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饭过后,众人移到老太君的偏厅里坐着,顾九曦等人净手,各自回房拿了东西。
老太君笑眯眯说了一声开始吧。
顾六灵打头第一个,上前给两位久归的哥哥和嫂嫂见礼,还有才两岁的侄女儿。
顾九曦排在最后一个,正巧能看的一清二楚。
说起来送给哥哥和嫂嫂的不过是荷包扇坠等物,只是个人手头上的东西不一样,再有就是绣工各有差距。
关键看给孩子送的东西。
六灵送了一个银锁,沉甸甸下头还坠着四个银铃铛,小周氏急忙说太贵重了。
六灵笑道:毕竟叫我一声姑姑,早先洗三没赶上,满月也错过了,百天更是连酒都没喝上一杯,眼下好容易见面了,这礼也不算贵重。
老太君笑着点了点头,说:这是两年的礼一起送了,你放心收下便是!小周氏这才喜笑颜开收了东西,又拿了一双玉镯给六灵,道:多谢六妹妹。
第二个是顾七巧,等到她上去,八珍抓紧时机在九曦身边小声道:她们都要把吉祥话说完了。
顾九曦一愣,随即笑了笑,跟她玩笑道:咱们家里出手最阔绰的一个来了,仔细看。
顾七巧也是个长命锁,不过是金的,众人看在眼里一愣,八珍扭头笑道:这么沉的东西,我看嫂嫂都不会让依依带上。
果真小周氏脸色变了变,连类似于太贵重的客气话都说得有点心虚,回礼的时候那一双玉镯更是拿不出手了。
虽挺不想嘲笑她的,可是顾九曦难免想起她说的关于赚不赚的回来的言论,她这一个金锁,怕是比送给她们四个的玉镯加起来都要贵重了。
等到七巧得意的下来,八珍急忙上去,道:这是个玉质的锁,玉最养人了,嫂嫂记得给她带上。
想是方才失态了,小周氏急忙接过八珍手里的东西,笑道:八妹妹说的是,我回头就给她挂上。
最后一个终于轮到顾九曦,她将东西一样样放在桌上,顾七巧在下头看着,小声嘀咕一句,没金没玉,连块银子都没有,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底气。
顾九曦给小侄女的是几个绣球,外头编了络子兜在一起,她听见顾七巧的嘀咕,坦然笑着,道:这是给她平日里玩的,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小周氏接过来一看,笑道:倒是精巧。
说着,顾九曦又拿了个肚兜,递给小周氏,抿嘴一笑道:这是给我还没出世的小侄子做的。
小周氏一下子愣住了。
国公府子嗣不丰,当年她生了孩子也不敢回来修养,非要跟着青榕在知县的小院子里住着,那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地方就那么一点点,连丫鬟都只能用四个,就是为了生个儿子。
眼下看着顾九曦淡淡的笑着,又特别的笃定,小周氏的呼吸一下子加快,翻来覆去的看手上的肚兜。
顾九曦笑道:那会说我的小侄子已经两个月了,估摸着差不多是明年四月生,这肚兜就没敢做的太厚。
大红色的肚兜,上头绣了一只小老虎,里头还有棉布缝了一层,省得刺绣磨了小孩子的皮肤。
小周氏看着这肚兜笑得都合不拢嘴了,亲自将玉镯子套在顾九曦手腕上,还拉着她的手说了好几句话。
九妹妹这份情谊,我记得了。
顾九曦转头回来,看见顾七巧一脸的不忿。
不过她敢在老太君面前讽刺自己,但是却没胆子讽刺小周氏肚里的孩子,顾九曦不过淡淡一笑,就算过去了。
好啦。
老太君笑道:没事儿就散了吧,你们两个留下。
老太君指着小周氏和小郑氏,笑道:天天跟她们说话都说烦了,好容易你们回来了,跟我说说外头都怎么过的?顾九曦等人出了屋门,身后还传来老太君的笑声。
刚出来,顾七巧就迫不及待走到顾九曦身边,冷笑道:肚兜?怕是你做给你自己弟弟的吧。
顾九曦并不理她,八珍道:借花献佛难道姐姐没学过?吴氏一把拉住顾七巧,不想她在众人面前丢丑。
大太太两步走到顾九曦身边,冷笑道:你若是给你庶弟做上一个半个肚兜,也不至于这样了。
顾九曦满心的诧异,抬头看大太太,大伯母何时曾替她出过头?只见大太太冲她和蔼一笑,微微颌首,身后跟着两个丫鬟,转身走了。
八珍上来拉着顾九曦,道:我跟母亲说你待我最好了,母亲也说我们两个年纪相仿,要好好相处才是。
这话顾九曦是不信的,大太太……这是又得了什么消息?还是有新的打算了?只是她能活动的地方出除了国公府,还有京里不少的高门大院,更别提大太太的父亲已经做了内阁学士。
而顾九曦只限在国公府的二门里头活动,身边只有两个丫鬟,着实看不透。
顾九曦叹了一声,将这事儿抛在脑后,总之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第二天一早,新来的听音正给顾九曦梳头,去打水的听兰急匆匆端着面盆进来,道:不好了!西北大败,圣上昨天派了人马去接替孟将军,京里都传遍了!先把水放下!顾九曦忙道,她心里是不信这个的。
上辈子孟将军活得比她都久,没理由她请小孟将军吃了一碗羊肉面,就送了孟将军的命吧。
只是人人都这么说……顾九曦想起那个面无表情,似乎永远都在想心事的皇帝来,总觉得是他的计策。
顾九曦起身,道: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我们现如今在祖母院子里住着,你这么慌慌张张的叫人看见了不好。
听兰这才喘过气,平静片刻上来伺候顾九曦梳洗。
不多时,顾九曦往老太君屋里请安,刚进去,就发现三位太太,还有两位嫂嫂都来了,顾九曦屈身一一行礼,刚坐下,她三个姐姐也进门。
老太君沉着脸道:都什么时候了,别一个个慢吞吞的行礼了,看着我头疼。
几人动作一僵,越发的小心了。
钱嬷嬷上前给老太君揉头,小声道:可要用些上回贵妃娘娘送来的清凉膏?老太君摇了摇头,沉声道:你们该回去吃饭的吃饭,别都在我这儿凑着,哪至于就要塌了天了。
三房太太跟两位嫂嫂急忙起身,一一告辞。
老太君这才起身,道:你们先吃着,我这会不饿,先去里头坐坐。
钱嬷嬷急忙追了上去,道:您好歹用上一碗粥。
等到老太君离开,四个小姑娘面面相觑,顾七巧咬了咬下唇,道:听说……我外祖母家里的商队已经没消息好几天了,怕是真的……六灵轻蹙眉头,看着八珍道:大太太哪儿可有什么消息?八珍摇了摇头,昨儿还好好的,就是一晚上。
刚说到这儿,钱嬷嬷从后头转了出来,道:九姑娘,老太君请您去一趟。
三双眼睛直直瞪着顾九曦,她不慌不忙起身,给八珍丢了一个眼神,两步走到钱嬷嬷身边,跟着她进去。
钱嬷嬷直接领着她去了小佛堂。
香炉里头插着十几柱香,将原本就不大的小佛堂熏得烟雾缭绕。
老太君坐在最前头的蒲团上,道:你来念经。
顾九曦坐在老太君身侧,拿了念珠绕在手上,一字字念起往生咒来。
等到香烧完,老太君叹了口气,道:行了。
顾九曦起身,上前扶起老太君,轻声道:您去用些饭菜吧?她们几个见您不出来,怕是也不敢独自用膳的,眼下怕是都巴巴的等着呢。
钱嬷嬷给了顾九曦一个赞许的眼神。
老太君嘴角微微上翘,只是转瞬而逝,道:临阵换将,就连我这个老太婆都知道是兵家大忌,况且孟将军驻守边关多年……圣上做了这么多年皇帝,怎么会……老太君及时住了口,就算是在自己家里人面前,说圣上的口舌,那也是没人敢的。
兴许是为了别的什么呢?顾九曦想起老太君换了她的丫鬟,又想起来大伯母被老太君训斥,这次的中秋宴交给了三房太太还有两位嫂子一起操办,只是话却不能说透,二伯父在翰林院,大伯父在京营,晚上等他们回来了一问便知。
况且孟将军,他怎么会打败仗?只是顾九曦嘴里的孟将军,却跟老太君说的孟将军不是一个人。
嗯,老太君由她搀着,又往正厅去了。
正如顾九曦所料,圆桌周围,三个姐姐坐在那儿看着,幸亏菜还有粥都在食盒里摆着,不然就要凉了。
看见顾九曦搀着老太君,几人眼里都是一亮,虽然情绪各不相同,不过只有顾八珍没在顾九曦的注视下底下头来。
老太君笑得有几分勉强,道:都吃饭吧。
说完她又补救了一句,西边离京城远了去了,他们打不过来。
是。
众人齐道。
吃完饭各自散去,老太君又差人去外院送信儿,叫两个儿子不管多晚,回来就来她这儿一趟。
顾九曦回去依旧习字刺绣,跟往日没有什么不同。
晚上掌灯时分,众人一一定省完毕,老太君两个儿子去了他屋里。
两人脸上都有些疑惑,在老太君问出来西北战事如何之后,两人犹豫了半天,顾明宇道:这里头透着蹊跷,怕是不像表面那么样。
顾明泽也点头,总之我们一切照旧,该怎么就怎么来。
老太君沉声道:你们可是听了什么消息?顾明泽道:这两日京营守卫变动频繁,又给各营士兵换了新卫甲和兵器……我是想……蛮夷要打到京城了!老太君一把抓着胸口,脸色铁青。
不是不是!两人急忙上前扶住老太君给她顺气,顾明泽道:那边离京里绵延数千里地,一路过来上百万的守军,如何打的过来?顾明泽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老太君才缓过气来,顾明泽左右看看,身边一人是他亲弟弟,一人是他亲妈,他这才下定决心小声道:我总觉得这不是为了防外头来的,这是为了防里头的……你是说——老太君声音戛然而止。
顾明宇也道:现在想想,当初那折子看见的太过容易了些。
况且圣上昨天派了人出京接替孟将军,六部事先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不说别的,钱粮要户部出,人马要走兵部,还有车甲要走工部,圣上怎么瞒得这样紧?老太君想起顾九曦说的兴许是为了别的,若有所思道:许是应在别处了?可是哪个皇子?或者京里又有哪个郡王心大了?顾明宇摇摇头,西北此时还在打仗,圣上借了这个机会……我们家里还是少打听的好。
老太君点头,能探听到这份上已是不易。
顾明泽思忖道:不如过两日让赵氏回家打听打听?正好是中秋,回去娘家看看也不打眼。
老太君点了点头,又叹气。
早先吴氏犯事,没过多久便借着西去的商队又起来了,现在赵氏也是一样!对了,顾明宇又道:听闻这两日家里不住的进粮食,母亲盯着点,别太惹眼了,省得日后被圣上追查。
老太君颌首,我省得。
没两日便是中秋家宴。
一个大大的圆桌摆在国公府的后花园,顾家所有人丁都在这桌上坐着。
顾明泽举杯,笑道:又是一年月圆日,我们家里是越发的兴旺了。
众人应了这一杯,老太君笑道:你们要吃的菜都上了,想吃什么吩咐丫鬟动手,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
酒过三巡,钱嬷嬷带着个小太监进来。
小太监是贵妃常用的,也时不时来顾家,因此并不摆架子,直接上来就笑道:咱家奉了娘娘的旨意,给老太君送东西来了。
众人急忙起身,小太监笑道:您们都坐着,咱家得站着念声音才大。
老太君跟周围人笑道:贵妃有心了,真是个好彩头。
当下小太监一五一十将贵妃的赏赐都大声念了出来,顾家上上下下连刚回来的依依都有。
顾九曦留心听了听,她们姐妹四个是一样的东西。
香珠一串,笔墨纸砚一套,还有鎏金点珠桃花簪一根。
小太监念完,将礼单交给一边站着的嬷嬷,又道:娘娘说了,请老太君后日进宫一叙,又说小周氏和小郑氏两个许久没见,让带着一起进宫,还有您的重孙女儿。
老太君急忙笑着应了,小太监又道:还有上回带进宫来的几位姑娘,娘娘说八姑娘和九姑娘很对她的脾气,也叫一起带进来。
小太监说完,又喝了杯酒便走了,老太君倒是神色如常,只是顾六灵跟顾七巧的眼神不住的往她们两个身上看。
有了这一个插曲,众人倒是没什么心思吃饭,没过一会就散了。
顾九曦回到自己屋里,让丫鬟上了醒酒茶,听见贵妃再次招她们进宫的消息,知道最后的人选怕是就在她跟八珍里头了。
而且……顾九曦想起上次见到那个脸色苍白,但是眼睛有烈焰的贵妃,不免一声唏嘘。
她就算是死了,身后事也都安排的清清楚楚,替她进宫的那个人也只能是替身。
想了一会,她只觉得头晕脑胀,急忙**睡了。
再说老太君回到屋里,原先一脸的笑容消失的一干二净,她看着钱嬷嬷叹气,一字一顿道:宫里怕是又有什么事儿了……不然她不会连掩人耳目的六灵和七巧都不叫上。
宫里能有什么事儿?无非就是贵妃的身子越发的不好了。
钱嬷嬷上前一步,换了个话题道:娘娘这般赏赐与去年无异,想也是在安老太君的心。
老太君忽然想起西北大败来,点头道:若是真的打了败仗,娘娘断不敢如此赏赐的。
钱嬷嬷不明就里,老太君道:你出去吧,我一个人静静。
第二日,顾九曦醒来便觉得头发晕,好在这一天照例是没有功课的,倒是能好好歇一歇。
下午,顾九曦正拿着一卷游记看着,忽然门帘子一掀,六灵手里拿着几个荷包还有碎布头等物进来了。
她笑道:快来帮我看看怎么配色的好?顾九曦心里狐疑,这还是她们搬进老太君院子里顾六灵第一次上门。
只是心里虽怀疑,她还是快步走到六灵身边,接过她手上的东西,笑着问:姐姐这是要做给谁的?六灵坐下,道:给父亲做的。
顾九曦嗯了一声,道:那就选些深色的料子可好?再绣上暗纹。
顾六灵点头,就在顾九曦屋里做上针线,而且看她下手这般从容,像是心里早就有了腹稿,只是借着这个机会来找顾九曦罢了。
顾九曦也不点破,陪着她一起做针线。
沉默许久,六灵突然轻轻道:还请妹妹帮我。
声音哽咽。
九曦抬起头来,只见一滴眼泪掉落。
六姐姐,你这是怎么了!母亲跟我说了,要我去给赵鸿渊做二房。
顾六灵啜泣道。
这么说是已经定下来了,只是做二房,恭喜倒是说不出口了。
顾九曦装作没听明白的样子,笑道:可是要我帮着做些绣活?六灵抬头,两个眼圈已经都红了,道:我们这等身份,原是做不得正妻的,要想做正妻,怕是也得去那些小门小户里头,只是这等门第,与国公府相差太多,这府里头从祖母开始就不肯答应了。
顾九曦笑容淡了,她并不想惹这些麻烦事上身……况且前两日才扶了老太君,今天六灵就来找她……连表面功夫也舍不得多做一阵子了?六灵见她面露不豫之色,急忙拉着她的手道:我这也是没法子了。
我今年已经十六了,给人做二房必定是要比正房太太晚进门的。
赵家表哥定下的那房太太要明年年初才得进门,我至少要比她晚上半年,明年年底我就十八了……若是她有了身孕,我肯定又要再晚一晚,六灵又是一声啜泣,那时候我还哪儿有脸面活在这世上。
顾九曦眯了眯眼睛,这不是没脸面活,这是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比不过当家太太抬举的小丫鬟。
只是在做不做妾上……顾九曦觉得自己也没多少理由去嘲笑她。
顾九曦反手握着六灵,道:姐姐不如跟二伯母好好说一说,二伯母她……想是能帮着姐姐找一人家做正妻的。
六灵只是哭,并不说话。
顾九曦突然反应过来,这事儿其实还没说定。
不对……是说定了,但是还没下定。
老太君是绝对不会落人口舌的,况且赵鸿渊的爷爷,都做到内阁学士了,如何肯让人知道他们在正室还没进门的时候就先定了妾呢?所以……按照二伯母的那个脾气,就算跟六灵说,也是打算问问她究竟同不同意,换句话说,就是给她最后一次后悔的机会。
那六灵来找她干什么呢?六灵抹了抹眼泪,抬头道:妹妹每天陪着祖母礼佛,想是能说上话的。
顾九曦摇了摇头,菩萨面前怎好说这等事情,况且我去不过是给祖母念经罢了。
六灵面色戚戚,道:这便是我的命。
顾九曦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半响才道:日子总是自己过出来的……顾六灵起身,又从袖口里拿出一个很是精致的云丝红凤荷包,道:这是我给大姑姑做的荷包,怕是没机会给她了,妹妹明日进宫,烦劳替我献给大姑姑。
顾九曦一眯眼睛,这才是她的目的!脑海里回想起顾六灵第一次进贵妃院子说过的话。
若是……也就值了。
今日顾九曦才知道若是后头接的是什么。
若是做妾做到大姑姑这份上,也就值了。
若是做妾能做到皇帝的妾,也就值了。
她并不是不想做妾,她是不想给赵鸿渊做妾!顾九曦猛然站起身来,扬声道:听兰,给六姐姐端茶!送客!顾六灵面色慌张,道:妹妹难道连这个都不愿帮我?顾九曦垂下眼帘,道:进宫并不能私自夹带,不如我去回了祖母,让祖母帮姐姐带进去。
顾六灵拿了东西,匆忙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