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2025-03-25 10:31:41

跟八珍一个对视,引得顾九曦又想起宫里的经历,两世为人,贵妃不管是死是活,依旧是压在所有人头上的利剑。

她急忙将头一侧,掩饰般看着依依,笑道:许多日子没见了,依依可还记得我是谁?这话说出来屋里一时间安静了,连小周氏手上的铃铛都不摇了。

顾九曦自觉失言,可是究竟为了什么?老太君看她一眼,眼神里有了点什么,笑道:现在可不叫依依了,前日贵妃赏了名字,叫做朝楠,我们依依有了大名了,顾朝楠。

招男?顾九曦一下子愣住了,下意识往小周氏看去。

小周氏一脸的落寞,可是还是笑道:朝是朝阳的朝,楠是楠木的楠。

朝是早上,楠木是栋梁之材,娘娘这个名字起得很好。

说着小周氏还笑着去问女儿,喜不喜欢这个名字啊,朝楠。

屋里一瞬间又响起嘈杂的声音。

顾九曦急忙拉着八珍说话,这些日子你怎么瘦了?八珍也是如同掩饰一般,声音都比往常大了几分,笑道:这不马上就是祖母的寿宴了,又是过年……我一过完年就及笄,要是长胖了,新衣服怎么穿?那么多人看着呢。

两人就在老太君脚下的矮凳上坐着,这段对话自然也飘进了老太君耳朵里,老太君笑着拍了八珍一下,感情你说要给你老祖母捶腿也是因为要多动动,可怜你老祖母还以为你是真有孝心呢……八珍就势靠着老太君的腿蹭了一下,道:是真有孝心!您看看九妹妹,小腰怕是还没到一尺六,我都一尺八的腰了……老太君乐的呵呵直笑,你妹妹爱美吃得少。

又对八珍说,你放心,回头我多赏她些好吃的,等这个年过完了,让她的腰跟你一样粗。

小郑氏听见这话凑了上来,笑道:老祖宗再多喂她们两个吃些好东西,一尺八也算细腰了,让我们这两个嫂嫂看着好生羡慕。

众人齐齐一声笑。

顾九曦垂下眼帘,所以……她被贵妃折腾病了,在老太君嘴里就这么轻描淡写被定义成爱美了?她从八珍手里抢过一个美人锤来,轻声道:我也给祖母捶捶腿。

屋里正说话,外头进来一个在二门上当差的婆子,进来先是给老太君请安,又给两个少奶奶,两个姑娘请安。

老太君心情正好,打趣儿道:这家里人多了……唉,我知道你是二门来的,必定是有事儿回报,幸亏今儿三个太太还有六灵七巧不在,否则要误了差事了。

能在二门上当差的婆子都是一张利口,当下笑道:人丁兴旺是老祖宗的福气,要说也是我们这些当下人的嘴慢了些。

说着,她从袖口里抽出一张帖子来,道:门房收了一张帖子,给八小姐的。

八珍接过帖子一看,笑道:是林婉夕找我去她家里玩,明天去。

林婉夕?老太君重复道,又问:哪两个字?八珍不过犹豫一下,就递了帖子给老太君看。

老太君一边接过帖子一边道:女孩子家家起名字不过就那几个字。

顾九曦明白过来,贵妃叫做明菀,她叫做九曦,这人名字里头两个字,都跟她们家里人重了。

不过……老太君怕是也想看一看这帖子。

顾九曦稍稍抬头朝老太君看去,见她视线是扫过整个帖子的,而不是直接找到最后去看人名字。

半响,老太君一笑,顾九曦知道这字怕是不重了,至少没跟贵妃重。

让九妹妹跟我一起去吧。

八珍笑道:她在家里都待了好久没出过门了。

岂止是好久没出过门,顾九曦低下头来,她长这么大,就去过一次吴家。

不过顾家还有一个……顾六灵,她是二房的庶女,二伯母将嫡庶之分演绎倒了极点,顾六灵长到十六岁,也是一次都没出去过。

老太君开口,却不是顺着八珍说下去,而是道:夕字取得不好,这个夕是日落的意思,我们家九姑娘的曦字是早上的太阳。

说完又把帖子递给了八珍,道:她病才好,出去你还得分心看着她,再说这帖子是下给你一个人的,你再带上一个,小心下次没人找你玩了。

八珍笑道:我都说了好几次妹妹了,她们都想见来着。

老太君笑笑,没搭理她的话茬,跟方才来报信的二门婆子道:你回去的时候再去一趟厨房,吩咐她们做些梅花点心。

又对八珍道:早梅已经开了,这个刚好应景儿,去别人家里别空手。

八珍点了点头。

顾九曦在老太君屋里坐了一会,看着老太君有些困了,便和八珍一起出来。

八珍看着她欲言又止,半响才道:我们能不能再不进宫了。

可能吗?只是没等顾九曦回答,八珍像是察觉的到自己说了十分不该说的话,急匆匆朝前走了两步,道:我先回去了,明天穿什么去还有得想呢,妹妹好好休息,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好玩的。

八珍说完不等顾九曦同她道别就走了,九曦回到屋里,看见听兰已经回来了。

黎姨娘好好的。

听兰等到顾九曦坐下,站在她身前回报道:肚子大了许多,姨娘说怕是不到两个月就要生了,又说幸亏是在国公府里,不然到时候天寒地冻的不好坐月子。

顾九曦点点头,追问道:姨娘脸色如何?吃饭呢?晚上睡得好不好。

听兰一一作答,说都好,又递给顾九曦一个抹额,顾九曦接过来一看,是老人家的款式……听兰道:姨娘说她知道姑娘这半年遭了大罪了,怕是没功夫做针线,便自作主张替姑娘做了一个。

若是能用便用,不能用也费不了多大工夫,反正她整日无事,也就是做做绣活了。

顾九曦将东西捏在手里,摸着抹额上细细的阵脚,半响才对一直等在她面前的听兰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老太君屋里。

等到一屋子人走了个干净,钱嬷嬷上前搀扶着老太君,道:您去屋里躺躺?这闹了一天了。

老太君道:不躺了。

冬天本就日头短,万一躺睡着了夜里还睡不睡了。

说着,她靠在椅子上,道:你坐这儿帮我参详参详。

钱嬷嬷搬了矮凳坐下,老太君道:下月初七……你说要不要请客人呢。

钱嬷嬷一笑,虽不是整寿,不过过了六十就是高寿,别人巴不得老太君请她们来呢,好沾一沾福气。

再者大爷请了戏班子,正好人多热闹。

话虽如此……老太君脸上闪过一丝厌恶,请了客人不能不请姻亲,我就是看不惯吴家那个样子,请她们来我的寿宴,我倒是不如不做这个宴席!老太君说完还觉得心里堵着慌,又加了一句,我儿子给我请的戏班子,不是为了给吴家人唱戏的!钱嬷嬷安慰道:那便不请,就国公府里的人热闹热闹也是不错的,咱们家里的人也不少,两位少爷又才回来。

老太君嗯了一声,你看看吴家,他们家的商队去了西北现在都没回来,他们手上没了周转的银子,居然打起粮食的主意了,这些日子被吴家囤了多少粮食?本来临近过年,粮价就贵,现在有了吴家,生生又给抬上去三成!钱嬷嬷也道:赚这种银子,也不怕祸及子孙!可见商人都是黑心肠的!老太君下了定论。

钱嬷嬷却有点担忧,说到西北战局,很久没消息了,也不知道究竟怎么样。

老太君虽然也不知道,不过她消息稍稍灵通一点,知道这里头怕是皇帝做的局,只是她再信任钱嬷嬷,这话也是不好说的,当下道:西北过来消息还得一个月呢,兴许现在已经胜了呢?钱嬷嬷点头,老太君又道:你去跟明泽说一声,就说我两个孙子今年才回来,我们自己家里人热闹热闹便成,今年就不请人了。

钱嬷嬷领命前去,老太君却被方才一段话勾起了心绪。

老大家里的手太长,老二家里的嘴太硬,老三家里的那个根本上不了台面,老太君一边抱怨,一边叹气,原以为娶了儿媳妇就能享清福了,这几十年过去,孙儿媳妇都有了,还得我操心!十月初四,离老太君的大寿还有三天。

这天早上,顾九曦带着听音来给老太君请安,正好遇见戏班子班主的婆子来给老太君送戏单,看见她来,老太君招手笑道:来得早不如来的巧,一起来看看,看你有什么想听的没有。

顾九曦在老太君身边坐下,听那婆子道:按理来说是该等到老太君正日子那天再点戏的,只是我们家班主是个精细人,再加上化妆换衣赏还得半个时辰,几场戏这么一来,怕是准备不够,怕砸了自己招牌,因此斗胆叫我前来先请老太君点戏。

京里三四家出名的戏班子,就他们一家是这个规矩,不过他们戏唱得好,再加上这个颇有几分清高的规矩,反而越发的受人追捧了。

因此老太君也不找闹,笑道:依我看,提前点戏这个规矩很好。

你们戏单子上长长这一串,若是等到正日子才呈上来,我看怕是都要看半天呢。

是这个也想听,那个也不想放过。

一席话说得那婆子越发的兴高采烈了。

老太君一边看,一边说,旁边钱嬷嬷手里也有一张单子,在老太君点了的戏上头划了个勾。

这边正点戏,七巧也进来了,老太君抬眼看她,吩咐丫鬟又搬了一矮凳,七巧跟九曦两个一左一右在老太君脚下坐着。

老太君挑完一遍,又将单子递给顾九曦,笑道:今儿你来的巧,就给你一人看,不叫她们知道。

七巧笑了笑,道:妹妹真是有福气。

虽然还有几分不忿,但是却比以前的语气好太多了。

顾九曦心下狐疑,只是这时候没什么空闲给她多想。

她接过单子,回忆起方才老太君点过的戏来,说起来正日子不过也就是唱上两个时辰的戏,老太君已经点了七八出了,两个时辰怕是都唱不完。

顾九曦想了想,笑道:我记得有个大闹天宫特别热闹,已经点了?顾九曦又看,还有什么金銮殿受封?这个也有了。

老太君笑道:你按照你喜欢的点。

顾九曦道:我喜欢热闹的。

这倒不是为了奉承老太君,上辈子念了十年经,她现在的确是喜欢热闹一点的戏。

只是……一边说她一边看着顾七巧,虽然脸上一瞬间变了变,可是居然什么都没说。

婆子凑到钱嬷嬷跟前,看了两眼笑道:老太君的孙女儿跟老太君喜欢的一样,正是再好不过的了。

老太君听了一笑,道:那便先是这些吧。

婆子拿了东西离开,老太君跟她们两个说:戏班子被安排在了花园子里的西山阁里,你们这两日若是去花园,注意些别叫人冲撞了。

顾九曦答应,听见七巧笑道:天冷,好几日没去花园子逛了。

说着,她又拿出一个兔子皮做的手筒套来,道:您看看我这次做的怎么样了?老太君接过东西,摸了摸笑道:比上回针脚密了些。

七巧又笑,祖母看看暖不暖和?老太君脸上的笑容淡了些,顾九曦猜想她是明白顾七巧想做什么的。

祖母带上看看?七巧撒娇道:试试舒不舒服,专门给祖母做的呢。

老太君将手往手筒套里放了放,道:难为你这么孝顺了。

顾九曦急忙低下头来,生怕别人看出来她的不自然,说起来其实这东西看着不错,却没什么大用途。

老太君冬日里最多在抄手游廊里走一走,远的地方一概不去,这兔皮做的虽然暖和,但是对老太君来说就是热了,怕是也没什么上手的机会。

七巧最近这是怎么了?顾七巧见老太君收了东西,笑道:祖母好好戴着,我回去写字了。

说完看也不看顾九曦就离开了。

等她出了门,老太君将手上东西摘了下来,道:这几日你生病,也没人跟我念经了。

那现在过去?顾九曦一听就知道老太君的意思,缺了这几日,也不知道菩萨会不会怪我。

你只要心诚——老太君话没说完就打住了,站起身来道:我们去佛堂。

坐在熟悉的蒲团上,顾九曦一边念经一边还能分出心来想顾七巧这般反常是为了什么。

顾七巧不怎么发脾气了,又特意的来奉承老太君,就是说老太君身上有什么是吴氏没法给顾七巧的。

顾九曦又想起来她刚能出门那两天,顾七巧还专门过来耀武扬威了一趟,到现在不过短短十几天过去……顾家一切照旧,那就是吴家发生了身边变故。

吴家的生意出问题了,顾七巧已经及笄半年,却还没定下亲事来,吴家这一时半会怕是腾不出手来了,所以顾七巧转身想让老太君给她找个婆家。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吴氏和顾七巧两个一直觉得三房会被分出去,跟老太君日常相处里也能流露岀一二来。

连她都能看出来,更何况是老太君呢。

顾九曦收敛心神,越发虔诚的诵经。

老太君不会答应的,不然上辈子顾七巧就不会嫁给皇商之子了。

十月初七,一大早起来便是热热闹闹的。

顾九曦换了新衣裳,又专门上了胭脂,头上戴的是老太君赏的簪子,往正房去了。

六灵、七巧和八珍已经到了,几房太太想必是要帮着办宴席,因此还没到。

一看见她,六灵就笑道:九妹妹总算是来啦,可就等你一个了。

语气里难掩的妒忌,听得九曦心里一惊。

八珍道:说了许多日子的新衣裳终于得了,九妹妹还不快来试一试?九妹妹平日里眼神最好了,七巧终于忍不住也开口了,怎么这个却看不见了呢?九曦抬头,看见前头榻上放着两件红色的比甲,袖口领口都是一圈的兔子毛。

因着老太君今日做寿,榻上的罩子也换了红色,因此她刚进来的时候才没看见。

你们不许说她。

老太君皱了皱眉,语气稍稍严厉了一些,她日日这个钟点过来,你们呢?今日迟了明日早了,没个定性。

九姑娘快来试一试衣裳。

钱嬷嬷笑道,专门等到今日,等你们两个穿上了,今儿头一个让你们给老太君磕头。

九曦冲八珍一笑,两人上前,一人一件穿了起来。

待她们两个穿好转过身来,老太君看着八珍愣住了,她口里喃喃道:真是一模一样。

听见这话,顾九曦只觉得眉头一跳,身子已经先于头脑跪了下去,祖母福寿安康,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老太君才在恍惚间,被她吓了一条,随即笑道:你这孩子。

顾九曦余光扫了八珍一眼,见她已经跪下来了,便道:孙女儿讨个巧儿,先给祖母拜寿了。

八珍这才开始叩头说吉祥话,又对顾九曦假意埋怨道:好好的说跪就跪,倒显得我粗苯了。

老太君笑道:不白受你们的头,钱嬷嬷,红封给她们,九曦给两个!多谢祖母。

顾九曦又行了个礼。

等到六灵和七巧两个也磕过头,又一一送了针线活,大太太身边司琴过来,笑道:回老太君,院子里已经摆好了,太太们请您过去。

钱嬷嬷伸手扶着老太君起身,老太君笑道:今儿可是全交给她们三个了,我就做一天的甩手掌柜。

顾家三位太太,也就只有这一天才能稍稍管管事儿。

顾九曦跟在老太君身后,一行人到了花园子。

戏台搭在暖房的正前头,上头已经布置好了,两边坐着的艺人已经开始敲锣打鼓吹奏起来,老太君听了很是高兴。

两边的偏厅里则站满等着磕头的下人。

顾家三位太太则站在暖房门口,看见老太君前来,大太太亲自掀开帘子,笑道:母亲请。

老太君递给她一个赞许的眼神,夸道:办得不错。

大太太脸上一喜,谁知老太君立即道:你们三个都不错。

大太太脚下一顿,不过立即赶上来,笑道:二弟妹管的宴席菜品,我安排的家里下人,戏台子交给三弟妹了。

老太君一边听一边点头,大太太又道:不如先叫她们来给您磕个头?老太君坐下,又对顾九曦等人道:你们坐你们的,不用拘束,谁家都没有劳累还没出嫁的姑娘的规矩。

之后才对大太太说,我们府上七八百的下人,这要磕到什么时候?没安排那么多人。

大太太笑道:就安排了府上得体的婆子,各房管事的,还有几位爷的姨娘们,加起来也就五十余人。

老太君这才点头。

先从大房开始,生了八珍的姨娘先来磕头,老太君坦然受了,又有钱嬷嬷给她递了红封,只是坐在一边的八珍很是坐立不安。

下来是二房的妾,最后轮到三房。

顾九曦立即看见黎氏,露瑶扶着她,挺着个大肚子,缓缓走了过来。

顾九曦压抑不住想站起身来。

老太君皱了皱眉头,担忧道:你肚子都这般大了,怎么也来凑这个热闹?好好歇着便是,说完又觉得自己语气稍稍严厉了些,补充道:红封儿少不了你的。

你闺女今年第一个磕头,我给了她两个,你肚子里还有一个,我也给你两个!说着,老太君自己也笑了起来。

黎氏笑道:那更要给老太君磕头了,不是为了我,更是为了我肚里这个孩子。

黎氏摸了摸肚子,我替他也得磕个头。

你这肚子……顾九曦站了出来,两步走到老太君身前,笑道:我替姨娘磕头!我再替我弟弟也磕一个。

听见弟弟二字,老太君笑逐颜开,今儿的红封全让你一人得了。

已经是默许了。

顾九曦松了口气,刚跪在蒲团上,便听见方才还如春风化雨一般舒缓的锣鼓唢呐声,突然尖利了起来。

砰!这的一声响,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顾九曦下意识缩了缩身子,却发现黎氏被这么一惊,扶着肚子皱着眉头,腿软了就要倒下来。

露瑶没反应过来,只扯着黎氏的袖子。

撕拉一声,袖子破了。

顾九曦来不及多想,急忙扑在地上去接黎氏,又想这地上都铺着毯子,想必摔不着。

她刚扑在地上,就觉得姨娘压了下来,重重的压得人生疼。

身上虽疼,不过心里却是喜悦的,总算是没叫姨娘摔了。

可是……她立即觉得手上湿了,像是被浇了热水一般。

顾九曦不敢置信将手移在眼前,松了口气又大叫,不经意间眼泪都流了出来,叫嬷嬷!姨娘羊水破了!什么!老太君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看清地上一圈深色的水印,随即一阵头晕又朝后跌去,重重倒在了椅子里。

钱嬷嬷一阵心惊肉跳。

外头的锣鼓声敲的越发的热闹了。

顾九曦想起方才大伯母说的,戏班子交给吴氏负责,她在人群里找到吴氏,发现她满脸的幸灾乐祸看着她们两个。

你等着!顾九曦死死咬着牙,若是她姨娘有什么三长两短,她搭上这条命也要跟吴家不死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