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路迢迢 > 第三卷 独行于野 第475章

第三卷 独行于野 第475章

2025-03-30 06:23:35

手机电子书2009W.com网 更新时间:2009-2-10 11:25:33 本章字数:4093薛华鼎稍微留意了其他人脸上的神色,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都很正常。

就是以前说这里的糖醋莲藕不好吃的司机小骆也是一幅理所当然的神态。

薛华鼎走近小骆,小声问道:你外婆家的糖醋莲藕也是这么做的?小骆点头回答说道:是的。

只是我外婆他们选的藕都是好藕,太老的、颜色不正的都不要。

不像他们这么随便,只要是藕就行。

而且他们很少用白糖,用糖精虽然便宜,但我想味道肯定不怎么样,太甜。

薛华鼎转头问身后跟着的兰永章道:兰书记,有没有稍微高档一点的,嗯,就是说加工现场卫生一点的加工厂,你带我去看看。

兰永章为难地说道:都差不多。

他也发现薛华鼎的心情不好,就半解释半辩解地说道,农家以前自己做自己吃也是这么做的。

祖祖辈辈相传下来不说几十代几百年,也应该有好多年了,应该没什么事吧?戴乡长,你是本地人,你认为有没有问题?戴跃满脸堆笑说道:应该没问题。

我家里也是这么做的,只是不是这个湖里的藕。

我们乡到处都产藕,这些小吃真是祖传下来的。

薛华鼎道:我也不清楚会不会出问题,但这么做实在不安全。

一旦他们真有什么传染病,或者里面有不卫生的东西让人吃了拉肚子,那问题就大了。

看了这个样子,我还真没有什么信心。

这些东西做出来好吃是好吃。

真要出了问题,我们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估计那些超市的人来我们这里看了这个制作过程,他们也不敢收购吧。

这可是直接入口的。

不像大米、芝麻、黄豆,人家买了之后还要洗还要煮要炒才吃。

不瞒你们二位,看见他们这个样子加工。

我一点吃地胃口都没有了。

兰永章道:可这种私人作坊似的生产,我们乡上确实很难规范他们。

即使我们派人查,也是没什么意义。

他们日夜做,你查了白天查不了晚上。

薛华鼎走了几步,很坚决地说道:不行!放任他们这样做的话,我宁愿这里还是一直穷下去。

至少苦地只是这里的人。

真要把这里的产品卖出去,害地人可就多了。

我们这叫好心办坏事,做的都是没屁眼的事。

=君子堂首发=是犯罪!兰永章和戴跃目瞪口呆地看着薛华鼎说出这样的话。

薛华鼎道:兰书记、戴乡长,不是我一是心血来潮。

我真看不下去。

我要让人把这些加工厂全给封了。

兰永章慌忙说道:薛县长,这,这,这不行吧。

这可是我们乡鼓励他们做的。

如果封了的话,那他们还不闹到我们乡里去。

闹就闹。

总比这么让人提心吊胆要好得多。

薛华鼎说道,我们必须成立一个标准化工厂。

由县里出钱,招收工人来做。

给大家树立一个样板:只有像我们公家这么卫生的工厂,做出的产品才能收,才能出卖。

逼他们改进、逼他们注意卫生。

实在不行,他们就只能进我们地工厂当工人。

兰永章松了一口气,说道:如果县里出钱办加工厂。

我坚决拥护。

只是。

封闭的事能不能缓一缓。

薛华鼎道:除非是他们自己制自己吃。

兰书记,我警告你。

这些产品你不要再销了。

出了问题,你负责。

县里建厂地事我来办,只要你给我提供地皮就行。

我到省农科院、农业厅去请专家来指导我们做,我就不信不能做出又好吃、又卫生的产品来。

这个工厂也引入股份制,我们集体只占部分股份,交给私人来管理。

只要真的有钱可赚,肯定有人愿意吃这个螃蟹。

薛华鼎说干就干,他对兰永章道:你今天晚上乡里开会把我的意思说一下,安排一个专人抓这事。

也允许这里的农民集资。

不让他们这么干,但让他们参与进来。

我回去之后就找相关的人。

兰永章马上答应道:好地,我一定按你的要求来。

因为心情不愉快,一行人没有再看什么农产品加工厂,薛华鼎相信其他小吃加工厂也是一样。

他们一行辞别闻讯刚刚赶来的村长,驱车来到了砖瓦厂。

这里干的热火朝天。

挖泥土的、制砖瓦的、晾地、运胚地、装窑的、运走砖瓦地,有不少工人,他们都在认真而快速地干活。

工厂承包的老板听到县长来了,马上出来迎接他们。

^^首发君子堂^^薛华鼎只是稍微看了一下,问了一下经营情况,强调了一下安全就带着一行人出来。

没有在晾袍乡吃饭,也没有拿他们的什么土特产,薛华鼎就让小骆开车回到了县城。

晾袍乡与县城的大桥已经合拢,但还没有正式通车,一些路段还没有完全完成。

所以他们的车还是走的轮渡。

轮渡站的站长自然还是毕恭毕敬地在等他们。

回到县里,薛华鼎把晾袍乡看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想田国峰和朱贺年做了汇报。

县里这二个巨头除了在资金上有点犹豫,但对薛华鼎的相关决定和措施都是绝对支持。

朱贺年还表扬了薛华鼎严把质量关、深入调查的行为。

这让薛华鼎很不好意思,好像他还是一个总想得到表扬的孩子似的。

三人商量了一会,他们决定从县里有限的资金里面挤出二十万,让薛华鼎去运作建设加工厂的项目。

离开了朱贺年的办公室,薛华鼎心里有一丝丝感动。

薛华鼎第二天早上自己开车前往省城。

他想请财政厅的叶副厅长帮忙找那个上次见了面的农业厅里地熟人。

那个熟人是省农业厅农业科技推广处处长,名字叫梁立安。

昨天晚上打电话和叶副厅长说起这事的时候,叶副厅长满口答应帮这个忙。

而且还提醒薛华鼎说如果项目缺了钱,可以请农业厅出资解决。

他还笑着说扶助农副产品加工是农业厅的一个重要职责,这种项目不找他们要钱实在是一种浪费。

话里还暗示他可以帮薛华鼎他们说几句好话。

薛华鼎听了大喜。

连连答应请客。

叶副厅长之所以对薛华鼎这么好,是因为薛华鼎在他仕途地关键时刻帮了他的忙。

上次省委胡副书记在一份薛华鼎提交的文件上批示,批示中就直接点了叶副厅长地名字。

将他的名字与厅长相提并论。

这不但让他这个新提上来的副厅长站稳了脚跟,更使人产生了很多的联想,大家包括厅长都以为他与省里的主要领导有不一般的关系。

现在的叶副厅长在财政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威信越来越高。

对于薛华鼎这种小事情,要解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当薛华鼎打来电话,他热情地回应了。

甚至薛华鼎没有想到地他都想到了。

薛华鼎的车刚进省城,鲁利地电话就到了:薛县长,好啊。

见了高官能好朋友都忘了。

靠,你说我怎么罚你?呵呵。

鲁处长,我哪里敢忘。

我正准备给你打电话,准备中午请你吃饭,祝贺你高升呢。

薛华鼎笑道。

一个月前,鲁利终于如愿以偿地担任了预算处的副处长。

你就狡辩吧。

不是叶厅长告诉我你要来,我还蒙在鼓了。

怎么。

瞧不起我?你那小破事还用得着惊动一个副厅长?县长大人,我告诉你。

我虽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副处长,但我可以把你的事情摆平。

刚才我跟我叶厅长说了,请他授权给我来解决你的破事。

你丫的今天要不喝二瓶酒,你地事就没戏!二瓶酒什么时候喝完,我们就什么时候把你的事搞掂。

你信不信?鲁利大声问道。

信。

我哪敢不信。

搞好了。

我免费请你吃我们生产的美食。

一年的全包。

薛华鼎笑道。

得,好像很大方似的。

你那些土特产给我吃一年。

我也吃不了几百元。

鲁利命令道,开快点,兴湘宾馆金鱼斋包厢,大家都在等你呢。

薛华鼎乐了,笑道:遵命!来省城跑项目、要技术、要专家、要资金的薛华鼎最后只剩下喝酒吃饭了。

酒席间,薛华鼎刚说出请农业厅地梁立安帮忙,那个梁处长就主动说道:你先喝酒。

你地事我已经安排好了。

明天我就派二个专家到那个晾袍乡去,先了解那里的情况。

调查那些土特产地工艺流程和一些诀窍,然后我们厅里组织技术攻关。

我们厅里会写出详细的可行性报告给你,也会建议你们怎么栽种莲藕、需要多大的种植面积、怎么建立工厂、建立生产线、需要什么样的卫生环境、进入哪些市场等等。

你放心,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次有了叶厅长的帮忙,帮我们厅搞了一个大的农业深加工项目,你们晾袍乡就纳入这个项目中。

薛县长,你今天就陪好我们叶厅长、鲁处长就行。

我们厅长说了,这事只要你们乡提供地皮和建筑公司,其他的你就不要想。

呵呵,其实你现在想也是假想的。

来,薛县长,请帮帮忙,叶厅长一直说我喝酒不行,今天就让他喝一个够。

鲁利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嗯,梁处长说的对,没有酒这个润滑剂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慢半拍。

呵呵,薛县长,我先敬你还是你先敬我们叶厅长?心中大乐的薛华鼎只好硬着头皮上了,一杯杯昂贵的白酒在一阵阵叫好声中被灌下了肚。

当天晚上,薛华鼎就睡在宾馆里。

隔天,他和农业厅的专家们一起赶到了晾袍乡。

在农业厅、财政厅二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晾袍乡农产品深加工的项目从提出到批示下来只用了一周的时间。

虽然一些事情如工艺流程还没有完全确定,但省里的项目资金已经打到了晾袍乡的账上。

戴跃也是一个聪明人,从薛华鼎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动作中,感觉到了机遇。

他主动要求辞去副乡长职务,专门负责这个项目的管理。

但薛华鼎和兰永章还是让他保留了副乡长位置。

没有几天,鲁利就从省一家食品加工厂搞来一堆建筑设计图纸,交给了薛华鼎。

有了图纸和资金的薛华鼎就召集施工队着手进行厂房建设。

有钱有权的威力一下显现出来:承包了晾袍乡一段公路建设的县建筑公司主动提出只要成本价来承包厂房建设,另一个隶属于县交通局的建筑公司请求低价建设工厂的附属设施,如围墙、办公楼、水泥坪、水井。

而那个由柴油机厂下岗工人组成的建筑公司知道这个消息是薛华鼎发起的,二话不说就开始了从厂房到新建水泥公路之间的道路建设。

当戴跃问他们需要多少建设费时,那个总经理把胸口一拍,说道:你们让我们建就是高看我们了。

薛县长一直在关心我们下岗工人,现在我们柴油机厂眼看就要翻身,我们的兄弟姐妹有饭吃了,我们修这段路还要钱的话,我们不是人养的。

你放心,我们就是倾家荡产也修好这条路。

第三卷 独行于野 第476章 【常务副县长】手机电子书2009W.com网 更新时间:2009-2-10 11:26:21 本章字数:4144当然,这二公里不到的沥青路是不可能让他们公司倾家荡产的:砂石水泥都是修水泥路剩下的,征地补偿等费用都是乡里解决,他们建筑公司只需负责人工费、工具磨损和购买沥青而已。

但是,下岗工人的心却是真诚的、也是滚烫的。

电力局也开始加班加点架设线路,输送电力。

厂房的主体建筑才完工,省农业厅支援的自来水净化器、烘干机、消毒柜、冷藏柜、真空包装机……等等设备如流水线般送了过来。

四个月之后,一栋四层漂亮、亮堂的现代化厂房就矗立在那个巨大的月亮湖边,迎接着众人惊喜的目光。

厂房分为原料存储室、清洗消毒室、操作间、检测室、包装间、成品存储室等等。

这次,县里准备的二十万资金还是没有动。

不过朱贺年也没有将它们要回去,而是让晾袍乡买了一台大卡车用来运送工厂的产品。

工厂建成之后,薛华鼎并没有让戴跃这个跃跃欲试的厂长马上生产产品,而是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对所有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其重点就是培训那些在附近招收的农民怎么操作机器、怎样注意卫生。

将相关纪律和卫生条例融入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直到下半年,这个加工厂才开始试着生产了一批,卫生状况是改善了,但口味还是有点点差异,通过专家再次调整生产工艺。

到九月底才真正生产出了又卫生、口味又独特的农产品,并在农业厅的帮助下,以环保绿色产品开始进入省里一些大型商场和超市。

因为原料不足,他们只是小规模地生产,等新地莲藕出水后。

他们准备真正大干一番。

当晾袍乡农产品加工中心基本完成生产准备的时候,从柴油机厂剥离出来的设备也转入了新成立的公司,柴油机厂剥离出来的设备、厂房、地皮总共最后双方认可地估价是四千一百万,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郭满军投资三千九百二十万,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资金一到位,在市县政府高效率的合作下,成立了一个长益华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

这个名字是潘桓起的,柴油机厂和政府里的人员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典故。

但也没有反对郭满军提出的这个名称。

到五月初。

广州重型机械厂地订单就开始源源不断地发到了这个长益华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工人由开始的五十人很快就增加到一百人、一百五、二百、三百人。

基本上下岗工人中有技术的工人都被这个新成立的公司吸收进去。

设备、厂房、场地都是现成的,工厂开工不需要有多麻烦的事要做。

很快,符合标准的轴开始通过卡车源源不断地运到广州。

潘桓也开始源源不断地从长益华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领取业务奖金。

长益华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从广州重型机械公司接的单,独自从其他地方接的单很少很少。

这是薛华鼎唯一不满足,也担心地地方:万一潘家因为价格或其他原因中断了业务提供,那这个长益华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不有限入困境了吗?几次见到长益华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新领导时,薛华鼎都要求他们自己派业务员到外单位去寻找业务,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但收效还是不大。

七月的时候,无线电二厂在长益县开发区建设的蓄电池厂也开始了试生产。

机械厂挑剩地工人大部分被招进了这个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厂。

电信行业的迅猛发展。

带来的移动基站的数量猛增,每个基站都至少需要一组24节蓄电池。

在电信行业本身就有门路的无线电二厂生产的蓄电池供不应求。

这条生产线才完成,许昆山又计划在安华市再建二条蓄电池生产线。

牛市长等人自然大喜过望,梁燕他们的计划书才提上去。

牛市长就带着工商、城建、税务、国土、银行和区委区政府地相关人员上门,进行现场办公,为他们解决生产扩容的问题。

除了蓄电池的需求量猛涨,光缆的需求量更是节节攀升。

因为生产光缆的技术比生产蓄电池要求的技术高多了,所以光缆厂地扩建和新建都比蓄电池地扩大生产要困难地多。

许昆山在福江省的光缆厂现在是供不应求,各地电信企业地订单如雪花一样飘然而至,订单已经排到9年,很多单位甚至提前一年就把定金打了过来。

一路看中文网这一方面是因为许昆山的活动能力强、门路广。

另一方面确实是光缆太紧张,买不到。

许昆山现在的工作一下从推销产品为主变为组织生产购置原材料为主了。

为了购买到足够的光纤,他甚至多次出国。

除了这几件好事,陈春科那个停电宝组装线也扩展完成,一百多个就业岗位虚位以待。

一下子,长益县破天荒地解决了几乎所有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

甚至不少安华市的下岗工人也往长益县来。

还有一些长益县的农村青年也被招收了不少。

除了事业上顺风顺水。

薛华鼎还有另一件私人喜事:许蕾怀孕了。

97年对薛华鼎而言真是一个幸运年。

幸运的人肯定不是薛华鼎一个人。

看到下岗工人一个个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朱贺年和田国峰也是天天都是笑容满面的。

虽然今年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

几个项目都还处于免税阶段,但县里的精神面貌为之一变。

朱贺年、田国峰现在到市里开会都是高昂着头,隔老远就敢向市里的领导和其他县地领导打招呼了。

声音洪亮底气十足。

表现最高兴的还是三季度市里召开的一次全市工作会议上,朱贺年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发言的顺序还在醴阳县王书记的前面,算是大大地牛气了一把。

那天晚上聚餐,朱贺年实在是忍不住喝酒喝高了一点。

当着市里地领导和其他县的同僚吹牛:哈哈。

你们没想到吧?我们长益县是一个穷县不错,但现在市里的下岗工人都要到我们县里找工作。

怎么样?不敢再小瞧我们长益县了吧?我告诉你们,等我们晾袍乡的农产品深加工上来之后,我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这让市里的领导有点尴尬,也让其他县的领导有点不服气,昌宜县的一个副县长也喝高了一点,说道:吹什么牛,又不是你地本事。

没有薛华鼎。

你们啥也不是。

你看看你们那些新项目,基本上都是薛华鼎一个人撑起来的。

他门路宽,要钱有钱,要项目有项目。

有了他,就是傻瓜也可以把经济搞起来。

嘿嘿,……朱贺年大笑道:哈哈,问题是你们县没有薛华鼎,你们只能干瞪眼。

宴席散了之后,朱贺年被市委孙书记喊过去刮了一通胡子,让他做了一番检查才放过他。

不过。

朱贺年不以为意,对孙书记骂他是爆发户,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回到县里后,他私下对人说:暴发户有什么不好。

至少是发了财。

总比以前的穷光蛋要好得多。

孙书记这是夸我们,是肯定我们的成绩。

其实长益县能在短短半年的时候一下翻了身,主要是长益县以前的工业基础太薄弱,工厂太少,下岗工人不多。

如果是在工业水准稍微高一点的昌宜县,凭二三个项目是不可能消化那些下岗工人的。

这就是船小好掉头的道理,昔日工业弱县现在反而成了安置下岗工人先进县。

真是时势造化人。

不管怎么样,薛华鼎主持的这几个项目获得了成功。

也消除了悬在市委市政府心头地那颗定时炸弹。

市委孙书记还是决定在长益县召开下岗工人再就业经验交流会。

交流会是在国庆节之后不久在长益县柴油机厂的大礼堂召开的,本来朱贺年想让薛华鼎上台发言,但被薛华鼎坚决推辞,一定让朱贺年代表长益县县委县政府在大会上做报告。

在这次交流会上,牛市长、孙书记等市里领导也先后发言,他们都肯定了长益县自力更生、积极想办法的行为。

对长益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表扬。

其他县和市里地一些区领导则被要求在大会上做了保证:向长益县学习。

以长益县为榜样,尽快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在召开经验交流会的前后一段时间。

市里的宣传机器在孙书记、罗副书记的安排、督促下,对长益县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有些文章和电视新闻报道甚至上了省报、省电视台。

薛华鼎的名字也如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无数人的心里。

所有人都在猜测:薛华鼎什么时候会高升?会升到哪一步?如大家所愿,十月底薛华鼎在县政府副县长分工调整中主管全县地工业、交通、政法、法制、民政、兵役、信访、外事、台侨、群团等工作。

协助县长分管财政、税务、审计、监察工作。

成了长益县第一位不主管农业的常务副县长。

原来的常务副县长梁奇伟调任安华市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局任局长,从副处级干部升为处级干部,他高高兴兴地上任了。

帮了薛华鼎不少忙的曾建凡成了排名第二的副县长。

同时,朱贺年的秘书郝国海担任县长助理,加上市里空降下来地一名副县长,长益县一下就有了六名副县级干部。

与此同时,薛华鼎地几个朋友和熟人也相继升了官:薛华鼎的高中同学曹奎早在一年前就和他妻子一起调入长益县第一中学。

去年是副校长,现在一到就升为校长。

党校同学马竞成了县委组织部地副部长。

党校同学刘诚成了教育局的办公室主任。

县邮电局一分为二:电信局和邮政局。

原来的局长高子龙荣调市电信局当副局长,蔡志勇理所当然升为县电信局局长。

可以说薛华鼎不但在县委书记、县长的眼中印象很好,在县直机关等单位也有不少的拥护者:公安局、交通局、工业局、电信局、邮政局、教育局、税务局、城建局的一把手或者副手都和他关系好。

有人说如果薛华鼎在98年换届时搞跳票的话,十有八九可能成功竞选为长益县的县长。

当然,这是开玩笑:首先是薛华鼎本人不想搞田国峰县长的名堂,不管怎么说,田国峰对自己是有恩的,对他的工作也是支持的。

没有他的支持,薛华鼎要搞好这些工作很难。

其次,跳票的事不符合组织原则,即使一时得逞也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今后有的是小鞋穿,可谓得不偿失。

第三,按照安华市不成文的规定,县里的党政一把手一般不用本地人,以防止腐败。

第四,薛华鼎现在是风头正劲,当上县长、县委书记只是迟早的事,没有必要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有了权力、有了各方面支持的薛华鼎决定现在做一件一直强行压在心底的事情。