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夜里经过一番思考,我作出了一个决定。
我委托了一家侦探社调查这个案子。
离婚之际,我曾向丈夫许诺:忘却一切,但我不愿孑然一身被人挡在局外。
不过,我单枪匹马却又不能胜任。
我在调查委托书上填写了如下内容:A 大心理学科学生诹访由利之人品及活动概要,以及该校饭野讲师与之有何关系。
从列车事故着手调查很可能是捕风提影,所以我决定以两个关键人物作为调查的焦点。
调查时间约定一周。
一星期后,我坐在侦探社的接特室里阅读调查报告。
这份工整的列印档,排列有序,冷漠无情,配上《报告书》这个标题十分贴切,文章写得死气沉沉。
一、A 大心理学科现无学生诹访由利在籍。
二、该校杜会学科有女生柚木诹访子在籍,此人与受托调查之对象或系同一人物。
理由如下:柚木曾以诹访由利为笔名于该校学生报上发表诗作。
三、柚木与其他女生相比,并无特异之处。
该生作风朴素,性情温和,成绩优秀,特别擅长语言学。
柚木诹访子即由利小姐其人,关于她的行为简介,告书上还列有几个条目。
可是我一目数行地跳读下来,不细看。
我最关心她与饭野讲师的关系,我认为这恐怕是谜底所在了。
于是我赶紧阅读记述两人关系的条目:一、柚木每周星期四第一课时必听饭野讲师讲授《犯罪心理学》。
该讲义之常时听讲者,女生中唯有柚木一人。
二、两人表面关系尽如上述。
此外学生间另有风闻臆测口口相传,但无证据,难充报告之数。
一篇奇文! 我边读边想。
文中处处文白相混,装模作样,而我想了解的事情却只字未提。
我脸上恐怕显出了大为不满的表情吧。
负责这项调查的樱井先生。
许是看出了我的失望,便主动说道: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关于最后一条我可以作一些补充说明。
啊,请吧。
他的说明如下。
关于这对师生的关系,樱井没有获得完整的材料。
他本想结束调查,便进了大学的一家茶馆。
进去一看,只见我丈夫和由利小姐,还有另一个年近三十的男子,正在一起喝咖啡。
他在靠近那三个人的一个席位上坐下,但是听不清他们交谈的内容。
那三人当中,两个男子并排坐着,只有由利小姐据坐在沙发上,与两个男子正面相对。
进一步观察发现由利小姐的两足有不自然的动作。
就是说,她和饭野时时有意地暗中用脚触碰对方。
樱井先生说完,停了片刻,又追加道, 如果再给我一周时间,我将紧紧跟踪,查个水落石出。
那两人的关系,似乎超出了师生的限度。
樱井先生的说明使我惊诧不置。
我委托侦探调查,原是想了解由利小姐是否还在敲诈丈夫,以及丈夫又会怎样对付仍然健在人世的由利小姐。
调查结果却是完全相反,两人关系亲密。
我想起了那句英文:Farewell,My Hateful!我说: 可我不能相信!他们两人应该互相憎恨。
互相憎恨?不,不可能!我用微型照相机拍下了照片,请看吧!照片放大了,如一张名片大小。
虽然颗粒很粗,但面部轮廓和外表等等相当鲜明。
照片上,丈夫在笑。
这副笑脸从来不曾在我眼前绽开。
由利小姐也在笑。
她在对我说出关于剽窃作品的那番话时,脸上也曾突然露出这种如释重负的笑容。
她笑得那么畅快,肆无忌惮。
我想道: 这两人确实不象互相仇视。
那敲诈一事作何解释?还有刑警的调查呢?我方始注意坐在丈夫身边的那个人物,他在最前面,也就是处在离照相机最近时位置,在照片上侧,我认出了他,感到万分意外。
他就是那位本间刑警!他都轮廓分明的容颜,我决不会把它认错。
他也和另外两人一样,笑得非常开朗。
刑警究竟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啊,这位是谁? 啊,你不认识吗?据我后来调查,他是心理学教研室的助教。
据说是大约一、个月前从九州大学来的。
我轻轻地闭上了眼睛。
原来如此? 我的心仿佛在频频点头。
我想抽烟了。
睁开眼睛,只见樱井先生惊疑不解地望着我。
我连忙说: 十分感谢。
承蒙帮助,我解决了疑难。
说罢,我匆匆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