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模仿犯(第一部) > 《模仿犯》第14章(1)

《模仿犯》第14章(1)

2025-03-30 06:19:40

东京都东中野区中央,在距地铁山手线和青梅街道的十字路口三个街区左右的北侧,有一个名叫坂崎搬家中心的公司。

说是中心,其实包括正式职工和做临时工的学生在内,公司里也只有五个人。

今年四十五岁的老板坂崎,还兼任货车司机。

这是一个相当小而全的公司。

虽然正门的牌子上写的都是搬家的业务,但是,空闲的间隙还接受许多便民服务店的搬运的活儿。

例如,家中的 粗大家具要更换位置,家具的拆装,房屋防水层的修整等一个人干不了的活,还有大型废弃物品要运走却搬不下楼梯时,诸如此类的活计,只要打一个电话,公司就会上门服务。

因此,这家小公司在附近居民中的声誉还蛮高的。

公司成立虽然只有六年,因为口碑好,生意的范围也越做越大。

从去年开始,东京东部地区的委托活计也多了起来。

电视台的信息节目也曾把他们列为有特色的公司做过介绍。

东京都二十三个区内的西部区域,例如中野区的周边,信宿区北部,练马区,丰岛区中,残留着许多20世纪50年代经济快速成长期中建起来的分户出售的独立住宅、低层住宅和联体式公寓等。

因为泡沫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到处都有冷不防冒出来的停车场和条件不好的空地和空着房屋的醒目广告招租的租赁住宅混杂在一起,这些旧住宅现在仍然是这些街区的一道风景。

紧挨着新宿副都心的超高层建筑群居住的,那些抬头就可以仰望新都厅高楼窗户的旧街区里的许多人家,人口的平均年龄甚至比这些高楼的楼层还要高。

在这些被称之为老街道的街区里,有不少是老伴儿过世后一个人独自居住的老人,即使是那些忍受着诸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这些街区也逐渐对他们失去吸引力,这里的常住人口也在大幅度下降。

正因为街区的古旧环境,便民服务店就更必不可少了。

若是单身年轻人或是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妻,更换家具之类的活儿自己一般都能应付得了。

但是也有对新购买的组装家具束手无策的时候。

更何况现在的家庭日益核心化,几代人居住在一起的大家庭越来越少了。

在这些以高龄老人居多的古旧街区里,这种便民服务的需求就更不用说了。

坂崎就是看中了这块市场,结果在公司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里,不但营业额年年增加,客户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

坂崎自己也为他的公司能成为社区不可缺少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10月11日,星期五,上午有一件搬家的活,老板坂崎早上五点就起床了。

公司的房屋是每月十八万日元租金租来的一栋二十五年房龄的木造二层小楼,坂崎一家就住在这栋小楼的二层。

因为搬家用的两辆卡车停在离小楼步行大约五分钟的一个二层停车场里,所以,如果不看门口广告牌上手写的 坂崎搬家中心 也承接小件物品搬运和挪动的几行小字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这里是一家搬家公司。

在小楼的门口,老板夫人精心种植的盆栽的花卉都盛开着,门旁边放着孩子们的自行车和三轮车。

这天,坂崎起床后,想看看报纸送来了没有,下楼打开大门的锁,出了楼门。

他注意到在孩子们的自行车的车轮之间扔着一个纸袋。

不像是百货商店里用的那种色彩鲜艳的纸袋,而是牛皮纸做的大约50厘米左右的方型纸袋。

扎口的地方用一张胶条封着。

坂崎心想这是什么东西呀?走近看了看,要说是垃圾的话,口袋还挺干净的,胶条也挺新的。

是不是谁丢的东西呀?坂崎试着拎了拎,还挺沉的,他皱起了眉头。

胶条粘得太紧撕不下来,只撕开了一个小口,他从纸袋的小口往里看,只看见一些土块儿,好像还是湿的,夹杂着一些枯草什么的。

怎么回事儿,坂崎挺不高兴地想,是谁把垃圾扔到这儿来了。

他心想,在这个街区里把空罐头瓶之类的东西或是不到收集日就把要扔的垃圾扔到别人家的门口,这样不懂事的人还很少有。

坂崎生气地唠叨着,把纸袋往边上挪了挪,正好放在外墙与邻居院落之间的50厘米左右的空隙处了。

他想离下次收集不可燃垃圾的日子还得好几天呢,没办法,就先放在这儿吧。

回到屋里,夫人已经在厨房里烧开水了。

坂崎把纸袋的事儿告诉了她,她也觉得是个挺讨厌的事儿,说一会儿有空了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能扔还是早点儿扔了的好。

也许是能栽花的土什么的,等我回来帮你收拾吧。

要真是那样倒好了。

吃过早饭,公司职员都来上班了。

今天的搬家工作是住在弥生町的一位单独居住的八十五岁老人预约的。

住在八王子的长子夫妇,因为觉得老人一个人生活太危险,要她搬去和他们同住。

坂崎的公司除了按要求搬运需要的东西之外,剩下的不少废品也需要由他的公司负责处理。

准备工作做好后,七点刚过他们就出发了。

八点钟他们已经在弥生町的客户家中干活了。

老人什么都舍不得扔,样样都想搬走,可是她的长子早已把搬运清单给了坂崎并按清单付了运费,老人又不知道,一个劲儿地要求搬这搬那的,让坂崎夹在当中很为难。

好在他给这样的老人搬家的次数已经不少了,对这些事儿已经很有经验,只能一边帮着老人埋怨儿子媳妇,一边干着活。

正在他劝着老太太别生气,劝她放宽心和儿子媳妇一起生活的时候,工作裤里揣着的手机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