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抱着孩子的小周氏还有小郑氏就都凑在老太君的前厅里,除了她们,还有六灵和七巧两个。
六灵笑笑,温婉道:每日起来都是要先给祖母请安,再在这儿吃早饭的。
今儿虽不能跟着一起进宫,但是却不能乱了规矩。
七巧也附和道:正是,总不能因为今儿没人管了,就睡到日上三竿啊。
一席话说得屋里众人都笑了起来。
小周氏拍了拍还没睡醒就被拉起来的孩子,担忧道:我倒是没什么,就怕这孩子管不住。
顾九曦进来的时候,这一屋子人正在听六灵和七巧说她们两个上次进宫的见闻。
见她进来,众人一愣,六灵掩着嘴笑了,打趣道:这才是最最镇定的一个,两位嫂嫂都紧张得睡不着觉了。
说完又加了一句,这般沉稳,怪不得大姑姑喜欢你。
小周氏有孕在身,又要看着孩子,一时间没听出来,小郑氏却在这两句话里听出来一丝火药味,她笑道:我们来得太早了些,钱嬷嬷方才出来要水,想是老太君才起呢。
顾九曦冲她一笑,坐下之后道:不如让依依再睡会,就算宫门开了我们就进去,也还得一个时辰呢。
小周氏如何不知道宫门何时开,只是紧张罢了,况且若是从她嘴里说出来让女儿多睡一会,倒是显得她对进宫这档子事不重视。
因此听了顾九曦的劝解,她微微一笑,道:我抱她去偏厅躺着。
话音刚落,只见钱嬷嬷进来,道:天气冷了,偏厅又没个人住的,都是冰冷冷的大家具,不如抱去西次间。
说着,便叫了个小丫鬟让领着小周氏去了。
钱嬷嬷道:老太君说话就来,厅里已经摆了饭,先去那儿坐坐。
众人起身,钱嬷嬷半真半假的抱怨道:今儿两位少奶奶还有姑娘们都来的太早了,连我都是刚起呢。
小郑氏笑了笑,上前搀了钱嬷嬷一把,迈过门槛才松手,昨儿我跟嫂嫂商量来着,一来是这次去的人多,又要带孩子。
二来我们两个都是第一次进宫,生怕头上身上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想让老太君给掌掌眼。
万一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好留出空闲去换一换。
钱嬷嬷笑道:您两位都是大家闺秀,如何能乱了规矩?说着她上下打量了小郑氏两眼,依我看,没什么不妥的。
小郑氏笑道:有您这句话,我便放心了。
钱嬷嬷陪着几人到了饭厅,又回去伺候老太君,众人坐下没一会,看见顾八珍跟小周氏一起进来。
顾八珍一来就不好意思笑道:我起晚了。
众人笑而不语,小周氏道:依依睡下了,有三个丫鬟还有她的奶嬷嬷看着,我便先出来偷个闲。
说完叹道:这孩子,身边多少人看着我都不放心,自打她生下来,我就觉得这整日的都是从早忙到晚,脚跟都不带着地的。
听了这话,小郑氏脸上一阵黯淡,叹息道:我倒是想有个孩子……青正子嗣艰难,在顾家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一时间屋里有些沉默。
八珍匆忙道:宫里什么没有,等我们去了让大姑姑请太医给嫂嫂开两副药,兴许喝上一个月就有了呢?只是说着说着,她自己也有几分尴尬。
青正当年就是太医看的……再说这也不是她的毛病。
小郑氏强颜欢笑,道:八姑娘说的是。
稍等了一会,小丫鬟端着食盒进来,将米粥还有一碟碟小菜摆上桌子,钱嬷嬷跟在老太君后头走了出来。
老太君坐下,道:先吃饭,吃完再说别的。
众人齐声称是,动起筷子来,只是吃的却不多,特别是小周氏和小郑氏两个。
老太君看了她们一眼,放下筷子道:你们两个早上吃过了?两人齐齐摇头,小周氏道:给依依吃了。
老太君拿起筷子又道:你们多吃些。
听了这番对话,顾九曦直觉老太君有什么心事。
半响,老太君喝了小半碗粥,看着小周氏和小郑氏两个道:你们两个不用担心,她是贵妃不假,可也是我闺女,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
按说你们也要叫她一声姑太太,去她宫里不用拘束。
小郑氏和小周氏两个这才又端起碗来。
老太君看着小周氏的肚子笑了笑,况且也不能饿着我的小孙孙。
老太君看着一屋子的晚辈,道:这又不是年底外命妇觐见,别说吃的了,还得提前一天断水,一天下来全靠参汤撑着,就怕在宫里没地方更衣。
老太君一边回忆一边叹气,她也是年底外命妇觐见的一员,娘娘宫里什么都有,说句犯忌讳的话,就当是自己家一样,你们放心便是。
等到吃完饭,老太君叫了顾八珍和顾九曦两个,道:你们随我进来。
小周氏见老太君似有话要说,急忙道:我去叫依依起来,她小孩子家家的,睡着了不老实,兴许还得重新梳一梳头。
小郑氏笑道:我也去提前练习练习带孩子,说不定跟依依久了,就能给我也引一个来呢?老太君带着顾八珍和顾九曦两个去了内室,顾九曦一进去就看见桌上放着一个打开的木匣子,里头一层红布,上头整整齐齐摆放着两只簪子,还用红绳子在上头绕了一圈。
顾九曦心头一阵,这簪子她认得!上辈子她进宫的时候就带了这两只簪子!这两只簪子虽是贵妃的旧物,不过想来也跟皇帝有那么点瓜葛,否则皇帝不会一见就决定留下来,让她侍寝了。
只是……眼下是不是早了点。
贵妃还没死呢。
老太君看着那簪子两眼,道:八珍,你来,你这头梳的有点歪,我再给你理理。
顾八珍不明就里,直接坐在了梳妆台的矮凳上,老太君拿了一只镶珠玉兰花翡翠簪就在她头上比划。
顾九曦看着一阵心惊。
等到这簪子到了顾八珍头上,老太君又看顾九曦,你也来。
顾九曦低眉顺目坐在方才顾八珍坐过的矮凳上,顾八珍已经对着镜子看头上的簪子了。
老太君又拿了一只金镶玉的蜻蜓簪插在她头上。
顾九曦心里突突的跳,只是面上也很是期盼,对着镜子看自己头上的簪子,还轻轻晃了晃脑袋,忽然道:诶呀,有点松,许是头发太少了。
顾八珍转头看她一眼,道:等及笄头发就多了,你看七巧,早先还是个黄毛丫头呢,这半年也不知道吃了什么,头发又黑又多,都反光呢。
镜子里老太君的眼神突然一变,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嗔怒道:那是你七姐姐,谁教的你这么没规矩。
顾八珍低头,小声嘀咕了一句什么,顾九曦没听清。
老太君伸手将顾九曦头上的簪子取了下来,笑道:是太早了些,等及笄了再给你们戴。
说完又招手叫顾八珍过来。
她还有点不太愿意,道:这么好的东西,祖母就赏了我吧。
老太君被她逗笑了,道:给你留着。
又点了点顾八珍的额头,再怎么也得管人叫姐姐。
顾八珍这才伸头过来,又冲顾九曦使了个眼色,好像是说,这么一来祖母就不追究我叫她名字了。
丫鬟上前给她们两个又拢了拢头发,顾九曦看见老太君将盒子藏在梳妆台最中间的抽屉里。
放下心来,顾九曦这才觉得自己手心里又有汗。
又检查了一遍着装,老太君带了她们两个出去,剩下的人已经准备好了,依依在小周氏怀里抱着,还不住的打哈欠。
老太君看了看,道:这便进宫。
六灵上来屈身行礼,说了两句道别的话,又跟八珍和九曦道:你们两个进宫要听祖母的话,切不可像在家里一般活泼。
八珍和九曦两个都没什么反应,说姐姐说的是。
六灵笑了笑,越发的有大姐姐风范,只是顾九曦看见她眼神不住的往老太君哪里看,可惜老太君在交待小周氏怎么看孩子,似乎完全没注意到她。
六灵眼神一暗,又道:你们两个见到大姑姑了,记得替我向她问好,说我下次若是有机会了,再亲自进宫谢谢她。
正巧老太君和小周氏说完话,她道:中秋节送你的不过是平常东西,倒不用那么郑重其事,你有这份心就行了。
六灵笑得有点得意,正想说什么,只见七巧忽然张口抢了六灵的话头,她拿着从吃早饭就一直放在身边的小木匣子,笑道:听闻大姑姑身子略有亏损,这是只野山参,补身子最好的了。
我原想要是自己能进宫献给姑姑就最好,只是等我进宫怕是还要等一等。
还请祖母替我将这东西带进宫里去。
这话说出来老太君脸上一僵,随即笑道:你有这个心就行,她是长辈,怎好要你的东西。
说的虽委婉,不过的确是拒绝了。
顾九曦看着顾七巧得意的样子,想她怎么会有野山参,这东西又不是小孩子家家能吃的,肯定还是吴氏给的,只是中秋才说要进宫,她这才两天就找了这么一个稀罕玩意,也不知道是不是提前就准备好的。
刚这么想,就见顾六灵从袖口拿出一个荷包来,就是昨天下午求她带进宫给贵妃的那一个!我也有个荷包想给大姑姑。
六灵腼腆一笑,原先觉得有点拿不出手,只是大姑姑都是贵妃了,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所以……这就是个心意。
顾七巧脸色一变,顾九曦恍然大悟,方才七巧抢在前头说话,必定被六灵撺掇的,被她当枪使了。
有了顾七巧开头,六灵这荷包拿出来就不显得突兀了,而且……那只山参是肯定不能进宫的,也东西也算是药材,宫里明令禁止嫔妃的家人带药材进去,野山参也不例外。
而且老太君拒绝了一个,却不好拒绝第二个了。
果然,老太君笑了笑,伸手接过荷包,看了两眼道:你这手艺倒是不错,你大姑姑想必很是喜欢。
六灵抿嘴一笑,那我也算没白费工夫。
老太君忽然朝屋里的自鸣钟扫了一眼,脸色一变,很是严肃道:再不走怕是要晚了,断断没有让娘娘等我们的道理。
说着,打头一个出了屋门。
顾九曦跟在后头,出了房门下意识朝后一看,果然印证了她的猜想,顾七巧涨红了脸,正想顾六灵质问什么,顾六灵一脸轻蔑的笑容,扭头就走了。
顾家六口人分了两辆马车,一前一后进宫。
又是碧菡在宫门口等着,安排了小轿子接她们进去,一边走还一边笑,跟小周氏道:娘娘听说您有了身孕,很是开心呢,说被叫了这么多年姑奶奶,总算是名副其实了。
老太君笑道:那便多叫几声,多给我招几个重孙来。
不过小周氏脸上却有点黯然,她拉了拉怀里的女儿,笑道:还有这一个呢,青榕跟我说了,咱们家里福气最大的就是贵妃娘娘了,她都两岁了还没起名字,想请贵妃给起个大名。
老太君一愣,这事儿她一点都不知道,不过她反应极快,而且小周氏这举动也和她的心意,老太君笑道:正是,这是我重孙辈儿的第一个,是该好好起个名字。
说完这话,便是一阵沉默。
顾九曦的轿子在最后头,她虽看不见老太君的脸色,可是单从这沉默,顾九曦就能猜出来老太君想到了。
虽然贵妃还有老太君并不看重这个重孙辈儿的第一个,但是毕竟是小周氏身上掉下来的肉,还是心头肉。
小周氏求贵妃起名字怕也是临时起意,不然肯定是先要跟老太君商量的,毕竟这名字,从礼节上说,也是该请家里辈分最大的人起。
顾九曦默默叹了口气,兴许老太君不是不在乎这个孩子,只是对几代子嗣不丰,眼看二房就要绝后的顾家来说,儿子才是心头肉。
不多时,轿子到了清韵宫,碧菡亲自扶了老太君下来,又叫宫女去扶后头几个。
老太君下来抖了抖腿,想起要见女儿,脸上又有了笑意。
只是顾九曦却有点胆战心惊。
上次来宫里的时候,贵妃还亲自出来迎接,可是这一次……正殿门口空空的,只有两个宫女打帘子,却没贵妃了。
顾九曦下意识去看老太君,只见老太君一脸的焦虑,顾不得招呼她们几个,抬脚便往里去了,连碧菡都被她撇下一截来。
进了屋,贵妃不在客厅里,老太君每年都能来着宫里十几次,也不用人招呼,直接就往西次间贵妃的卧房里去了。
碧菡在她身后急匆匆跑着,口中直道:您看着些路。
生怕老太君一个不小心摔了。
顾九曦等人在后头跟着,然后便看见了贵妃。
贵妃在西次间的软榻上靠着,穿着一袭赭红的衣裳,身上还搭了一条银红绣花的小被,越发的显得她面色如雪了。
顾九曦心里一惊,这才过了多久?她就又瘦了一圈?连下地的力气都没有了?老太君眼圈立即就红了。
谁知贵妃脸上却红了,她伸手拉过老太君,在她耳边低语,声音虽低,不过屋里安安静静的,连顾九曦也听了俩耳朵。
圣上昨天来了——这句话说的是抑扬顿挫,而且后头明显还有半句没说完的。
未语先羞,贵妃低下头来,脸上就要跟她的衣裳一个颜色了。
顾九曦不禁想起上辈子来……她也曾侍寝,甚至跟皇帝连孩子都生了,还跟曹妃因为同活在一个人的阴影下头惺惺相惜,却从来没听说过皇帝这般的……怪不得贵妃死后,皇帝那样的颓废。
老太君干咳两声,道:你们愣着做什么,快来给我们家里姑奶奶行礼。
说着又道:让小的先来,第一次进宫,给她姑奶奶磕个头。
小周氏急忙将依依放在地上。
依依晃晃悠悠走到贵妃塌前,跪下磕头,才磕了一个,贵妃就道:碧菡。
碧菡在宫里待了许久,察言观色的功夫极佳,急忙上前将依依抱了起来,放在贵妃软榻上。
贵妃伸手揽过孩子,笑道:因着是头一次见面,所以才没拦她,再者受了她这个头,我也好庇佑她一二了。
她又看小周氏,笑道:你别嫌我托大,朝堂上的事儿我不好管,可是这后院里的一亩三分地,真要算起来,连皇后都要让我一让。
她这般自信,顾九曦不由得看呆了,等她回过神来,见八珍一脸艳羡看着贵妃。
小周氏道岂敢,也上来跟贵妃见礼。
等到众人一一上来行完礼,老太君和依依一左一右坐在贵妃身边,贵妃一手搭在依依身上,一只手拉着老太君,眉眼间神采飞扬。
老太君笑道:今儿来一是谢谢娘娘的赏赐,二来她们两个回来了,也该进宫见一见娘娘。
贵妃笑着点头,道:这么说,以后怕是不走了吧。
老太君笑,这就要说到第三件麻烦娘娘的事情了。
青正这次回来是打算下场考试了,青榕知县三年任期满,想请娘娘稍稍活动活动,给青榕谋个京里的缺儿。
贵妃思忖片刻,道:知县是七品官儿,若是想留京,还要谋个实缺儿,怕是只能升上一两级,最多五品。
小周氏已经听呆了,发觉贵妃答应,急忙道:这便够了!没什么顾九曦插嘴的余地,只是她虽不说话,但是心里却是止不住的想。
大哥哥还不到三十,若是踏踏实实的一步步走,也不出什么岔子,两任知县,两任知州,再两任知府做下来,怕是四十岁才能回京。
只是眼看着贵妃就要不好了,顾家着急,才走了这一步险棋。
可是说到底,从正七品升到正五品,还不入从正五品升到从五品费的功夫大。
她父亲身上的州同知是个拿银子捐的官儿,从六品。
再往上一等的府同知——能用银子买的最大的官儿,是正五品。
不过正五品就是个坎儿,大伯父是正五品的京营左都督,二伯父是正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都是许久没有动过了。
顾九曦看着上首笑得一脸明媚的贵妃,顾家的一切变故都是因为贵妃要死了。
如果她能再多活两年——顾九曦咬了咬下唇。
别的她不敢说,至少她们姐们四个,没有一个能去给别人做妾的。
老太君又说了今天第四个要求,还有一件事儿——贵妃笑着打断了,母亲这哪儿是带人来看我的,这是带着人给自己作势,好叫我不能拒绝罢了。
给叫你姑奶奶的这个取个名字!老太君指着一脸懵懂的依依道:她都两岁了还没起大名呢。
您是知道我的,贵妃笑道:我虽有个儿子,不过他的名字是钦天监礼部还有皇帝起的,我哪儿会给人起名字呢?这跟上次又不一样了,贵妃话里话外都是骄傲,和她是皇帝家里的人。
顾九曦就算活了两辈子,自认也是不如这个能将皇帝都算进去的贵妃,只是她今天这般神态,怕是……因为有了外人。
小周氏和小郑氏。
贵妃是想帮着老太君镇一镇她们。
人多是非就多,更何况是后院里头,没事也能闹个三五天,更何况是这么一大家子心思各异的人。
贵妃是在帮着老太君,在这两个新回来的孙儿媳妇还没适应之前,就将老太君这三个字牢牢的刻在她们心上。
只是母亲求我,我得好好想一想了。
贵妃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