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上搭乘了18点55分东京车站发车的朝风三号。
如果乘新干线的末班车回广岛的话,在福山赶不上末班车。
为了节省一晚的住宿费,只能利用夜行卧车。
第二天早晨6点左右,野上到了尾道。
当地渔家的主妇们正在广场四周的通道上张罗着,将刚打来的鱼摆在那里,做开早市的准备。
野上走到广场对面的懒户内航路的登船处,混在穿着工作服的早班工人堆里,站着吃了碗养麦面。
平稳的波浪,海潮的气息,第一班船起航时的汽笛,这一切都让野上暂时忘记了办案的艰辛,享受到一种旅行者的愉快心境。
正法寺美也子那本谜一般的书,是否真的在尾道买的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在哪个书店买的呢?寻找没有把握的东西,实在是没有多少信心。
不管怎样,野上还是拿起电话簿查看起来。
尾道市内的书店有七个,全部都去查访一遍也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
离开店还有些时间,野上坐在候船处的长凳上无聊地消磨着时间。
偶尔也去海边看看。
接近10点左右,估计书店已开门,野上就来到街上,按照写在手册上的店名、住所,开始一家一家地查访。
访查到了第三家时,总算有了眉目。
这家书店正好位于从尾道车站到美也子住过的秀波庄旅馆之间。
谭海堂书店,很有尾道特色的店名。
前两家都是卖新刊的书店,而谭海堂却有三分之一的旧书陈列着。
入口处钉着被太阳光照得褪色的高价收购旧书的牌子。
一位老人正用掸子掸书皮上的灰,他那鼹鼠般的小眼睛,从眼镜后面看着野上。
野上出示了警察证,同时拿出了美也子的照片。
八月上旬,准确地说是八月九号,这个姑娘有没有来过?老人的神情很奇妙。
你是第二位这样问的了。
啊?哦,为这件事而来的,你是第二位。
那么,在我之前是谁来问的呢?那是八月底的事,不过那时来的人没有拿照片,只是问了有没有女孩来买过绿色布质封面书籍?是谁?是男人还是女人?是男人。
是警察吗?不,不是。
好像是公司职员,我也不能乱讲,哦!我留下了他的名片。
名片……现在还在吗?应该还在,我放在抽屉里了。
老人在抽屉里找了一会儿,拿出了一张名片。
是大阪一家公司的人,叫富永……富永?……野上倩不自禁地抢过名片。
名片是d—社开发部次长富永隆夫的。
野上的头脑顿时澎湃起来,为被一个外行的超前行为而激怒,他感到惊讶和屈辱。
这个人,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他来问有没有见过一个女人来买绿皮封面的书。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想知道那个人为什么要打听这件事。
他是想了解那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啊,那个我也想知道。
究竟是什么书?是本叫《艺备地方风土记的研究》的书。
大正时代出版,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艺备地方风土记的研究》,对吗?野上边记录边问道,那么,你告诉过富永了?是啊,有什么不对吗?没有。
对了,他还问了其他什么没有?问了书的来历。
书的来历?为了猜测富永的意图,野上思考了一会儿。
你把书的来历告诉他了吗?最初没有说,可是他纠缠不休,最后只能告诉他了。
野上知道富永一定是给了老人不少好处。
可是,富永为何如此想知道这些呢?那么请你将书的来历也告诉我吧。
老人不情愿地打开了账簿。
账面很工整,字也很清晰。
旧书大都来历不明,为了以防万一,所以我把有来历的书都做了记录。
这本书的来历没有问题吗?应该没问题吧。
就是这位。
老人指着账面的一处说道。
这位是尾道高中的教师。
今年春天,转校去三次时,将藏书整理后一部分卖掉了。
是我亲自上门去买的,《艺备地方风土记的研究》就是其中一本。
是叫池田谦二……对吧。
是的,池田先生。
应该是教历史的,一位很认真的教师,他几乎把所有收入都买了参考书。
因此有时将旧书卖掉,再添些新书,真是店里的好顾客啊!转校去三次了?是的。
知道是三次的什么学校吗?说是公立学校。
大概是三次东高中吧。
富永其他还说了些什么吗?其他没说什么……对了,他还问买书的姑娘有没有问起书的来历。
后来呢?是啊,可能是我多嘴吧,问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个,他笑着说只是凭感觉而已。
也就是说,你将池田先生的事也告诉了那姑娘了。
是啊,说了。
富永那张狡猾的面孔在野上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富永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特地来尾道确认这些事的呢?警察先生,那个人.还有那个买书的姑娘,出了什么事吗?啊?你什么也不知道吗?野上楞住了,然后解释道,电视、报纸都刊登了有关他们的新闻和照片啊!啊,我不看电视,报纸倒要看,不过没有注意到。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杀人案件。
两个人都被杀了。
啊?……老人吃惊得眼镜都快掉下来了。
两人都,被杀了……老人像被噎住似的,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那么,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上。
那个姑娘以前你见过没有?没有,是第一次见到。
说了不太好听,因为她长得很难看,所以,如果以前见过的话,肯定不会忘记。
也就是说,她找到这本书完全是偶然了。
应该是吧。
从她进店时我就一直在盯着她。
她一到历史书架前,就叫了起来。
取出书本,一直看着封面,样子很特别。
然后来这里,马上就问书的来历。
我说一般不能告诉别人后,她马上热心地说只是想与那人谈些话而已。
当然书是要买的,原来是八千二百日元的,算八千贱卖给了她。
八千日元,很贵的书啊。
当然了,那是珍本啊。
有那么珍贵吗?当然了。
这种书很少会出现在书店里卖的,这是肯定的。
原本就是与普通人没有什么缘分的书嘛。
可是和正法寺美也子却是有缘,野上对这点深信不疑。
这应该与浅见光彦说的美也子小姐在东大校门外买的书是同一本书,至少也是同——系列的书吧。
谭海堂主人描绘的美也子的样子,也能让人体会到美也子当时见到书时的激动情景。
可是,就是野上那时做梦也没想到,那本书曾经是美也子自己的藏书。
尽管如此,野上说道,为什么富永会知道那本书是从这里买的呢?啊,那个啊,大概是因为这个的缘故吧。
老人从账台里拿出了装书用的纸袋。
纸袋上显眼地印着尾道谭海堂。
美也子和富永都找到了《艺备地方风土记的研究》的原主人、三次高中的教师,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可是,这件事与他们的死有什么关联,却还无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