道:她回家给我们说想归家,老妇便骂了她几句,她想不开就……柳芸冷冷道:她前日回娘家时,家人劝她归家,包括你们的亲女儿也劝她归家再嫁,她拒绝了。

她说公婆年纪太大,归了家就只留下你们两人可怜。

老妇低头不再言语。

沈红平日待你们好不好?老夫妻只点头不说话。

沈红有没有不守妇道在外有相好?老夫妻只摇头也不说话。

柳芸唬着脸问:既然她待你们好,又守妇道。

那么到底前夜发生何事,她才会穿着嫁衣投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