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多是瀞云市区人,他爷爷则住在瀞云市上水乡,叫宋三平,没能联系上。
上水村离着松朗村大约百来里,也就是说上水村挨着瀞云山区。
宋三平隔壁家早搬到其他地方,潘小璐通过户籍找到大伯那家人,他们对于大伯的死亡细节已经记不太清楚,有几个说脖子上有牙印,另外几个则说没有。
所以这条线基本是废掉了。
但是有件奇怪的事情,我不知道与我们案子有没有关系?潘小璐犹豫不定地说。
说吧。
宋多今年夏天死了,就是八月份的时候。
徐海城一愣,听潘小璐继续往下说。
今年八月份,南浦市考古研究所与瀞云市考古研究所各出五人,联合组织了一个十人的考古队,目标是通天岭的古祭坛。
考虑到山高路远,挑选的队员全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由南浦市考古研究所的黄义森副所长带队。
宋多就在其列,但他们到达通天岭后第四天,宋多因为跌落山崖,尸首都没有找到。
宋多的父母一直不肯相信儿子已经丧命,所以潘小璐调查时,拉着她唠叨了很久,抱怨考古队没有尽全力去找,还说做梦梦到儿子说自己死的冤枉。
徐海城回想了一下,通天岭山高路陡,如果不小心坠入山谷也不是不可能。
最为奇怪的是,考古队马上结束了通天岭祭坛的考古,返回了市里。
哦?徐海城微皱眉,他们原定的考察天数是多少?宋多跟家里人说至少十五天。
徐海城回想着地下二层人头窟里密密麻麻的人头以及窟顶诡异绘画,心想四天确实是无法完成考古任务。
按道理,宋多跌落山崖而死,考古队应该是派人通知宋多家里人,一边等他们来事发地点吊唁,一边继续考古工作。
而不是马上带队离开通天岭,然后口头通知宋多家人死亡消息。
考古队的做法确实有点蹊跷,徐海城想了想,问:宋多的家人有没有说什么?他们不相信宋多已死,一直向考古研究所找说法,但考古队所有的队员都是这么说的,他们也没有办法。
那个爷爷宋三平就是不相信孙子死了,而且尸骨无存,一个人跑到深山里去找,所以没有联系上。
你有没有向考古队查证过?目前还没有,主要还没有发现与我们案子相关。
是黄义森率队对吧?徐海城低头沉思着,他六月初醒来,接受调查的同时,写了一封详细的报告,汇报了自己与小张进入松朗村后发生的所有事情。
其中一个重点就是祭坛下面的人头窟。
报告呈上去的第三天,市考古队的黄义森副所长与雷云山教授联袂来到医院。
黄义森大约四十五岁左右,中等个子,相貌普通,肤色很黑,大概是常年在外考古晒的,说话有点快,但心思细致。
他详细地询问了祭坛以及地下二层的人头窟的情况,对人头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当时还说这个人头窟填补国内祭祀类的一个空白。
这样子的一个人,没有道理会让一次考古不了了之。
除非是发生什么意外,可是会有什么意外呢?徐海城回想起风吹着草浪的山巅,古祭坛寂寞矗立,想起祭坛地下二层的成千上万的人头以及人头上挂着的笑容,不由自主地一个寒噤,事情明明过去这么久,可每当回想起来,总觉得那一双双虽死犹生的眼睛依然在盯着自己。
徐海城甩甩头,将一双双幽幽的眼珠甩出脑袋,专注眼前的案子。
明天我们去拜访一下黄义森副所长。
好。
潘小璐干劲十足地应到。
徐海城不由地莞尔,说:陈局长说你很拼,果然如此呀。
潘小璐呵呵一笑,说:那是陈局长夸奖了。
我以前在桐园时候就听大家说你厉害,后来到城南分局,又听大家这么说,心里早盼着跟徐队学东西。
回去吧,不早了。
潘小璐微微失望,每当想与他拉近一点时候,他总是摆出拒人千里的模样。
昨天如此,今天也是。
按捺着心头的沮丧,她又应了一声:好。
这声好已没有先前的气势了,她一边眼角余光瞟着徐海城离开的身影,一边整理着桌上散落的资料,动作明显比正常时候慢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