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025-03-30 06:16:31

第二天早晨,大友接到了县警本部长神原打来的电话。

对一直没有进展的案件搜查不满吧,名义上是专案组长的大友紧张起来。

然而,神原没有提及此事。

今天或者明天,有个叫浅见的男人会在三次署里出现,你,没有听说过吗?啊,我也是刚刚才听到。

好像是要在搜查会议上进行讲演什么的。

这是没有先例的,正在讨论要不要停止这个讲演。

……是么,已经传到您的耳中了,对不起。

大友多少有些狼狈地辩解着。

不,不是的。

没有停止的必要。

反而是以你为首的三次署的干部们也请无论如何出席会议。

我是不放心,才打电话叮嘱的。

是——大友被搞得莫名其妙。

那么,本部长您知道浅见这个人了?啊,当然知道了。

其实,那个叫野上的,就是那个巡查部长,他的处分撤回来也是浅见的请求啊。

……那么,那个浅见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喂,这个只告诉你一个人,你不要说出去哦。

警视厅的刑事局长浅见阳一郎,你是知道的吧?是啊。

他和我是朋友。

浅见是他的亲弟弟。

大友哑然无言,好一会儿没有吱声。

对浅见在搜查会议上进行讲演一事,桐山露出了非难的神色:我没有说要他来作讲演。

对野上的提议,马上就否定了。

但是,在大友署长的劝解下,又不情愿地同意了。

结果,会议定在第二天的上午10点。

有空的搜查员和署里的干部都去参加浅见的讲演会。

听到这个消息后,浅见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到晚上也没有音讯。

这可把野上急坏了。

第二天早上,带着紧张神色的浅见,准时出现在差不多坐得满满的会议室里。

前天被雨淋湿的关系吧.他身上穿的那件夹克衫皱巴巴的。

年轻的姿容,给人的印象是似乎缺乏持重的感觉。

就是他用天才式的搜查方式将案件解明到这个程度,实在是难以令人相信。

会议室里洋溢着轻松的气氛。

首先,浅见作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为能给他提供这个机会表示了谢意。

然后,马上进入正题。

以三次车站里发生的正法寺美也子扼杀案件为发端的,这一连串的杀人案件,其起因,实际要追溯到八年前岛根县仁多町发生的山崩引起的死伤事故上。

八年前的事故大家已经都听说了吧?对当时事故发生的经纬,虽很想做个详细的说明,不过今天只能割爱。

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是关于已经进一步明了的案件全貌。

室内响起了一片躁动。

这中间传来了像是大友署长的声音。

浅见先生,您的意思就是说谁是这一连串凶杀案的主犯.已经判明了吗?如果要这样认为也可以。

会场上的躁动声更响了,中间也夹杂着批判的词语。

不管怎样,靠一个外行将疑案破掉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这个案子复杂、难度大,就是专家云集的专案组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人来这里演讲是否太故弄玄虚了吧!各位,请安静。

大友站了起来,朝周围环视了一番。

浅见先生对本案多少有他独到的见解,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肯定有倾听一下的价值,关于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话,下来可以宣言不讳地交换意见,不管怎样,先听浅见先生说完。

一时间嘈杂的私语声嘎然而止,浅见朝大友点了下头。

那么,通过对这一连串案件的调查,当时作为谜底的部分,基本上都已解明。

现在还有几点有疑问的地方。

我考虑这中间有两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浅见拿起了粉笔,转向背后的黑板。

一、三次车站案发时凶犯的行动.即犯罪的出发点和归着点是在哪里?二、富永隆夫为什么会轻易受到罪犯的诱惑?三、次车站杀人案件的凶犯,我们称他为‘x’吧,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以说关于这点,连搜查本部那么致密的调查也无法解明。

惟一知道的是,罪犯乘艺备线去广岛的列车并在三次站下了车,作案以后又乘同一趟列车到终点广岛站下的车,这点基本上是肯定了的。

问题是出发点和归着点依然无法特定。

然而在此比较清楚的是,出发点和归着点是同一个地方,也是‘x’的日常生活的地方以及他工作的地方。

会场上又响起了一阵否定的嘘声。

大家抱有疑问,那是当然的。

我自己对这个决定性的事实,最初也是无法相信。

然而,在对各种场合的推想中,认识到这是最妥当的解释。

为什么是这样,下面将作说明。

首先,让我们回到案发的最初。

八月九日,正法寺美也子决心同池田谦二见面,是她乘上尾道开往福山的列车以后,这是可以肯定的。

如果是在此之前,她可以利用尾道到三次间的长途汽车。

列车到福山是11点19分,从那里找公用电话,查三次高中的号码,再往三次高中打电话,听完池田宿舍的电话,总共要花15分钟左右吧。

实际上我也这么实践过,实际所花的时间是21分32秒。

无论怎样顺利,我想所花时间不会低于15分钟。

池田在宿舍里接到电话,听了美也子的阐述.又要花5分钟吧。

那时的时间大约是11点40分。

池田对美也子的来访根本没思想准备,于是产生了混乱。

最后想到同‘x’取得联络,留下了‘我去买香烟’的话后便出了宿舍,跑到最近的电话处打了电话。

接下来他在11点50分之前回到了宿舍,接到了美也子小姐的第二个电话。

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美也子小姐乘上了11点53分开往府中的列车。

也就是说.11点45分左右‘x’这个人物在他‘通常所在的地方’,这样想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不然,池田无法与他取得联络。

在平日的这个时间的‘通常所在的地方’,能想到的当然是‘工作地方’。

于是x’为了作案,有必要离开‘工作地方’。

这时x’会留意两点。

一是不受注意地离开。

另一点是不受注意地回去。

也就是‘x’最希望的是,自己在那段时间不在的事实,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总体来说,要给人一种好像一直在那里的印象。

英国的心理学家亨利·麻亚所著的《错觉的理论》中写到:一直在体验处于连续状态中做动作的人,如果欠缺了一部分的动作时,会在无意识里自动填充空白的部分,让人认为体验一直在继续。

比如,公司某职员早晨打了出勤卡,傍晚与同僚打招呼告别,这些行为都会被人看做他整天都在公司上班。

可实际上,他有可能溜出去与朋友打麻将,也有可能和恋人在一起稍许幽会。

问题是最初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有没有‘连续性’,为了让错觉成立,无论如何那天他都要回到工作的地方这是绝对条件。

不知不觉地出去,不知不觉地回来。

‘x’将这两条做得很出色,我相信这点。

他出去的时候,一定是不慌不忙,悠然自得的吧。

接到池田的电话后,他也不慌张,好像一切都是按预定计划行动一样。

浅见在这里喘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了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坐在下面的搜查员们,被浅见的雄辩迷倒了,连擦汗那么普通的动作,也是静静地看着。

从到现在为止的搜查结果来看x’是在终点站的广岛下车的,这几乎可以肯定。

到广岛是18点20分,如果‘x’上班的地点是广岛市内的话,在下午7点前回去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从职业上来看,这种事不是那么稀奇的,可以不成问题。

如果是午后8点、9点的话.不管什么职业,都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那么刚才所说的‘连续性’就无法完成了。

现在,顺便来看一下‘x’的职业。

从常识来考虑x’的工作不是被内勤事务缠绕,必须坐班的职业。

外交员、推销员等外勤工作人员,或者是有权限的管理人员、自由职业等常常在外跑的人员。

当然,刑警也包括这中间……轰的一声,大家笑了起来。

啊,不管是何职业,除了自由职业以外,下午7点左右没有回去的话,会给周围的人留下印象的。

因此,我将‘x’的工作地方,假定在广岛市内的某个地方。

这不是假说,这将为推论的前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在再回到案子发生前,来推理——下‘x’的行动。

‘x’在池田的第一次的电话里得知,美也子小姐乘福山11点53分发车的列车来三次。

于是马上命令油田指定三次站的跨线桥为碰头的地方。

11点50分左右美也子小姐打来电话,确认了在三次车站碰头的地点。

大约四小时后,美也子小姐会在三次站出现。

广岛到三次大约要花两小时,要赶去的话,有充裕的时间。

‘x’像没事似的查阅了时刻表,制订了犯罪计划。

怎样去犯罪现场,怎样离开,在考虑使用最安全的手段时,开往广岛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映在了他的眼中。

16点09分到达三次,16点22分发车。

也就是说跨线桥上的13分钟的空白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这正好给罪犯提供了过路行凶杀人的机会。

况且,警方的搜查中如果发现举止可疑的人时,也会留下那个人是从反方向来的印象。

在制订犯罪计划中x’将美也子的来访目的和所带来的危险后果考虑了一下.真正起了杀意,这样到正式开始行动为止,又过了30分钟以上。

时间是过了12点20分。

‘x’作完案后,如果抓紧时间的话,他根本就来得及乘上艺备线12点42分从广岛发车的‘千鸟4号’特快,然而‘x’没有那么做。

他乘的是13点31分从广岛发车的普快。

‘x’乘那趟列车到了三次站的下一站盐bt站后便下了车,因为迟一点月台的对面有开往广岛的列车进站。

两趟车同时是15点57分由盐dt站发车。

‘x’装着没事似的从下行车转到了上行车。

这就是我写的剧本。

说到这时,浅见脸上露出了调皮的微笑。

但是,乍看很完整的犯罪计划,却有一个危险的地方,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那实在是很愚矗的,就是如果‘x’从广岛到盐町,在那里乘上反方向的列车返回广岛,这是明显的违章乘车行为。

哈哈哈……屋里到处响起了失笑声,浅见也一起笑了起来。

大家会觉得很好笑,不过对‘x’来说可不是好笑的事。

也许,对他来说。

因违章乘车被抓住总比因杀人而被抓住更安全些。

说到这里,浅见看了下时钟,他脸上的笑容突然变成了痛苦的表情。

说到一半,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早晨吃坏了肚子,对不起,我要离开一下。

浅见皱着眉头,手按肚子,匆匆忙忙地走了出去。

刚好这时,警务课的巡查走了进来,报告了有桐山警部的电话。

接到旁边的房间。

桐山道了谢,走出了房间。

紧张气氛缓和了许多,大家热烈地交换着意见。

一个时辰以后,桐山板着脸回来了。

同时,跟在他后面出现的浅见却满脸爽快。

哦?刚才有说了违章乘车的事。

为什么会想到这一点呢,原来我在学生时代,因违章乘车曾被列车员抓到过。

浅见害羞地搔了搔头。

可是,考虑详细而周到的‘x’在策划犯罪时,没有冒这个危险的必要。

如果,不巧碰到车内检票的话,他有自信能对付过去。

那个自信是什么?让我先放在一边,现在来说第二个谜。

大友有些不服地嚷道:那个自信是什么,叫人放不下……我知道了,但是和第二个谜一起说明的话,更容易理解。

浅见像安慰学生一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