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八珍跟着碧菡到了清韵宫正殿西侧间,贵妃半倚在软榻上,看见顾八珍进来,谢她一眼,笑道:坐吧。
宫里妃子们忌讳的只有明黄色,对于一般人家妾不能穿正红倒是没什么讲究,贵妃现在就是大红的上衫,身上的被子也是大红色,跟她白如雪的肤色比起来,有种让人不敢看第二眼的张扬。
顾八珍不过看了一眼,就急急低下头来,坐在贵妃脚下的矮凳子上,只坐了半个身子。
上回进宫,她还敢结结实实坐下去呢。
贵妃跟碧菡笑道:倒了茶你便下去吧,我们姑侄两个好好说说体己话。
碧菡略带担忧的看了顾八珍一眼,只是顾八珍打进来就一直低着头,没领会到碧菡的告诫,碧菡无奈,只得拎着茶壶出去了。
贵妃很久没说话。
顾八珍有点紧张,她已经在皇宫里住了小半月了,虽一开始进来打的是给贵妃解闷的旗号,但是每日陪着贵妃的时候最多不过小半个时辰,而且贵妃总拉着她的手说什么外头太冷,你一个姑娘家家的,要是冻了手脚就不好了,或者临近过年,宫里其他娘娘都有差事,你也别去烦她们等等。
顾八珍觉得自己天真,但是不傻啊,贵妃这话里话外就是让她安生待在清韵宫,哪儿都别去。
所以这半个月,她活动的地方只有清韵宫前殿正殿两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子,四十七步见方。
再加上没人说话,又想着临进宫之前听到的消息,还有自己的荷包究竟有没有被人动了手脚,不过短短小半个月,顾八珍就开始夜里失眠,脸色也开始像贵妃一样变白了。
来坐上头,贵妃拉了一把顾八珍,笑道:坐在小凳子上多憋屈啊。
八珍顺势站起身来,只是虽坐在榻上,依旧只坐了半个身子。
贵妃看了,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道:你来了这许多天,一直没找到机会好好跟你说一说,可是无聊了?若是十天前的八珍,眼下就要娇嗔着撒娇了,只是在宫里过了十几天的压抑日子,她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小声答道:娘娘忙碌,我在这儿住的挺好的,宫女都对我很是恭敬。
叫什么娘娘,贵妃言语里有了笑意,还跟以前一样叫我大姑姑便是,说着她叹了一声,宫里这地方……住的久了,任谁也留不下这一身的天真。
顾八珍越发的不敢说话了。
贵妃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拿起一边小炕桌上放着的一个黑檀木盒子,递到她手上,笑眯眯道:打开看看。
顾八珍接了东西,听见贵妃又道:你明年过完年就要及笄了,那时候宫里忙着宫宴,人手不足,怕是没法宣你进来,而且我这老让人出去送东西的……虽然圣上不怪罪,保不齐其他娘娘看了有话说,这钗当成是姑姑送你的及笄礼,先拿给你。
说完又很是期待看着顾八珍,你喜不喜欢?顾八珍硬着头皮打开盒子,里头放着两只金钗,一只是梅花样子,只是这梅花是将玉打薄做的花瓣,用金丝沟边,里头花蕊也是用金丝做的,几朵盛开的梅花,几朵半开半掩的,还有几个小花苞,很是精巧。
还有一只……还有一只是整体都是用金子做的,牡丹造型,上头镶嵌着红宝石,珍珠玛瑙等物,虽然手工也很是精致,但是跟梅花那一只明显不是一个风格。
这一只明显的端庄大气,顾八珍记得在贵妃的头上见过不止一次这种风格的金钗。
顾八珍看了这两根金钗心中疑惑,但是又不敢开口问,她抬头看贵妃,贵妃笑笑,分毫不提这两根钗。
过完年你就该及笄了,及笄了就该说人家了。
贵妃笑着捧起八珍的脸,家里几个姑娘,你是跟我长的最像的一个,你的婚事你放心,姑姑替你把关。
顾八珍不知道怎么就往桌上那两根钗看去。
贵妃放下手,笑道:别看了,一只是你的,还有一只是给你妹妹九曦的。
哪一只?顾八珍现如今只敢在心里问了。
说到九曦,贵妃笑了笑,前些日子她也进宫了,唉……贵妃的一声长叹,让顾八珍的心全提了起来,那天九曦出来倒是看不出什么来,后头碧菡出来还叫赏了银耳给她补身子,想到这儿,八珍小心笑了笑,九妹妹比我沉稳多了,经书念得也好。
听见经书二字,贵妃脸上变了变,只是八珍一直低着头,一点没看见。
是啊,贵妃赞道:她念经的时候皇帝还进来了,那会我睡着,九曦跟皇帝说了两句话,事后皇帝还说她小小年纪,举止大方,进退有度呢。
哦?不说自己,八珍倒是也没那么紧张了,她回来什么都没说。
贵妃笑道:所以才说她比你沉稳。
当时皇帝就说要赏她,九曦说她还有个比她各方面都好的姐姐,皇帝这才起了好奇,叫我再把你接进来看一看。
八珍笑了笑,抬头道:九妹妹跟我是最好的了。
贵妃看着她,一脸惋惜的笑容,是啊,圣上对你也很是满意。
说着,贵妃拿起这盒子,放在八珍手里,这里头两只钗本来就是给你们姐妹两个预备的,眼下不过是换了个主人而已。
八珍不明就里,只是心里止不住的紧张,贵妃拿起那黄金牡丹钗来,给八珍戴在头上,笑道:这钗我替圣上给你带上,这另一只……等你回去的时候带给九曦。
八珍心里狂狂一顿跳,直觉有什么不太好的事情发生了,但是又有一层窗户纸隔着看不透,她接了东西行礼,贵妃道:我也乏了,你下去吧。
八珍拿着东西回了侧殿,伺候她的小宫女连忙上来,赞道:姑娘头上这钗真好。
八珍呆呆坐在镜子前头,她跟贵妃长得像,头上又有这钗,在镜子前头八珍不住的恍惚,似乎这一瞬间,她透过镜子,看见的是风华绝代的贵妃。
快把这钗收起来。
八珍一抖,回过神来急忙跟小宫女吩咐道。
小宫女过来给八珍整理头饰,将贵妃插在她头上的金钗又放回盒子里,只是盒子一打开,小宫女就咦了一声。
怎么了?八珍有点像惊弓之鸟,一点小动静就能让她想好久。
小宫女左右看看,小声道:这钗……姑娘头上带的这一根是赏嫔妃用的,盒子里头这一根……早先三皇子娶正妻下定的时候,聘礼就有一根一模一样的,据说是专门用来赏给皇子妃的。
啊!八珍飞快将盒子盖上,掩饰笑道:这是我看着好看,央求姑姑赏我的。
快去倒杯茶来,我口渴了。
国公府里,顾九曦迎来了个不请自来,还没法拒绝的客人。
五皇子。
五皇子自己一个人来的,来的时候顾九曦正跟顾六灵两个一起做针线。
顾六灵的亲事说定了,打算明年开春就成亲,虽然赶得急了些,不能好好仔细的做嫁衣了,但是六灵还是神清气爽,一点不见忧愁。
看见她这个样子,老太君跟她掉了两天脸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招福进来的时候,顾六灵的嫁衣已经裁好了,她将布披在身上,九曦带着两个丫鬟用彩石在上头画印子。
姑娘,五皇子来了,说是有话跟您说,正在老太君屋里等着呢。
九曦一阵错愕。
上辈子和这辈子的五皇子,都是个十分任性的人,但是这般贸贸然闯到人家家里……还指名道姓的找个年轻的姑娘,也太过……不讲究了吧。
顾九曦跟着招福去了,老太君正笑眯眯跟五皇子说着什么,看见她来,老太君笑道:来来来,殿下说找你有话说。
老太君笑得暧昧,像是乐见其成。
顾九曦收敛心神,上去先冲着老太君福了福身子,这才跟五皇子行礼。
五皇子原先跟老太君说话的时候还有点笑影子,但是对上顾九曦,又是紧紧绷着一张脸,道:你同我出来,我有话同你说。
顾九曦下意识看着老太君,谁料老太君笑道:也别走太远,就在廊下走走,外头冷。
五皇子嗯了一声,带头走了出去。
两人在廊下走了几步,走到通往小花园那个门口,这里是个风口,夏天很是凉快,冬天就是刺骨的寒风了,一个人都没有。
五皇子停下脚步,转头看着顾九曦。
顾九曦朝后退了半步,低下头问道:殿下有何见教?五皇子有点紧张,声厉内荏道:上回你在我母妃宫里的说过的话我都听见了。
顾九曦嗯了一声,半响五皇子才道:你有自知之明,很好。
两句话说了一盅茶的功夫,加上这里风太大,五皇子被吹得冷了,抖了一抖,扭头又朝前走,到了个背风的地方才停下来。
虽然你是庶出的,但是仪态倒也算端庄,将来只要不所求过多……想必也能寻得一如意佳婿。
这话说得有几分结巴了。
顾九曦又是只嗯了一声。
沉默许久,五皇子抿了抿嘴,道:你要是真的不愿意……我去跟母妃说,不叫她逼你。
前面那些磕磕巴巴,还很是不客气的话原来是为了这个,顾九曦深吸了一口气,诚心诚意屈身行礼,多谢五皇子。
五皇子刚松了口气,又听见顾九曦坚定道:我不愿意。
五皇子倒抽一口冷气,你——顾九曦摇了摇头,殿下说过我有自知之明,不过却不用殿下去跟贵妃娘娘娘,反倒显得我是欲擒故纵了。
五皇子半响没说话,眼睛看着顾九曦的头顶,好!好!说着咬牙就要走。
哪知刚走出去两步,就听见后头顾九曦的声音响起,殿下请留步。
五皇子转身,脸上带了点笑容。
只是顾九曦的话语又叫他大失所望,八姐姐在宫里已经住了小半月了,也不知道她过得怎么样了,若是殿下能看见八姐姐,烦劳殿下替我问声好,还有一句话……什么?见顾九曦许久没说话,五皇子追问道。
顾九曦思忖片刻,她是想让五皇子提醒八珍,离四皇子远一些,别被人下了套,只是话却不能说明,半响她才道:宫里人多手杂,我送她的荷包等物让她收好了,千万别赏了人去,不然下回就不给她了。
五皇子冷笑一声,宫里什么东西没有,我母妃宫里的宫女太监还能看上你绣的荷包不成?说着,他怒气冲冲又要离开,顾九曦将人叫住,淡淡一笑,殿下临走之时还是跟老太君说一声的好。
五皇子转头,看也不看顾九曦,直接往正屋里去了。
等到顾九曦走回正屋,厚厚的门帘子掀开,她要往里,五皇子要往外,两人打了个照面,五皇子冷哼一声,道:就这一句?顾九曦道:就这一句。
老太君还在里头笑,有什么话进来说,我们家里的炭火也是拿银子买的,节省着点用。
顾九曦进去行礼,说要帮着六姐姐绣荷包手帕等物,急忙告辞了。
看着她的背影,老太君跟钱嬷嬷道:谁看了五皇子能不动心?屋里头还没人,又得皇帝的喜欢,嘴硬的丫头!钱嬷嬷笑道:还是老太君看人实在。
老太君也笑了笑,其实这样也好,这丫头心眼多,五皇子才不过十四岁,什么都不知道的年纪,就被她死死攥在手里了。
五皇子一肚子火回到皇宫,只是看见清韵宫三个大字不免又有些尴尬,在宫门口转了两圈,又觉得这个时辰是母妃午间小睡的时候,这才硬着头皮进去。
他看见守在门口的碧菡,松了口气,笑道:来给母妃请安。
碧菡道:娘娘还睡着呢,殿下要么等一等?五皇子面露为难之色,道:一会还要去读书,回头您跟母妃说一声我来过了就成。
说着,五皇子就如后头又洪水猛兽一般掉头就要走,只是才走了两步,想起顾九曦让他带的话来,道:偏殿住的是顾家的八姑娘?碧菡点了点头,五皇子道:她来了这么久,我还一次没见过呢。
说着也不等碧菡说话,直接就往偏殿去了。
偏殿的光线自然是没有正殿好的,加上又是冬日,日头躲在厚厚的云里,五皇子一进去就皱了皱眉头,然后便看见坐在桌边发呆的八珍。
你妹妹有话让我带给你,五皇子站在她身边,一声招呼也不打,直接就道:她送你的荷包,叫你别让别人拿去了。
八珍这才抬起头来,五皇子很是嫌弃的看她一眼,听明白了?八珍下意识点点头,五皇子立刻就走了。
守在正殿门口的碧菡看见五皇子离开,这才转身往正殿去了,里头贵妃哪里睡着,分明睁着一双明目等着碧菡。
看见碧菡进来,身后一个人都没有,贵妃不由得有些失落,这都多少天了,他来请安的时候要么我早上还没醒,要么是我午休,或者晚上跟圣上一起来,他是我肚里掉下来的肉啊,怎么现在就生分了呢!连跟我单独说说话都不肯了!碧菡上前给贵妃擦泪,安慰道:殿下年纪还轻,平日里又心高气傲的,等他转过这个弯儿就好了。
贵妃咬牙切齿道:都是那个小浪蹄子!我必不叫她好过!碧菡一边给贵妃顺气,一边悄无声息叹了一声。
等到五皇子走了好久,八珍才想起他方才说了什么,荷包,别叫人拿去了。
这分明就是九曦让他传的话,说的是让离四皇子远一些。
可是……八珍想起贵妃早上的那一番话。
两只金钗,一只是给皇妃带的,一只是给皇子妃带的……皇帝本来看上的是九曦,被九曦推了,换成了她……八珍看着放在她梳妆台上的木匣子,恨不得将这东西砸烂了,里头的金钗嚼碎了吃下去!凭什么!虽说一个是皇妃一个皇子妃,虽说九曦就算扒上皇子了她也做不了正妃,但是凭什么!凭什么一个配了年轻有为的皇子,一个……一个就要配上年纪是自己三倍还要多的老皇帝!怪不得上次回来她什么都没说!猛然间有两滴眼泪从八珍的眼角滴落,八珍一巴掌重重拍在这盒子上,怪不得说什么不叫跟四皇子有来往,什么怕她的针线外传,怕她的名声有碍。
顾九曦这是已经进了一次宫,知道贵妃的安排,故意给她下套呢。
不是怕她的名声有碍,而是要看紧了四皇子,生怕被她抢了去!好你个顾九曦!我们两个往日的情分都被你喂了狗吗!顾八珍呆坐一个下午,直到晚上皇帝来,贵妃把她叫了过去。
这孩子老实,贵妃笑着跟皇帝说,都来了十几天了,也没怎么出门,近好容易陛下来了,叫出来给陛下看看。
皇帝扫了八珍一眼,道:这是上回那个来念经的姐姐?不过平常的一句话,但是听在八珍耳朵里却分外的吓人,她战战兢兢道:正是臣女。
贵妃看了她一眼,八珍紧张之下不由得又补充了一句,只是臣女的经书念得没有妹妹好,怕是入不了圣上的耳。
皇帝皱了皱眉头,这么小的年纪,正是该天真浪漫,整日游玩的年纪,念经……皇帝摇了摇头,昭和公主也是跟你们一般的年纪,别说念经了,让她安安静静坐上半个时辰都是奢望。
皇帝是觉得这么小的年纪就看破红尘不是什么好事,又举了昭和公主做例子,分明就是也将她们两个当成晚辈一样看待了,只是顾八珍早上被贵妃一席话说的吓破了胆,皇帝这话她怎么听怎么都是话里有话。
她一边想一边又不免深恨顾九曦,听见皇帝又道:你这侄女儿明年就该及笄了?贵妃笑了笑,正月里头及笄,才赏了她一根金钗。
皇帝笑道:也该是大姑娘了,还有上回念经的那个,别忘了。
贵妃笑道:忘不了,贵妃一边笑,一边冲顾八珍使了个眼色。
顾八珍死死握着手,掌心几乎都要掐出血来,才没让自己在皇帝面前失态。
皇帝喝完一杯茶就站起来,笑道:孟将军后天就要回京,我安排文武百官出城门去迎他一迎。
贵妃笑道:政务繁忙,臣妾就不留陛下了。
国公府里头,正是晚饭过后,一屋子女眷围坐在老太君身边,每人手里一杯消食健脾茶,正听老太君说话。
我记得大概四十七年前,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老孟将军打了胜仗班师回朝,老太君笑了笑,那时候我也就才十三四岁,还没及笄。
老孟将军是从永宁门进来的,街两边的茶馆酒楼客栈,就连布庄古董铺子里头挤的都是人。
老太君一边回忆一边笑,这次小孟将军回朝,你们也去看看。
众人都是一脸的好奇,顾六灵问了一句,听说小孟将军长得五大三粗,身高七尺,面相凶恶,能止小儿夜啼,双臂还能举起一匹马来。
顾九曦笑了出来,她见到的孟将军可不是这个样子。
要说高大也真是高大,至少顾九曦见过的人里头,孟将军是最最高大魁梧的一个,不过面相凶恶,能止小儿夜啼,双臂还能举起一匹马来……姐姐,要找你这么说,孟将军能打胜仗是因为把蛮夷都吓走了。
顾六灵头一侧,伸手就在顾九曦肩上拍了一下,你笑话我。
你又没见过,你怎么知道孟将军长什么样子,我还听说他叫一声,地都能抖上三抖呢。
你这说的是雷公,不是孟将军。
顾九曦笑得越发开心了,等见了你就知道了。
老太君笑道:我们在永宁大街上有个布庄,横竖等到孟将军进城那一日也做不了生意了,你们便去二楼看一看,记得避讳着外人。
两个姑娘齐齐点头,小周氏和小郑氏也凑了过来,道:老太君,去一个也是去,两个也不多,再者那布庄二楼可大着呢,我们也去呗。
她们两个没出家的女孩子去看看,你们两个都是我顾家的媳妇儿了,凑什么热闹。
老太君笑道,又去看小周氏的肚子。
大太太见状急忙道:孟将军武艺高强,让镇一镇也是好的。
老太君这才点头,道:既然如此,你们便都去看吧。
两日之后,一大清早,顾家三辆马车出来,载着三代的女眷去看热闹了。
孟将军还没来,顾九曦坐在窗户边上朝下看,一排士兵站在路两边,他们身后全部是来看热闹的百姓,天气虽然冷,只是却一点没浇灭他们的热情。
正想着,听见外头几声震耳欲聋的炮声,下头人群一下子嘈杂了起来。
孟将军凯旋而归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