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很难断定千秋一开始就是罪犯的同伙。
大川公园的事件发生后,她的母亲还对她说,出了这样的事儿,晚上就不要出去玩儿了。
千秋当时还满不在乎地说:难道我还会被人给杀了吗?我才没那么傻呢。
她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生活态度,也没有对有关的报道特别感兴趣。
如果说她是共犯,是不会有这种平静的心情的,她毕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呀。
日高千秋肯定是中途才卷入这个案子的。
起码在她发觉她所交往的对象有犯罪意图之前,她是很信赖或是对那个罪犯抱有好感的。
她能和罪犯谈论大象滑梯的事儿就是最好的证明。
根据解剖报告,她在被杀害之前刚刚吃过饭,吃的是汉堡包之类的东西。
这种快餐食品也许是像她这样的高中生喜爱的吧。
也就是说,罪犯是让她吃完饭才把她杀死的。
她的体内没有残留的精液,据尸检判断,她在与罪犯在一起期间,没有发生性关系。
除了脖子上的勒痕外,全身很干净,没有任何遭受暴力的痕迹。
头发中还能检测出洗发香波的成分,脚趾间也残留有洗浴后的痕迹,可以判定,在她与罪犯在一起的两天里,她泡过澡或洗过淋浴。
千秋的死因是被绳索勒住窒息而死的。
但是,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用手拿绳索勒住脖子勒死的,而是被吊死的。
报道中使用的勒死其实是与事实不相符的。
勒死与吊死的痕迹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很容易辨别。
被害人被强制吊死,这种情形的杀人事件武上还从来没有处理过。
从日高千秋脖子上的勒痕可以看出,在她被勒死的时候是受到相当的暴力的。
脖子上的绳索把皮肤都弄破了。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要被勒死了,她曾用两手用力拉住绳索,在她的手中还残留着绳索的纤维,右手的中指的指甲也被割破了。
可以看出,千秋是被强行吊起来窒息而死的。
不知道罪犯是怎么引诱千秋的,到她的遗体被发现时,她的衣着还相当整齐。
脚上穿着袜子和与服装搭配的鞋。
不过她穿的袜子是她母亲没有见过的新袜子,或许是罪犯买给她的。
和罪犯在一起的时候,千秋不可能一直都穿着校服。
但是因为没有发现她的书包和她携带的物品,此时还无法确认。
罪犯也许是在勒死她之前,强制或是诱骗她换上校服的。
罪犯的目的或许想让千秋的母亲感到震惊,也可能是罪犯自己追求的残忍效果。
根据推测,要让千秋顺从地换上校服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如果她已经察觉了罪犯的动机,她会哭叫,会乞求,要想控制她是需要〖CM(30〗手段的。
从这些方面考虑,武上认为日高千秋最后接触的这个人物——罪犯,是一个相当有魅力的,受女人喜欢的男人。
武上推测,这个人也许是个大学生年龄的帅哥,经济上也许并不宽裕。
或者是像秋津那样,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很可能像日高千秋的父亲那样是个单身一人在外地工作的企业职员,是个长时间与妻子儿女不在一起生活的人。
想到这儿,武上想起中午和神崎警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因为自己说了罪犯也许和千秋的父亲很相似的话,神崎警部就当真从千秋的母亲那儿要来了他的照片。
由于判断上的失误,在被怀疑的有犯罪前科的名单当中,6号和11号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的时候,武上把他们的外表、长相、经济实力都做了研究,把他们的照片横过来竖过去的观察,试图找出他们身上能吸引女学生的地方。
在调查有犯罪前科的嫌疑人的专案组里,秋津的一组和鸟居的一组总是有意见分歧。
秋津是负责调查6号的,他认为6号犯罪的可能性很小。
秋津说:单从他的年龄来说,也许会认为他肯定会是个年轻女人喜欢接近的男人。
但是,他从上次犯案时起就失去了工作,老婆也在他被关押期间和他离了婚。
出狱后一个人生活,行动倒是自由,可他至今连一部车都没有。
无论是从广场饭店事件中的动机考虑,还是从搬运千秋的尸体的角度考虑,罪犯都应该是自己拥有汽车的人,这也是特别调查总部的一致见解。
至于11号,他身上有许多与武上描述的罪犯相似的地方,按鸟居的说法,是有相当大的可能性嫌疑人。
11号是个年轻人,直接犯案的事件是因为他交往的女朋友要和他分手,他就形影不离地尾随着她,因为女朋友有防范,他就把目标转向了女朋友的妹妹。
女朋友的妹妹当时是个上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在她放学途中把她胁迫到饭店里软禁并强暴了她。
11号在五年前犯案时还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当时,被害的女孩儿趁他不注意逃了出去,跑到最近的派出所报了案,巡警到饭店去抓他的时候,他还在床上睡觉呢。
在他被逮捕以后,负责审理他的案子的警官在审讯时发现他的思维很混乱,常常把被害人一方的姐姐和妹妹搞混,甚至时间和日期观念都很模糊。
但是感觉他有轻微的意识障碍,对他的精神状况存有疑问。
另外,当时在他家附近有数起女青年在夜里回家的途中遭到袭击、殴打的事件,经过调查证明都是他干的。
那时,被害女青年当中曾有一人作证说,她当时被他打骂的时候听见他嘴里叫着另一个人的名字,经调查那个名字是一个曾与他交往的女人的名字。
他似乎是把那个女青年看成是甩了他的,他所憎恨的那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